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党建数字双轮驱动乡村治理

时间:2025-10-20 10:33:17来源:中共天津市静海区委党校 文字:张梦晨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建引领与数字赋能协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党建引领为数字赋能定向导航,确保乡村治理数字化不偏离正确方向;数字赋能为党建引领增效提质,激活主体活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打破时空阻碍。然而,在乡村治理实践中,仍存在思想认识偏差、资源整合不足、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制度保障和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此,需进一步强化思想引领,整合各方资源,不断推动党建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治理的基础环节,不仅仅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支撑。随着数字技术向治理领域延伸,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广泛传播与应用,乡村治理模式也逐渐转型升级,正朝着治理现代化的目标迈进。因此,如何进一步发挥乡村治理进程中党建引领和数字赋能的作用,是值得深入思考和回答的重要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从理论层面看,党建引领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把关定向,通过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村集体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整合各方资源,将党的政策方针落实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数字赋能则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注入全新活力,通过数字化手段,搭建智慧治理平台,提高治理效能;利用大数据分析村民需求,精准提供服务资源,提高村民信任度;依托信息平台开展“云公开”“云监督”,让村集体决策更加公开透明,进一步激发了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从实践层面看,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聚焦乡村组织振兴、治理体系健全、基层问题解决等方向,形成了实用性强、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实践。例如,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以专业化机制构建党组织书记“选、育、管、用”全链条管理体系,推进乡村治理“领头人”队伍建设;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桥头镇探索实施“支部联建共绘蓝图、企地联手共聚资源、产业联盟共育业态、利益联结共同富裕、基层联治共享幸福”的“五联”模式,深化“万企兴万村”行动,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提供了有效参照。同时,数字赋能的实践案例同样亮眼:“浙里办”“淄博四化治理驾驶舱”“川善治”平台、“群治分”数字化治理应用平台等,不仅实现了数据服务的互联互通、互动互享,更增强了各类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灵活性,彰显了数字化时代乡村治理的多元性和活力。

  可见,党建引领与数字赋能协同发力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不仅有助于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激活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还能借助数字技术打破信息壁垒、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治理效率,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进一步回答好“乡村振兴为了谁、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核心问题。

党建引领与数字赋能协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作用机制

党建引领为数字赋能定向导航

  党建引领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符合乡村发展特点的历史选择,是有效提高治理效能的关键环节。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发展、数字技术的推广应用及数字治理理念在乡村治理实践中的应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数字化应运而生。

  党建引领为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理念导向。在数字化思潮背景下,各种思潮、观点空前活跃,易导致村民价值判断偏差与认知混乱。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把党的精神文化和乡村文化建设融合起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解读党的政策方针与主流价值观,提高村民的信息甄别能力,以正面信息挤压虚假信息传播空间,抵御不良思潮侵蚀,确保乡村治理在数字化浪潮中不迷失、不走样。

  党建引领为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制度保障。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制度建设是党领导社会治理的重要依托,更是乡村治理的行动指南。一方面,《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等政策文件的出台,保障了数字治理工作有序开展;另一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依托党内制度优势,构建起数字治理的规范框架,通过建立数字平台,将数字技术融入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流程,如搭建线上议事厅,规范线上投票、意见征集等环节,提升村民参与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党建引领为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资源支撑。一方面,发挥党建引领的统筹协调作用,引导政府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向乡村数字基建倾斜,推动5G网络、物联网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党组织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发动乡贤力量,汇聚人才资源,组建懂技术、懂乡村、懂治理的专业团队,为数字平台开发运行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利用党建共建机制,与高校、企业等开展合作,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数字赋能乡村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资源动力。

数字赋能为党建引领增效提质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是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数字赋能激活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主体活力。随着抖音、快手、微信等新技术、新媒体、新平台的普及,作为治理主体之一的村民,其权利意识也不断觉醒、参与意愿持续提升。为做好乡村治理工作,农村基层党组织就必须利用好新技术,通过建立线上服务平台、开通线上监督渠道、开设社交媒体平台等方式,及时公开村情村务,进一步提高村民对政策的认知度与认同感,充分保障村民知情权,畅通其参与乡村治理的有效渠道。

  数字赋能提高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资源利用效率。要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对乡村物资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环境资源、技术资源等的高效整合利用。数字化技术能够利用大数据分析、卫星导航定位、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技术,对农村闲置土地、厂房等资源进行全面摸排、分类建档,将分散资源可视化整合在统一的数据共享和资源共建数据库中,有效实现资源的直观动态管理,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治理决策提供精准数据支撑与科学分析依据。

  数字赋能打破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时空阻碍。农村基层党组织依托“智慧党建”平台,可实现党员信息动态管理,加强对“流动党员”“老年党员”等特殊群体的思想引领与组织覆盖。同时,数字技术极大地降低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门槛,打破了传统治理中时间与空间的隔阂,村民即使远隔千里,也能了解乡村资讯,在“云上”提出意见建议并积极参与乡村事务。

  总的来说,党建引领与数字赋能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构建高效的乡村治理现代化模式。在公共事务决策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借助数字平台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实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在矛盾纠纷调解方面,利用数字化手段及时发现问题、分析矛盾根源,并通过农村基层党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化解;在公共服务供给上,通过数字技术精准识别群众需求,整合各类资源,实现服务的精准推送和高效供给,从而全面提升乡村治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

党建引领与数字赋能协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存在的问题

  党建引领和数字赋能为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动力,但在具体实践中仍然面临着诸多困境,亟须剖析问题所在,突破发展瓶颈。

  一是思想认识存在偏差。部分基层干部对党建引领与数字赋能协同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重传统手段、轻数字技术”“重党建形式、轻深度融合”的倾向。一些党员干部缺乏系统的数字治理思维,对数字技术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场景和方法不熟悉,导致数字赋能难以有效落地;部分群众对数字化治理存在抵触情绪或操作困难,参与度不高,影响了协同推进的效果。

  二是资源整合与共享不足。在乡村治理中,党建资源与数字资源分散在不同部门和机构,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例如,党建工作平台、政务服务平台、社会治理平台等各自为政,数据标准不统一,信息孤岛现象严重,难以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同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部分农村地区网络覆盖存在盲区、信号稳定性差,硬件设备陈旧落后,无法满足数字化治理的需求,制约了党建与数字赋能协同作用的发挥。

  三是人才队伍建设滞后。既懂党建工作又熟悉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匮乏是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部分党员干部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对数字技术的接受和应用能力有限;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往往缺乏基层治理经验和乡村工作认知,难以将数字技术与党建工作、乡村治理实际有效结合。此外,农村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人才培养、激励和保障机制不完善,导致人才流失问题突出,无法为党建引领与数字赋能协同推进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是制度保障和监督机制不完善。党建引领与数字赋能协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缺乏系统的制度规范,在数字平台建设、数据管理、隐私保护、协同工作流程等方面缺乏明确的标准和规定,容易出现操作不规范、责任不明确等问题。同时,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对协同推进工作的成效缺乏科学量化的评估指标和监督手段,这会影响工作的持续推进和质量提升。

党建引领与数字赋能协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优化路径

  破解乡村治理现实难题,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即要在党的领导下,运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治理新发展。要加强党建引领,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培育治理主体的数字素养,提升整体治理能力,推动实现多元共治。

  一是要强化思想引领,凝聚协同发展共识。党建引领能为乡村治理发展方向把关定向。要立足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政治素养,增强风险防范能力,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建设带动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要通过开展专题培训、宣传教育等活动,提升基层干部和群众对党建引领与数字赋能协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认识。可组织基层干部通过专题培训、数字技术应用参与、数据分析等形式提升数字治理能力;利用新媒体平台、乡村大喇叭等渠道,向群众普及数字化治理的优势和操作方法,增强群众的参与意识和操作技能。同时,加强典型案例宣传,展示党建引领与数字赋能协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成功经验和显著成效,激发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加强资源整合,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一站式”的公共服务离不开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协同运用。因此,要建立党建资源与数字资源整合协调机制,打破部门壁垒,统一数据标准和平台建设规范,推动党建工作平台、政务服务平台、社会治理平台等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为此,可建设乡村治理大数据中心,整合党建、政务、民生等各类数据资源,为数字化治理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数据支撑。加大对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5G网络、光纤宽带等通信网络的全域覆盖和质量提升,升级改造硬件设备。

  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协同治理能力。积极实施“党建+数字”人才培养计划,通过政策优惠、待遇保障等措施,吸引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数字技术企业人才等投身乡村治理,充实基层人才队伍。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对在党建引领与数字赋能协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工作中,提出创新方法、贡献有效思路、付出实际努力的突出人才给予表彰奖励和晋升机会,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要注重培育村民的数字素养,引导村民利用数字化手段获取信息、发表意见、参与治理。

  四是健全制度体系,强化监督考核。制定完善党建引领与数字赋能协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相关制度规范,明确数字平台建设、数据管理、协同工作流程、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构建科学合理的监督考核指标体系,将党建工作成效、数字技术应用水平、群众满意度等纳入考核范围,定期对协同推进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同时,建立反馈机制,根据考核结果和群众意见建议,不断优化工作方法和制度设计,推动党建引领与数字赋能协同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农业因人类定居而兴,村落因农事活动而聚。作为农业生产的空间载体和治理实践的一线场域,乡村的发展更是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更应通过党建引领和数字赋能协同发力,共同推进乡村建设,进而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加快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终审:魏文源

  监审:王彦臻

  编校:李晓亚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主办: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编辑出版:  《村委主任》杂志社      投稿邮箱:cwzrtg@163.com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7099359、3128819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