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吕梁市乡村振兴水平测度及提升之道

时间:2025-08-20 15:02:09来源:山西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文字:刘丽、彭禛

  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五个维度构建乡村振兴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山西省吕梁市的乡村振兴总体水平和各子系统水平进行测度,有助于针对吕梁市发展的不足提出政策性建议。吕梁市乡村振兴总体水平呈现缓慢上升的状态;从各维度发展水平来看,吕梁市的发展速率较低,在子系统上发展变化不大;地势平坦、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完善吕梁市乡村振兴的政策及制度设计,持续推进区域内协调发展,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工作的成果,保护好吕梁市乡村环境和旅游资源并规范乡村治理方法从而提升吕梁市乡村振兴水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强调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坚持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以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共同富裕进程。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吕梁山贯穿全境,人文底蕴较为深厚,但境内沟壑纵横、山峦起伏的特点使得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完善,交通不便,在山西省内发展相对落后,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低于其他市区。因此,需要特别关注吕梁市在农业农村发展方面的具体情况。

文献综述

  目前,吕梁市及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两部分。理论研究主要对吕梁市脱贫攻坚成果、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三方面进行了探讨,针对某一具体方向进行了论述,概括了各地区不同的发展情况对应的影响因素和路径分析,在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文字论证。例如,刘志明、李冬玲、王智、朱惠霖、郭慧毅等均提出既要看到吕梁市脱贫攻坚的成果,又要了解到目前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其中,刘志明认为要从内部出发完善当地的特色产业链,从根本上帮助当地完成脱贫、奔向小康,并及时监测各地情况防止返贫;李冬玲认为应构建农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新业态,通过公共财政投入完善顶层设计;王智认为应重视人才问题,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公信力,鼓励全民参与思想政治课程;朱惠霖提出应优化教育结构,提升教育条件;郭慧毅提出要重视科技创新的力量。实证分析方面,在建立乡村振兴水平指标体系时,基本上均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寻找对应指标进行测度。王青通过对八大经济区乡村振兴水平的空间差异及动态分布的研究,以计算系数的方法得到八大经济区的乡村振兴情况差异及特点;吴儒练、芦风英使用熵权法得到研究地区的乡村振兴空间特征;石玉堂、李国栋、徐雪使用熵权法计算了各个子系统的指数,得出研究地区的乡村振兴水平特征。

研究设计

评价体系的选取

  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的思想及内容指导下,借鉴石玉堂、李国栋、徐雪等学者构建的乡村振兴指标体系,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维度中选取23个指标。

  产业兴旺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劳动力、产业、粮食等关键要素的协调进步,是评估农村产业是否兴旺的重要指标。生态宜居是衡量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我国正致力于发展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美丽乡村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有利于生态农村的构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共同构成了生态环境的重要元素。乡风文明是人民群众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培育文明的乡风对于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也具有重要意义。治理有效是检验乡村治理情况和村干部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标,是乡村振兴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乡村治理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优劣,同时对推进乡村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基层稳定发展的基石。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工作的最终目标和农村居民的最大愿望,推动这一目标达成,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来源与说明

  本文选用23个具体指标测算吕梁市乡村振兴水平指数。指标体系中的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山西省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以及《中国县域统计年鉴》。

测算方法

  由于在选用指标的过程中,各个指标的计量单位并不相同,在具体测算前需要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使用熵权法来计算综合指数及各个子系统指数。熵权法可以客观地判断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从而真实地反映各个指标的权重,为多指标综合评价提供依据,避免主观上的随意性导致严重的错误。

结果分析

  山西省吕梁市乡村振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指数提高,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吕梁市农村在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乡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第二,乡村文明建设被当地政府重视,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在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第三,值得注意的是,吕梁市政府应重视当地发展的不足,努力扬长避短,发展特色产业,建设乡风文明,在发展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进一步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

建议

推动产业兴旺,增强经济内生动力

  吕梁市应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如小杂粮、红枣、核桃等,打造区域品牌。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与加工业、旅游业深度融合,形成“产·销”一体化模式。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广现代化农业机械和绿色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鼓励农民参与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政府应提供创业补贴和低息贷款,鼓励返乡青年和本地农民创业。同时,建设就业服务平台,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技能培训和就业信息,拓宽增收渠道。

优化生态宜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重点改善交通条件,完善乡村道路网络,提升村庄绿化覆盖率。同时,推进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和卫生厕所改造,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加大对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处理力度,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依托吕梁市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如乡村旅游、农家乐等,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促进乡风文明,提升文化软实力

  增加乡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的数量,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定期举办文化下乡活动,如戏曲表演、电影放映等,提升乡村文化氛围。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吸引高学历教师到乡村任教。同时,开展成人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挖掘和保护吕梁市的传统民俗文化,如剪纸、民歌等,增强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

  推行“一肩挑”制度,提升村干部的综合能力。同时,鼓励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决策,增强他们的自治意识。结合吕梁市的地理特点,科学编制村庄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乡村振兴各项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政策,确保治理的有效性。

提高生活水平

  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就业创业等方式,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农民的生活负担。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向农村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的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确保脱贫人口不返贫,稳步迈向共同富裕。

  终审:魏文源

  监审:李晓亚

  编校:李保燕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