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综合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地管理新型农村社区,成为当前有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新型农村社区较传统农村社区有着非常明显的优点,但由于其发展和建设才刚刚起步,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对此,文章立足乡村振兴背景,探究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综合治理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有效的策略,以供参考。
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社区也初具雏形。新型农村社区是一种有别于传统乡村社区的崭新概念,在开发和建造新型农村社区时需要借鉴城市社区开发模式。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综合治理是当前农村社区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举措,需要广泛关注。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综合治理必要性
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传统的乡村社区基础设施差,公共服务差,居住环境恶劣,对农村居民的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新型农村社区规划能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进行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公共设施与服务,完善道路、供水、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居民居住舒适性与安全性,并且改善居住环境,增强居民幸福感与获得感。另外,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综合治理可以推动乡村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体育设施等的建设,从而使农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在此背景下,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综合治理工作,是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必然选择。
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综合治理是实现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不少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资源利用率低、产业结构单一及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在科学规划和综合管理的基础上实现对资源的最优处理,促进土地、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有效使用,促进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构建多样化的农村经济结构。同时,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综合治理还能推动农业和第二、三产业的深度结合,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价值,带动农户增收。此外,健全农村金融服务系统、创新投融资体制等措施,可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加强对农村社区建设的统筹管理,对于促进我国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现象,乡村发展相对落后,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综合治理是消除城乡发展不平衡、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能引导城镇资源向乡村流动,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另一方面,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综合治理可以将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吸引到乡村,促进乡村工业发展,促进城乡资源的双向流动与互补。此外,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综合治理对优化城乡空间结构、减轻城镇发展压力、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成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抓手。
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综合治理困境
生态发展困境
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综合治理中面临 “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现实困境。如今,诸多农村都依靠传统工农业生产而发展,难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我国在农业、林业等多个领域经济发展中存在一定的压力,部分区域在规划中需兼顾生态与经济发展,实现整体的绿色发展较为困难。此外,由于农村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和环保设施匮乏,也将导致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综合治理和防治工作很难顺利进行,严重影响人居环境。
产业融合困境
农村社区在实现产业融合、多元发展时,面临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形态不多元等困境。目前,相当一部分的农村仍是以农业为主体,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缺少动力,导致经济发展缺乏活力。同时,由于缺乏技术、资金和市场等的原因,很难实现多元化、综合化发展。此外,农村人口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适应现代化、多元化的产业发展需求存在难度。因此,如何促进城乡产业的融合与多元化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需要注意的是,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使得农产品在城镇市场流通困难,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难题。
公共服务困境
农村社区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社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公共服务资源的分配不平衡、不充分。相对于城镇而言,农村医疗、教育和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较差,服务层次较低,不能很好地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同时,公共服务及资源配置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本地居民的居住品质和生活质量,导致农村人口稳定性与吸引力大打折扣。另外,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与维护都是一项巨大的投资,而农村财力十分有限。此外,由于制度、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农村出现公共服务低效和资源分配不合理,使我国农村公共服务陷入困境,成为制约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综合治理工作发展的一大因素。
人才应用困境
新型农村社区在人才引进与培养上遇到的困难,关键是如何吸引、留住优秀的人才。诸多有能力、有技术的人渴望去城市工作,不愿回农村工作和生活,导致农村人才短缺,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即便是通过政策吸引到一部分人才,但因农村的居住、工作条件比较差,缺少事业发展的机遇,许多人很难长久地留在这里。另外,农村教育资源匮乏,不能为当地居民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培训,使得当地的劳动力质量很难得到提升,导致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综合治理工作陷入了更加困难的境地。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综合治理模式创新策略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宜居环境
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把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结合,更有益于打造宜居的环境。生态优先是指在规划与管理时,要兼顾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防止对环境的过度开采与污染。绿色发展则强调以低碳和环境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若要实现国土资源的合理配置、保护耕地及生态敏感地区、促进清洁能源与绿色建筑发展、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则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与绿色工业,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此外,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综合治理中也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管理力度,使农村生活品质得到提高,使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得到提高,从而为建设美丽、宜居的农村社区和助推乡村振兴作出贡献。例如,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综合治理中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观念,在制定国土空间规划时重点加强对耕地及生态敏感区域的保护,以保障生态安全。同时,实施生态补偿制度,对农户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充分调动农户积极性。此外,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综合治理人员积极开发新能源,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降低对常规矿物能源的依赖。在具体实施中,新建公共建筑及居民住房普遍实施“绿色建筑”,取得了明显的节能减排成效。当然,农村地区还可以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切实推广有机种植和生态养殖,保障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附加值。在实践中,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综合治理人员还需考虑本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大力开发一系列生态旅游项目,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众多游客,带动本地经济发展。如有必要,还可实施农村污水治理和垃圾分类等项目,使农村生活条件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在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可以为全国新农村社区的综合整治工作积累宝贵经验。
产业融合,多元发展,激发经济活力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若要激活农村经济活力,则需走产业融合、多元化发展道路,推动一二三产业结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综合治理中,产业融合主要是将现代农业与加工和服务业相结合,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把农业和旅游相结合,打开农产品销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带动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发展电子商务和文化创意产业等多样化的新兴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增强经济弹性。也可通过引入科技创新来提高传统工业的科技含量与竞争能力,使农村经济活力得到有效的增强,并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创新发展方式,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
例如,某地区在推进新农村社区综合整治过程中,以产业融合及多元发展为主要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综合治理中,把传统的种植和旅游结合起来,开发新型农业观光旅游,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促使农户增收,并基于旅游接待和直接销售农产品来提高收入。与此同时,构建起一条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开发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以现代化的加工设备、物流配送中心为基础,构建由农田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大力发展乡村电子商务,引导农户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农产品销售,真正拓宽销路。此外,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综合治理可与网络平台协作,对农户进行电子商务培训,提升农户的网络经营水平。若条件允许,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综合治理人员还可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本地历史文化为依托,开发出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创产品,吸引大批的游客与消费者。在产业融合、多元化发展等的助力下,极大程度地焕发了区域乡村经济活力,农民收入也得到稳定增长,为全国其他地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可参考的经验,充分体现区域产业融合、多元化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巨大作用。
均衡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提高生活质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在于均衡配置公共服务资源,传统乡村因资源配置不均衡,往往面临着教育、医疗和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困境,导致城乡发展差距拉大,农民生活满意度不高。实现公共服务资源的均衡配置是指对城乡居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使乡村居民享有与城镇居民同样的公共服务,提高乡村居民生活品质。在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综合治理模式创新实践中,需改善乡村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修建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器材等,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加强公路、电力及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注意对公共服务进行不断维持与更新,以保证长期的优质服务,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提高农民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指数,助力乡村振兴。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综合治理模式创新过程中,组织一系列的创新实践活动,可以使乡村居民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改善。例如增加对教育设施的投资、新建具有良好教学条件的现代化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广大乡村地区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等。在医疗服务上,为乡村提供必要的医疗设施、药物,引进一些专门的医务人员。另外,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综合治理可要求乡村医生巡回义诊,定期到村卫生室进行义诊,为广大农民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同时,为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有必要修建文化活动中心,如图书馆、阅览室和多功能活动室;举办读书会、文艺表演等各种文化活动,提升居民文化素养,从而极大程度地提高农民生活品质,增强本地居民凝聚力、向心力,为乡村振兴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才引进,教育培训,夯实振兴基础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综合治理模式创新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新型农村社区的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会涉及资金的使用和债务问题,这些都需要有专业的人才来解决。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综合治理模式创新的进程中,需进一步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使高校毕业生能在毕业后投身于社区建设。同时,充分利用乡村中的优秀人才,有计划地对这一类优秀人才进行系统教育和培训,以更好地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发展。此外,还需健全志愿者激励机制,分析并采纳志愿者的建议,从而使社区的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开展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综合治理工作,需从多方面着手,积极推动农村社区建设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与综合治理可以增进居民福祉,是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城镇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开展管理工作时,要与各个区域的具体发展状况相结合,持续改进各种机制,加强对人才的培训,探索出一条合适的发展之路。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基金“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1YJYB11)。
编校:董亚泥
网络:柳绣华
监审:乔星琦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