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地方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校地共建

时间:2024-12-02 13:35:39来源: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文字:朱锦烨 曾 超 张 婷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提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党中央根据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形势发展变化作出“两个确保、三个提升、两个强化”的重大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2018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促进地方学院深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培养地方人才、文化传承创新与社会服务等职能,对社会进步、地方经济繁荣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学者们对地方高校助力乡村振兴进行了大量研究,赖玉莲在分析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时,以广州理工学院为例,分析其实践活动,提出地方民办高校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服务乡村的建议。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对地方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模式进行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

地方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校地共建实践模式

助力教育,因地制宜培养人才

  乡村教育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支撑,发展乡村教育是现代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高等学校的培训内容应把推动党建工作发展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既包括对在校大学生的培养,也包括对社会成员的再培养。高校可以动员学生为当地村民进行现场直播销售培训,通过专业课程讲解商业运营中如何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从而增加产品曝光率,增加销售额。

综合院校特色,发展专业优势

  紧扣学院特色,发挥专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师范类院校注重乡村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医学院校注重乡村医疗人才培养,农业院校注重农牧技能培养,财经院校注重经济财务管理能力培养。大多数的地方院校都汇集自身专业特点,注重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地方高校需针对本院的学科进行优化布局,充分发挥本校的专业优势,推动地方高校与当地乡村共同进步与发展,带动地方经济。

建立乡村振兴学院,实现深度帮扶

  整合高校师资力量,创设乡村振兴学院,针对地方现状开展专题调研工作。并根据其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结合,进行产业扶贫,因地制宜设计振兴乡村内容。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开展系列专题活动,并逐渐实现由“输血”变“造血”。

地方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特有优势——以师大科院为例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培养地方人才、文化传承创新与社会服务等职能,对社会进步、地方经济繁荣起着重要作用。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地方型本科院校,积极发挥本校的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栗坂村产业优势积极推进校地共建工作。

组织运行优势

  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建工作要求和中央、省委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决策部署,探索建立一条以服务乡村振兴为主题,以“党建+”为平台,以产教融合为主渠道,以促进乡村发展和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式改革道路。学院成立由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其他院领导任副组长,党委组织部部长和各二级教学院党、政负责人任成员的党建+产教融合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学院和二级学院层面的产教融合工作。

学科专业优势

  学院共有10个二级学院,集合教育学、经济学、艺术学、文学、法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八大学科专业。学院聘请我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梓坤教授任名誉院长,现有专任教师420余名,其中60%以上拥有高级职称,90%以上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一批教师入选省、市人才工程项目,一批教师当选省、市学术团体负责人,部分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初步形成一支业务精良的专业化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优势

  自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师大科院”)创校以来,学院秉承“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特色强校,文化铸校”的办学思想,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在2023中国校友会网全国独立学院排名位于全国独立学院20强,同时蝉联江西省第一,并晋升为四星级独立学院。师大科院连续多次荣获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高校”、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江西师大科院-共青城市栗坂村校地共建实践探索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学院产教融合办学与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促进学院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方位提高学院产教融合工作实施效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党建+产教融合创新工程实施办法》。学院成立乡村振兴服务队党支部,现有党员42名,并于2021年12月与共青城市江益镇栗坂村党支部共建签约授牌。自党支部成立以来,师大科院积极开展校地共建工作,帮助栗坂村利用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油茶小镇,探索出乡村振兴产教融合的科院模式。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师大科院服务乡村振兴实践模式如图所示:

  图 师大科院服务乡村振兴实践模式(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发挥校地优势,搭建综合性平台

  江益镇栗坂村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共青城市西南部,以山茶油作为主要农特产品,是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近年来,共青城市校地融合发展扎实推进,创新推出“院士+研究院+产业园”模式,将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化发展,同时推动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紧密对接,为与师大科院的校地共建项目打下良好基础。

  2021年12月,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与共青城市江益镇栗坂村党支部共建签约;2022年10月,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与江益镇栗坂村的乡村振兴工作室与坂上人家共青城农产品展示体验店揭牌。开展校地共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锻炼和培养学生,继而助力乡村振兴。学院党委认真谋划和积极推动此项工作,挑选相关院系骨干教师组建帮扶工作队伍,参与江益镇栗坂村的产业发展、环境打造、乡风建设等实践,为推动乡村振兴奉献出高校该有的力量。

  2022年5月,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传媒学院与共青城市江益镇栗坂村校地共建直播实训基地正式签约落成。其目的是利用“直播销售”拓展销售渠道,振兴本地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将本地特色油茶林转变为促进农业收入增长的“致富林”。截至2024年6月,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已为栗坂村开展十场直播活动,累计带货销售额超5万元。

  学院在传统学校的教学基础上,注重实操、实用,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让学生所学知识可以得到更好的运用。把乡村振兴与高校实践活动、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打造师大科院独特的乡村振兴品牌,充分利用各教学院学科优势和教学资源,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实施。

打造品牌活动,扩展学科实践经验

  为学生组织乡村振兴创意竞赛活动,扩展学生实践经验。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法,目前已经覆盖全国各大高校。师大科院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发挥学校专业人才优势,与共青城市乡村振兴局联合江益镇开展“校地共建促振兴 消费帮扶进高校暨首届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坂上人家杯’大学生创意营销实践大赛”活动。大赛运用直播、线下展销预购会等方式营销农副产品,分为“营销策划方案”“销售实战”和“短视频营销”三个环节,旨在发现创意人才和优秀营销策划方案,为乡村产业振兴贡献力量。“‘坂上人家杯’大学生创意营销实践大赛”探索出“政校企村”四位一体助力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科院模式。

  为解决地方乡村需求,高校依托本校人才与专业,帮助地方解决相关问题。为乡村农产品销售、地方旅游景点打造、区域经济发展等寻求新方案,打开新思路,梳理清点乡村振兴过程中遇到的痛点问题,找到符合本地乡村振兴的新方案。

  同时,通过比赛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继而助力乡村振兴。通过类似比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从而促进教学。在比赛举办期间,学院专业老师指导参赛学生撰写策划方案、开展营销活动实战、创作抖音短视频等,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栗坂村产品营销活动。并通过一线专家讲党课、油茶开发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现场观摩、助农政策及营销知识技巧宣讲等系列活动,结合线上线下营销实践,对参赛同学进行了一次全方位、全景式、境域性乡村振兴战略教育,激发了大学生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大胆创新创业及团队协同实战的意识和精神。

党建引领建设,产教融合服务乡村振兴

  地方高校准确把握办学方向,最根本的在于高校党组织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思想引领为坚强保证,当好“一线指挥部”,突出“牵头”和“抓总”作用。将党建思路用于教学与科研等相关工作,以党建引领、制度保障,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能力与党员同志的主动性,为学院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师大科院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并走出一条以党建引领、融入与保障中心工作来推动学院建设与发展的新路子。学院成立乡村振兴服务队党支部,现有党员42名,以党支部带动高年级、高年级带动低年级的模式开展活动。将党建融入相关工作,有效实现学用结合。同时积极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党日活动,增强学校广大师生对乡村振兴的了解和关注。2023年,商学院党总支部以线上形式开展了“学习二十大,振兴新乡村”主题党日活动,并组织商学院乡村振兴课题组开展“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院学生对农村青年、村干部、村民等进行访谈,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美育活动下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优秀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师大科院美术学院利用本专业优势,将艺术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并致力于乡村文化振兴。2022年6月,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美术学院学生以自身专业特色开展活动,组建“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美育小分队。为栗坂村党群服务中心的白墙设计墙绘方案,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传承非遗文化,巧手来扎染。实践团队成立临时党支部与栗板村党支部一同开展党日活动,邀请村里的老党员和村民,开展“巧手来扎染”活动,将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美术学院的美育周模式推广到“三下乡”活动中。将学科专业优势与本地文化融合,提高当地村民幸福感,推进江益镇栗坂村精神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经验启示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培养地方人才、文化传承创新与社会服务等职能,对社会进步、地方经济繁荣起着重要作用。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地方型本科院校,积极发挥本校的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栗坂村产业优势积极推进校地共建工作。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宏观大背景下,地方高校必须根据本学校学科专业特点和属性,利用当地资源,进而突破现有思维模式,探索出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在确保本校人才资源稳定输出的基本前提下,加强考核学校人才队伍整体水平,提升教学科研工作氛围,在充分实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试点。我们将逐步利用地方学校独有的理念和整体结构,促进产教融合,进而推进乡村振兴。这需要地方高校放开手脚进行各种创意尝试,也需要各个部门分工协助做好工作,做到相得益彰。

  在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高校要借鉴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结合本高校实际情况,促进城乡经济互动发展、多方协调。高校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也需要建立长期有效的机制助力乡村振兴,并加强不同高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协调实施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助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编校:茹志威

  网络:吴飞飞

  监审:牛勇雯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