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红旗渠精神引航乡村新质生产力

时间:2025-09-16 09:46:41来源:中共汤阴县委党校 文字:王娜

  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日益深入,乡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成为关键。本文以红旗渠精神为核心动力,探讨其在推动乡村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应用与影响,在对红旗渠精神内涵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红旗渠精神对乡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为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继续传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提供了新思路。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河南省林州市)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历尽千辛万苦,付出难以想象的艰苦劳作修建的人工天渠。红旗渠的修成不但彻底解决了林县人民千百年来缺水问题,更是在十年的修渠过程中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伟大的时代成就了伟大工程,伟大工程的成功修建产生了伟大精神。“修渠过程中所形成的红旗渠精神,是林县人民所创造的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战天斗地的又一辉煌篇章。”红旗渠精神弥足珍贵,历久弥新,必将在新时代发挥出巨大的精神引领价值。红旗渠精神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发展乡村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发扬红旗渠精神,把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发扬光大,把“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作为红旗渠精神之要义,必将助推乡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红旗渠精神内涵

  红旗渠精神根植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而深邃的思想内涵。红旗渠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四个方面,彰显着鲜明的党性和人民性,是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

  “自力更生”体现了红旗渠精神中的独立自主精神。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林县人民没有依赖外部力量的援助,而是依靠自身力量,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最终完成了这一壮举。这种精神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于依靠自身力量去解决问题,不依赖外部条件。

  “艰苦创业”是红旗渠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林县人民面临着艰苦的自然环境和匮乏的物质资源,但他们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凭借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通过艰苦创业、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了引漳河水入林县的梦想。这种精神鼓励人们在创业过程中要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自我,通过艰苦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

  “团结协作”是红旗渠精神的重要体现。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林县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形成了强大的合力。他们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克服了各种困难和挑战。这种精神强调人们在面对共同目标时,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通过团结协作实现共同的目标。

  “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最高境界。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无数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为了共同的目标,无私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为了集体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这种精神鼓励人们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也要关注集体利益和社会责任,通过无私奉献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

  “红旗渠精神是党的全面领导、社会主义优越性、人民群众创造精神的有机统一,彰显着鲜明的党性和人民性。”红旗渠精神确实彰显着强烈的党性和人民性,这两者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红旗渠精神的核心内涵。

红旗渠精神中的党性体现

  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红旗渠的建设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党作为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在红旗渠建设中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党的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领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展现了党的坚强领导和强大号召力。

  党的群众路线实践:红旗渠的建设过程充分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紧密联系,了解群众需求,调动群众积极性,确保红旗渠建设符合群众利益。

  党的艰苦奋斗精神:红旗渠的建设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党领导人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畏艰难险阻,用双手和简易工具在太行山上开凿出了一条“人工天河”。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正是党性在红旗渠建设中的生动体现。

红旗渠精神中的人民性体现

  人民利益至上:红旗渠的建设是为了解决林县人民的饮水困难问题,体现了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原则。在红旗渠建设过程中,党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确保建设成果能够惠及广大人民。

  人民主体地位:红旗渠的建设是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结果,体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主体地位。党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红旗渠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人民无私奉献:在红旗渠建设过程中,人民群众展现出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为了修渠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甚至有的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人民性在红旗渠建设中的深刻体现。

  红旗渠精神是一种具有深刻内涵和广泛影响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初心和使命的集中体现,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坚韧不拔和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在当今社会,这种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它激励着我们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红旗渠精神对发展乡村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作用

新质生产力与乡村振兴

  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新质生产力是信息化和工业化高度融合、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型生产力形态。新质生产力不仅关注物质资料的生产,更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它以创新为核心,通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高素质人才、优化创新环境等方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新质生产力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智能化设备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显著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通过引入新技术、新产业和新模式,可以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增收渠道和生活改善机会。

  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新质生产力推动了农业从传统生产模式向现代化生产模式的转变。通过引入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管理、高效运营和可持续发展。这有助于提升农业的整体竞争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该积极推广和应用新质生产力,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在新时代背景下,红旗渠精神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红旗渠精神与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高度契合,对于破解“三农”问题、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红旗渠精神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观念、艰苦奋斗作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红旗渠精神与乡村新质生产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动能转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对于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挖掘“红旗渠精神”的时代内涵,对于在新时代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启示意义。“红旗渠精神”蕴含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拼搏意识,体现着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和开拓创新意识,这正是新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所必需的精神动力。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弘扬“红旗渠精神”,必将激发亿万农民的内生动力,为打造乡村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红旗渠精神犹如璀璨星辰,照亮了乡村新质生产力发展之路,扮演着无可替代的核心引领角色。这股精神力量不仅深深植根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更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中大放异彩,成为驱动乡村经济转型升级、焕发新质生产力的不竭源泉。

红旗渠精神引领和推动乡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体现

  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红旗渠的建成是坚定革命理想信念,坚信这项建设祖国的事业必然成功的结果。红旗渠精神彰显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力,强调面对困难时在党的领导下,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勇于开拓新的道路。在乡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同样需要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凝聚起人民的强大力量,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推动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红旗渠精神强调团结协作,共同奋斗,以实现共同的目标。在乡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也需要加强各方合作与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乡村经济繁荣发展。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调研时强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红旗渠精神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推动乡村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动力。通过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乡村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推动经济的自主发展和转型升级。

  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红旗渠精神鼓励人们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在乡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同样需要这种创新精神,以推动乡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升级。

  红旗渠精神不仅为乡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还在实际操作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激励乡村居民勇于探索未知,敢于创新实践,不断突破传统产业的束缚,开辟出一条条符合自身实际、具有鲜明特色的乡村发展道路。这种精神力量,不仅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快速增长,更在深层次上改变了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提升了乡村的整体面貌,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扬红旗渠精神,助力乡村新质生产力发展

  在乡村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发挥红旗渠的价值引领作用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任务,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加强党的领导,形成发展合力

  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乡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对乡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加强乡村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乡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强化政策支持,制定和完善促进乡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扶持、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工作,确保政策措施能够真正落到实处,惠及广大乡村居民。加大对乡村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提高乡村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鼓励和支持乡村人才到乡村创业创新,为乡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弘扬红旗渠精神,强化思想引领

  深入宣传红旗渠精神,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如宣传栏、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和实质,让广大乡村居民深刻认识到红旗渠精神对推动乡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意义。举办红旗渠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如讲座、展览、演出等,引导乡村居民学习和传承红旗渠精神,激发他们的发展热情和创业激情。培养红旗渠精神传承人,在乡村中选拔和培养一批具有红旗渠精神特质的青年才俊,通过培训和实践锻炼,他们可以成为乡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中坚力量。鼓励和支持青年才俊在乡村创业创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推动乡村经济转型升级。

借鉴红旗渠经验,推动实践创新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借鉴红旗渠修建过程中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乡村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提高乡村基础设施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为乡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优化产业结构,借鉴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形成的农业与工业协同发展的经验,推动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鼓励和支持乡村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乡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借鉴红旗渠修建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乡村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高乡村生态环境质量。鼓励和支持乡村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绿色产业模式,促进乡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乡村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发挥红旗渠的价值引领作用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党的领导、弘扬红旗渠精神、借鉴红旗渠经验等。只有将这些措施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推动乡村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健康发展。

  “红旗渠就是纪念碑”,红旗渠精神如同一股强大的正能量,不仅引领着乡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更以其深远的影响力,为乡村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持久的活力与希望。总之,红旗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对于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推动乡村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立足新的历史方位,赓续红旗渠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终审:魏文源

  监审:王彦臻

  编校:侯欣怡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主办: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编辑出版:  《村委主任》杂志社      投稿邮箱:cwzrtg@163.com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7099359、3128819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