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助力 乡村振兴服务路径探究

时间:2025-10-23 11:00:35来源: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 文字:黄杏子

  摘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文章聚焦于绿色发展理念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如何助力乡村振兴这一重要议题,深入剖析“绿色赋能·乡韵焕新”的内涵,阐述了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塑造新风貌,助力乡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探讨了视觉传达专业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的可行性,旨在为培养专业人才服务社会、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与重要性

  乡村振兴是我国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一项重大战略,而树立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在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在发展过程中注重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力求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良性互动。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绿色发展理念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土地、水源、森林等,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绿色产业的发展,如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为乡村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助于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此外,绿色发展理念还着重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乡村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和弘扬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增强文化自信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强、应用广泛的学科,视觉传达设计通过视觉符号的创造与传播,不仅能够有效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还能助力乡村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从而显著提升乡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1]。同时,视觉传达设计能够深入挖掘并广泛传播乡村的文化资源,使更多人了解和关注乡村的独特魅力。此外,它还能为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创意支持,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更重要的是,视觉传达设计通过优化乡村公共空间环境,致力于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为乡村振兴贡献重要力量。

“绿色赋能·乡韵焕新”的内涵与意义

“绿色赋能”的内涵

  绿色赋能意味着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个环节。在生态层面,强调保护乡村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可持续的生态建设。具体而言,就是要加强对土地、水资源、森林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合理规划和利用这些资源,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例如,在乡村建设中,要注重保护耕地,合理安排建设用地,避免占用大量的农田;在水资源管理中,要加强对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保护,防止水污染和水资源的浪费;在森林资源保护中,要禁止乱砍滥伐,推动植树造林,增加乡村的绿化面积。同时,还要推广生态农业、生态养殖等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使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经济层面,绿色赋能鼓励发展绿色产业,如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业等,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它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注重保护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乡村旅游业是将乡村的自然景观、文化资源等优势转化为经济价值的重要途径,它能够带动乡村的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乡村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文化层面,绿色赋能要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如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将绿色文化融入乡村文化建设与发展之中。在乡村振兴中,要加强对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如传统建筑、民俗风情、民间艺术等,同时也要注重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将绿色文化的理念融入其中。例如,在乡村的建筑风格设计中,可以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体现绿色建筑的理念;在乡村的民俗活动中,可以增加与自然相关的元素,如举办以自然为主题的节庆活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氛围。

“乡韵焕新”的内涵

  乡韵代表着乡村独特的文化韵味和地方特色,包括乡村的传统建筑、民俗风情、自然风光等。乡韵焕新旨在通过创新的方式,对乡村的文化元素进行挖掘、整理和再创造,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魅力。具体来说,就是要深入挖掘乡村的文化资源,了解乡村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然后运用现代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对这些文化元素进行创新性的设计和表达。例如,可以将乡村的民俗风情融入旅游产品的开发中,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体验活动;可以将乡村的自然风光与文化创意相结合,创作出反映乡村自然美景的艺术作品。

  乡韵焕新不仅能够提升乡村的文化软实力,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乡村建设,还能增强乡村居民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乡韵焕新,乡村的文化资源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乡村的文化形象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和塑造,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内生动力。

“绿色赋能·乡韵焕新”对乡村振兴的意义

  “绿色赋能·乡韵焕新”为乡村发展提供了一种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绿色赋能保障了乡村发展的生态基础,使乡村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它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还能够为乡村居民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吸引力之一,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乡韵焕新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文化活力,丰富了乡村的产业形态,提升了乡村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是乡村区别于其他地区的重要标志。这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关注乡村,还能够促进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绿色赋能与乡韵焕新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乡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使乡村在经济、生态和文化等方面实现全面的协调发展,为乡村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独特优势

塑造乡村品牌形象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通过图形、色彩、文字等元素的组合与运用,能够为乡村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设计专业学生可以深入挖掘乡村的特色资源,如农产品、手工艺品、自然景观等,将其转化为具有辨识度和吸引力的品牌标识、包装设计等,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乡村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例如,某乡村以种植特色水果闻名,学生通过设计一套以该水果为元素的品牌视觉识别系统,从LOGO、包装到宣传材料,统一风格,突出乡村特色,易于消费者辨认和记忆,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和销售量[2]。

传播乡村文化

  乡村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由于传播渠道有限,很多乡村文化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发掘和展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可以利用海报设计、动画制作、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将乡村文化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传播,提高乡村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例如,学生可以制作一系列以乡村传统习俗为主题的动画短片,讲述习俗的由来和相关故事,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分享,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进而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和参与,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优化乡村人居环境

  在乡村的公共空间设计方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可以发挥创意,结合乡村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设计出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公共设施、景观小品等,优化乡村的人居环境,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同时也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例如,在乡村的广场或公园中,学生设计以当地民俗元素为主题的雕塑或装置艺术,既美化了环境,又让村民和游客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乡村的文化氛围,增强了乡村的吸引力[3]。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的服务路径

优化课程体系

  在品牌设计课程中,安排学生为乡村农产品设计品牌形象和包装;在广告设计课程中,让学生为乡村旅游景点创作宣传海报和广告片等。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还能为乡村发展提供直接的设计支持。

建立乡村实践基地

  高校与乡村合作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长期稳定的实践平台。学生可以定期深入乡村,开展实地调研,了解乡村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现状,将所学知识与乡村实际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设计服务。同时,实践基地也可以作为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平台,学生可以在这里挖掘和整理乡村文化资源,进行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例如,某高校在某乡村建立了实践基地,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当地有一种独特的民间手工艺,但面临着传承困难的问题,于是学生与当地手工艺人合作,设计了一系列以该手工艺为主题的文化创意产品,既传承了乡村文化,又为乡村带来了新的经济收入[3]。

参与乡村文化活动策划

  乡村文化活动是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可以发挥自身的创意和组织能力,参与乡村文化活动的策划与设计。从活动的主题策划、视觉形象设计到现场布置等环节,学生都可以融入绿色发展理念和乡村文化元素,打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村民参与,促进乡村文化的繁荣与交流。例如,学生可以策划一场以“绿色乡村·文化传承”为主题的乡村文化节,设置多个与绿色生态和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板块,如绿色农产品展销、传统手工艺展示、乡村民俗表演等,通过精心的设计和组织,让活动既具有文化内涵,又符合绿色发展理念,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推动力。

开展设计培训与指导

  针对乡村居民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乡村景观设计等方面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问题,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可以开展相关的培训与指导。通过举办讲座、工作坊等形式,向乡村居民传授设计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乡村本土的设计人才,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实施过程中的保障措施

政策支持与引导

  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参与乡村振兴项目的学生团队和高校给予奖励和补贴;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与乡村合作开展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吸纳学生参与实践。建立项目对接平台,促进高校、企业与乡村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要加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深入乡村开展调研和实践,积累乡村设计项目经验。同时,邀请乡村文化专家、企业设计师等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传授实践经验和行业前沿知识,提高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高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建立多方合作机制

  建立政府、高校、企业和乡村的多方合作机制,形成协同育人、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合力。政府发挥政策引导和资源协调作用、高校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企业提供资金和市场渠道,乡村提供实践场地和需求反馈。通过各方的紧密合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服务乡村振兴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凭借其专业优势,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重要的现实意义[4]。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建立乡村实践基地、参与乡村文化活动策划以及开展设计培训与指导等服务路径,能够有效地将专业知识与乡村振兴实际需求相结合,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鞠雅文.设计赋能乡村振兴[J].设计,2024,9(01):252-254.

  [2]西南交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设计赋能、乡村振兴”西南交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三下乡”活动[EB/OL].(2022-09-09)[2025-05-05].https://design.swjtu.edu.cn/info/1016/1704.htm.

  [3]陆聪,熊晴,沈鑫,等.设计赋能乡村振兴——云南广南特色农产品八宝米“那猴芒”视觉形象设计研究[J].Design(汉斯),2023,8(04):2630-2639.

  [4]朱沁夫.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乡村振兴路径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9,44(05):73-77.

  本文系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2024年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绿色发展理论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4JY11)的研究成果;(鄂教高函〔2021〕3号)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文字与版式设计》建设阶段性成果;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2023年度“一师一优课”课程建设项目《文字与版式设计》(湖工新院教字[2023]12号)建设阶段性成果。

  终审:魏文源

  监审:王文娟

  编校:董卫娟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主办: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编辑出版:  《村委主任》杂志社      投稿邮箱:cwzrtg@163.com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7099359、3128819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