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旅点睛西部乡村
摘要:基于西部地区多民族优势与国家对西部文旅融合政策的扶持,文章以西部地区广大乡村为主体,以西部地区乡村振兴为目标,以数字化为手段,以自媒体、网络作为载体,以改善西部地区乡村人民生活水平为主要动力,突出体现了西部地区文旅结合赋能乡村振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了西部地区数字化文旅融合模式,顺应数字化时代发展需求,提升西部地区农村数字化普及率,推进西部地区乡村全面振兴。
文旅融合是当今时代热点话题,数字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新方向。数字化在我国的生产生活各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仅催化了我国西部地区文旅融合模式,同时还赋能了我国西部地区乡村发展。数字化文旅融合在乡村振兴中被赋予了重要的价值使命。由于开发较晚,经验欠缺,区域数字化进程落后等原因,我国西部地区文旅融合进程深受制约,经济效益与发展效率也大打折扣,为数字化文旅融合模式赋能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带来了一定难度(高清明和陈明,2022)[1]。本文以西部地区为例,探讨了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必要性,提出了数字化文旅融合模型,以期更有效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概念界定
数字化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桥梁与动力,数字化建设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信息技术是数字化的基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推进乡村振兴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文旅融合是指文化与旅游双向融合,以当地文化带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新型发展模式(杨小冬,2022)[2]。文化与旅游目标统一,逻辑相仿。文旅融合可提供具有地域性、独创性的创新思路。Zhao X et al.(2023)[3]认为数字化文旅融合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乡村振兴战略是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致力于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战略,其核心目标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青平等,2023)[4]。
文献综述
1.文旅融合趋势
文旅融合已成我国当前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其中,我国西部地区在文旅融合方面具有多重优势。从旅游角度来看,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在近些年快速提升,旅游需求随之旺盛,而西部地区在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方面均具有较大优势。同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西部地区借助“新媒体+旅游文化”的新兴发展模式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发展(周荣,2022)[5]。
2.文旅融合推进西部地区乡村振兴
文旅融合发展可以有效推进西部地区乡村振兴,而科技手段可以加快文旅融合发展的步伐。Jin et al.(2022)[6]的实证研究表明,相比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省份,文旅融合的发展更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省份的经济发展。
3.数字化建设促进文旅融合赋能西部地区乡村振兴
提升西部地区农村干部、群众数字化文旅融合意识,有助于赋能乡村振兴。Williams(1987)[7]将信息贫困定义为一种无法获取可有效利用的信息以创造机会、发挥能力的社会弱势处境。信息贫困正是我国西部地区农村的普遍现象,西部地区农村农民平均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部分农民甚至对汉语掌握不太熟练,无法与外界有效衔接与沟通,这也导致西部地区农民文旅融合参与度不尽如人意(高清明和陈明,2022)[1]。农村群众的数字化能力、数字文旅意识及相关素质的提升是数字化文旅融合模式下助推乡村振兴的关键。
4.数字普惠金融、信贷与融资约束、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
我国西部地区文旅产业改革不彻底,数字化文旅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数字化文旅产业链上下游信贷与融资约束较为严重。农民征信记录缺乏等原因导致了西部农民信贷约束,当地小微文旅企业往往因不动产抵押物不足而导致融资约束(Zeiringer et al.,2022)[8]。因此,缓解西部地区信贷与融资约束是数字化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普惠金融具有“普惠性”和“非营利性”,数字化手段极大地推动了普惠金融发展,解决了传统普惠金融数据孤岛等问题,形成了数字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可有效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有效促进文旅产业的繁荣。数字普惠金融也是提升西部地区农村家庭收入、缓解贫富差距的重要方式(罗春玲等,2023)[9]。Wang J(2023)[10]指出,普惠金融是通过降低金融机构服务成本的方式,普惠金融可以增加农村居民获得融资的机会,就此促进农村居民就业,提升收入水平。项东等(2023)[11]认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很好地缓解融资约束,帮助城乡弱势群体,并且上述效果在西部地区更为明显。
数字普惠金融的环境效应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数字普惠金融是促进环境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当资金等资源供应无法保证时,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往往会下降,从而忽视环境保护问题(Liu D et al.,2023)[12]。除此之外,数字普惠金融作为发展契机,也是可以激发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乔彬,2022)[13]。
通过对上述文献的总结与归纳,可得出以下观点:数字化普惠金融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西部地区农民贷款难与农村环保问题,不仅改善了旅游环境,推进了文旅融合进程,还更好地促进了乡村振兴。
西部地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西部地区小微企业实现文旅融合发展与上下游产业链在数字化文旅融合过程中面临较大的融资约束问题。我国西部地区文旅产业的发展尚不成熟,除少数大型旅行社外,小微型文旅企业仍占据主导地位。这些小微文旅企业与当地乡村形成了紧密的供需关系产业链,有效带动了当地农产品及农村制造产品的销售,显著提升了农民收入的收入水平,对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所以,有效解决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的约束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西部地区数字化文旅融合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模式构建
重点缓解西部地区农村信贷约束与融资约束问题,着力解决西部地区农村个人及相关企业发展初期及困难时期的融资难问题,加强数字普惠金融体系的法制化建设,使数字普惠金融助力数字化文旅融合模式构建,可推动西部地区乡村全面振兴。本文立足于我国西部地区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并且综合考虑上述关键点,构建了数字化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数字普惠金融的数字化文旅融合模式。数字普惠金融的数字化文旅融合模式要求通过完善普惠金融系统的方式,从缓解与数字化文旅融合有关的西部地区农村产业链关联方的融资约束出发,赋能乡村全面振兴,西部地区数字化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西部地区数字化文旅融合赋能西部地区乡村全面振兴模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西部地区数字化文旅融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径
为解决西部地区农村生产文旅产品个人面对的数字化信贷约束与西部地区中小型文旅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要发挥好经济职能和社会保障职能。参考《G20中小企业融资行动计划落实框架》,中国人民银行及各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在当前数字化背景下重视设立有助于乡村振兴的个人与中小文旅企业发展的征信体系,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在西部地区数字化文旅融合模式中的重要作用。
针对西部地区农村个人面临的信贷约束,首先,各地方要注重加快推进“三农大数据信息采集平台”建设,推进完善西部地区农民征信记录等;其次,银行向对西部地区数字化文旅转型模式做出贡献的农民提供便利的信贷条件;再次,政府可为上述有融资需求的农民提供补贴,降低其融资成本;最后,银行可以建立“三农信息共享平台”,在手续齐全的前提下,为文旅融合产业链上无法适应数字化进程的农村群众的子女或有经本人授权的人远程代办理诚信档案录入程序,并为其后续发展提供便利。
针对西部地区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可出台政策激励西部地区文旅企业实行动产抵押等措施,缓解其因不动产不足而产生的融资困难状况;地方财政在一定范围内可通过招商引资及促进地方银行增加放贷量的方式,缓解西部地区中小数字化文旅企业融资约束。
为了保障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体系的长期正常稳定运行,不仅应注意建设与完善西部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体系,还要关注如何助推数字化文旅融合产业链上的农民持续增收、企业持续增效、乡村持续发展等问题。因此,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体系的法治化进程显得尤为重要。保障数字普惠金融持续运行,需规范征信标准,建立合理征信制度,使西部数字普惠金融体系有法可依。
西部地区的农村要发挥好普惠金融对生态环境的正向促进作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数字普惠金融的普及不仅是提升我国西部地区农村各项资源利用效率的保障,还是推动我国西部地区环保事业发展的动力。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传统金融的升级版,可以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为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例如,数字普惠金融提供的资金可以用于农村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绿色设施的建设。生态环境是否良好是文旅发展主体关注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的优化是发展数字化文旅融合的前提条件,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
本文结合目前我国西部地区文旅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数字化文旅融合的关键点,提出了数字化文旅融合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主要途径。其中,数字化文旅融合的关键点为开发基层群众力量促进数字化文旅融合、完善数字普惠金融体系、缓解西部个人与企业的信贷与融资约束。基于上述关键点,本文提出了解决我国西部地区数字化文旅融合赋能西部地区乡村全面振兴的模式,以助力我国西部地区乡村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高清明,陈明.西部地区文旅融合的典型模式和优化路径[J].经济体制改革,2022(04):58-65.
[2]杨小冬.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机制与路径[J].人民论坛,2022(24):81-83.
[3]Zhao X, Xie C, Huang L, et al. How digitalization promotes the sustainabl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for economic recovery[J]. 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 2023, 77: 988-1000.
[4]青平,王敬斌,蔡炜炜.对农业强国建设中乡村产业振兴的几点思考[J/OL].经济纵横,2023(09):21-28[2023-10-13].
[5]周荣.中国西部旅游文化的发展与对外传播——以“一带一路”为背景[J].社会科学家,2022(07):41-45.
[6]Jin Y, Xi H, Wang X,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policy in China: does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promote tourism development?[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22, 97: 103491.
[7]Williams B. The standard of living: interests and capabilities[J]. The standard of living, 1987, 1987: 94-102.
[8]Zeiringer J P, Durst S and Thalmann S. Show me what you do and I will tell you who you are: A cluster typology of supply chain risk management in SMEs[J]. Journal of Theoretical & Applied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2022, 17(1): 345-359.
[9]罗春玲,玉国华,王定祥.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共同富裕吗?[J].金融论坛,2023,28(07):47-57.
[10]Wang J.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J]. Finance Research Letters, 2023, 57: 104157.
[11]项东,田婷婷,李楠.数字普惠金融、融资约束与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J].会计之友,2023(19):38-48.
[12]Liu D, Li Y, You J, et al.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and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in rural area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3, 418: 138159.
[13]乔彬,赵广庭,沈烁华.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吗?[J].南方金融,2022(03):14-27.
终审:魏文源
监审:冯莉
编校:李晓亚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