大学生在乡村振兴浪潮中的创业机遇与挑战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此进程中,大学生如何深入农村创业贡献青春力量,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值得探究。当前,大学生创业存在着资金、经验、市场等方面的诸多挑战。文章从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的潜在影响力、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及具体的创业案例出发,旨在为政策制定提供实证基础,推动针对性政策的制定,以期为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的持续创业活动提供更加稳固的支持与环境。
推动大学生作为新鲜血液深入基层,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大学生结合乡村实际,通过创业活动运用自身所学知识和技能,创造出多样化的经济活动,从而帮助解决乡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不仅能够提升自身就业率,也能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对推动地方经济具有明显效果。然而,人才的匹配度与地区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大学生往往缺乏必要的实战经验和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在乡村地区发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同时,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和商业环境不足也为大学生创业增加了额外的难度。因此,文章将分析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的创业机遇与挑战,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支持,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乡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的潜在影响力
创业精神与文化影响
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的创业精神是经济活力的注入点,更是文化变革的催化剂。不少大学生在乡村创业过程中,通过挖掘和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利用传统工艺或农特产品开发新的商业模式,找到了经济与文化的平衡点。一方面,增加了乡村的经济收入,加快了当地文化的传播与现代化转型,增强了文化自信和地区认同感。另一方面,大学生在创业活动中带来思维方式的转变和新技术的应用。例如,将现代市场营销策略与传统文化产品结合,或者利用数字技术推广乡村艺术,使传统文化在全新的市场环境下焕发生机,扩大了乡村文化的影响范围,也为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有助于乡村文化的复兴,使其得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持独特性和竞争力。
教育与技能转移
大学生的教育和技能转移包括管理、数字化技术和市场化策略的教育。在实践中,大学生通过新知识和新技术,能有效地提高乡村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运用精准农业、可持续耕作方法和生物技术等现代农业技术,改善传统农业模式,使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和环境友好。此外,大学生的到来还促进了当地教育资源的优化和人力资源的提升。他们常常担任技能培训讲师,将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农民,包括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和企业管理等现代商业技能。这种知识传递增强了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帮助他们打开了通往更广阔市场的大门。在某种程度上,大学生帮助构建了知识共享的生态系统,促进了农民个人成长和乡村经济发展,强化了整个地区对未来挑战的应对能力。
社会企业家精神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大学生所展现的社会企业家精神推动了社会创新,为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机会。从大学生个体层面讲,创办企业的目的不仅仅是盈利,更是解决社会问题和提升公共福祉,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例如,大学生发起的社会企业,致力于通过可持续农业实践改善农业生产,同时提供就业机会。注重采用科学环保的生产技术,如使用有机肥料和低碳足迹的作物种植技术,并利用当地资源,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此外,大学生的社会企业家精神还体现在其利用创新思维来开发适用于乡村地区的新产品或服务,如开发适合乡村市场的低成本、高效能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或是运用提升乡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新技术工具,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大学生在乡村振兴浪潮中面临的创业机遇
政策支持与资源获取
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提供初始资金援助和税收优惠。部分地方政府已经设立了专门的创业基金,旨在降低创业的经济门槛。这些基金常常以低息贷款或无偿资助的形式,支持大学生在乡村地区开展农业技术创新、乡村旅游、文化产业等项目。同时,为了进一步减轻创业者的财务负担,相关政策还包括减免企业所得税或提供土地使用权的优惠措施,极大地降低了创业的初始成本,增加了项目的可行性和吸引力。资源获取则包括技术指导和市场准入的便利。政府和各类社会组织提供的培训和指导服务,帮助大学生创业者理解市场需求,掌握必要的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如通过组织创业培训班和研讨会,讲解农业科技的最新发展动态、产品营销策略及企业管理。此外,政府通常会通过建立创业孵化中心或创业园区,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低成本的办公空间。同时,大学生可以在此平台上与供应商、客户以及潜在的投资者建立联系,从而更好地整合资源,进入较大的市场体系。
技术和创新的应用
技术和创新在大学生乡村创业过程中起到了核心的推动作用,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应用现代科技,大学生创业者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农业中存在的部分难题,为乡村地区带来可持续的发展动力。在现代农业技术方面,大学生创业者采用智能农业技术,通过安装土壤湿度和光照传感器以精确控制水分和光照条件,优化作物生长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及品质,并使用无人机进行作物监测和喷洒农药,大幅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减少人工成本和农药使用量,践行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产品创新角度看,技术的应用还包括开发新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营销方法,将传统农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商品。例如,结合地方特色资源,开发无添加剂的果脯、乡村特色的手工酿酒等一系列符合现代消费者口味和健康需求的产品。
社会网络和合作机制
社会网络和合作机制不仅为年轻创业者提供了资源获取的渠道,也是知识和经验交流的重要平台。在资源获取方面,社会网络的建立通常以校友会、行业协会、地方企业群体等形式存在。例如,大学生创业者可以通过参加校友创业分享会,结识到已经在农业领域取得成功的校友,从而得到启动资金的支持或是实用的行业建议。在合作机制建设方面,有效的合作关系可以使大学生创业者通过合作来共同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降低创业风险。例如,大学生创业者可以与本地农户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利用农户在种植方面的经验与创业者在市场运营方面的能力,共同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此外,通过与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大学生可以获得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对于初期资金紧张、缺乏经验的大学生创业者来说能够起到较大的帮助作用。
大学生在乡村振兴浪潮中面临的创业挑战
资源和资金的限制
资源和资金的限制影响了创业活动的启动和持续运营,也局限了创业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力。一方面,虽然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了一定的资助和贷款支持,但往往难以满足资金缺口。这不仅制约着初始投资的规模,也影响着创业者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的能力。例如,创业初期需要引进相关设备和技术来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但资金的不足使得这些必要的支出难以实现,从而影响了创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另一方面,由于乡村地区的地理和经济条件限制,大学生往往难以获得与城市创业者同等的资源支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创业活动的创新性和效率。例如,乡村地区缺乏足够的供应链和物流支持,使得原材料供应不稳定,产品销售渠道受限,影响了业务的运营和扩展。
经验和知识的不足
缺乏实践经验导致大学生难以准确预测市场变化和管理风险,同时在技术应用和业务拓展方面也常显得力不从心。大学生创业者在应对市场挑战和竞争中的经验不足,如不了解该行业的深层次规则和商业模式,会导致他们在市场定位和目标客户的识别上出现偏差,容易出现过于乐观地评估产品的市场需求的情况,或者缺乏足够的营销策略来吸引目标消费者等状况。此外,虽然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在实际的农业技术运用、供应链管理以及财务规划等关键领域的实践中仍存在不足。例如,在农业创业项目中大学生不熟悉土壤科学、作物病虫害管理等实际农业技术,导致无法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或质量。同时,在金融管理方面,由于缺乏足够的财务知识,大学生创业者在资金筹措、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上面临较大挑战。
市场准入和竞争压力
市场准入的难度主要体现在行政许可和法规遵守上,部分乡村地区的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高,需要的手续烦琐,涉及众多的许可证和批准。同时,高昂的初期投资和运营成本也常常使得这些年轻创业者望而却步。例如,农业领域的创业项目需要土地和设备的初期投资,还需在种植技术、产品加工和市场推广等多个环节进行资金投入。此外,竞争压力表现在大学生创业者需要与具有丰富经验和资源的老牌企业竞争,同时也要应对同样充满活力的新创企业。在乡村市场,常常存在几个主导企业拥有大部分市场份额的情况。这些企业通常拥有成熟的供应链、稳定的客户群和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对于刚入市的大学生来说,打破这些企业的现有格局,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以维持业务的可持续性,是具有较大挑战性的。
案例研究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马街镇杜旗堡村玫瑰种植产业
刘凯槟于2015年大学毕业后选择返回家乡创业,并开始了玫瑰种植业务。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创新,他不仅改变了当地的传统农业模式,还成功地将一个小规模的种植业务扩展为占地500余亩(约0.33km2)的玫瑰种植产业,同时带动了30余户种植户,为200余户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起初,刘凯槟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资金不足、缺乏经验、市场接受度低,以及产品销售难题。通过借款和自学,他逐步克服了初创期的困难。在种植技术上的创新和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使刘凯槟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业务的盈利。例如,选择种植非传统颜色的玫瑰花,以及早期与经销商建立稳定的供应链,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加了农业产品的价值。同时,刘凯槟通过建立逸禾花卉专业种植合作社,推动了当地农业的现代化和社会化服务,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服务业转型。
郑州市钧瓷文化产业
钧瓷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标志着传统工艺与现代商业策略的成功结合。在此背景下,陈逸帆深耕于钧瓷发源地,带领团队深入乡村地区,与当地农户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广钧瓷文化。他们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指导,帮助他们提高钧瓷制作水平和产品质量。通过与农户的合作,瓷韵项目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陈逸帆通过其创办的河南瓷韵陶瓷有限责任公司,展现了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为乡村提供了一定的工作岗位,也带动了钧瓷文化的发展。
瓷韵项目的成功也得益于有效的跨境电商策略。通过在亚马逊和Ozon等全球范围内的电商平台销售,陈逸帆团队将钧瓷文化传播到了国际市场,开辟了新的销售渠道。这些平台帮助当地农户触达了更广泛的消费者群体,也实现了钧瓷产品的高端定位。
建议
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能够解决初创企业在资源和资金方面的短缺,为他们提供稳定的发展环境,减少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因此,政府应出台包括税收优惠政策、创业补贴和贷款贴息等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来支持大学生创业。这些政策可以减轻创业者的财务压力,激励他们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例如,可以针对初创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设置灵活的税收减免政策,降低他们在初期运营中的税务负担。
在资金扶持方面,金融机构应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大学生创业的多样化需求。传统的贷款产品往往对初创企业要求较高,大学生创业者难以满足。因此,可以推出无抵押贷款或信用贷款等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的贷款产品,简化贷款申请流程,降低贷款门槛。同时,可以设立创业基金或风险投资基金,通过股权投资的形式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降低他们的创业风险。
增强创业教育和培训
高校应加强创业课程的设置和优化,将创业教育纳入正式的教学体系。创业教育不仅仅是教授基本的商业知识和管理技巧,更需要结合实际案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高校可以邀请成功的企业家和创业导师,开展创业讲座和研讨会,让学生从实际经验中学习创业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应建立校内外的创业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实战机会。创业教育需要理论教学,更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检验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创业孵化器和创业基地,为学生提供低成本的办公空间和必要的创业设施,帮助他们将创业想法转化为实际项目。这些平台可以让学生进行项目孵化、产品研发、市场推广等一系列创业活动,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
优化创业环境和市场准入
创业环境的优化需要建立和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保护创业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应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打击侵权行为,确保创业者的创新成果不被非法复制和剽窃。在乡村地区,许多创业项目依赖于地方特色和传统技艺,可以通过加大法律法规的实施和执法力度,为创业者营造安全的经营环境,激励他们大胆创新和投入。市场准入的优化则应推动和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创业者的融资需求。大学生创业者通常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而传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往往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金融机构可以推出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的贷款产品,如低息贷款、信用贷款等,降低创业者的融资成本。
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的创业不仅承载着个人梦想与事业的发展,更肩负着推动乡村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通过政策支持、优化创业环境、技术创新以及教育培训的全面提升,大学生能够在乡村创业中找到更多机遇并克服挑战,从而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赢。因此,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资源配置,营造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将为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奠定坚实基础,助力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编校:侯欣怡
网络:柳绣华
监审:董亚泥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