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行乡土阡陌路 筑乡村振兴梦

时间:2025-10-16 09:46:04来源: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院 文字:田康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当前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的景色景观、传统文化及生活方式,吸引城市居民前往感受自然风光、放松身心并了解当地文化的活动。乡村特色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彼此目标契合、相互促进。本文聚焦乡村旅游发展,探讨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及其与乡村旅游的逻辑关系,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说明了乡村旅游对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作用,并从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挖掘文化资源、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乡村是国家发展的根基,不仅有深远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乡村振兴战略,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国当前乡村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乡村地区迎接诸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何高质量地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乡村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然而,当前乡村发展正遭遇人才流失的困境,众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涌入城市,导致产业发展滞后,难以紧跟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时,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严重制约了乡村与外界的交流合作,加之乡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得乡村发展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在探索破解这些困境的过程中,乡村旅游异军突起,发挥了独特且至关重要的作用。亦有学者指出,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我国便出现了乡村旅游,从那时城市的居民便开始会在闲暇时到乡村感受大自然带来的生理与心理上的放松。郭晓鸣、张克俊(2018)指出要实现乡村振兴的话就要以村庄的整体整治和居民的环境改善为重点,以促进城乡共同发展为实现路径,以发挥各种资源、各类主体的作用为核心要素,重点是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对此,有学者对乡村各种各样的旅游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并指出乡村旅游发展在极大程度上是可以推动农村当地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的进步的(李惠强,2018)。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不仅有助于推动乡村经济的转型融合发展,还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进而推进乡村振兴(张文瑞2017;梁强2023)。

  当然不同的地区其乡村旅游发展也会面临不同的困境,钟晓鹏(2010)指出,合肥的乡村旅游发展存在资源特色不足、旅游品牌效应不足和季节性明显等问题,并基于此提出了深化发掘乡村特色旅游资源和创建乡村特色旅游品牌的路径。王兆峰(2023)强调,以乡村旅游、乡村振兴、发展路径、文旅融合以及休闲农业为主,以此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并把产业进行融合,传承当地的优秀文化,建设好乡村生态文明,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总的来说,多数乡村以自身的发展特色为基础发展旅游业。旅游业的发展能带动其他领域的共同进步,如促进村民的就业,提升村民收入水平等。鉴于此,深入探讨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及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及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实践路径,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提出了具体性的优化建议。

意义与关系探索: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全面振兴。”其中,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人才是乡村振兴中的智力支撑,文化是乡村振兴中的精神支持,生态和组织振兴都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保障。就其意义而言,首先,乡村振兴有助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能够挖掘乡村经济潜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速农村产业升级步伐,为国家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其次,乡村振兴不仅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而且在多个地区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乡村振兴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有利于实现乡村生态宜居,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最后,乡村振兴有助于吸引人才回到乡村进行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到乡村参与建设,也需要更多的人才回到乡村中进行指导和参与乡村建设,乡村建设中的岗位需求也能满足年轻人的需求,使更多年轻人选择回到乡村参与家乡的建设。

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

  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存在着彼此目标契合和相互促进的逻辑关系。在目标方面,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方针。乡村旅游旨在因地制宜地挖掘并利用乡村特色资源,依托这些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以实现居民增收、生态恢复、文化传承等。二者的目标是契合的,二者目标的实现也是相互依赖的,乡村振兴的推进离不开乡村旅游的助力,而乡村旅游的推进也必须依托于乡村振兴。一方面,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及其结构的优化升级,亟须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文化底蕴;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带来的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生态环境、文化等,又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吸引力。

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况及具体案例

石阡县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石阡县的乡村旅游以温泉资源和历史遗迹为特色,其中佛顶山温泉小镇、仙人街旅游风景区和红色文化遗址尤为突出。这些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为当地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收益,还促进了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提高了村民的收益,并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第一,石阡县的佛顶山温泉小镇,凭借其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和依山而建的自然环境,已成为集温泉、水上乐园和住宿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游客们在这里可以体验到与大自然的完美融合,一边享受温泉的舒适,一边感受山林间的宁静,从而达到身心的彻底放松。这里的客房需求量大增,特别是在节假日,甚至出现“一房难求”的现象。依托佛顶山温泉小镇,附近地区的交通和设施等都得到了较大改善,并使得更多的产业得以发展,比如中坝镇的草莓种植基地、农庄及民宿等。

  第二,仙人街旅游风景区助力乡村振兴。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建立的仙人街旅游风景区拥有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世界最高玻璃桥,透明的玻璃桥从上往下看时给游客带来视觉冲击,直达“山巅”的缆车更是成为一大亮点。但因其位置处在群山之中,附带产业发展困难,游客多是乘坐缆车直上直下就结束了,因此该风景区为周边乡村带来的实际经济效益和产业发展帮助相对有限。

  第三,红色文化遗址助力乡村振兴。在石阡县有两个乡村以红色文化历史遗迹为基础对乡村进行了建设发展。两村的共同点在于距离县城都不远,都具有专门的红色文化旅游专线,且在吃、住、行上都进行了改善,极大方便了游客的出行。附近村民依托于此,可以将自己种植的天然绿色蔬菜出售,也可以开设有关红色文化的主题农庄和民宿,增加了经济增收渠道。

石阡县乡村旅游发展案例

  案例一:红军烈士陵园

  石阡县困牛山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以红军长征中的历史遗迹构建旅游基地,困牛山村虽然距离石阡县城有着很远的距离,但是在2022年村修建了由县城到村里的高速公路,这样县城到困牛山村的路程由原先的1小时变成现在的20分钟,而且没有了以前的盘山公路的崎岖,高速公路的开通为困牛山村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困牛山村三面环山,独特的地理特征导致该村落难以发展。但正是由于独特的地理特征为现在困牛山村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为了纪念先烈,村里建立了烈士陵墓,每当节假日大家都会前往祭奠。然而由于交通不便,去往烈士陵墓祭奠的人只有当地居民与当地的中小学生。现在得益于高速公路的开通,前往烈士陵墓祭奠的人越来越多,石阡县的县委党校也搬到了困牛山村,并且定期开展党建活动,历史遗留的抗争精神对于党员的培养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精神,每当有新的党员加入,都会到烈士陵墓进行入党宣誓。自从高速公路的开通,县委党校的搬迁,前往困牛山村进行祭奠活动的人越来越多,并且该村在政府的支持下对烈士陵墓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现在的困牛山村已经成为许多人周末的好去处。一方面烈士陵墓具有较强的教育精神,另外一方面困牛山村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大家带来自然身心放松。困牛山村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旅游业,村民通过自建餐馆与民宿的方式,一方面实现村民在家就业,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另外一方面也极大地推动了困牛山学生的回流。

  案例二:温泉小镇

  中坝镇坐落于石阡县以南直线距离大约5公里的位置,但是驾车需要经过崎岖山路。现在开通了中坝隧道,车程由原来的30分钟变为现在的10分钟,即可实现由县城到达中坝镇,公交专线的开通,极大程度方便了人们出行。中坝镇在实现交通便利的同时,以此为契机,打造了以当地特色温泉为主题的温泉度假小镇。温泉小镇建立在山林之中,能够让游客深切感受到回归自然的轻松惬意,使身心得到放松。现在的温泉小镇已具有完善的游玩服务体系,具备吃喝玩乐完整的旅游线路,不仅为游客提高了度假的体验感,还为当地小镇的村民带来了经济增收的渠道。温泉小镇的建立不仅吸引了游客,也为当地的村民带来了经济增收的渠道,真正实现了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实现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温泉小镇的建立促进了石阡县的发展,中坝镇因地制宜发展有特色的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思路,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中坝温泉小镇的扩大带动了县城产业的发展,每当重大节假日来临,石阡县城的酒店住宿就会变得紧张,游客怀揣着对温泉放松感的向往,住到县城后,再搭乘便捷的公交,体验那份独特的宁静与惬意。

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优化路径

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提升乡村旅游可达性

  通过石阡县困牛山村开通高速公路和中坝镇开通隧道的案例可见,交通是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交通便利了,游客才愿意来。因此想要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就得在旅游可达性上下功夫,需要加大对乡村交通建设的投入,缩短乡村与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同时,开通乡村旅游专线公交,降低游客的出行成本,让乡村旅游目的地更“可达”。

深化文化资源,创新旅游产品研究

  当下游客出行的目的不再是为了满足物质上的需要,更多是满足精神上的需要。石阡县困牛山村就是通过对当地特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修建红色旅游基地,抓住了革命精神等文化资源对于教育、文化传播及游客精神补给上的重要性,给当地及周边带来了发展机遇。因此,各地乡村应该对当地的文化进行深入了解,从中思考可以挖掘的特色文化资源,并进行资源转化,推进文化体验旅游项目、文化附带旅游产品的开发,以此创造独特的旅游吸引力。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拓展乡村经济产业链

  从仙人街旅游风景区的“山巅”缆车案例可以发现,仅有单一的旅游体验,能带来的收益和发展有限,只有将多种产业进行结合,促进融合发展才能促进乡村的多元化收益。因此,乡村特色旅游振兴需要将旅游与农业、文化、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鼓励村民发展将农业生产与旅游体验相结合,让游客参与农事活动,增加旅游乐趣的同时促进农产品销售。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民俗文化展示活动等,将文化、教育与旅游有机结合,创造更多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乡村产业的兴旺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特色旅游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一个部分,本就与其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就乡村振兴与乡村特色旅游的内涵、逻辑关系及其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基于石阡县乡村旅游发展的案例,提出了完善交通、挖掘文化资源、推进产业融合等优化建议。但在具体实施中,每个地区都应避免盲目“复制粘贴”,做到因地制宜,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资源特色进行发展。未来乡村旅游振兴研究需更深入地探讨具体政策措施的实际成效与优化路径,不断丰富和完善乡村旅游振兴理论体系。同时,加强对不同地区乡村旅游振兴模式的比较研究,为各地乡村旅游振兴实践提供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借鉴。

  终审:魏文源

  监审:徐鑫

  编校:焦慧玲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主办: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编辑出版:  《村委主任》杂志社      投稿邮箱:cwzrtg@163.com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7099359、3128819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