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文化古村 田园乡音——记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郝庄镇孟家井村

时间:2025-09-19 16:03:23来源:本刊编辑部 文字:和羽楠

  沿着盘山公路向太原市东山腹地持续深入,便来到了孟家井村。抬眸望去,天空湛蓝、云朵洁白,远处青山连绵起伏,俨然一处世外桃源。从牌楼款款入村,便可一路探索孟家井村的乡村文明地标。

  近年来,孟家井村村“两委”积极响应乡村振兴的时代号召,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孟家井村以陶瓷文化为特色,将古井、孟家井瓷窑、伯灵庙等乡村文明地标有机串联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乘着文化振兴这股强劲东风,古老的村落正破茧重生,大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孟家井村具有层次感的建筑

古井清泉,村名定音

  在孟家井村村名的背后有一段广为流传的故事。相传,北宋年间,杨家将大将孟良奉命驻守此地。当时,这里水资源匮乏,给驻军的日常生活和训练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孟良遂下令在此地打井。水井建成后,驻军之困得以纾解。令众人惊讶的是,这里的井水还格外甘甜。后来,当地村民为纪念孟良,将村子命名为孟家井村。如今,孟家井村仍留存有两口古井,古井已成为孟家井村独特的文化符号,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古井文化。

  现在的古井不仅具有文化价值,还具有实用价值,可以满足村内千余人的饮水需求。其实,对于村民而言,古井早已超越了其作为日常生产生活重要水源地的功能,更成为一种精神象征,承载着村民的乡村记忆与乡愁。

  过去,村民们从水井取水,聚在一块闲聊,格外惬意与悠闲;孩童们在此尽情玩耍,一幕幕温馨的场景、一阵阵欢声笑语,至今仍历历在目。如今,许多村民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选择离开家乡,但无论走到哪里,古井始终牵绊着他们的心。乡愁乡情串联起了一代代孟家井村村民,对于离乡的村民来说,他们牵挂的是古井,怀念的是故乡。

工人修缮孟家井村古井现场图

  近年来,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古井文化遗产,孟家井村村“两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古井进行了全面普查和登记,详细记录了每口古井的位置、年代、结构、水质等信息,建立了古井档案。同时,对现存的古井加大修缮力度,确保古井的完好和安全。并尝试将古井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古井文化景点。孟家井村还将努力延长产业链,打造古井文化品牌,研发诸如古井咖啡等创意性产品,借助乡村旅游,让乡村的宁静与美好向外界传递。未来,古井清泉将成为孟家井村乡村文旅发展的一大亮点。那时,游客们可以在孟家井村参观古井,了解古井背后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

孟家井瓷窑:窑火不熄,传承不止

  在孟家井村,古井文化与陶瓷文化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村庄独特的文化景观。其中,孟家井瓷窑遗址更是不可错过的文化圣地。孟家井村曾是著名的“北方窑都”,瓷器贸易兴盛。如今,岁月流转,时代变迁,孟家井瓷窑的传奇仍在传唱。孟家井窑绞胎瓷烧制技艺被列入了山西省非遗保护项目和山西省乡村文化技艺工程。

  怀着对瓷窑的期待,沿着蜿蜒曲折的村道一路向村子深处走去,经村民热心指路,终于找到了孟家井瓷窑遗址。孟家井村村民自古以来便以烧窑制瓷为业,匠心独运,薪火相传,孕育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陶瓷艺术瑰宝。

孟家井瓷窑遗址立碑

  孟家井瓷窑历史悠久,文献记载颇多。据《永乐大典》记载:“瓷窑在榆次县北六十里孟家井,按《晋阳志》云:窑五十座。”孟家井村东北100多米处山坡上有窑神伯灵庙,庙中明弘治三年(1490)重修碑记中记载:“榆次县之北六十里有乡曰孟家井,居民大率约三百家,乃古昔陶器之所。”此外,据清道光《榆次县志》记载:“天井观在孟家井,其中有伯灵仙翁祠,孟家井三百家业陶者祀。”明、清《榆次县志》亦提及“孟家井有黑白二色器”。

  据悉,孟家井瓷窑创烧于北宋,在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宋太宗赵光义命潘美在距离古晋阳城(即今太原)东北三十余里(约15千米)的唐明镇的基础上兴建城池,在汾河东岸建起了一座新城。当时,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数量与日俱增,对日用瓷器的需求量也逐渐加大。于是,孟家井瓷窑应运而生。

  起初,瓷窑多烧造碗、盘、瓶、罐等日用瓷器,以满足当地百姓的日常生活需求,深受大众欢迎,当时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庄户带买卖,十年九不赖”的俗语。不过在当时,瓷器发展主要侧重于满足日常需求,对瓷器美学的艺术探索尚处在初级阶段。

  后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陶瓷行业开始更加注重陶瓷的艺术性,生产出的瓷器逐渐实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孟家井制瓷工艺进展神速,工匠的制作技艺匠心独运,日益精湛,烧制出了诸如白釉划花瓷、白釉剧花瓷、白釉印花瓷等优质瓷器,为瓷器美学做出了表率,在北方瓷器制造行业中也遥遥领先。

  据《景德镇陶录》记载:“孟家井窑,唐代已产瓷,土粗质厚而古朴。”孟家井瓷器质量上乘,美名远扬,烧制出来的瓷器受到广泛赞誉,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海外,成为中国陶瓷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此外,孟家井窑不仅瓷器闻名遐迩,在琉璃器制作上也独树一帜,是名副其实的“皇家御供”瓷窑。孟家井窑于明代开始大规模烧造琉璃器,经确认这里是官方烧造建筑琉璃的窑厂,是明代晋王府、晋王陵所用琉璃的生产基地。例如,在明代太原晋王府内,无论是在日常起居坐卧的地方还是祭祀祖先盛大法事的祭器,均出自孟家井窑。此外,明代晋王府、晋王陵建筑所用的琉璃瓦也出自孟家井村的匠人之手。1965年,孟家井瓷窑遗址被列为山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家井瓷窑博物馆墙画

  为了保护和传承孟家井瓷窑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孟家井村村“两委”积极行动,将孟家井瓷窑遗址纳入了美丽乡村二期改造工程,旨在通过对瓷窑及其周边环境的进一步修缮与保护,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打造乡村文化地标,让古老的陶瓷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同时,孟家井村村“两委”建立了“党建+非遗”的工作模式,以党建带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围绕陶瓷文化,打造孟家井非遗工坊、孟家井磁窑文化展示中心、孟家井瓷窑博物馆、西窑遗址公园等诸多景点,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和发展空间。

  一系列举措表明了孟家井村依托乡村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的坚定决心,孟家井村村“两委”以文化产业为发展主线,竭力打造瓷窑文化古村落品牌,并为游客提供一条龙陶瓷文旅服务。

  走进孟家井瓷窑博物馆,场馆内陈列着诸多瓷器佳作,它们见证了孟家井窑漫长的发展历程,集中展示着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通过参观博物馆,游客可以深入了解孟家井村陶瓷制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欣赏精美的陶瓷艺术品,感受传统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增进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传承责任感,增强文化自信。

  孟家井村还希望通过打造陶艺手工作坊,让非遗研学进乡村,让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制作陶瓷的乐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学生们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一件件独具特色的陶瓷作品,在潜移默化中也完成了对非遗文化的传承,意义深远。

  孟家井村村“两委”始终致力于挖掘当地深厚的陶瓷文化,力求复原陶瓷生产的传统生态体系,还以陶瓷产业为发展引擎,进一步拓展非遗文化版图,助力乡村文旅发展。为此,孟家井村村“两委”还积极引入迎泽区非遗文化保护项目,不断丰富非遗文化种类,致力于为游客提供更加多元、丰富的非遗民俗技艺体验。

孟家井村伯灵庙遗址立碑

  毋庸置疑的是,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非遗传承将逐步成为推动孟家井村乡村产业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孟家井村正以陶瓷文化为纽带,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伯灵庙遗址:香火袅袅,守护制窑信仰

  顺着孟家井村村道一路前行,及至村落深处,抬头便可看到伯灵庙。眼前这座伯灵庙,其始建年代已难以考证,但明弘治三年(1490)与嘉靖二十六年(1547)的碑碣仍存。其中,《弘治碑》记载:“孟家井,古陶器之所,力本陶器神祠祭,伯灵仙翁,上古始为陶器之人。”这些碑文反映了当地居民对陶瓷文化的崇敬和传承。

  据村民讲述,如今的伯灵庙是近年来经过重新修缮的。庙宇依山而建,山门巍峨,要想抵达庙前,还需攀爬一段台阶。不过,爬上山坡走到庙前,眼前自是另一番风景,俯瞰村落,远眺群山,如此清幽静谧之境,令人心旷神怡。

  在建筑风格上,伯灵庙融合了当地的传统建筑特色和陶瓷文化元素,屋顶采用传统的歇山顶式样,飞檐斗拱、气势恢宏。进入庙内,墙壁上绘制着精美的壁画,集中展示了孟家井窑的发展历程和窑工们的生产生活场景,极具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为后世研究孟家井瓷窑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关于伯灵庙的传说有很多。相传,在很久以前,孟家井窑的窑工们在烧制瓷器时,总是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有一次,窑工们烧制了一批重要的瓷器,但不知为何,窑火总是无法达到理想的温度,导致瓷器无法成型。

  窑工们心急如焚,四处寻求解决办法。就在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突然出现在窑工们面前,并为他们出谋划策。他谈到,伯灵神擅烧窑甄陶之术,若窑工们在山坡上修建庙宇,供奉伯灵神,得到神灵的庇佑,窑火自然会旺盛起来。窑工们半信半疑,但已经快到瓷器交付时间,如此山穷水尽之际,他们顾不得太多,为了完成烧制任务,只得听从老者的建议,在山上修建起了伯灵庙。神奇的是,窑火变得旺盛起来,瓷器也顺利烧制完成。从此以后,孟家井村便有了伯灵庙。传说趣味丛生,充满神秘色彩,为孟家井村添了几分迷人韵味。

孟家井村瓷窑遗址

  伯灵庙作为孟家井村的文化象征,见证了这个古村落悠久的陶瓷制作历程,承载着村民对先辈的缅怀和对陶瓷技艺的敬仰。如今,伯灵庙不仅是村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场所,也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孟家井陶瓷文化的根源,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

心向未来,绘就乡村新图景

  如今,孟家井村的整体村落风貌,正着重围绕宋、明、清三朝古建筑风貌进行复原与再现展开,力求重现历史风华。

  孟家井村努力将非遗文化与村庄建设深度融合,还将开发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线路,将村内的伯灵庙、古井等景点串联起来。此外,孟家井村还将涵盖地标美食非遗传承,打造一条集文化体验、休闲观光、娱乐购物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矢志将孟家井村雕琢成一个集独特韵味与深厚文化底蕴于一身的非遗文化特色村落。

  按照孟家井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未来,游客自踏入孟家井村便可以尽享文化盛宴,村口是古朴的牌楼,沿途,牌楼巍峨、入口广场开阔、文创小店琳琅满目,古道驿站诉说着往昔繁华,东窑遗址博物馆与西窑遗址公园默默地展示着陶瓷文化的辉煌,古井则承载着岁月的记忆。

  孟家井村以陶瓷文化为线索,串联起一系列乡村文明地标,形成了一条被非遗文化深深浸润的文化长廊,让游客在行走间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未来的日子里,孟家井村将以乡村文化为笔,继续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乡村文化,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绘就乡村振兴的新画卷。让我们共同期待孟家井村更加美好的明天!

  终审:魏文源

  监审:罗学茹

  编校:董卫娟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主办: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编辑出版:  《村委主任》杂志社      投稿邮箱:cwzrtg@163.com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7099359、3128819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