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以五治融合智慧深耕基层治理

时间:2025-03-10 09:43:09来源:中共贺州市八步区委党校 文字:陈才满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2002年成立,是广西建市时间最迟的地级市,地处广西东北部,人口总数249万,辖八步区、平桂区、钟山县、富川瑶族自治县、昭平县三县两区,全市707个行政村、55个社区。贺州市非常重视乡村基层治理工作,2017年以来,积极探索推进“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互融合促进的乡村基层治理模式,有效提升了乡村基层治理成效,为当前的乡村基层治理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其做法给乡村基层治理的启示如下。

要把握乡村基层治理正确方向,必须牢牢把握政治引领

选优配强乡村基层干部队伍,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指出,乡镇党的委员会(以下简称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村指行政村)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全面领导乡镇、村的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需要选优配强乡村基层干部队伍,推选作风过硬、能力强的干部作为乡镇和村级基层党组织的“领头雁”,充实领导班子成员,增强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贺州市在推进乡村治理的过程中,通过换届选举,完成全部乡镇及村级基层领导干部的选拔和任用。此外,继续完善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的选派制度,在市县乡三级基层组织选派优秀的干部到乡村基层担任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员。一是通过基层实践,让他们参加基层锻炼,通过接近群众,体会党的初心和使命,通过深入了解村级基层,接受乡村基层工作的实践检验;二是增强乡村基层干部队伍力量,选派他们深入乡村基层参加工作,有助于增强乡村基层干部队伍力量,解决乡村基层干部队伍力量薄弱的问题。

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推动各项政策在

乡村基层贯彻落实

  贺州市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建设,全力推进各项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充分发挥乡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党员带动提升乡村基层党组织的推动力。

  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通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坚定党员理想信念,增强他们的责任与担当意识,提升他们的工作作风与能力。通过思想与政治教育,基层党组织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众的核心和攻坚克难的堡垒,让基层党员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总体布局,坚定“两个确立”要求,始终做到拥护“两个维护”。

  二是通过开展民主评议工作,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管理。民主评议的推进与评比加强了对先进党员干部的肯定,也对后进党员进行了必要的提醒和督促,达到了以评促改的目的。通过评议,可以实现对党员干部的思想引领、工作监督、作风提升。

  三是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通过开展基层党组织自我革命活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特别是对于一些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通过整顿,增强他们的阵地意识和斗争精神,提升他们的推动力和执行力。通过加强组织的自身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贺州市乡村基层治理坚持以政治为引领,对乡村基层工作的启示是:要把握乡村基层治理的正确方向,必须牢牢把握党的政治引领,这是乡村基层治理的根本,要常抓不懈,一抓到底,只有这样,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充分发挥乡村自治作用,必须从组织、制度、监督三方面进行建构

贺州市为实现乡村基层的有效治理,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推进,做好三个方面的安排。

成立村民自治组织,推行自治制度

  城乡基层群众自治,使社会细胞活跃了起来,使广大基层的“微治理”富有活力、更有效率,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在全面推进乡村基层治理的过程中,贺州市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在全市707个行政村成立村民委员会、55个社区成立居民委员会,让村民自主决定本村(社区)的事务,决定本级的政治和经济等事务的发展计划、操作流程、监督机制等,自主行使村民自治权利。

规范“四议两公开”流程,加强乡村基层自治组织

运行监督

  贺州市加强规范村级“四议”流程管理,实施“两公开”,有效推动了村级自治组织的运行。一是实施党支部提议、村“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的“四议”流程,加强自治组织运行;二是实施决议公开、结果公开的“两公开”,通过公开的工作机制,推动乡村基层治理的公开、透明,让基层组织在阳光下运行,激发村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树立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让村民自主行使权利,真正做自己的主人。

建立村级基层群众正常表达畅通渠道,实现村级基层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畅通

  贺州市在全市的707个行政村、55个社区建立了乡村基层群众正常表达诉求的窗口,在村委会及居委会办公室设立意见箱,收集群众的各种反映意见及材料。每星期对意见箱进行整理,并对群众反映的意见情况及材料事实进行分类处理。根据群众反映的实际内容,乡村基层工作人员及时入户进行核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对于超越村级范围的逐件向上级反映,对于不能及时处理的或暂时不能解决的及时向群众做出反馈和解释,做到群众反映的事情件件有回音,实现群众与村级基层党组织的零距离,畅通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这避免了乡村基层群众盲目上访,树立了乡村基层党组织的威信与形象,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许多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强化上级基层党组织对乡村基层自治组织的领导与监督

  贺州市加强上级基层党组织对乡村基层党组织和乡村自治组织运行的领导监督。一是加强对乡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通过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建设,提升基层干部队伍能力水平;二是制定乡村基层自治工作制度,通过制度明确乡村自治组织的工作职责,规范自治组织的运行管理;三是设立乡村基层监委机构,对乡村基层党组织和乡村基层自治组织进行监督,特别是在乡村基层重大项目建设、群众反映较大的事情上开展及时有效监督,以保证乡村基层组织在阳光下运行,确保工作程序合法、过程透明、结果公开;四是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在村级办公场所设立举报箱等,提高乡村自治工作的透明度,使乡村基层党组织和自治组织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贺州市加强乡村基层自治工作的启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基层治理的根本,充分激发群众的活力与积极性,实施自治,是乡村基层治理的最大特征。激发群众主动性与积极性,让人民群众感受到自己是基层治理的主体,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工作,是乡村基层治理的关键。有效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充分激发群众的个人创造力,只有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群众感受和体会自己是基层治理的主体,才能真正实现乡村基层的自治功能。

要创造良好的乡村基层治理环境,必须有法治的保障

  为推进乡村基层治理有效开展,贺州市从法治保障层面入手,加强对乡村基层治理的法治保障。

规范乡村基层治理的行为和工作程序

  贺州市严格落实乡村基层治理全部工作,按法治规定,依法依规正常开展基层工作。一是规范工作程序,按相关要求与程序执行;二是明确法律责任,让乡村工作人员明确自身工作职责,做到权责分明;三是落实乡村发展项目申报、公示、核实等工作程序,做到程序和结果合法合理透明。

增强村民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贺州市乡村基层治理非常注重弘扬法治精神,一是注重发挥乡村法律宣传员的作用,对所有乡村法律宣传员进行培训,明确他们的法治宣传工作职责、工作服务对象、工作具体要求和工作目标;二是对群众进行法治宣传,宣传法治精神,宣传法律的具体条文,传播法治正能量、法治信仰及法治精神,增强村民的法治意识与法治观念。

  贺州市以法治保障乡村治理成效的启示:乡村基层治理要体现成效,必须有坚强法治保障,只有提升广大基层工作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信仰,才能让法治成为人们共同遵守的信仰与追求。

要厚植乡村文明新风,必须发挥德治的作用

  贺州市注重加强乡村文明新风建设,主要通过教育宣传引导、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文明美丽家庭建设等方式进行。

加强村规民约建设

  贺州市通过建立科学、合理、优良的村规民约,增强村民对村规民约的认同感。贺州市每个行政村及社区都设立了村规民约,让群众自觉遵守,形成共识。同时,成立以德高望重的人为主的议事会、调解会等,带动基层群众崇尚良俗善治,让公序良俗及正确处理问题的习惯在乡村蔚然成风,实现乡风文明和治理有效。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贺州市在所有行政村及社区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传播社会正能量。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在全市宣扬良好的社会风气与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提升基层群众的道德水平,在全社会形成崇尚道德的社会风气,为乡村基层治理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加强家庭美德建设

  为建设良好的家庭美德,贺州市开展“文明家庭”和“道德人物”的评选活动,在全市树立家庭道德模范,宣传积极向上的家教家风和文明风尚,树立“尊老爱幼、文明、守信”的榜样,让良好的社会道德和家庭美德成为人们遵循的一种生活习惯,进而实现乡村文明的新气象。建立乡村(社区)群众自愿遵循的行为规则,依托舆论实施对社区群众的有效监管,从而提高基层治理水平,实现基层善治。注重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华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家庭道德,建立科学、和谐、文明的乡村行为规范,使之成为乡村群众人人崇尚遵守的公序良俗,可以更好地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

  贺州市厚植道德新风对乡村基层治理的启示:建立良好的道德风尚,让群众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规范公民行为,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这是乡村基层治理的目标,也是乡村基层治理的有效途径。通过道德规范群众的行为,可以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弥补法治在基层治理的不足,有利于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

要提升新时代乡村基层治理成效,还需依靠现代智治手段

  贺州市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企业合作,加大对乡村基层政务中心的技术投入,实现乡村基层治理智能化。

拉通行政村宽带网络,方便了乡村群众的生产生活

  据统计,贺州市所有行政村实现光纤覆盖率达100%,707个行政村实现4G覆盖率达100%,4G基站网络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和20户以上的自然村。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满足了乡村群众的通信需求,还提升了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

推动贺州市乡村“治”理变“智”理

  通过数字赋能,贺州市全面推动乡村治理智能化。一是利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等,推动全市村级基层服务工作智能化,通过数字乡村及宽带建设实现了政务资源的共享;二是通过安装远程摄像监控,对乡村治安、环境卫生等工作进行有效监控,高效解决乡村治理的相关问题;三是加强乡村基层的数字化建设,贺州市600个行政村的数字乡村综合服务平台已正常上线应用,大幅提升了贺州市乡村振兴管理效能。

实现了服务群众的智能化

  民生自助设备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群众通过自助终端办理便民事务,机器服务最大程度地方便了群众办事。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人社村级服务平台自助终端实现了对贺州市712个村级政务服务中心的覆盖,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通过推进平安乡村数字化项目建设,打造百姓天网、平安乡村数字化社会综合体系,构筑平安家园,通过综治平台及公安天网平台,实现平安乡村建设,助力乡村基层治理。

  贺州市发挥乡村基层智治的启示: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乡村基层治理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变化的需求。贺州市正是因为注重乡村基层治理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与乡村基层治理有效结合,才使基层治理发挥最大成效,进而更好更快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乡村虽小,但乡村基层治理是一个系统性工作。贺州市推进“五治”协同治理的乡村基层治理实践,其具体的操作过程,为我国广大乡村基层治理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参照,也带来了重要的启示。乡村基层要协同发挥“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个方面的作用,通过把握乡村基层正确政治方向、充分发挥乡村基层自治成效、依靠法治保障、发挥德治优势、利用现代智治手段这五个方面的协同合力,共同推动我国乡村高质量发展。

  编校:侯欣怡

  网络:吴飞飞

  监审:乔星琦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