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寨村落 百年风华——记山西省孝义市崇文街道宋家庄村
宋家庄村地处山西省孝义市崇文街道,位于孝义市城区西北方向,北临张多村,西接仁义村,340省道、孝汾大道和北外环等道路沿村而过。这些道路纵横交错,不仅加强了宋家庄村与外界的联系,也为村民出行和货物运输提供了便利。宋家庄村户籍人口630户2060余人,村民以农业种植为主。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勤劳的双手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着希望。
宋家庄村地处黄土台塬丘陵区,平均海拔约800米。塬面开阔,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义河自村北部蜿蜒而过,滋润着两岸的土地。这里的气候温润宜人,夏季雨水充沛,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村落周边矿产资源丰富,为宋家庄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天然优势。
历史上,宋家庄村曾是孝义通往西部山区的重要交通驿站,南来北往的商贾云集于此,琳琅货品流转不息,同时也促进了宋家庄村经济的繁荣。村中主街两商铺林立,丝绸布店、杂货店、当铺等百业杂陈,热闹非凡。彼时的宋家庄村百业兴旺,村民富足安康,成为人们向往的富庶之地,赢得“金宋家庄”之美誉。
宋家庄村是清乾隆年间翰林院待诏宋国珖的故里,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村中寺庙、祠堂和民居等古代建筑遗存大多保存完好,精美的建筑结构,栩栩如生的砖雕、木雕、石雕,以及保存完好的民居院落,无不体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建造智慧。2014年11月,宋家庄村入选我国第三批传统村落名录,为村庄的保护和发展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
如今,宋家庄村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正着力发展乡村旅游等产业,让更多的人得以走近这座古韵盎然而又生机勃勃的村庄。

宋家庄村石刻
建村历史
宋家庄村,这座承载着悠悠历史与深厚文化的古村落,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有一段波澜壮阔的过往。
宋家庄村原名“任家寨”。任家作为当地的富商大户,在商海中纵横驰骋,积累了令人惊叹的巨额财富。他们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情系故里,积极投身于村落建设,村中的东岳庙即为任家出资所建。任家寨的基址范围西至关帝庙,东抵东岳庙。东岳庙庙墙碑文记载,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任家寨(今称“宋家庄村”)就已初具规模。彼时的村落,街道规整,房屋错落有致,村民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呈现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
由于当时社会环境复杂多变,战乱频仍,为了保障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村落的修建采用了防御性极强的堡寨形式。外围的堡墙由巨大的石块和厚实的砖块砌成,墙体厚实坚固。在堡墙之外,还设置有宽达数丈(约10米)的护村壕。相传,当时村民们出入村落时,需放下东西堡门上的吊桥才能通行。
东西堡门上的刻字更是寓意深刻。东堡门上,刻有“巩固”二字,字体刚劲有力。“巩”字寓意着团结、凝聚,“固”字寓意坚固、稳固,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意寓村庄的防御体系坚不可摧,寄托了村民们祈望村庄发达兴旺、防守牢固的愿景。西堡门上,则刻“安宁”二字,字体端庄秀丽,给人一种祥和、安宁之感。“安”字,象征着平安、安定,寓意着天下太平,没有战乱和灾祸,“宁”字,代表着宁静、祥和,意味着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安宁”二字,寄托了村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明末清初,宋氏家族从汾阳举家迁徙至此。至清中叶,宋家人丁日益兴旺,人才辈出,且乐施好善,治村有方。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宋国瑽任兵部员外郎,宋国珖任翰林院待诏。二人在朝廷中担任要职,为家族赢得了极高的声誉。此后,宋其源任两广巡抚,家族荣光更胜一筹。宋氏族人中居官经商者众多,随着宋家声望日益显赫,村名“任家寨”也被“宋家庄”所取代,并一直沿用至今。

宋家庄村西堡门
到了20世纪50年代,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宋家庄村原有的村落规模已无法满足村民的生活需求,村落开始向西、南方向不断拓展。在发展过程中,村民们始终恪守村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精心保护着古老的建筑和遗迹,让传统风貌得以延续和传承。如今的宋家庄村,已经成为一座传统风貌浓郁的典型堡寨式村落。
随着岁月流转与时代变迁,宋家庄村由最初任、宋、万等少数姓氏聚居的血缘聚落,发展成为多种姓氏集聚的大村落。宋家庄村历经百年的发展史,以及其特有的聚落组织结构,吸引着众多学者和游客前来探访研究。它不仅是山西省中部地区村落变迁的一个缩影,更以其层积的历史印迹与跃动的文化脉搏,让人得以一窥时光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
村落格局
宋家庄村的选址充分体现了先民的智慧,他们深谙“择水而居、择平地而处”的道理,选择在靠近义河的台塬丘陵区定居,既能便捷地取用耕种灌溉和生活所需之水,又能避免水患侵袭。然而,宋家庄村周边地势平坦开阔,一览无余,既没有连绵的山川做天然屏障,也没有湍急的河流做阻隔,村落安全时刻暴露在潜在风险中。为了守住家园、护好村民的生命财产,先民们沿村落边缘建起堡墙,并在东西方向各设一座坚固的堡门。
高约15米的堡墙环绕着整个村落,成为宋家庄村抵御外敌的主要屏障。堡门作为村落的出入口,更是防御体系中的重中之重。堡门上方设有巍峨的门楼,东堡门门楼高逾10米,气势恢宏,门楼严密厚实,对外仅开有两个小射击孔,既可以观察眺望,也可作攻击之用。
此外,宋家庄村东南隅另筑有一座小堡,村民称之为“小寨”。小寨筑有独立的堡墙,仅设一个出入口,防御强度更高。危难发生时,村民们可以迅速躲进小寨中避险。这种线性设防与节点防御相结合的形式,构成了牢固可靠的防御系统,让村民在面对外敌时能够从容应对。这种层级设防、堡中设堡的独特防御模式,也深刻影响了村落的构筑形态,令宋家庄村在建筑布局上独具特色。
在布局方面,宋家庄村“注重整体、层次分明”的特征尤为突出。村落整体呈长方形,东西长800米,南北宽500米,占地面积4平方千米。四周高筑的堡墙,成为地理上的明确界限。东西堡门遥相呼应,均为二层建筑,威严壮观,气势恢宏。

宋家庄村东岳庙
主街十槐街将村子分为南北两个部分。主街两侧,修建有圪塔巷、南巷、旭景巷、后楼巷等八条小巷,南北边各四条,均垂直于主街。这些小巷犹如一条条脉络,将村落的各个部分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宋家庄村多数巷口都设有拱门,拱门造型优美,线条流畅,既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和秩序感,又为村落增添了一份古朴典雅的气息。一条主街与八条小巷共同构成了宋家庄村的主要交通系统,极大地方便了村民们的出行和交流。
过去,宋家庄村主街两侧店铺林立,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客商。如今,喧嚣的店铺虽已沉寂,但主街南北两侧墙根下的砖砌圪台仍被留存下来。它既可供做商贩摆放商品,又能保护各家各户的住房墙壁。店铺后方,古朴大方的民居建筑保存完好。这些民居布局周密紧凑,房屋墙壁由青砖砌成,坚固耐用,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洗礼,依然屹立不倒。门窗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寓意吉祥的龙凤呈祥,有象征富贵的牡丹花开,还有代表长寿的松鹤延年等,展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
在公共建筑规划与建设中,宋家庄村将“加强各家沟通、增进村落联系”作为核心目标,为此修建了许多兼具实用与文化意义寺庙和祠堂,如关帝庙、东岳庙、三官阁等。这些寺庙与祠堂不仅是村民们祈福禳灾、敬祭祖先的场所,更是村民们开展社会交往、凝聚宗族力量的重要平台。此外,任家与宋家均在各自宅院建筑群中心位置设立了家族祠堂。每逢重大节日或家族盛事,族人们都会齐聚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缅怀祖先,传承文化基因与家族传统。
堡墙、堡门、街道和民居等元素,共同构成了宋家庄村秩序井然、脉络清晰、主次有序的村落格局。
村中古建
在宋家庄村,有19处古建筑群、36座牌坊院和80余处古民居,保持着明清、民国等不同时期建筑的传统风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建筑细节处的砖雕、木雕,线条流畅自然,虽历经岁月沧桑,依然生动逼真,成为这个百年村落的生动注脚。
在宋家庄村堡墙外西北角,古朴沧桑的东岳庙静静坐落于此。东岳庙始建于元代,后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和清道光十八年(1838)进行过维修和扩建。如今,东岳庙已成为山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岳庙占地面积220平方米,其建筑布局严格遵循中轴线对称分布的原则,坐北朝南,庄严肃穆。正殿保存情况较为完好,设有前廊和东西配殿,古朴沧桑。作为宋家庄村现存历史最为悠久的建筑,东岳庙见证了村落的发展与变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宋家庄村翰林院
在民居建筑方面,宋家庄村以翰林院、任家院为代表的民居建筑,具有“外雄内秀”的特点。院落组合形态多样,既有四合院,也有套院,巧妙地利用空间,体现了古人的建筑智慧;细部装饰十分丰富,从门楼的砖雕、门窗的木雕,到照壁的石雕,无一不精,无一不美,让人目不暇接。
沿着十槐街前行,不一会儿就来到了著名的翰林院。翰林院修建于清乾隆年间,为宋国珖的住所。这是一处五进的套院,占地面积1963.2平方米,建筑面积1813.6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势不凡,院内共建有窑洞瓦房总计72间,是孝义少有的官家宅院。
翰林院坐南朝北,院门设于北面。进门后是前院,东西两侧各建有三间厢房。进入二院,眼前豁然开朗,三间窑洞上方,建有砖木结构的厅房三间,东西两侧建有厢房十间,其中,西侧四间为马厩,东侧三间为柴草房,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另有一条通道通往主宅,主宅院中建筑为二层结构,下有五间窑洞,上建五间砖木结构的瓦房,院内各窑洞前均建有木结构廊庑,廊庑的柱子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古朴雅致。
任家院同样是一座令人叹为观止的民居建筑,占地面积1080平方米,建筑面积607平方米,依南北轴线建造,于清末民初进行过维修,原为四进大院,现存三进院落,沿轴线设有三门,形制逐次提高,格局完整,保留着浓郁的清代建筑风格。
任家院大门处的门头为砖仿木雕,工艺精湛,造型新颖,门额处刻有“树德务滋”四个大字,古朴雄厚,彰显任家的立身之本。三门形制最高,斗拱上的彩绘色彩鲜艳,精美独特。三进院中建筑为单层五开间,一进厢房破损较为严重,过厅仅存柱础。二三进厢房保存相对完好。任家院中精美的石雕、木雕和砖雕,无不显示出屋主的财富与品位,是清代“纤细繁密”风格的典范。2006年9月,任家院被列入孝义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村中还有保存较为完好的旗杆院、文家院、居安院等民居建筑。这些院落布局井然有序,与街巷、东西堡门遥相呼应,共同构成了宋家庄村独特的建筑景观。从建筑的选址、布局到结构、装饰,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建造者的智慧和创造力。
漫步在宋家庄村的街巷间,脚下那一块块历经沧桑的青石,无声诉说着村落昔日的车水马龙与市井繁华。抬眼望去,村落规整的平面布局和高墙围合出封闭内聚的民居院落,无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一椽一木、一砖一瓦,不仅是建筑的构件,更凝聚着最质朴的乡间民俗,彰显着这个堡寨村落的凝重秀丽和文化内涵。
百年时光匆匆而过,历经岁月洗礼,这个古朴村落依旧熠熠生辉,历久弥新。宋家庄村,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历史的足迹,感受那份独特的魅力。
终审:魏文源
监审:李晓亚
编校:冯莉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