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海口市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的农户参与意愿研究

时间:2024-08-02 16:26:52来源:海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文字:邹 扬 王 湃* 沈文怡

  土地利用方式对农业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影响,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助推农村高质量发展。为了考察农户参与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文章以海口市149户农户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软件进行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农户对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技术有较高的采纳意愿;农户的行为认知、技术认知、政策认知和个人责任感都有待加强;农户的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参与意愿受到行为认知、是否参加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种植面积、个人责任感、耕地数量等因素的影响,其中行为认知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的应用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农民作为土地的主人,对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的成功推广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已有的文献中,学者们多从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农户参与意愿角度进行研究[1-3],应用的方法主要有二元logistic模型和多变量Probit模型等[4-5],但对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的参与者意愿却鲜有研究。文章从农户视角出发,对海口市149户农户进行调研,分析其参与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的意愿和影响因素,以期为推广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提供数据支撑。

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

  海口市地处海南岛北部,是海南省省会,是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城市,也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支点城市,属热带季风气候,稻可三熟,菜满四季,自然资源极为丰富。2022年2月,本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法,在海口市美兰区灵山镇选取下田村、美玉村、陶沙村、福田内村和罗陈村,在美兰区新埠岛选取东坡村,在琼山区甲子镇选取群望村、坡毛村和玉美村,在秀英区东山镇选取琴山村,在龙华区遵谭镇选取旺兴村作为样本村。本次调查工作共收回问卷154份,剔除无效问卷5份,剩余149份,有效问卷率为96.8%。

模型选取与变量说明

  农户对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的参与意愿有两个结果,即愿意或不愿意,为二分类变量,故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海口市农户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

  Ln(P/1-P)=a0+a1x1+a2x2+a3x3+……+anxn(1)

  式(1)中Ln(P/1-P)为因变量,P为农户对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措施的参与概率,1-P为农户对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措施的不参与概率;xi为影响农户对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措施参与意愿的第i个影响因素;n为影响因素个数;a0为常数项;ai为解释影响因素式xi的系数,反映影响因素式xi对影响农户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措施参与意愿的方向及程度。

  被解释变量为农户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参与意愿,分别表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与意愿、有机肥的采用意愿、秸秆还田参与意愿、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参与意愿、生物农药参与意愿、垃圾的分类处理参与意愿、调整种植结构参与意愿、污染物的规范化处置参与意愿、保护水体参与意愿。

  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个人特征信息、家庭特征信息、土地特征信息、其他特征信息和个人认知五个方面,具体包括15个指标,详见表1。

表1 变量的名称、定义及赋值

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的农户参与意愿分析

受访者个人特征

  在受访者中,男女分布较为合理,超75%的受访者年龄在40岁以上;高中或中专及以下学历的受访者占比为90%以上;91%的农户家庭农业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81%的受访者没有接受过农业技术指导;18%的受访者接受过1—2次农业技术指导,1%的受访者接受过3次及以上的农业技术指导;近四成的受访者参加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详见表2。

表2 受访者个人特征描述性统计

农户的参与意愿

  农户对各种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措施的参与意愿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秸秆还田技术(58%)、有机肥的采用(55%)、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54%)、测土配方施肥技术(52%)、垃圾的分类处理(39%)、保护水体(38%)、施用生物农药(35%)、调整种植结构(28%)和污染物的规范化处置(28%)。

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的农户参与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模型拟合结果

  如表3所示,所有模型拟合结果均通过卡方独立性检验的零假设,证明模型有效,具有统计学意义。除污染物规范化处置外,所有模型也均通过霍斯默-莱梅肖检验,说明模型的拟合情况良好,能够较好地反映变量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强的可信度。

表3 模型拟合效果

影响因素分析

  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农户是否愿意参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受行为认知、土地种植面积和是否参加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回归系数分别为1.745、0.212、-1.151。其中,是否参加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回归系数为负,说明没有参加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相较于参加过的农户参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意愿更低。行为认知和土地种植面积回归系数为正,说明农户认知水平越高或者家庭拥有的耕地越多,农户参与意愿也越强。在相同情况下,耕地面积每增加1个单位,农户参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意愿就提高到原来的1.236倍。

  2.有机肥的采用

  农户有机肥采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是行为认知,回归系数为1.753,意味着农户对行为结果的认知能力越强,采用有机肥的意愿也越强。

  3.秸秆还田技术

  农户参与秸秆还田技术意愿的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行为认知、政策认知、耕地数量和土地种植面积,回归系数分别为1.029、0.584、-0.256、0.220。其中,行为认知、政策认知、土地种植面积的回归系数为正,说明农户的行为认知或者政策认知能力越强,种植面积越大,愿意参与秸秆还田的意愿也就越高。耕地数量的回归系数为负,说明耕地数量越多,农户越不倾向于采纳秸秆还田技术。在相同情况下,耕地数量每增加1个单位,农户参与秸秆还田技术的意愿就下降22.6%。

  4.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

  农户参与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影响因素是行为认知,回归系数为1.266,说明良好的行为认知能够促进农户采纳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

  5.施用生物农药

  农户施用生物农药的影响因素是行为认知,回归系数为1.540,说明良好的行为认知能够促进农户对施用生物农药的采纳意愿。

  6.调整种植结构

  农户种植结构调整意愿的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行为认知、个人责任感和是否参加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回归系数分别为3.595、-3.106、-1.449。其中,行为认知的回归系数为正,说明良好的行为认知能够促进农户进行种植结构调整。个人责任感与是否参加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回归系数为负,表明个人责任感越弱或者没参加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对参与调整种植结构的意愿较弱。

  7.垃圾的分类处理

  农户参与垃圾的分类处理意愿的影响因素为行为认知,回归系数为2.480,说明良好的行为认知能够促进农户对垃圾分类处理的采纳意愿。

  8.保护水体

  农户参与保护水体意义的影响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个人责任感、行为认知和是否参加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回归系数分别为-2.707、1.757、0.959。其中,行为认知与是否参加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回归系数为正,说明良好的行为认知能力或者参加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促进农户参与保护水体这项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措施。个人责任感的回归系数为负,说明责任感较弱的农户参与保护水体的意愿也较低。

  以上所有变量的影响方向均与预期一致,详见表4。

表4 九种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措施的采用率和主要影响因素

注:1.上角标*、**、***表示统计检验分别达到10%、5%、1%的显著性水平。

  2.理论分析发现,垃圾的分类处理、污染物的规范化处置、保护水体这三种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措施均与土地种植面积和耕地数量无关,所以未将这两个解释变量纳入模型。

问题与建议

  文章通过研究149户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的农户参与意愿及影响因素,并发现以下问题。

  第一,宣传力度不足。研究表明农户的行为认知、政策认知、技术认知和个人责任感均有待提高。当地缺乏有效的政策宣讲活动,导致很多农户认识不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参与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措施的意愿不高;再加上部分农户存在随意乱丢垃圾、倾倒污水、过量使用化肥等行为,土地质量逐渐下降,乡村环境污染严重。

  第二,监督机制不全。垃圾的分类处理、污染物的规范化处置和保护水体是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的重要措施,但当地监察体系不完善,村委会无法及时发现农户的不当行为,也没有对违反规定的农户采取处罚措施,导致环境友好型措施与相关政策规定形同虚设。

  第三,缺乏专业技术培训。由于培训的内容可能不符合农户的实际需求,因此农户参与技术培训的意愿并不高;再加上受文化水平的影响,部分农户对集中科普性技术培训接受能力有限。现有的培训浮于表面,缺乏后续跟踪性的实践指导,导致农户的采纳意愿并不高。

  针对目前研究发现的问题,文章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首先,加强宣传,提高认知。当地村委会应当加强科学信息的普及,对施用过量化肥农药、倾倒污水、随意处置粪污等行为的危害性进行宣传,如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推送相关消息,增强农户主体意识、环保意识、集体意识以及个人责任感,从而为环境保护型土地利用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建立纽带,相互监督。充分发挥村委会的纽带作用,推动农户积极分类处理垃圾、保护水体、规范化处置污染物。对于政府的政策,村委会一定要积极宣传落实,将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农户,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严格实行。同时,还要构建一套监察体系,不定期对农户污水防治、粪污处置等情况进行检查,形成一种相互监督、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最后,组织培训,提升技术。调查发现,受过农业技术指导的农户对农业技术指导感到很满意,甚至非常满意,表明农业技术指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农户的采纳意愿。村委会应当派遣专业技术人员为农户提供实践性技术指导,帮助农户了解更多农业技术,同时发挥示范户的带头作用,让农户能看到技术带来的良好成效,从而提高农户的采纳意愿。

  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步。目前,农户对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措施的参与意愿不高,可以通过加强政府宣传,提高农户认知;充分发挥村委会纽带作用,规范治理乡村环境;加强对农户的技术指导,提高农户对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措施的采纳意愿;加大资金补贴力度,调动农户参与的积极性等措施,更好地推广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褚彩虹,冯淑怡,张蔚文.农户采用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行为的实证分析——以有机肥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2(03):68-77.

  [2]罗岚,李桦,许贝贝.绿色认知、现实情景与农户生物农药施用行为——对意愿与行为悖离的现象解释[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0,41(04):649-658.

  [3]黄炎忠,罗小锋,刘迪,等.农户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对高意愿低行为的现象解释[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28(03):632-641.

  [4]罗小娟.种粮大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选择的关联效应与决策机制——基于联立双变量Probit模型的实证分析[J].金融教育研究,2019,32(04):11-19.

  [5]孔凡斌,张维平,潘丹.农户畜禽养殖污染无害化处理意愿与行为一致性分析——以5省754户生猪养殖户为例[J].现代经济探讨,2018(04):125-132.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项目“土地利用与乡村发展:基于环境友好和国际比较的视角”(项目编号为720RC582)。

  编校:孙香凝

  网络:柳绣华

  监审:王华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