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古村 述说岁月辉煌——记山西省介休市张兰镇旧新堡村
介休市位于山西省中南部,自古以来便是晋中地区商贸往来必经之地,造就了特殊的以家族居住为主的堡院型传统村落。其中,位于介休市张兰镇东北部的旧新堡村,堪称晋中地区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素有“黄金村堡”之美誉。
旧新堡村地处丘陵地带,海拔781米,位于晋中盆地的南端,太岳山北侧,汾河南畔。村落北邻旧堡村,西接南贾村,南邻史村,距介休市人民政府24.3千米,京昆高速和东吕高速在旧新堡村东北面交汇。这里地势平缓、土地肥沃,四季分明。全村户籍人口210户690人,村民主要种植玉米、谷子、高粱等农作物。他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这片土地,过着朴实而宁静的生活。

旧新堡村堡墙内侧的环村道路
旧新堡村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还毗邻许多著名旅游景点。国家5A级旅游景点平遥古城,距离旧新堡村仅15.3千米,这座古城是我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代表,保存着大量的古建筑和文化遗产。在旧新堡村南面大约48千米处,便是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绵山,以山势险峻,景色秀丽而闻名省内外。
走进旧新堡村,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巷道两旁的砖墙散发着浓郁而质朴的黄土气息,古香古色的石雕尽显古朴厚重之美,院落门口悬挂着一串串红灯笼,为这座古老的村落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2016年12月,旧新堡村凭借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风貌,成功入选我国第四批传统村落名录。
便利的交通条件、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来到旧新堡村,聆听历史长河中那些久远的故事,感受这里浓郁的历史人文气息。
独具特色的村落格局
旧新堡村的整村格局独具特色,在布局上“点线面”俱全,四通八达的街巷网络构成了村落的整体框架。“点”是村中公共空间的主要节点,如古井、庙宇;“线”是指主要街巷构成的道路骨架;“面”则是规模较大的民居建筑群。虽然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变迁,依然能感受到村落当年宏大的规模和严谨的布局。
旧新堡村整体呈长方形,村内街巷系统简洁流畅、划分明确。南北向的中街作为中轴线贯穿全村,将村落划分为两个部分。这条中街不仅是旧新堡村的交通要道,更见证了村落的繁荣与发展。中街与东西向的前街、后街、南头街等重要街巷相交,串联起所有空间节点。这些街巷相互交织,极大便利了村民们的出行和交流。村落四周建有高大坚实的土砌堡墙,高约8米,堡墙内侧还修建有一条环村道路。旧新堡村由此形成了以中街为纵向分区、多条街巷为横向分隔的“一纵三横一环路”道路布局,内部交通自成体系。在这样的布局下,街巷呈方格网状布置,整个街巷系统四通八达,非常便利。

旧新堡村砖雕
在此基础上,旧新堡村的建筑也遵循“一纵三横”的布局方式,被划分为六个大小相当、排列有序的建筑群,在保证功能完整性的同时,还加强了各建筑群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布局理念。建筑的外墙大多采用砖石砌筑,尽管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侵蚀,依然坚固如初。
这种极具智慧的村落布局,成为旧新堡村的一大特色。它不仅展现了古代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为村中世世代代的村民带来了福祉。
村落的悠久历史
旧新堡村的核心建筑群为明清两代遗存,现存格局已有280余年历史。该村原为侯氏家族的聚居地,据侯氏合族谱记载,侯安祖籍陕西,于南宋隆兴元年(1163)迁居至此,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明代时,侯氏家族秉持以农为本的传统,同时涉足士商两界,生活逐渐变得富足,为家族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旧新堡村侯垣院
时光流转,发展至侯万瞻一代,侯家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侯万瞻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智慧,投身于苏杭一带的绸缎、茶叶贸易,使侯家获利颇丰,家业也渐渐兴盛起来。
侯万瞻之孙侯兴域,作为侯氏第十八世传人,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继承祖业,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苦心经营,使家族生意迅速发展壮大。侯兴域目光长远,商业触角广泛,他发展起来的商号遍布各地,包括在平遥设立的协泰蔚、厚长来、新泰永、新泰义和蔚盛长等;在介休张兰镇设立的义顺恒、中义永;以及在晋南运城设立的六来信等。这些商号主要经营杂货绸布、茶庄和钱铺等业务,涵盖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当时晋中地区商业领域的重要力量。
清乾隆元年(1736),侯兴域召集了27位族人,共同开工筹建居所。他们在宅院中新建房屋、过厅、书房等,并在外围修筑堡墙、增设门楼,形成了一个“侯氏王国”,也就是如今的旧新堡村。几百年来,高大坚固的堡墙犹如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守护着侯氏家族的安宁;气势恢宏的门楼,彰显着家族的威严与地位。
后来,侯荫昌从父辈手中接过了家族生意。他积极开拓新的商业领域,使得侯氏家族的商业版图不断拓展。道光初年,侯荫昌看到平遥日升昌票号发展得如火如荼,便萌生了发展票号的想法。于是,他聘任了日升昌原二掌柜毛鸿翙为蔚丰厚的总经理,随后将“蔚”字号下属的蔚丰厚、蔚盛长、新泰厚三家商号改为票号,交由毛鸿翙掌管。不仅如此,侯荫昌还将与人合伙经营的天成亨、蔚长厚两家布店也改为票号。从此,侯家“蔚”字号崭露头角,逐渐成为山西票号业的重要代表。
在侯荫昌、毛鸿翙的倾力经营下,众人勠力同心,侯家“蔚”字号不断发展壮大。历经道光、咸丰、同治三朝数十年的发展,“蔚”字号展现出后来居上的强劲势头,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在全国50余个省、市设立了分庄,成为信誉卓著的介休“侯氏蔚字号”。至光绪年间,侯氏票号的声势日益显赫,在晋商票号中名列前茅。
侯氏家族不仅在商业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功,在文化教育方面也成绩斐然。在传统“耕读传家远,诗书继世长”思想的熏陶下,侯氏家族尊师重教,并在旧新堡成立了澜庭社,作为侯氏家族的习字堂。此举吸引了堡内众多名流贤士在此吟诗作画、挥笔泼墨,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侯氏家族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使得子孙中文人辈出,不胜枚举。据说,当时族内有八人参加汾阳府乡试,竟有七人金榜题名,被称为“七星耀祖”,一时传为佳话。
无论是经商之道还是文化教育,侯氏家族都为后辈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那悠久的晋商文化,也为旧新堡村赋予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民居建造技艺
作为山西省清代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旧新堡村的民居建筑不仅传承了浓厚的黄土高原晋商文化底色,还巧妙借鉴了江南庭院的设计思路,二者融合互补,相得益彰。
旧新堡村民居建筑装饰中的“三雕”艺术,在细节上极为考究,堪称精美绝伦,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保护开发价值。
石雕在工艺创作上因材施艺、依色取巧,彰显出古代石雕工匠高超的技艺水平。门墩、石础、石狮子等处的雕刻图案,或为瑞兽,或为花草,朴拙敦厚中流露出一种粗犷流畅之美。在正窑、厢窑墙基石上雕刻的麒麟送子、诗书咏德等图案,更是寄托了屋主的生活态度和美好理想,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砖雕宛如一幅幅立体的画卷,工匠们用精湛的技艺,将松柏、瑞兽等图案雕刻得栩栩如生,让人不禁为之赞叹。木雕则以设计奇巧而独树一帜,尤以立雕和漏雕见长。立雕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和层次感,漏雕则通过巧妙的镂空设计,营造出一种独特的通透美感,在光影的交织下,更显神秘而迷人。

旧新堡村修复后的旭阳门
在旧新堡村的众多民居建筑中,侯氏宅院无疑是北方民居建筑的瑰宝。侯氏宅院大多采用长方体的三进院布局,院落层层递进,结构严谨,秩序井然。每一座宅院都建有富丽堂皇的楼阁和卧室窑,飞檐斗拱,气势恢宏。屋顶铺瓦扣缝,工艺精湛,有的院内还装有“天罗地网”式的铁制防护网架,具备较高的防御性。
由于当地风沙较大,为防止院落中形成旋风,减少风沙对房屋的侵蚀,提高住宅的安全性,侯氏宅院的屋顶多采用单坡斜顶设计。这种设计坡度较大,便于单面排水。同时,这种设计也寓意着“肥水不流外人田”,体现了侯氏家族对财富的珍视和对家族繁荣的期望。侯氏宅院屋檐的“猫头滴水”设计更是独具匠心,兼具美观性和实用性。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猫头”,仿佛在守护着屋檐下的安宁;“滴水”则可以分散屋檐上的雨水,起到缓冲的作用,保护着屋檐下的砖石免受积年累月的滴水侵蚀,让宅院历经岁月洗礼依然坚固如初。
侯垣院是侯氏宅院中保存较为完好的院落。走进侯垣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约3米、高度约4米的大门。其门洞石以砂石为原料,表面天然的水波纹状岩脉,不仅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更是当时侯氏家族勤俭治家、就地取材的实证,体现了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侯垣院的二门上,一块木质的牌匾高高悬挂,上书“抱朴含贞”四个大字,字体苍劲有力,表明了屋主注重对自身修养和道德品行的提升,追求一种质朴纯真、坚守贞操的人生境界。
穿过三门,便进入内宅,眼前豁然开朗。一排拱形窑洞古朴自然,上建有木质结构的前檐,这种设计让建筑既保留了窑洞冬暖夏凉的优点,又增添了木质结构的精致与美观。进入屋内,中间堂屋宽敞明亮,两侧各有一处居所,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屋内的土炕与灶台相连,做饭时产生的热量可以传递至土炕。墙画绘有喜鹊登枝图案,时至今日,依旧色彩丰富、栩栩如生。
村落焕发新光彩
近年来,介休市张兰镇大力开展传统村落保护修缮与活化利用工作,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着力把传统村落打造成“古城大院古韵,晋商故里晋中”的展示窗口,树立文化传承的介休品牌。在张兰镇精心打造的“集中连片—点状发展”保护利用空间体系中,旧新堡村与旧堡村、新堡村、南贾村、史村、张村共同组成了“晋商大院集群”,共同展示着晋商文化的独特魅力。

旧新堡村侯氏文化展览馆
旧新堡村紧抓这一难得机遇,有序开展“修旧如旧”的保护修缮工作。自2016年起,旧新堡村投入资金修护了部分古建筑,并为49座清代古宅逐一挂牌。同时,改造电力电信管网等基础设施,为村民的生活带来便利,也为古村落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此外,旧新堡村在原遗址处恢复了旭阳门和堡墙,并建成侯氏文化展览馆,馆内陈列着与侯氏家族有关的文物和资料,通过图片、文字、实物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展示了侯氏家族的发展历程和晋商文化的深厚底蕴,延续了村落的文化血脉,让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新生。
2020年,旧新堡村积极寻求突破与发展的新路径。经过多方考察、洽谈与精心筹备,成功引进北京吴庄俊杰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的商业资本,资金规模超过300万元,在村内成立旅游公司,积极探索“以文兴旅、以旅兴村”的综合开发模式,着力开发乡村旅游资源,让游客通过古村落游览、农事活动体验等方式,感受晋商文化的独特魅力。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漫步在石板铺就的巷道中,脚下的石板经过岁月的磨砺,光滑而平整。旧新堡村那精美的三雕工艺,彰显着古代工匠的非凡智慧与精湛技艺;古朴典雅的院落,无声诉说着侯氏家族的成就与荣耀。置身于此,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繁华的年代,可以亲触那一砖一瓦间的时光流转,感受那厚重的历史底蕴与文化积淀,聆听那辉煌岁月谱写的悠长诗篇。
终审:魏文源
监审:李晓亚
编校:冯莉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