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绘新篇——记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乡东柳林村
党旗招展处,沃野展新颜。在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乡的阡陌之间,东柳林村正以蓬勃的姿态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时代篇章。该村从昔日垃圾遍地的“泥泞村”蝶变为诗意盎然的生态家园,从传统农耕成功转型为三产融合的活力热土,从单向管理升级为多元共治的善治典范。这个汾河岸边的村落,以党建引领为笔,以群众需求为墨,在新时代的画卷上勾勒出一幅“乡村美、产业强、农民富”的壮丽图景。
东柳林村文化墙
党建引领环境整治:从“泥泞村”到“诗意栖居地”
2017年,东柳林村紧紧抓住小店区打造“示范村”的契机,以党建为引领,启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面对“垃圾成堆、污水横流、道路泥泞”的旧村面貌,村“两委”集中力量开展环境整治,全面推进清理陈年垃圾、铺设污水管网等一系列工作。这一系列民生工程的顺利推进,背后离不开村“两委”班子成员的辛勤坚守。
环境整治不仅注重“面子”,更重视“里子”。东柳林村村“两委”将废弃荒地改造为如意园、和谐园两个小游园,园中种植国槐、柳树、松树等乔木,以及绿色、紫色相间的灌木花卉,营造出错落有致的立体景观。步入园中,交通安全漫画墙寓教于乐,色彩斑斓的休息长廊令人赏心悦目。健身器材和木质凉亭则能满足各个年龄段村民的需求。如今,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已蝶变为村民共享美好生活的诗意空间,让文明新风与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环境整治的成效最终体现在民生改善上。东柳林村村“两委”班子通过“一事一议”制度,为全村安装了200余盏太阳能路灯,照亮村民回家的“最后一公里”;实施“煤改气”工程,拆除土锅炉200余台,让全村村民用上清洁能源;新建了一座日处理能力100吨污水的污水处理站,实现了生活污水零排放。如今,东柳林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夜晚路灯明亮,家中暖气温暖,环境整洁宜人,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真正实现了从“泥泞村”到“诗意栖居地”的华丽蜕变。
从环境整治到民生改善,东柳林村的实践充分印证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强大效能。村“两委”通过“一事一议”制度,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将“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成果。这场始于“面子”、成于“里子”的变革,正成为东柳林村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让党旗红与生态绿在基层治理一线交相辉映。
日光大棚
党建赋能产业振兴:从“传统农耕”到“三产融合”
东柳林村村“两委”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探索出一条以田园综合体为核心的乡村振兴新路径。通过整村土地流转激活发展动能,全村1 268.55亩(约0.846平方千米)耕地实现规模化经营。
2018年,东柳林村村“两委”班子牵头成立东昇锦康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村民以土地入股保底分红,形成“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发展格局。合作社投资340万元新建环村公园,并在208国道东侧推进集观光旅游、餐饮娱乐、种植于一体的“四季花海”项目,打造四季常绿的生态景观。
在此基础上,东柳林村村“两委”致力于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延长农业产业链。依托小店区草莓产业特色优势,与山西谷色天香农业有限公司联合规划建设谷色天香采摘园。一方面,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引进“红颜”“香野”“粉玉”等市场热销草莓品种。其中,“红颜”果实饱满、香气浓郁,“粉玉”果皮淡粉、爽甜清新,“香野”果肉细腻、风味独特,其他品种也各具特色,形成“一园多品、错峰上市”的种植格局。另一方面,强化“品质提升”,建立全链条质量管控体系:邀请山西农业大学专家团队驻园指导,2024年,园区内的草莓、西瓜、甜瓜三大品类同步申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从田间到舌尖,筑牢品质防线。此外,采摘园区还配套推出萌宠互动乐园、冬季滑冰场、农耕研学基地等休闲体验项目,成为太原市及周边城市周末“微度假”的热门目的地。
为进一步激活夜间经济与文化体验,2024年,东柳林村村“两委”班子牵头举办了“花开小店 富贵龙城”首届禾田音乐灯光节。主会场占地7 000平方米,在杜鹃花棚内,5 000余盆杜鹃与古筝演奏、“大唐不倒翁”等互动表演相映成趣;棚外,30万平方米的花灯区精心打造了“烟雨江南”“星光点点”等主题通道,配合裸眼3D投影、高空杂技“敦煌飞天”等表演。游客还可同步体验草莓采摘、特色美食市集,并参与旺火晚会、儿童乐园等娱乐活动。当灯光与音乐漫过街巷,当花海与星光沉醉夜色,辛弃疾笔下“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千年意境仿佛在此重现,灯海、花棚、乐音三者交融,共同绘就了一幅“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立体长卷,为游客们呈现了一场集视听体验、文化互动、田园野趣于一体的沉浸式美学盛宴。
乡村街道干净整洁
从土地流转到三产融合,从单一种植到全链开发,东柳林村的实践充分彰显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乡村振兴战略得以迅速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村“两委”积极推动村内资源整合、业态创新、品牌升级,成功探索出一条“产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共富之路,绘就了农文旅三产融合发展的立体新画卷。
党建浸润文明乡风:从“文化上墙”到“文明入心”
漫步在东柳林村,2万平方米的文化墙宛如“露天课堂”:墙上“百善孝为先”系列、《论语》经典章句、移风易俗快板书与村规民约相映成趣。村民自创的《新农村歌谣》也被绘于墙面,歌谣中写道:“家家户户住新房,红门白墙喜洋洋……”村“两委”班子还制定了村规民约,设计村规民约墙,将“厚养薄葬”“婚事简办”等理念融入其中。这些“会说话的墙”如春风化雨,浸润村民心田,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古村落里交相辉映,既留住了乡愁记忆,又滋养出共建共享的文明新风尚。
近年来,东柳林村村“两委”班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积极探索移风易俗的新路径,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每月定期召开村民议事会等形式,创新治理方式。针对婚丧嫁娶等陈规陋习,村“两委”牵头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文明操办公约》,明确规定宴席规模、礼金上限等细则,建立“村民自治+党员监督”机制,通过签订承诺书、设置公示栏等方式,积极引导村民践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新风尚,使文明理念融入村规民约。
在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过程中,东柳林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构建文明培育体系。通过垃圾分类宣传等多元特色活动,将文明理念融入村民日常生活,让文明规范从纸上条文转化为自觉行动。如今,漫步村中,垃圾桶排列整齐,街道干净整洁,美丽庭院日益增多,文明新风吹拂田间地头,邻里互助成为常态。这种“以文化人、以德润心”的生动实践,不仅让村规民约内化为村民的道德准则,更构建起共建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从文化墙的“视觉洗礼”到村规民约的“行为约束”,从红白理事会的制度创新到党员群众的共治共享,东柳林村的实践充分印证:当党建与乡风文明深度融合,文明的种子便能在乡土深处扎根发芽。如今的东柳林村,垃圾分类成为自觉行动,孝亲敬老融入日常温情,婚丧嫁娶的简约朴素中流淌着时代新风。一面面会“说话”的文化墙,早已不再是静止的风景,而是凝聚着党群合力的精神纽带。
东柳林·谷色天香特优农业联创园
党建创新治理模式:从“单向管理”到“多元共治”
荣获“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称号的东柳林村,以党建为核心纽带,构建起“党建引领、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共同体。村“两委”创新性地组建了由党员骨干、村民代表、乡贤能人和致富带头人组成的村民议事会,将村级事务决策权交至群众手中。从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低保户动态调整到宅基地分配方案,凡涉及民生的重大事项,均需经过“提议、商议、审议、决议、评议”等一系列流程,全程公开透明,接受监督。这一举措有效推动了村级财务阳光化管理等惠民举措的精准实施,进一步破解了村级事务的决策难题,培育村民参与治理的主体意识,使群众在“有事好商量”中感受到治理温度,为基层治理的末梢畅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东柳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为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东柳林村在议事协商机制的基础上,构建起“预防—调解—反馈”一体化矛盾化解体系。村里专门设置矛盾调解室和心理服务室,由村“两委”干部每日轮流值班,协同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员,倾听村民关于宅基地边界争议、邻里噪音纠纷、土地流转补偿等各式各样的烦恼与诉求,并将其详细记录于“民情日志”中。
对于简易问题,值班干部联合调解委员会成员进行现场调解,确保“小事不过夜”;而对于涉及多户利益的复杂事项,则积极推动村“两委”、党员代表、村民议事会三方联动,通过实地走访、召开专题协商会等多种方式,制订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力求“大事不出村”。通过科学有效的解决方式,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切实提高了村民问题的调解成功率和邻里关系的和睦程度,真正将问题化解在源头。在矛盾化解一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贯穿始终,与村里同步推进的党员联户制度形成治理合力。
在基层自治实践中,东柳林村村“两委”班子以“服务群众零距离”为目标,创新实施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构建起立体化、常态化的党群互动网络。全村党员被编入环境治理、民生服务、政策宣传等功能型岗位,每人定点联系村民,建立“一户一档案、一周一走访”的结对帮扶机制。党员干部佩戴党员徽章,亮明身份,主动入户收集村民在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邻里关系协调等方面的诉求,形成“收集—分类—办理—反馈”的闭环治理体系。
村内的现代化民居
从议事协商的决策共谋,到矛盾调解的难题共解,再到党员联户的服务共促,东柳林村的治理创新环环相扣,将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构建起“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治理新格局,这一系列举措让村民在共建共享中切实增强了获得感、幸福感,为新时代乡村治理书写了生动的实践样本。
站在新时代的潮头,东柳林村以党建为舵、以实干为桨,在乡村振兴的壮阔江河中破浪前行。从生态治理的“攻坚战”到产业融合的“升级战”,从文化浸润的“持久战”到基层善治的“协同战”,这片热土上的每一次蜕变都镌刻着党群同心的印记,每一张笑脸都映照着初心使命的荣光。
沃野织锦绣,共治谱新篇。如今的东柳林村,正以“党建强”引领带动“全域强”,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
终审:魏文源
监审:李晓亚
编校:李保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