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搭建平台
摘要:农村社会组织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需要激发各类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文章以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红庙镇农村社会组织为调查对象,分析当地农村社会组织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健全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相关建议,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参考。
引言
社会组织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管理目标而建立的群体,是公共关系的主体,主要包括社会团体、社会服务机构和基金会。随着我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经济逐步发展,社会组织成为社会治理的关键行动主体之一,其参与程度和参与方式对治理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民政部印发的《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的通知》强调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加强组织领导、推进部门协同、优化政策保障等方式,推动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乡村振兴[1]。目前,国家大力推进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农村社会组织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
近年来,针对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学术界也对此展开了广泛探讨。我国目前对于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要加强农村社会组织间的协作以形成集体行动[2];二是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供给农村公共服务。具体表现为供给能力不强、范围不广、规模不大、质量不高,缺乏持续性和长效性,需推动农村多元供给主体协同合作[3];三是农村社会组织存在的问题与其优化路径。多位学者从不同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新时代,农村社会组织在释放活力、规范管理、脱贫攻坚、化解社会矛盾、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问题[4],农村社会组织治理过程缺乏规范性、制度性和系统性[5],要推动多元主体从多方面共同治理。
文章选取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红庙镇农村社会组织为研究对象,分析无为市红庙镇农村社会组织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健全农村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建议,为当下中国乡村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
为深入了解无为市红庙镇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具体情况,本次调研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以及半结构化访谈法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
红庙镇位于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西北部,全镇总人口逾4.4万,全镇下辖1个社区和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地徐岗社区,其他7个行政村分别为海云村、横塘村、闸北村、马泽村、镇岗村、红庙村、油坊村。
根据安徽省社会组织信息网显示,截至2023年7月,平台登记在册的红庙镇农村社会组织数量共4个,分别是红庙镇正岗万寿老年公寓、红庙镇油坊村扶贫互助社、无为市福寿康托老院红庙院、红庙七彩光幼儿园。经过实地调查,其中红庙镇油坊村扶贫互助社目前已不再运行,其他三个社会组织正常运行且均属于社会服务机构。
本次调研对象共150人(表1),其中包括无为市红庙镇村民和社区居民、村委会和居委会工作人员、社会组织成员、党政干部、其他成员。其中,调查的村民和社区居民共90人,他们的文化程度大多数是初中及以下,村委会、居委会工作人员以及党政干部的文化程度多数是大学及以上。本次访谈对象主要聚焦于党政干部及社会组织成员。
表1 调查对象及其受教育程度
红庙镇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中存在的不足
基层普通民众对农村社会组织的了解程度较低
基层普通民众对当地农村社会组织的了解程度较低。调研结果显示(表2),参与调研的村民和社区居民中,有60%的人对当地的农村社会组织不太了解,13.3%的人了解较少,表明该群体对当地农村社会组织的认知普遍偏低。相比之下,参与调研的党政干部中,15.8%的人对当地农村社会组织了解较多,65.8%的人基本了解,仅少数人不太了解。在参与调研的社会组织成员内部,62.5%的人对当地农村社会组织基本了解,37.5%的人了解较少。由此可知,作为当地社会组织的成员,对于社会组织的了解程度中等。参与调研的村委会及居委会工作人员则普遍对当地农村社会组织有所了解。综合各群体来看,村民以及社区居民对农村社会组织的了解程度较低,这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效能。
同时,在所有被调查的150人中,有81人没有参与过当地社会组织开展的活动。在这81人中,有超过半数的人不参加的理由是不了解相关服务项目,有5人认为社会组织开展的活动不能满足自身需要,有29人认为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有限。总之,大部分民众还是愿意去了解并参与社会组织开展的活动,只是缺少了解途径,对当地社会组织存在能力上的不信任。
表2 红庙镇不同身份群体对当地农村社会组织的了解程度
农村社会组织开展活动范围的局限性
农村社会组织开展活动的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表3数据可知,在红庙镇调查的所有村民和社区居民中,有高达85.6%的人没有参与过社会组织开展的活动项目,而与之相反的是村委会、居委会、党政干部、社会组织成员的参与度高达80%以上。由此可知,红庙镇当地的农村社会组织开展活动对于村民和社区居民群体的覆盖面较小,社会组织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相对单一,导致大多数基层普通民众对当地社会组织了解程度较低。
表3 红庙镇不同身份群体参与当地农村社会组织开展活动情况
农村社会组织内部缺乏专业人才
农村社会组织内部缺乏专业的运营、管理人才。在实地走访红庙镇正岗万寿老年公寓、无为市福寿康托老院红庙院、红庙七彩光幼儿园后,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表4),红庙镇农村社会组织的管理人员学历多数为大专及以下。其中,红庙镇正岗万寿老年公寓、无为市福寿康托老院红庙院的管理人员数量较少且年龄均在40周岁及以上。红庙镇七彩阳光幼儿园的教师大部分为大专学历,管理者也同样存在数量较少、年龄偏大且学历不高的现象。当地的农村社会组织缺乏专业运营、管理人才,不利于社会组织自身健康发展。
表4 红庙镇社会组织成员各年龄段教育程度
农村社会组织内生动力不足
农村社会组织相比于城市社会组织有明显的劣势。第一,红庙镇农村社会组织在自身建设方面,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没有较为完善的制度和目标规划,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出现诸多问题,不利于社会组织的长久运行。第二,红庙镇农村社会组织缺乏自身良好的物质条件,这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可持续发展。第三,红庙镇农村社会组织在运行过程中缺乏先进的硬件设施及相关的技术支持,不利于农村社会组织信息收集、处理、交流、共享等工作的高效进行。
农村社会组织对政府依赖性较强
农村社会组织数量较少且服务范围有限,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从本次实地调查得知,红庙镇政府每年都会对当地的农村社会组织进行直接的资金资助。本地社会组织的资金来源较单一,农村社会组织的独立性较弱,这些因素不利于农村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红庙镇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建议
加大农村社会组织宣传力度,提高认知度
宣传是社会组织与基层群众沟通的桥梁,是提高社会组织影响力和认知度的关键途径。通过有效的宣传,可以让基层群众了解农村社会组织的宗旨、任务、活动内容等,激发基层群众参与农村社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为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和乡村治理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第一,建设并优化农村社会组织服务平台,打破红庙镇基层政府、社会组织与民众之间的信息壁垒。政府及社会组织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上传社会组织的推文、视频等,加强群众对当地社会组织的了解程度。同时,可以开设平台民意反馈板块,普通民众可随时提出服务需求并通过平台进行反馈,社会组织需要吸取意见并及时改进,进而提高民众对社会组织的满意度。第二,可以通过设置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文艺会演等方式,让基层群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当地社会组织建设和发展的情况。
扩大农村社会组织服务范围,夯实群众基础
扩大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增强社会组织开展活动的群众基础。第一,红庙镇社会组织需要深入基层调研,了解基层群众的需求和问题,针对性地开展活动,解决实际问题。第二,当地可以建立志愿者队伍,组织培训志愿者,吸引更多的基础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形成志愿者服务网络,扩大活动开展的范围。第三,红庙镇镇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为社会组织的活动提供全方位保障。
加强农村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创新发展
人才建设在推进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引进外部人才。一是红庙镇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宣传推广,提高本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才。二是当地政府可以制定具体的人才引进计划,包括提供各种激励措施,奖金补贴等。同时,需要完善红庙镇各区域的公共服务功能。三是加强合作与交流,推动当地红庙镇农村社会组织与本地城市社会组织合作,促进资源与人才的交流共享。其次,培养本土人才。一是要深入挖掘红庙镇本地的优秀人才,并通过多种教学提升当地农村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二是搭建线上线下交流平台,促进基层社会组织工作人员之间的经验分享和互助合作。
补足农村社会组织短板,推动全面升级
发掘农村社会组织各方面短板并不断加以完善是推动农村社会组织长久运行的关键之一。第一,针对红庙镇农村社会组织缺乏专业指导的问题,当地社会组织可以加强与该领域专业人士或机构的合作。通过实地考察,结合农村社会组织的实际建设发展情况,开展评估活动,从而推动完善组织建设。第二,红庙镇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要协调引导更多渠道的资金流入组织内部,优化整合政府、社会和市场三方资金,缓解资金问题。同时,要规范资金的使用,为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第三,加大技术支持,红庙镇农村社会组织必须完善硬件设施,同时推动社会组织网络平台的建设,发挥其价值。
提高农村社会组织自我效能,驱动独立性
内驱力是保障农村社会组织持续运行的动力。在此基础上,红庙镇农村社会组织要想提升自我效能,一是建立积极、开放、互助的内部文化,提升社会组织成员的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从而提高组织内部成员的自我效能,增强自我发展的动力,为整体组织自我效能聚势。二是建立健全的自我监督机制,定期进行自我检查和反思,确保组织的发展方向和服务质量。三是培养领导力与创新力,红庙镇各个社会组织要设置灵活的绩效管理机制,同时培养具有领导力的领导者,引领组织走向更好的发展。四要寻求多方面发展,例如,在资金支持上不要过多依赖政府,拓展资金来源渠道,推动农村社会组织长久健康运行。
综上所述,文章揭示了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红庙镇农村社会组织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这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基层民众对农村社会组织认识不足、农村社会组织开展活动范围的局限性、缺乏专业人才、依赖政府以及内生动力不足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加大农村社会组织宣传力度、扩大服务范围、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补足农村社会组织短板、提高农村社会组织效能等,旨在推动农村社会组织的全面发展,发挥其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未来的研究应继续关注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动态并及时进行评估调整,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期实现农村社会组织与乡村治理的良性互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海雁.民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通知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N].中国社会报,2022-03-02(001).
[2]李任秋.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组织协同发展的动力、障碍与策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04):79-81.
[3]孙迪亮.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供给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研究[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7,19(04):19-27.
[4]刘圆.新时代下我国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路径探究[J].学理论,2019,(08):75-77.
[5]仲天娇,彭莎.海南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现状、问题及对策[J].热带农业工程,2023,47(06):74-78.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无为市红庙镇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调查”(202210363103)的成果。
编校:侯欣怡
网络:柳绣华
监审:董亚泥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