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质量评价与高质量发展路径

时间:2024-09-26 11:37:12来源:1. 广东培正学院经济学院;2.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经济学院 文字:黄小敏1 邓雨婷2

  摘要:检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质量不仅要关注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也要以其实施效果即农户满意度、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的提升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文章根据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质量影响因素与结果变量的分解和归纳,构建了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广东省为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从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质量的影响因素入手完善经营细节,从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质量的结果变量入手完善发展措施,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

  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林草局于2019年9月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要完善农业保险政策,提高农业保险服务能力,优化农业保险运行机制,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发布前后,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问题备受关注。张峭(2019)[1]认为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是农业保险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特征表现为产品与服务优、运行效率高和发展可持续。冯文丽、张惠敏(2019)[2]提出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应该明确农业保险的政策目标,科学评价农业保险的经营效果,制定明确的市场竞争规则,优化差异化保费补贴比例,构建多元化农险产品体系。江芸(2020)[3]利用2007—2019年广东省农业保险统计数据研究认为需从构建多层次农业保险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农业巨灾保险机制、优化财政补贴政策、完善承保机构遴选机制、优化提升保险服务入手推动广东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袁纯清(2023)[4]认为未来应坚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发展方向,实现由数量扩张到稳量提质、由粗放到精准、由传统到现代、由单一向复合、由保物化成本向保收入的转变,在此过程中要坚持需求、精准、绩效、科技、绿色和创新的导向。谭莉、丁少群(2023)[5]提出为更快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建议从农户需求出发,统筹考虑农业保险业务性质和主体动机,搭建农业保险政企协同平台,切实提升粮食作物保障水平,联通农业下游企业构建特色品种参保激励机制。

  2022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到1219亿元,相较于2021年的976亿元同比增长约25%,为1.7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近年来70%左右的赔付率切实为农户提供了农业安全保障。近年来,在政府的政策扶持和保费补贴政策的推动下,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在保费规模、保险深度、保险密度、赔付率等指标方面已取得不错的数据表现。然而,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高质量发展仍然在保险产品供给、保险服务质量、补贴机制、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保险运行效率、保险主体满意度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提升发展质量和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高质量发展是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运行和发展的重要目标,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质量和实施效果的评价,对推动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质量分析

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需求主体角度对保险制度运行的评价可以有效反映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程度。高质量发展既要追求“量”,更要追求“质”,因此,保障主体的评价就显得十分重要。第一,感知需求。感知需求是农户根据自身的农业风险暴露、农业生产经营实践所体现的对农业保险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保险需求从根本上决定保险产品的供给、政策扶持、保费补贴政策等,因此,评价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质量和高质量发展,应该评估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否能满足农户的各种保险需求和相关保险服务需求,通过中间变量的作用提升保险供给的水平和质量,进而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质量。第二,感知服务。感知服务是农户根据自身的感知需求及投保实践对保险服务的需求和感受。政策性农业保险服务具体包括投保服务、防灾防损服务、定损服务、理赔服务、数字化服务、服务质量、投诉与争议解决服务等。第三,感知质量。感知质量是投保人根据其保险成本、保险经历与获得的保险利益进行对比后对保险保障和保险服务的评价。感知质量会影响农户的投保行为,因为农户会从保险产品是否能满足其保障需求以及能带来多大适用价值两方面去衡量。农户认为保险产品或保险服务与其需求不匹配,感知质量就会低。第四,感知价值。感知价值是投保人根据其农业保险受益与付出的综合成本相比较后,对投保农险产品过程和结果的价值获得感受。农户对保费、保费补贴、保险服务相对比较敏感,保费补贴能提升农户的感知价值,实践中应关注这些对感知价值影响较大的因素。第五,感知公平。感知公平是投保人根据其整体投保经历对保险服务公平性、合理性、契约性履行等方面的一种主观评价。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与管理部门应密切关注农户的不满情绪、抱怨、投诉等实际问题,切实解决好农户的诉求问题。

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质量的结果变量分析

  1.实施效果

  第一,满意度。满意度是投保人对政策性农业保险投保经历和结果的一种主观感受和评价,而且这种感受和评价是客观存在和动态变化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衡量标准之一是农户满意度,农户满意是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投保人群体的整体满意度评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运行会产生重要影响。如果一项政策的实施,客户的满意度不高,就谈不上高质量发展。农户满意针对保险宣传、补贴机制、承保与理赔、保险服务质量等特性,任何一个保险特性或服务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引起农户的不满意。第二,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另外一个衡量标准是农业保险运行通过中间变量的作用最终使农户真正获得了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的提升。提升农户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也是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目标。因此,可以通过调查和研究农户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来评价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质量。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高质量发展不能只看保费规模,也不能只看保险深度、保险密度,最终要切实体现提升农户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2.统计指标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高质量发展也可以从其运行结果的统计指标得到反映,包括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第一,保费规模。保费规模属于总量指标,反映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绝对水平。第二,保险深度。保险深度属于相对指标,反映了农业保险在农业中的发展深度,用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占农业总产值(或增加值)的比值来反映。第三,保险密度。保险密度是全年各地区的人均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属于相对指标,主要反映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的程度。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保险业的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高质量发展必然会提高保费规模这个总量指标、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这两个相对指标。第四,保险赔付率。赔付率属于相对指标,用农业保险赔款与保费收入的比值来表示。农业保险赔付率反映了投保人获得的已发生灾害事故的实际保障。赔付率越高可以进一步影响和刺激农户的投保行为,对于提高农业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具有积极作用。

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分析

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前述分析和归纳,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构建如表1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其中Q*表示调查题目序号)。

表1 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分析

  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有序运行,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以广东省为例,广东省2020年发布的《关于大力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2年,基本建成功能完善、运行规范、基础完备,与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阶段相适应、与农户风险保障需求相契合的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政策性农业保险基本覆盖全省种养业主要品种,收入保险成为广东省农业保险的重要险种,农业保险深度(保费/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2%以上,农业保险密度(保费/农业从业人口)达到500元/人”。从发展成效来看,2022年,广东省农业保险保费收入81.08亿元,跃居全国各省区首位,同比增长69.73%,保险深度达1.52%;支付保险赔款49.30亿元,同比增长99.99%,业务增速、赔款增速均居各省区首位;提供风险保障2674.89亿元,获赔受益农户178.14万户次,粮食安全和大宗农产品保障能力有效提升。2023年,广东保险业聚焦保险科技赋能风险减量,服务“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激发了广东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增备案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产品233个,累计开办特色农产品保险品种超400个。累计提供风险保障3016.32亿元,支付赔款73.92亿元,同比增长54.41%;出台全国首个农险大灾预赔付机制,农业保险预付赔款1.12亿元。

  根据表1,进行感知效果和实施效果评价需要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进行数据收集。数据质量是高质量发展评价的关键,需要与受访农户建立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为获取高质量的问卷数据打下良好的基础。抽样调查中的误差问题历来是统计调查研究的难点问题,通过对调查人员进行职业道德、调查技术等方面的严格培训,减少非抽样误差;通过提高样本的代表性,根据研究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和要求适度调整样本容量,减少抽样误差。

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路径

  检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质量不仅仅要关注前述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也要以其实施效果即农户满意度、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的提升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增进农户满意度、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是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目标,也是其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从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质量的影响因素入手完善经营细节

  从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质量的影响因素入手,在农业保险实践中就是要高度重视这些发展质量影响因素的调查和评价,根据农户的评价和具体评价项目的改进建议完善经营细节。在农户感知需求方面,把握好农户的保障需求和农户权益保护,提高保险产品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农户的获得感和满意度。通过农业保险运营各环节的优质服务,提升农户的感知服务效果。通过差异化保险产品策略和个性化保险服务满足农户的保险产品适用性质量需求。完善金融支农惠农体系,持续优化农业保险运作机制,不断提高农业保险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通过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支持政策和保费补贴机制,考虑实际的农业风险暴露和农户的实际经济状况,提供合理的、差异化的、有相对竞争力的保险费率,增强农户的感知价值水平。通过加强基层政府和农业管理部门对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营的行政协助,切实解决保险信息不对称、农户缺乏农业保险专业性等实际问题。

从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质量的结果变量入手完善发展措施

  从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质量的结果变量入手,在农业保险实践中就是要高度重视这些发展质量结果变量的统计调查和测度,持续加强农户满意度、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的评价,根据评价反馈结果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第一,制定和实施农户满意、保险服务和产品质量创新战略。构建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户满意度指数测评指标体系,测度农户满意度指数以及持续关注农户满意度。建立农户满意度调研制度,监测农户满意度的动态变化指数及其原因,为提升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农户满意度进而保障其实施效果提供依据。第二,根据农户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风险保障需求,提供相应层次的农业保险产品和差异化费率,使农户在充分感受到保险保障与保险服务需求真正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获得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运行体系,打造良好的保险生态发展环境,增强投保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获得感;健全作为开拓农村保险市场依托和支撑的农业保险基层服务基础性平台,提升农业保险服务的便捷性和有效性;利用好保险赔付率指标的导向作用,增强农户的投保体验,进而提高投保积极性,提高保费规模、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

  参考文献:

  [1]张峭.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和内涵特征[J].中国合作经济,2019(10):11-16.

  [2]冯文丽,张惠敏.我国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J].中国保险,2019(07):27-30.

  [3]江芸.广东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20,47(10):166-172.

  [4]袁纯清.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六个导向[J].保险研究,2023(05):3-8.

  [5]谭莉,丁少群.多主体如何协同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基于市场运作视角的案例研究[J].保险研究,2023(09):47-60.

  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广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质量评价与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编号为2020WTSCX102)。

  编校:李保燕

  网络:柳绣华

  监审:原琳娜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