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数字经济赋能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研究

时间:2024-10-17 15:59:54来源:中共周口市委党校 文字:刘璐璐

  摘要:数字经济正深刻改变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模式。通过智慧农业、农村电商等创新应用,数字经济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市场流通效率。智慧农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精准种植与管理,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农村电商则打破了传统销售模式的局限,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数字金融的发展为农村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这些创新模式不仅推动了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还增强了农村经济的内生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数字经济赋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对于农村地区而言,数字经济不仅为传统农业带来了革新,更为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数字经济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为农村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农产品可以直接触达更广泛的消费者。这不仅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还提高了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农村地区可以依托数字技术发展智慧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这些新兴产业的兴起,不仅丰富了农村经济的内涵,还带动了相关配套服务的发展,实现了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增值,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数字化手段,农村地区可以实现政务服务的在线化、便捷化,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同时,还可以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农村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领域,“推动农村社会的绿色发展和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1]。此外,数字经济还促进了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数字经济的兴起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空间,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回乡发展。这些年轻人才不仅为农村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和创新思维,还通过他们的努力和实践,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数字经济赋能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数字经济浪潮的推动下,农村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成为制约数字经济赋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体现在网络覆盖的广泛性上。相较于城市,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网络覆盖不全、信号不稳定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使得农民在获取数字信息、参与电子商务、享受在线教育等数字经济带来的便利时面临诸多困难。网络的不便限制了农民的市场视野,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进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体现在数字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上。尽管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销售等环节具有巨大的潜力,但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这些技术的应用受到了严重限制。例如,智能农机、物联网设备等在农村地区的使用率较低,导致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缓慢,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同时,农村地区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政府和社会资本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有限,如电子政务、智慧安防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数字化治理手段在农村地区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农村地区的地理环境复杂,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农村地区地广人稀的特点让网络运营商望而却步不敢轻易投资”[2],增加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

乡村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发展水平不高

  在数字经济时代,农村经济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乡村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发展水平不高成为制约数字经济赋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乡村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在于科研创新能力,但当前农村地区的科研资源相对匮乏,科研力量分散。乡村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离不开持续的科研投入。相较于城市,农村地区的科研投入明显不足,农业科技研发资金短缺,难以支持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项目,进而限制了农业科技创新的深度和广度,难以形成有效的创新合力,导致新技术的研发进展缓慢,无法满足农业生产对高效、优质技术的迫切需求。同时,科研成果与农业生产实际脱节,难以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缺乏专业的转化平台和中介服务,使得科技成果难以有效推向市场。此外,在农村地区,产学研合作尚不紧密,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尚不完善。这导致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实际脱节,科研成果难以有效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制约了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农村信息数据资源共享机制尚未完善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其在赋能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农村信息数据资源共享机制的不完善成为制约这一进程的关键因素。在农村地区,各部门、各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导致信息数据割裂,使得有价值的数据资源无法被充分整合和利用。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的科学决策和精准管理,也阻碍了数字经济在农村地区的深入发展。例如,农业气象数据、土壤墒情数据、农产品销售数据等对于指导农业生产、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信息孤岛”的存在,这些数据往往无法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农民。同时,农村信息数据资源共享机制还存在数据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不同部门、不同机构在数据采集、处理、存储等方面采用的标准和规范各异,导致数据格式多样,难以兼容。这不仅增加了数据共享的难度和成本,也降低了数据的可用性和价值。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核心资产,数据标准的不统一严重制约了农村数据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利用。目前,农村地区普遍缺乏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使得信息数据的共享和传递缺乏有效渠道,导致农民在获取市场信息、技术信息等方面存在困难,难以适应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

数字化人才缺乏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其对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然而,乡村产业数字化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其中,数字化人才匮乏的困境尤为突出。长期以来,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大量农村青年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这一趋势使得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老年人和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然而,这部分人群在数字技能和知识方面普遍存在不足,难以适应数字农业的发展要求。同时,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劳动力的创新能力下降,严重制约了乡村产业的数字化进程。尽管近年来我国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但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仍然匮乏。在农村地区,许多有志投身于农业数字化的青年人才“缺乏针对性的专业技能与业务培训”[3],不得不选择离开家乡前往城市求学或就业。同时,针对乡村产业数字化的专业培训体系尚未健全,难以满足现有劳动力提升数字技能的需求。这导致乡村产业数字化人才供给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此外,农村地区在吸引和留住数字化人才方面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政策措施,难以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政府对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的政策支持尚显不足,尤其在资金投入、税收优惠、创业扶持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

数字经济赋能农村经济发展的实施路径

完善农村数字化产业布局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其在赋能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潜力。为了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优势,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完善农村数字化产业布局成为关键的实施路径。首先,需要明确农村数字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长远规划。这包括确定数字农业、农村电商、智慧乡村旅游等重点发展领域,以及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和行动计划。通过科学规划,确保农村数字化产业布局既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又能够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次,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宽带网络、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高网络覆盖率和传输速度。再次,在明确发展方向和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应积极培育农村数字化产业集群。这包括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智慧农业物联网等新兴产业;引导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数字化改造升级。通过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提升农村数字化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创新发展现代乡村产业科技体系

  在数字经济时代,创新发展现代乡村产业科技体系是赋能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路径。这一路径旨在通过科技的力量,推动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围绕乡村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通过引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同时,加强对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二要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方面,要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另一方面,要推动农业与加工业、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通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三要积极应用智慧农业的发展模式,通过物联网、智能感知、智能控制等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监测、精准作业和科学管理。例如,利用无人机进行植保作业、利用智能灌溉系统实现精准灌溉等。四要积极培育农村数字经济新业态,如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通过搭建电商平台、推广农产品品牌、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等方式,“加强城乡交流与合作,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和市场空间”[4]。同时,利用数字技术提升乡村旅游的智能化水平和服务品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消费体验。新业态的培育不仅丰富了乡村产业结构,还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完善农村信息数据资源共享机制

  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信息数据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完善农村信息数据资源共享机制,有助于打破“信息孤岛”,促进信息资源的自由流动和高效利用。为此,需要构建统一的农村信息数据资源平台。该平台应集成农业生产、农村管理、农产品市场等多方面的数据资源,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统一管理和共享利用。通过该平台,各类用户可以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构建农村信息数据资源平台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强信息数据资源的整合与标准化工作。一方面,要对现有的信息数据资源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整合,消除重复建设和数据冗余;另一方面,要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确保不同来源的数据能够无缝对接和共享使用。这不仅可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还能降低数据共享的成本和风险。此外,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推动相关部门和不同领域之间实现信息数据共享。通过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制定共享政策和标准以及开展共享项目等方式,可以促进信息数据的跨部门、跨领域流动和利用。同时,要鼓励和支持各类用户充分利用共享的信息数据资源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加强对信息数据资源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广大农民和企业对信息数据资源的认识和利用能力,“使农民通过信息共享不断减轻、缩小城乡居民信息差”[5]。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和应用等手段,发现新的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

加强农村数字化人才培养

  其一,需要明确农村数字化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向。这包括确定培养对象(如农民、农业合作社成员、农村青年等)、培养目标(如掌握基本数字技能、熟悉农业信息化应用、具备数字农业创新能力等)以及培养方向(如智慧农业、农村电商、数字乡村治理等)。通过明确培养目标与方向,确保人才培养工作取得实效。其二,构建多元化的培训体系是加强农村数字化人才培养的关键。这包括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整合各类资源,制订培训计划,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引入优质培训资源。鼓励高校与农村企业合作,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等模式,为农村输送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数字化人才。利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开设在线教育课程,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农民能够接触到先进的数字技术和知识。其三,强化实践教学与应用。在农村地区建立数字农业实训基地、农村电商孵化园等,为学员提供实际操作和创业的平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设计数字化农业项目,鼓励学员参与项目策划、实施和管理全过程,提高实践能力。邀请成功案例的负责人分享经验,让学员了解数字化技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具体应用和成效。其四,完善激励与保障措施。制定优惠政策,如提供创业补贴、税收减免、贷款支持等,降低创业门槛和风险,为农村数字化人才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增强其职业归属感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叶粉玲.数字经济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研究[J].山西农经,2024(12):52-54.

  [2]谭朝日.以数字经济助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4,27(09):83-86.

  [3]王鹏.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J].当代县域经济,2024(04):52-55.

  [4]董燕.数字经济时代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4,35(06):11-13+21.

  [5]杨若邻,郭丹.数字经济发展与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基于县域面板数据的研究[J].科学决策,2024(05):17-28.

  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联课题“加快河南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研究”(编号:SKL2023-2416)。

  编校:乔星琦

  网络:柳绣华

  监审:肖慧敏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