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县田园综合体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田园综合体,一个富有诗意、让人充满遐想的名字。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在山西省襄汾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襄汾县认真领会精神,积极进行谋划,勇于竞争评议,田园综合体建设项目落户襄汾县。襄汾县田园综合体定位是建设具有襄汾特色的近郊型创意休闲田园综合体新模式,打造成临汾市的南花园,为山西省田园综合体建设先行先试,努力探索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综合开发支持田园综合体建设新路子,为乡村振兴做出积极贡献。
申报立项情况
2017年,财政部下发了《财政部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家农发办下发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补充通知》;山西省财政厅下发了《山西省财政厅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在此背景下,襄汾县深入贯彻学习文件精神,对照立项条件,进行了精心谋划和认真准备,先后组织有关部门通过上下讨论、专家指导等形式的紧锣密鼓工作,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围绕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统筹全县三次产业的基础、优势、特色、规模、潜力等因素,编制了《襄汾县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项目初步规划》和实施方案,为申报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襄汾县在山西省7个县申报的田园综合体项目竞争立项评审中勇夺第一名,成为山西省国家级唯一的试点县。
规划思路及定位
襄汾县的田园综合体的规划思路是依托集中连片的良田、厚重的丁陶文化底蕴、苗木果菜药优势特色产业以及初具雏形的休闲农业园区等优势,坚持以农为本,突出农业特色;坚持共同发展,让农民更多参与;坚持市场主导,激活各种要素;坚持循序渐进,三年规划分步实施。重点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短板,不断完善生产、产业、经营、生态、服务、运行六大体系,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朝着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一体化的发展前景迈进,形成宜农宜业宜游宜居的田园综合体,最大限度地提高区域内居民特别是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空间布局及内容
襄汾县的田园综合体规划区南邻县城,东靠龟山,西拥汾河,北接临汾市主城区,涉及邓庄镇和新城镇沿滨河路和邓浪线的16个村庄,耕地面积3.2万亩(约21.33平方千米);呈纵横交汇的“一带(尧王观象产业带)、一路(滨河城乡共享路)”丁字形区域范围,建设布局为“以高标准农田铺底,一镇(荷花小镇)两区(农耕创意区、特色林果区)凸起”。田园综合体项目将秉承“农业为基、文化为魂、产业为径、富民为本”的理念,重点抓好3项工作。一是建设1.5万亩(约10平方千米)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涉及邓庄镇和新城镇7个村,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缺什么补什么,重点搞好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措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标准,构成一幅“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优美田园画卷。二是扶持9个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特色产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发展。荷花小镇主要建设文化展示中心项目;“田园+农村污水处理项目”支持兴民林业建设文化景观大道及八大传统手工作坊项目和现代设施蔬菜示范园建设项目;农耕体验区主要扶持林乡四季、乾宁农业、农富合作社分别完成农趣文化园、农产品仓储物流及果菜采摘等项目;林果特色区主要扶持广奇农业、东风农牧、尧京葡萄、嘉顺苗木、大华种植发展葡萄、冬枣、樱桃和造型苗木等优势特色产业。三是扶持沿滨河路相对集中的村开展田园综合体村庄基础设施及环境风貌建设。主要建设内容为4个村的村内道路油面修复及绿化、村庄标识建筑、广场的绿化美化和垃圾池、公厕等建设。建设田园综合体最终实现“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的目标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是一致的。
主要做法
襄汾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自批复以来,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合理安排,两项工程相继展开并同步完成,并移交给了受益乡镇。
加强领导,纳入县重点工作全力推进
襄汾县自成为山西省首批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县以来,襄汾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将其纳入全县重点工作。同时,临汾市、襄汾县两级政府也将田园综合体项目列入深化改革重点工作任务,作为目标责任制考核的改革任务指标之一,定期检查进度,强化监督考核。
建立机制,对工程质量多方监管
在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上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建立业主、监理、受益三方监管机制,确保工程质量。一是驻扎一线,将工程建设指挥部设立在田园综合体核心区——燕村,及时解决施工过程的困难和问题。二是专职监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同驻工地,严把“工程开工关、材料质量关、施工工序关、施工进度关、质量检验关”五个关口,确保项目按计划整体推进。三是受益村提前介入,选派群众代表充当义务监督员,认真听取其意见和要求,使质量和实用达到有机结合。
制定制度,对项目和资金规范管理
田园综合体是一个新兴的事物,项目建设缺乏现成的经验可借鉴,襄汾县作为山西省的试点县,就是要先行先试,努力探索。第一,为规范襄汾县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管理,保证资金安全有效使用,襄汾县根据相关政策法规,经反复讨论,出台了《襄汾县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第二,为规范验收工作,襄汾县出台了《襄汾县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的项目县级验收方案》和《襄汾县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基础设施及环境风貌建设项目验收方案》。产业化发展项目实行“先建后补”,先由项目实施单位自筹建设所需资金并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基础设施及环境风貌建设项目委托第三方对该项目的工程建设任务和质量进行验收,确保了验收的公正性、科学性。第三,为加强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建后工程的管护工作,确保各项工程正常发挥效益,使项目区群众长久受益,襄汾县出台了《襄汾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工程管护暂行办法》,使管护工作提前介入,让工程项目效益及时发挥。
公开程序,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田园综合体是一项惠民工程,为充分体现农民群众在田园综合体建设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相关部门对项目村所有建设内容和资金投向全部通过“一事一议”,形成决议,批复和竣工后又在项目区进行了公示。对由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的项目,由所在乡镇和相关职能部门推荐,经专家评审批复后在县政府网站公示,项目竣工后进行竣工公示,使所有田园综合体项目都置于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
整合资金,吸引社会力量共同打造
田园综合体项目区近两年统筹整合农业、住建、自然资源、交通、经管中心等相关部门财政资金11521万元,在规划区实施煤改气工程、基本农田整理、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村庄亮化美化和农村“四好”公路等项目建设,改善了村庄基础设施,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田园综合体项目区还吸引社会资本1亿多元,初步建成的“六星缘”创意农业示范园和“朗润”现代采摘园与正在建设的“宜居风情小镇”旅游开发项目等,打造了集农业旅游、科普教育、农耕体验、康养医疗“四位一体”的新模式,为襄汾县田园综合体版图充实了新成员、注入了新活力。
田园综合体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需要尽最大努力进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初步实践,激活各种要素,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朝着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前进,形成宜农、宜业、宜游、宜居的田园综合体,真正形成“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村庄美”的良好局面,最大限度提高当地居民及游客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使田园综合体成为襄汾县的一张新名片。
终审:魏文源
监审:王文娟
编校:罗学茹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