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
摘要:随着互联网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数字经济正以技术赋能的创新姿态,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开辟发展新机遇与实践新路。基于此背景,文章从背景、目的、意义、现状、实践路径方面深度剖析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联系,数字经济将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有望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
背景
近年来,我国科技持续高速发展、社会快速变革,城镇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统计数据显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其获得感、幸福感以及安全感不断增强。在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规模扩大与农村人口外流加剧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社会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生产力及国际影响力均实现跨越式提升。然而,农村仍面临“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等问题,进而衍生出农村生活条件落后、人口与人才流失严重、经济资源短缺、公共基础设施薄弱、乡村数字化治理水平不足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受限等问题。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突破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将数字经济作为着重发展方向。在此背景下,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大,产业创新不断深化,逐步成长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建设数字化乡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技术,正深度融入乡村经济社会各领域,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赋能作用,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农村治理精细化、农民生活便捷化,为构建城乡共同繁荣的发展新格局注入新动能。
在数字技术蓬勃发展、大数据深度融入社会经济各领域的时代背景下,借助数字经济赋能乡村赋能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完善乡村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可以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基础的、全面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另一方面,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可以融合农业、现代信息技术、经济管理等领域知识的乡村高素质数字人才,可以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数字技术支持。数字经济作为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力量。通过技术赋能、人才培育与基建升级的协同推进,数字经济将深度重塑乡村生产、生活与治理模式,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目的、意义
目的
在数字技术重构产业格局的当下,剖析现实困境并提出针对性策略,对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及现实意义。
数字经济作为新时代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不仅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功能、新形式,同时也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实践表明,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既是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村治理效能的关键路径,也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撑。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旨在利用数字技术与乡村产业深入交融,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并且,面对乡村数字人才短缺、农民数字素养不足的现状,数字经济通过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路径,成为提升乡村人力资本的重要抓手。通过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有效破解城乡信息壁垒,推动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助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意义
1.激发乡村新活力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是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乡村产业通过创新数字经济服务体系,积极搭建农业销售服务平台和乡村旅游智慧平台,利用“电商+基地”等多种形式加强数字营销,拓展销售渠道。这种新业态、新模式,有助于促使数字经济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服务于人民。同时,利用“农业+旅游”以切入点,深度挖掘乡村特色生态与文化资源,借助数字化手段开发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不断强化自身的品牌影响力,推动乡村文化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的实践,不仅激活了乡村经济新增长点,更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新模式。通过数字化手段引导村民树立生态保护意识,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为实践。
2.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为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持续加大乡村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通过完善乡村数字基础设施,逐步打破区域信息壁垒,解决“信息孤岛”难题,推动城乡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均衡化发展。
3.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建设数字乡村治理平台,可以改变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利用电子化政务平台实现村务公开、村民办事在线化、乡村治理信息化,从而不断提高乡村治理的透明度和效率。同时,便捷高效的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使村民能够实时上传问题,做到问题随心问,疑惑快速解,实现共享共治。此外,通过大数据分析乡村人口、资源、环境等多方面的信息,可以为乡村规划、资源分配等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依据,进一步提高乡村治理水平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促进乡村高效发展。
问题
数字经济虽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但在农村地区落地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人才短缺、基础设施薄弱与农业数字化转型等多重瓶颈,制约了数字经济发展与乡村数字化转型。
人才问题
数字人才短缺是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主要障碍。我国数字人才缺口较大,企业和社会组织亟须高素质数字化人才,但目前的数字人才培养体系未能满足需求,因此解决数字人才短缺是重大挑战。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大部分数字人才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城市群,这种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加剧了乡村地区的人才结构性短缺。既懂数字技术又熟悉农业生产的复合型人才稀缺,导致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应用滞后、农村电商运营效率低下,严重阻碍了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数字乡村建设问题
在数字乡村建设的试点地区,如广东省高州市、云南省开远市、浙江省德清县等,地方政府通过应用数字技术推动农业的数字化转型,进而促进产业的智能化发展。这些地区在进行数字乡村建设实施过程中,注重将传统农业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智能化、精准化的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体现了地方政府对此项工作的积极响应和努力,同时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示范。虽然数字乡村建设取得进展,但在此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数字产业有待进一步发展和数字治理体系未建立等问题仍需关注和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影响农村地区享受数字红利,进而影响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数字产业方面,数字化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应用还不够广泛和深入,存在区域和产业上的不平衡;数字治理方面,农村居民参与数字化治理的积极性不高,数字治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策略、实践路径
培育数字人才
第一,提高农民的整体数字素养,对农民的数字技能进行培训,让农民将数字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农民数字应用能力。第二,吸引人才回流,当地政府可以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在外的数字人才回到乡村,参与数字乡村建设。此外,还应该保障已回乡人才的薪资水平,保障其就业、医疗、住房等待遇,通过吸引人才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第三,加强教育投入,在乡村学校开展数字素养及技能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数字素养。同时,高校可以通过建立与农村试点之间的合作,为乡村振兴建设输送人力资源,推动产学研进一步融合,推动乡村振兴进一步落实。
完善基础设施
第一,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乡村地区有稳定高速的网络覆盖率,这样才能实现在乡村地区的电商销售、物流配送、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信息化服务。着重加强乡村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全面升级光纤网络、优化无线网络布局等,确保乡村居民充分享受到数字红利。第二,借助新一轮科技革命,以交通、能源、水利设施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升级,助推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数字化实现交通管理智能化,利用传感器和大数据分析,实时监测道路状况,提高道路运作效率,为乡村居民出行提供更精准的导航服务。在能源方面,数字化升级通过智能电表,智能燃气表等设备,实时采集能源使用数据,为顾客提供优化方案,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水利建设方面,利用大数据精准监测水质,及时发现水资源问题所在,保障居民用水、饮水安全。第三,完善数字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建立乡村电商服务站、农村金融服务点、远程教育平台、远程医疗平台等,为乡村居民提供更便捷的数字服务,促进乡村信息化数字化建设。
发展数字产业
第一,加强智慧农业生产与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利用物联网技术,安装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光照、养分含量等参数,实现精准灌溉,进一步打造智慧农田、智慧种植等多元化智慧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第二,搭建农产品电商平台,推动农产品销售渠道多元化,将农产品推销至更广阔的市场,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率。第三,将数字化与乡村文旅结合,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加强传统村落、民俗文化等乡村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和开发,通过数字网络平台进行展示和传播。通过建立官方旅游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发布旅游推广视频,展示当地的美景、特色活动和饮食文化,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此外,还可以与其他旅游相关企业进行合作推广,共同推出套票以吸引游客前来。
强化乡村数字治理
打造乡村数字化政务服务平台,为乡村居民提供更为便捷的信息服务。第一,完善乡村政务服务网络,推动政务服务网上办理,让乡村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各项事务。第二,打造村民生产生活信息化服务平台,让乡村居民及时了解有关农作物详细的市场行情,汲取有关建议,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进一步强化村民网上缴费系统的构建,让村民方便快捷地进行各种业务缴费。
数字经济在推动乡村经济增长与高质量发展、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促进就业创业以及推动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实事求是,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确保农民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安徽省大创项目“关于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S202311306131)。
终审:魏文源
监审:罗学茹
编校:董卫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