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河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影响的机制分析——基于不同收入层次农户收益视角

时间:2024-10-18 13:46:36来源:河南农业大学 文字:李 珂 宋科辰

  摘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政策性农业保险兼具政策性和金融性的双重属性,是支持农业农村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政策工具。文章以2014—2022年河南省农民收入为研究对象,从农民人均总收入、工资性收入和农业经营收入三个方面对河南省农民收入结构变化与收益变动趋势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政策性农业保险对河南省不同收入层次农户农业收入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其农业生产活动对保障经济平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于促进灾后农业恢复与发展、助力不同收入层次农户灾后重建以及保障农民财产安全具有积极意义。农业收入的不确定性使得政策性农业保险更易受到农户的青睐。在乡村振兴、防止规模性返贫的背景下,为了提高脱贫农户抵抗农业风险能力、强化农民增收举措,保障农村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的潜力、分散农业风险显得十分重要[1]。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国家支农惠农的重要政策工具,不仅可以降低农业因灾损失,也可以影响农户收入分配结构,有助于激励低收入农户积极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应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进而缩小农户收入差距[2]。农户可以通过选择非农就业等行为达到家庭收益最大化的目标,最终构成保障水平与农户农业收入之间的“倒U型”关系[3]。农业保险则是对农业投资的影响存在促进的实证经验[4]。因此,文章提出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于提升本土不同收入层次(收入分组方法:将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按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平均分为五个等份,依次为低收入户、中低收入户、中等收入户、中高收入户、高收入户)第一产业收入的作用效果不同。

理论分析

  近年来,政策性农业保险在稳定河南省农民收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为发展地方农业经济,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提高农户的参保积极性。河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规模日益扩大,意味着其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愈加重要。从收入效应来看,低收入户农业生产活动的开展常受到自然灾害导致的农业风险的影响。因此,提出如下假设:农业风险较大时,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于增加低收入户收入效果更显著,而对农村居民收入稳定效果不显著。

河南省农作物受灾情况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山地与平原间差异较明显,耕地面积共751.41万公顷。其中,水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9.08%;水浇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61.10%;旱地占耕地面积的29.82%。河南省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气象灾害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危害大。《河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提出,要扛稳粮食安全重任。2021年7月下旬,受连续暴雨影响,河南多地农作物受灾严重。根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消息,截至2021年8月10日,河南全省农作物受灾98.27万公顷,占秋作物总面积的12.4%。2022年6月,河南省陆续发布农业干旱灾害风险预警。为确保秋粮丰产丰收,2022年8月,河南省财政厅及时向旱情较重的粮食主产区筹措下达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1.3亿元。2024年2月,河南省有大范围雨雪天气,此次雨雪天气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

关于政策性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机制分析

  不论自然灾害何时发生,政策性农业保险都会通过两种途径影响农户的收入。一是在收入增长方面,部分农户选择减少农业生产投入,增加非农业收入部分;二是在收入稳定方面,部分农户选择直接经济补偿进行下一期的农业生产,以保障农业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增收效应明显

  为进一步探究极端天气下政策性农业保险对河南省不同收入层次农户收入的影响,文章通过借鉴学者丁少群等[5]的研究思路,将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户收入的影响进行分解,分为收入增长和稳定两个部分。假设第t年第i项收入累计增长率(增速)为,、分别表示样本的现期量、基期量,则:

  在收入增长方面,2014—2022年河南省农户农业经营收入增速相对2017年以前增加了23.41%,同期农民总收入增速仅提高了7.56%。根据公式(1)分别计算出2015—2022年河南省全省平均及5个收入层次农户总收入年增速,如下表所示。从下表可知,河南省全省平均总收入的年增速介于3.73%~8.99%之间,年增速均值最大的是低收入户,为8.97%;年增速均值最小的是高收入户,仅为6.39%。这说明低收入户总收入增长较为显著,而高收入户年增速均值低于6.5%,其农业经营收入受到自然灾害影响,导致增长幅度较小。可见,受自然灾害影响,河南省各收入层次农户的农业经营收入增长幅度不同。仅有低收入户和高收入户总收入年增速存在负值,其余总收入年增速均为正值,且国内相关研究也表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6]。而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径有两条,分别是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政策性农业保险不仅显著提升了农民专业化与规模化的经营倾向,进而提升农民的农业收入,还推动了区域内职业农民的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2015—2022年河南省平均及各收入层次农户总收入年增速表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稳收效应甚微

  变异系数是原始数据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能够有效反映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文章选择通过河南省不同收入层次农户农业收入的变异系数来衡量自然灾害因素对各收入层次农户总收入影响的波动情况,农户总收入的变异系数越大,说明收入的稳定性越差,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的风险越大。假设第年样本的变异系数为,、分别表示样本的观测值、第年与第年的平均值,n表示样本数,则:

  在收入稳定方面,2014—2022年,河南省农户农业经营收入的变异系数相对2017年增加8.32%,而农户的工资性收入变异系数则在2017年后减少5.51%。根据公式(2)分别计算出2015—2022年河南省全省平均及5个收入层次农户的农业经营收入的变异系数。从下图可知,河南省全省平均及各收入层次农户的变异系数介于0.0007~0.2399之间,变异系数最小的是低收入户,仅为0.0007,变异系数最大的农户也为低收入户,为0.2399。这说明低收入户2020年的农业经营收入受到自然灾害因素影响较小,而2018年的农业经营收入受到自然灾害因素影响较大。在自然灾害的影响下,目前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村居民收入稳定并未起到预期的积极作用。此外,政策性农业保险使得农业经营收入增长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但在2014—2022年间年均2.38%的增速仍远低于同期工资性收入10.13%的增长,要实现农业经营收入稳定与农业投入增加仍然任重而道远。


图 2015—2022年河南省平均及各收入层次农户家庭人均农业经营收入变异系数(%)(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讨论与建议

  基于不同收入层次农户收益视角,本研究分析了河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政策性农业保险对河南省大多数农户的稳收效果并不显著。综合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提出如下对策与建议。

  一是增强河南省低收入层次农户灾后的种粮积极性。政府要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低收入层次农户的补贴力度,激励其在灾后选择继续新一轮的农业生产活动。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及风险防范的指导,加快构建高校农业技术人才与乡镇农业局的帮扶机制,以此提高低收入层次农户灾前的防范意识以及开展灾后新一轮农业生产的指导工作。同时,积极推进“农户+合作社”的新型模式,将零散的耕地进行合理的整合以提升低收入层次农户的稳收效果。

  二是提高河南省高收入层次农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持续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长期来看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不断推进有利于稳定农民的第一产业收入。同时,政策性农业保险对河南省高收入层次农户的促进作用更大,后续的农业大灾保险等可以考虑向规模性农户倾斜。

  文章重点探讨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对河南省不同收入层次农户的增收效应、稳收效应的影响机制,发现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推动河南省乡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户收入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然而,政策性农业保险在稳定农户收入方面也面临着挑战,应积极增强河南省低收入层次农户灾后的种粮积极性,提高河南省高收入层次农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同时加快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徐婷婷,孙蓉.政策性农业保险能否缓解贫困脆弱性——基于典型村庄调研数据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22(02):126-144.

  [2]苏岚岚,赵雪梅,彭艳玲.农地抵押融资缓解农户收入不平等了吗?——兼议农业保险和农业补贴的协同作用[J].经济与管理,2023,37(03):17-27.

  [3]任天驰,杨汭华.高保障高收入——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的收入效应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22(12):115-130.

  [4]张驰,张崇尚,仇焕广,等.农业保险参保行为对农户投入的影响——以有机肥投入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7(06):79-87.

  [5]丁少群,谭莉,张玉凤.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水平评估与实现路径[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9(04):98-108+124.

  [6]陈燕,林乐芬.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福利效应*——基于农民视角的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23(01):116-135.

  编校:乔星琦

  网络:柳绣华

  监审:肖慧敏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