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乡村振兴战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区之间面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乡村结构方面,我国农村人口数量较多,提高乡村振兴的水平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文章结合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的重要意义、发展现状、现存不足和改进措施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撑,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帮助。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在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旨在通过乡村振兴来引领我国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提高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近年,虽然我国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上已取得较大突破,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例如,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村居民收入低、人口流失等。因此,进一步提高乡村振兴战略水平需要深入研究这一课题,助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通常来说,衡量国家经济是否发达,现代化水平是否提高,需要从农村的视角进行审视。如果农村的现代化水平低,那么该国整体现代化水平也不会太高。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其自身发展和稳定对于国家稳定发展发挥基础性作用。一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能够为我国农业发展从增产导向转为提质导向、从传统的农业化发展转为新时期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持续性帮助,推动我国现代化整体进程。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实现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全局性和整体性意义。党中央对“三农”工作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以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
除此之外,乡村振兴战略还有利于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城乡关系影响现代化水平。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方式升级绿色产业,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提高乡村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扎实推进宜业宜居和美乡村建设。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现状
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进步,农业现代化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农业科技发展不断创新,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领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从科技角度来看,我国农业科研机构与农业高校强强联合,加大研发力度,推出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突破性的农业科技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提高了农业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水平。此外,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取得长足进步。随着大型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农业生产过程更加顺畅。从前期育种、播种到后期收割,再到精加工和粮食储存,机械化流程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农民工作强度。除此之外,智能化农业科技为乡村现代化发展提供帮助。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化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精准化、智能化,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但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产业结构单一、创新产业较少等。我国耕地面积较大,西部部分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还有待提升,这些现实因素制约了农业整体发展水平。
农业基础设置日益完善
政府越来越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连年加大农业投资力度,以期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农村现代化的全方位建设进程。我国广大乡村地区的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得到完善。例如,在交通方面,我国投入大量资金改造农村道路,通过“村村通”等乡村道路建设项目,提高农村道路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当前,农村道路已经大范围实现硬化,为农产品运输和农村居民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方面,为方便农村居民出行,开通往返农村与县城的乡村巴士,一些地区还修建了高铁站。在水利体系建设方面,政府持续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农村地区排水能力和灌溉能力。通过新建水渠、水库等水利设施,有效改善农村灌溉条件,提高抗灾能力。水利工程的完善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确保饮水干净卫生。在电力体系建设方面,扩大农村电网铺设覆盖面,加大升级改造力度,提高农村地区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这些措施为农村居民的生活提供了稳定可靠的基础保障。
乡村教育和医疗卫生水平提高
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和乡村教育发展给予高度重视,政府以缩小城乡差距为出发点,加大农村地区建设力度。在此背景下,相关公共设施政策向农村倾斜,加强医疗卫生建设,提高教育资源管理水平。从教育角度出发,国家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发放专项资金,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内部设置多媒体教室、实验室、体育馆等场所,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体验和生活体验。此外,国家还出台“强师计划”等政策,鼓励年轻教师到农村地区任教,提高农村地区的教学水平,保证农村教育水平能得到快速提升,为农村孩子的未来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在医疗卫生领域,国家不断加大资源投入力度,改善农村的医疗条件,通过对农村医生的定点指导和培训,有效提高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农村居民享受到更加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我国乡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人口流失问题严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村人口流失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很多农村居民为提高收入、改善生活质量,选择离开故土,前往大城市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与发展机会。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勤劳,为城市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农村人口流失为农村地区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首先,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使农村劳动力的供给受到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年轻劳动力离开乡村,选择到城市发展,造成农村地区劳动力紧缺、农业生产人员不足等问题。大片农田因无人耕种而逐渐荒凉,农业产值受到影响,留在农村的居民收入难以提高。除此之外,农村人口的流失制约农村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随着农村人口的流失,农村地区的消费市场逐渐减小,商业活动不断萎缩,经济发展缺乏活力。此外,农村医疗、教育和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产业结构单一
目前,我国农村产业发展面临困境。单一性的产业结构制约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稳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产业,为农村居民提供了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但是,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单一的收入渠道暴露出诸多不足。在传统农业领域,往往以粮食、蔬菜等农产品为核心,虽然满足基本食物需求,但是生产方式较为落后、生产效率低。传统的工作方法往往依赖密集的劳动力以及不稳定的自然条件,容易受到市场冲击和自然灾害影响,农村居民的收入不稳定。更为严重的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生活成本的提高,传统农业类型难以保障农村居民收入持续性,农村居民生活质量难以提高。由于缺乏产业创新,生产效率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较为迟缓,难以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农村居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农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受限。
乡村振兴战略对策与建议
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
为应对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挑战,相关工作人员应加大农业科研力度,提升机械化普及水平,从而提高农村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首先,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通过研发和引进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运用科技和生物手段抵御病虫害的侵袭,减少农药使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其次,要结合时代的发展,推动农业精准化和智能化生产,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因地制宜,对我国不同地区农田种植类型进行精细化管理和分类,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再次,要加大机械化投入力度,引入现代化农机设备,降低农村居民劳动强度,减少人力成本。在加大科技创新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农业新兴产业,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多元化。例如,可以通过推广最新节水灌溉技术,优化产业种植结构,规范操作,提高产业产出效益。最后,要积极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如建设农家乐、乡村旅游等项目,为农村居民拓宽收入渠道,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为推动农村地区全面发展,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以往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水利、电力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农村交通是连接村与村、农村与城市的重要纽带,相关部门要将更多的精力、人力和物力投入到农村公路、桥梁的建设中,提高农村道路的畅行度和安全度。同时,要加强农村公共交通建设,使农村居民出行更加高效便捷。在水利设施方面,发挥农村经济优势,加大农村水利设备投入力度,提高排水灌溉、防汛、防灾、防涝技术水平,提高农作物生产稳定性。此外,还要注重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确保水资源循环利用。在电力方面,要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和升级力度,推广新能源和清洁可再生能源,加大治理农村环境力度,不断完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推广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减少使用农药化肥,加大完善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建设宜居乡村,呈现低碳化、环保化发展趋势。通过打造绿色、生态、高质量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提高乡村教育和医疗卫生水平
农村地区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密切关注并加大投入力度。目前,农村教育和卫生条件虽有提高,但是与城市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这些差距会影响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村的医疗条件和教育水平。在教育方面,要加强农村学校的建设规模,增加建设数量,提升教育质量,强化农村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进优秀的师范类人才,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平。此外,在农村教学方面,也可以因地制宜,为学生提供更多课外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宽学生们的眼界。在医疗卫生方面,要在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扩大医疗机构规模,增加医疗机构数量,配备专业的医疗设备,让农村居民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在人才储备方面,通过不断开展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高农村地区整体医疗水平。通过加强农村健康教育和保健工作培训,强化农村居民健康意识和保健意识。
综上所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为我国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当前,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一些挑战,所以应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找出对应策略。通过农业现代化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等多个层面,为乡村振兴和繁荣发展提供支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该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实现我国农村的高质量发展。
本文系2023年度山西省党建研究专项课题“组织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及作用调查研究——以晋城市为例”(课题编号为DJZX23-055)。
编校:肖慧敏
网络:柳绣华
监审:郭欢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