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假冒伪劣农产品 伤农害民法不容

时间:2025-10-22 10:21:06来源:本刊编辑部 文字:和羽楠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为谋取私利,向农村地区倾销涉农假冒伪劣产品,它们往往披着“高科技”“特效”“进口”等华丽外衣,伤农害民,必须依法予以严厉打击。同时,还要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切实提升村民识假辨假能力和维权意识,为农业与畜牧业的安全生产筑牢防线。

案例一:冒牌“名牌”种子坑农不浅

  不法分子在包装上动手脚,让村民误以为自己买到了正规品牌产品,给村民造成极大损失。

  老周是村里家喻户晓的种地好手,多年来,他只认某品牌的种子。今年,又到了购买种子的时节,老周像往常一样,前往常去的那家店铺,却发现店铺大门紧闭。老周转念一想,只要是这个牌子,去其他店里买应该也没问题。

  于是,老周来到了陈某的店,在表明来意后,陈某给老周拿来了该品牌的种子。老周接过种子,大致看了一下包装,隐约觉得与往年有些差别。店主陈某敏锐地觉察到了老周的情绪,信誓旦旦地向老周保证绝对是正品,并说这是该品牌的最新品种,效果比之前的更好。

  老周心想,品牌对就行,而且店主说得这么肯定,应该不会有假。于是,他不再多想,付了钱,扛着种子心满意足地回家了。

  回家后,老周照常播种,精心养护幼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三个月后,老周眼看着其他村民家田里的水稻都已经抽穗扬花,铺展成一片金黄,可自己田里那本该茁壮成长的水稻苗,不仅植株矮小而且稀稀落落。更让人气愤的是,田里还夹杂着大量不知名的野草。看着眼前的景象,老周满心困惑,怎么也想不明白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就在老周一筹莫展之际,他突然想起了之前结识的一位农业专家,急忙邀请专家到田里查看。专家赶到后,仔细查看了那些“水稻苗”和野草。过了一会儿,他站起身来,面色凝重地对老周说:“老周啊,这些根本不是水稻,而是杂草与普通稻的杂交品种!你这是买了假种子啊!”

  老周一听,如遭雷击,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假种子?这怎么可能?自己明明是在正规店里买的,而且包装上还印着某知名品牌的标志。于是,他连忙拿出剩余的种子包装袋,仔细查验。这一看不要紧,他发现包装上的二维码虽然能扫描,但跳转的却是一个陌生网站,根本不是该品牌的官方网站。

  老周意识到自己被骗,立刻报了警。警方接到报案后迅速介入调查,最终成功抓获陈某,陈某也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更令人愤慨的是,警方在调查中还发现,陈某专门挑留守老人多的村庄进行推销。他深知这些老人识字不多、不会上网,信息闭塞,容易上当受骗,便利用这一点诱骗他们购买。

  这件事也给广大村民敲响了警钟。村民们应加强学习,掌握相关的农业知识和法律常识,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和防范意识。购物时要小心谨慎,认真查验商品的包装、标识、质量证明等,切勿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一旦发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要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让不法分子无处遁形。

案例二:伪劣“神药”治死百头羊

  不法分子低价收购过期药物,转而高价向村民兜售。部分村民难辨真伪,极易遭受侵害。

  在我国某牧区,养羊是王阿婆维持生计的唯一方式,春放秋牧、悉心照料,羊群不仅是她的经济来源,更像是她的家人。近日,她家的羊不知何故突然集体腹泻。羊就是她的命根子,如今羊群出事,她感觉天都要塌了。

  没过几天,一辆贴着“草原神医”字样的破旧面包车来到村里。车辆先是绕着村子缓缓行驶,喇叭里一直重复播放着“祖传兽药,一针止泻,无效退款!”

  后来,车子径直停在了村中心广场上,喇叭里循环播出的广告语勾起了村民们的好奇心,纷纷前去看热闹。眼看着广场上人渐渐多了起来,一个自称“杨大夫”的男子从面包车上下来,他向村民们宣布,自己有祖传兽药,一针即可止泻,为了证明自己没有撒谎,他当场推出了一个优惠活动:村里若有病羊,他免费现场医治,仅限前五头羊,倘若治不好,便由他向在场的每位村民赔付一百元。

  这番承诺令村民们心动不已,魏大叔当即回家牵了一头病恹恹的羊。这个自称“杨大夫”的男子审视着病羊,眼底掠过一丝笃定。他从随身携带的药箱里拿出一支棕色的液体针剂,熟练地给它注射了下去。村民们屏息凝望,急切想验证这药效是不是如“杨大夫”所说的那么神奇。

  奇迹在众目睽睽下真的发生了!没过几分钟,那头羊竟然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还“咩咩”地叫了几声。

  村民们看得目瞪口呆,纷纷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杨大夫,你这药也太神了吧!”“就是啊,这简直就是救命药啊!”“快给我们也来点,多少钱我们都买!”

  王阿婆听说此事后,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她立即找到“杨大夫”,诉说着自家羊的病症。“杨大夫”拍了拍王阿婆的手,安慰道:“大妈,您放心,有我这药在,保准您家的羊没事。不过这药数量有限,您可得抓紧买。”

  王阿婆哪里还顾得上多想,她立刻回家拿钱,并找“杨大夫”买下那“特效针剂”。其他村民们也争相购买,不一会儿,“杨大夫”的药箱就售空了。

  然而,好景不长。三天后,王阿婆像往常一样去羊圈喂羊。当她走进羊圈时,眼前的景象让她目瞪口呆——所有的羊全部直僵直地躺在地上,嘴角带着血,早已没了气息。

  与此同时,整个村子都炸开了锅。其他村民家的羊也陆续出现了异常,所有注射过“杨大夫”“特效针剂”的羊,在短短几天内尽数暴毙。村民们望着满地的死羊,欲哭无泪。

  县畜牧局得知消息后,立刻派专家赶到村子进行检测。经过仔细的分析和化验,专家们发现,所谓“神药”竟然是用过期注射液与淀粉混合而成的,部分针剂已经变质发黑,不仅没有任何治疗效果,反而会加重牲畜的病情甚至造成死亡。

  村民们得知真相后,愤怒不已,纷纷要求严惩骗子。警方接到报案后,迅速展开调查。

  警方最终将“杨大夫”及其团伙一网打尽。主犯黄某供述了他们的犯罪过程:该团伙专门从废品站收购过期兽药,然后重新更换包装,贴上“草原神医”“祖传秘方”等虚假标签,再高价卖出。他们专挑牧区信息闭塞的村庄行骗,利用村民们救畜心切的心理,大肆敛取不义之财。经审理,黄某及其同伙均受到了法律制裁。

  为了让村民们更好地掌握识别伪劣兽药的知识,县畜牧局还专门在村中开设了一场“救命课”。专家们通过图片、视频和实物展示,详细讲解了辨别兽药的真伪及正确使用兽药的方法。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表示以后一定会提高警惕,不再让骗子有机可乘。

  村民们在购买兽药时,务必选择正规渠道,不要轻信那些所谓的“神医”,不要被“祖传神药”所蒙骗,遇到问题一定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求证,避免上当受骗。

案例三:诱人的“特效肥”令庄稼遭殃

  一些不法分子在肥料上动歪心思,常打出“特效肥”等噱头吸引村民消费。部分村民防范意识淡薄,稍有不慎就会上当受骗。

  春耕时节,种植大户老张正为今年的庄稼种植发愁——眼看到了施肥的时节,肥料还没有着落。就在这时,老张突然接到一通陌生电话,电话那头是一个年轻的声音,“张大哥,我是农业科技公司的销售员,您叫我小李就行。我们这儿有德国进口的复合肥,含氮量比普通肥高出整整50%!用了这肥,保证您今年麦子长得又高又壮,穗大粒满,产量翻番!”老张心动了,但还有些警惕。

  对方紧接着说道:“张大哥,您要是不信,我给您发几个视频看看,都是用了我们肥料的麦田,保准谁看了都说好!”不一会儿,老张就收到了几条视频。视频里,风吹麦浪,麦穗颗颗饱满。老张看得内心颇为激动。

  没过几天,这位小李就开着一辆大货车进了村,还带来了几位自称“专家”的人,他们在村里支起摊子,桌子上铺满各种宣传资料和肥料样品。

  小李大声吆喝着:“各位乡亲们,快来看看我们德国进口的复合肥!这肥料是‘特效肥’,科技含量高,用了立马可见奇效!”说着,他拿起一个透明的玻璃缸,装满清水,然后往里面撒了一些肥料。奇迹出现了:原本清澈的水瞬间变成了碧绿色,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

  村民们大为惊奇,纷纷表示太不可思议了。老张更是瞪大了眼睛,心里想着:“这肥料也太神奇了,肯定错不了!”在小李的劝说下,村民们纷纷购买,老张也高价购买了一大批“特效肥”。

  施肥后,老张每天都会去地里观察庄稼的长势。刚开始,他觉得庄稼好像比往年长得快了一些,心里还暗自得意,觉得选对了肥料。可没过多久,情况就急转直下。庄稼的叶片开始慢慢变黄,根部也逐渐发黑。老张心急如焚,赶紧给小李打电话,可电话那头无人接听。他又不停地给对方发短信、发微信,消息却像沉入大海的石子,半点回响也无。

  很快,村里其他买了这种肥料的农户也发现同样的问题——在用了“特效肥”的地块里,庄稼都遭了殃。放眼望去,大片农田枯黄萎靡,照此下去,庄稼将颗粒无收,这对于以种地为生的村民们而言,无疑是一场灭顶之灾。

  村干部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立刻召集村民开会商量对策。经过一番讨论,大家一致决定报警。警方接到报案后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专案组。

  专案组民警首先对肥料包装信息进行了仔细排查。虽然包装上印着各种看似正规的标识和文字,但经核实,发现这些信息都是虚假的。民警们顺着这条线索,一路追踪到一家废弃化肥厂,在化肥厂里,他们发现了大量未销售的假肥料,以及一些制假工具和原料。

  经过进一步侦查,民警们锁定了制假窝点。这个窝点隐藏在一个偏僻的工厂里,周围戒备森严。经过周密部署,警方雷霆出击,一举捣毁了这个制假窝点,抓获了所有涉案人员。

  在审讯室里,制假头目交代了他们的犯罪过程。原来,这些假化肥是用工业废渣、煤灰和色素混合而成的。为使外观逼真,他们还掺入化学制剂,刻意制造出化肥的气味,模拟正品肥料的特征。

  制假头目还坦言:“我们注册了空壳公司,伪造了质检报告,还雇用临时工假扮专家进村进行推销。村民们对‘进口’和‘特效肥’非常看重,我们就把这些字印在包装上。现场演示的肥料使用效果,也是为了迷惑村民们而设计的骗局。”

  最终,不法分子受到了法律严惩,村民们也挽回了部分损失。他们痛定思痛,纷纷表示要吸取教训,不再轻信“特效肥”等虚假宣传。

  乡村本是村民安居乐业的港湾。然而,假冒伪劣产品却为其蒙上了阴霾,这不仅吞噬了村民们的血汗钱,更严重破坏农业生产,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相关部门必须以“零容忍”的姿态重拳出击,加大执法力度,织密监管网络,让违法者无处遁形;广大村民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升辨别能力,不贪小利,不被虚假宣传所迷惑。唯有全社会形成合力,方能涤荡这股危害乡土的歪风邪气。

  终审:魏文源

  监审:李晓亚

  编校:冯莉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主办: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编辑出版:  《村委主任》杂志社      投稿邮箱:cwzrtg@163.com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7099359、3128819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