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才吸引与留存策略

时间:2024-07-29 17:04:41来源: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教育培训学院(广西乡村振兴学院) 文字:黄夏梦

  摘要: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可以为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科技创新的推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保障。然而,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低,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其面临着人才流失的问题。这制约了农村地区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文章基于乡村振兴,探讨农村地区的人才吸引和留存策略,以期为相关人员开展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人才;人才吸引;人才留存

  文章编号:1674-7437(2024)05-0222-03 中国图书分类号:C962 文章标识码:A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1]。笔者通过对广西村“两委”成员等的调查,了解到农村地区由于经济落后、教育资源匮乏等,面临着严重的人才流失问题。这影响了农村地区各个方面的发展,导致农村地区发展潜力下降。具体而言,在经济方面,农村地区的待遇普遍偏低,发展空间有限,难以满足人才对职业发展的期望;在教育资源方面,农村地区缺乏优质教育资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的职业选择。因此,有必要综合分析农村地区影响人才留存的因素,并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以此促进农村地区人才的留存,进而推进乡村振兴。文章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探讨农村人才的吸引与留存策略,以期为促进农村地区人才的引进和留存提供理论参考。

  1 农村人才流失现状分析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农民工总量继续增长,本地农民工增速快于外出农民工。202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9562万人(如图1所示);年末在城镇居住的进城农民工为13256万人。


图1 2018—2022年我国农民工规模及增速(作者自制)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2022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在外出农民工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18.7%,比2021年提高1.6个百分点;在本地农民工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9.1%,比2021年提高0.6个百分点。农村地区的人才流失一方面表现为数量上的流失,即具有较高教育水平的年轻人纷纷离开农村,以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这导致农村地区的人才不断减少,进而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发展。农村地区的人才流失另一方面表现为人力资源配置上的结构失衡。国家统计局《2022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农民工平均年龄为42.3岁,比2021年提高0.6岁;外出农民工平均年龄为37.4岁,比2021年提高0.6岁(见表1)。由于农村地区留下的劳动力趋于老龄化和低技能化,在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能力有限,无法应对市场变化,因此阻碍了农村地区的发展。

表1 2018—2022年农民工年龄构成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根据笔者对广西村“两委”成员的调查可知,广西桂南片区的村级干部薪资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当地农村地区人才的流失。

  目前,农村地区人才流失离不开两种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中的企业和机构通常能提供更好的薪酬待遇、职业晋升机会以及更完善的福利体系,促使农村人才向城市流动。随着时代的变迁,当前年轻人越来越重视个人职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升,而传统农村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氛围影响了拥有现代教育背景的人才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中的“都市化”思潮也对农村青年形成了强烈的吸引力,使得农村地区人才倾向于迁移到城市地区,以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丰富的生活体验。

  2 农村人才吸引与留存的重要性

  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专业人才可以通过引入新技术、创新经营理念和优化管理方法,将现代农业科技应用到传统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资源利用率,减轻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还可以创立乡村旅游、农产品深加工和电子商务等新型农业企业,拓展农村经济的发展领域,增加村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的整体经济实力。人力的引进和留存可以促进乡村地区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质量和居民的幸福感[2]。这主要表现为教育和文化方面的发展。在教育方面,可以通过引进和留存优秀教师,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农村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在文化活动方面,懂得现代管理知识的组织者可以通过参与或组织文化、社会和环境保护活动,推动农村集体活动和项目的开展,加强村民之间的联系,提升村民的凝聚力,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文化的传承。

  3 农村人才吸引策略

  3.1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农村经济与社会组织需要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现代化服务中心,建立有效的交通网络,为村民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设施,提升其在农村居住的舒适度与便利性,促进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信息流动,为农村人才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在为村民提供良好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农村地区相关组织还可以通过设立创新创业平台,为村民提供项目资助和支持;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农村地区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使其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3]。另外,农村地区还需要营造包容、开放且充满活力的氛围,组织各类文化活动、节庆活动,为村民提供多样化的娱乐休闲设施,保护和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农村地区文化的吸引力,丰富农村地区的文化生活,促进村民之间的交流,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为人才提供独特的生活体验,从而有效吸引并留住农村人才。

  3.2提高农村人才的待遇和福利水平

  改善农村人才的待遇和福利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包括提高他们的基本薪酬,提供多种形式的奖金、津贴和绩效奖励以及解决他们的居住问题等。农村经济组织可以为在农业技术创新、乡村教育等方面作出贡献的人员设立专项奖励基金,给予他们额外的奖励和荣誉。此外,农村经济组织需要关注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为员工提供更多继续深造和学习的机会,鼓励人才参与重要项目和决策,提高人才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4]。在福利体系方面,农村经济组织应该从改善工作环境,配备必要的设施和工具,组织各种文化休闲活动,科学安排工作时长和休息时间等方面入手,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从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3.3加强对农村人才的培训与教育

  农村地区人才的培训和教育需要关注人才知识水平和综合素养两个方面。培训与教育的内容包括先进的从业理念、农业技术、创业和管理技能以及专业知识的更新等。通过培训,人才可以指导农村地区进行精准农业、可持续农业实践和农产品市场营销等现代农业活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可以帮助农村地区有志青年建立自己的企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5]。此外,提升人才的知识水平是培训与教育的关键,所以应定期组织研讨会、工作坊和案例研究等活动,为人才提供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同时,提高人才的综合素养也至关重要。通过参与国内外交流项目、志愿服务活动,农村人才的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将得到有效提升。综上,加强对农村人才的培训与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农村人才的专业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为农村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4 农村人才留存策略

  4.1创造良好的工作机会和发展平台

  农村地区需要关注农业科技、乡村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发展,以吸引和留住更多人才。具体而言,首先,要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创造更多高效益的农业生产岗位。农村经济组织可以积极寻求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和新设备,为农业生产提供科技支撑。同时,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为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其次,要引进具有专业技能的教师,提高教育服务水平。通过加强乡村教育,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人才,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为了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农村经济组织需要为人才规划有效的职业发展路径,提供定期的培训和进修机会,鼓励人才参与重要项目,为农村人才提供成长和晋升空间。在此基础上,农村经济组织还可以建立创新实验室、研发中心和创业孵化器等研究室,拓宽人才的视野,激发人才的创新潜力,鼓励人才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4.2完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

  政府和农村经济组织需要为人才提供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全面的社会保障,减轻人才的经济负担。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为人才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忠诚度,确保人才不流失。此外,政府和农村经济组织还应关注人才的心理健康和文化生活。首先,应定期为人才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组织丰富的文化休闲活动。其次,应结合人才的家庭情况,为人才提供家庭医疗补助,支持其子女的教育,从而缓解人才的压力,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综上所述,政府和农村经济组织在吸引和留住农村人才时,应完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打造稳定且具有吸引力的工作环境,提高人才的生活质量和对工作的满意度。

  4.3建立健全人才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

  政府需要加大对村“两委”成员职务晋升的考核和晋升力度,拓宽村干部职务晋升渠道,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健全人才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通过与各院校及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合作,农业经济组织能够更加精准地发现人才,并根据具体的工作需要,为人才设定清晰的发展路径和晋升标准,使他们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在组织中的发展路径和晋升条件。在人才管理机制方面,政府和农村经济组织可以通过定期开展绩效评估、职业发展谈话和满意度问卷等,了解人才的工作表现、职业目标以及在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从而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为他们提供更合适的职业发展机会,提高人才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从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至关重要。在物质激励方面,一套富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工资制度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可以根据人才的工作绩效和业务贡献制定不同的奖励策略,对业绩突出的人员给予额外的奖励,或者提供职位晋升的机会,以激励他们继续努力工作,创造更多的价值。在精神激励方面,公开表扬、颁发荣誉证书或举行表彰大会等方式可以有效表达对优秀者工作的认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人才的职业满足感,增强人才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此外,农村经济组织可以鼓励人才参与决策、项目管理和创新活动等,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为农村长远发展培养人才。

  5 结束语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人才成为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社会文化进步的有力支持。文章首先分析了农村人才对乡村振兴的作用;其次基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和笔者所做的调研,分析了我国目前农村地区人才流动现状;最后提出了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村人才待遇和福利水平、建立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加强对农村人才的培训与教育等人才吸引策略,以及创造良好的工作机会和发展平台、完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建立健全人才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加强农村人才的职业发展规划和指导等人才留存策略。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委人才办.江西广丰:多管齐下激活乡村振兴人才队伍[J].中国人才,2023(12):82.

  [2]韩晓.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研究[N].山西科技报,2023-12-04(B03).

  [3]韩晓贺,刘玥,毕雪蒙,等.新时代乡村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J].人才资源开发,2023(22):12-14.

  [4]张傲蓉.乡村振兴进程中武威市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J].河北农业,2023(10):35-38.

  [5]刘童,贾德辉.乡村人才振兴中人才引进的现实困境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19):124-127.

  编校:孙香凝

  网络:柳绣华

  监审:王华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