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做足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功课

时间:2025-04-25 09:28:02来源: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文字:韩浩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对于建设和美乡村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农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改善,对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需要以更高要求、更大力度做好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过程中,农村居民的满意度是评价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要以提升农村居民满意度为导向,梳理影响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中居民满意度的各类影响因素,并结合当地实际判断目前在各类影响因素中存在哪些明显短板或问题,从而对症下药,寻找提升居民满意度的有效策略。近年来,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农村人居环境加以治理和改善,取得明显成效,但是从现状来看,依然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影响居民对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整体满意度,需要结合泗阳县农村实际情况,准确定位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泗阳县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基本举措

  泗阳县位于江苏省北部,县域面积1418平方千米,总人口106.3万人,辖10个乡镇、3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022年末,泗阳县户籍人口104.77万人。

  近年来,泗阳县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并围绕农村垃圾、厕所革命、污水治理、农业废弃物治理、公共服务配套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具体而言,一是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落实农村长效管护“五有”机制,进一步完善“组保洁、村收集、镇集中、县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改造提升了24座镇村压缩式中转站,建立了综合环卫保洁队伍,积极推进农村公共区域“五位一体”保洁。二是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重点加强农村集中居住新建住房及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户厕,逐步实现农村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以上。三是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升机械化还田质量,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加快可降解农膜推广应用。四是治理农村生活污水,以集镇区、规划保留村为重点,完善镇村污水处理“1+1、1+2”模式,对乡镇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扩容改造,续建村级污水处理设施。截至目前,建制镇污水达标处理率达92%以上,规模较大规划发展村庄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95%以上。

农村人居环境居民满意度影响因素

  在农村人居环境居民满意度影响因素方面,泗阳县和全国其他地区有一定的共性特点,主要体现在环境卫生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环保监督管理等方面。

环境卫生整治情况

  环境卫生整治是指针对农村地区住房、基建、公共服务、村庄环境等进行全面改善和优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垃圾和污水处理、‌流域治理、‌厕改、‌面源污染治理等。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情况不仅涉及农村的自然环境整治优化,还关系到农村社会人文环境提升,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息息相关。良好的环境卫生整治,可以进一步增强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是农民直观感知和较为重视的方面。

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一系列有助于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的物质工程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农村道路、农村照明、‌供水供电、‌排污治污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旨在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不仅对于农村生态环境有着直接影响,对于农村经济发展也有重要影响。例如,在农村,如果具备良好的排污治污基础设施,则能有效避免废水直排河流,从而遏制‌水资源污染,‌保障水资源安全。通过完善农村道路网络建设,‌能进一步促进农产品销售和流通,从而促进农村产业振兴、经济发展。由此可见,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和生产效率。‌‌

环保监督管理情况

  环保监督管理是指环境保护管理机关和镇、村两级组织对于农村污染排放、环境治理的监督检查工作,以及对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整体规划、协调和督促、检查、指导等。环保监督管理是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石,常态化、专业化的环保监督管理工作,对于农村“三废”排放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密切关系着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改善,也是农村居民普遍关注的方面。

影响泗阳县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满意度的负面因素分析

  尽管近年来,泗阳县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方面投入了较大精力和资源,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效果,但是从实地调研中掌握的情况来看,目前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较为明显的居民满意度负面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三废”排放治理水平有待提升

  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过程中,“三废”排放的治理对于农村居住环境、生态平衡有着重要影响,泗阳县将“三废”排放治理置于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位置。但从现状来看,目前在农村“三废”排放治理方面,仍有诸多工作需要提升,其中比较值得关注的是农村秸秆焚烧问题。农村秸秆焚烧对于农村人居环境有多方面危害,不仅会释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导致空气质量恶化,还会降低土壤肥力,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然而,泗阳县农村焚烧秸秆的现象屡禁不止,如2023年,江苏省生态环境厅通过卫星遥感监测观测到两处疑似秸秆焚烧火点,分别位于泗阳县李口镇以及泗洪县魏营镇。经现场核查,两地均有明显焚烧痕迹,泗阳县李口镇秸秆焚烧过火面积约8000平方米,泗洪县魏营镇过火面积约2000平方米,这给当地农村人居环境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而秸秆焚烧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一方面是当地农民不科学的传统农耕模式和落后的农耕观念,环保意识不强,另一方面是环保部门及镇村组织宣传和管理力度不足。

农村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近年来,泗阳县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农村道路、照明、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农村人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但在农村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通过实地调研,发现目前泗阳县农村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农村垃圾分类对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升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泗阳县大力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模式,在农村地区,垃圾分类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相较于城市,农村地区的垃圾分类治理工作有待持续加强,尤其是在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例如,在泗阳县庄圩乡、里仁乡、三庄乡等乡镇,均未在村内设置分类垃圾桶,以及垃圾分类处理设施,仍采用传统的垃圾桶进行垃圾回收。而当前,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垃圾种类、垃圾成分也日益复杂,量大且分散,收运困难,而基础设施不完善,加上村民分类意识不强,使垃圾治理面临更多挑战。因此,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是当前需要重点建设的内容。

农村环保监督检查手段有待完善

  农村环保监督检查内容涵盖了农田环境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生态修复工程、农业废弃物与畜禽粪污处理、农村污染源治理、农村水资源保护、农村环境治理、环境教育与宣传以及环境违法行为查处等方面,对保障农村生态环境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农村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现象和因素也在不断增多。同时,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的增加,也给环保监督检查增加了工作量,且环保监督检查所面临的整体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需要更加先进和高效的方式开展农村环保监督检查工作。但泗阳县在农村环保监督检查过程中,仍采取传统的方式开展工作,不仅需要耗费相当多的人力物力,且监督检查的效率、效果都受到较大影响。而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农村环保监督检查,也应当与时俱进,加强和新技术的融合,不断提升环保监督检查的综合水平。

相关对策思考

  结合泗阳县当前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过程中影响到居民满意度的负面问题,文章认为,进一步提高泗阳县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满意度,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提升农村“三废”排放治理水平

  治理农村“三废”排放的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治理体系,包括建立制度、推行源头减量、因地制宜处理污水、强化约束与激励等方面。一是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包括建立村庄保洁员队伍、明确保洁员和村民在环境建设中的义务等,通过完善村规民约以及和村民签订责任书的方式提高对村民的约束力等手段,多管齐下,进一步提升对“三废”排放的管理效果。二是要逐步推行源头减量,针对当前在农村地区比较突出的“三废”种类,追根溯源,减少其生成量。例如,对于村镇企业,要加强宣传和引导,使其有意识减少相关废水废气废料的排放;对于农村居民,可以在农村消纳的垃圾应分类后就地减量,如可降解有机垃圾就近堆肥或利用农村沼气设施处理,灰渣、建筑垃圾等惰性垃圾铺路填坑或就近掩埋,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对于秸秆焚烧、污水排放等的管理,这是目前在“三废”排放管理方面的薄弱项。对于秸秆焚烧,既要加强日常监督检查,也要进一步统筹做好秸秆的综合无害化处理;对于污水,要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如管网延伸、集中到乡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分散方式处理等。

加强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

  垃圾分类在农村人居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可以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为有效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工作,优先要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垃圾分类处理设施,提高资源化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在此过程中,可以引入社会资本,拓宽融资引资渠道,为垃圾分类处理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要重视技术支撑,引入环保企业产业化运营,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提高垃圾分类处理效率。在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以后,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包括发放宣传资料、进行集中讲解等,增强广大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使其能够认识垃圾分类的意义,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

探索环保监督检查数字化创新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农村环保监督检查过程中,要积极探索数字技术在其中的运用,这对于提高监督检查效率和水平有着重要意义。为此,要将数字技术进一步引入水土监测、空气监测、基础设施监管,以及村民宣传教育等领域。例如,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可以通过现代化的传感系统监测水土、空气质量,并且实时传输和提示,帮助监管人员及时发现问题、介入处理问题,当前部分地区正在积极探索智慧型管廊的应用。通过引入智能化技术和设备,可以有效进行排水监测、发现排污问题。此外,可以将数字技术运用到村民生态环保的宣传教育和激励之中,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在当地农村探索数字积分制模式,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生态环保的主体意识,形成乡村“智”理新样板。

  综上所述,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是落实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举措,并对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等有诸多积极作用,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道路上的必由之举。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过程中,居民满意度是需要考量的重要导向,也是衡量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文章依据所明确的农村人居环境居民满意度影响因素,以泗阳县为例,探讨泗阳县目前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较为明显的居民满意度负面影响因素,并针对相关问题和短板,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希望通过文章研究,能够为居民满意度视角下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终审:魏文源

  监审:侯欣怡

  编校:王莹珠

  网络:吴飞飞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