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打造“白燕样本” 共建和美乡村——记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小白乡白燕村

时间:2025-04-23 09:19:26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文字:李佳睿

  白燕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小白乡,该村的苗木产业很有名,远销全国各地。村中风景秀丽,景色优美。近年来,村中大力推进基础设施改造,打造多元文化场所,多彩的林木让人目不暇接,多元的文化让人流连忘返。目前,白燕村已经被打造为山清水秀、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丽家园,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白燕样本”。

林下“掘金”,绿富“双赢”

  白燕村是全国有名的苗木基地,苗木产业几乎无人不晓。走进林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映入眼帘。有的工人在将泥沙运往苗圃,有的工人在硬化厂外道路,还有的工人在做苗木日常的维护。


树木挺立

  早期,白燕村在苗木种植上产业类型较为传统,仅有种和销两种方式,加上每家种植的苗木面积都不大,种植品种单一,整座村子的苗木产业未成体系。然而,进入21世纪后,苗木产业成为“朝阳”和“黄金”产业,苗木的品种涵盖苹果树、葡萄树等多种树木,用途也五花八门。于内,经过种植设计的苗木林郁郁葱葱,是城市居民体验生态旅游的绝佳目的地;于外,不同品种的苗木可应用于城市绿化、行道树栽植、庭院美化等方面,村民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

  白燕村村“两委”立足村情,建立苗木园林合作社,流转闲置土地和村民土地,组织党员上门讲解流转土地的优势,最终村中统一划定3500余亩(约2.33平方千米)作为苗木种植基地。目前,白燕村苗木基地已形成一定规模,引进了金叶榆等150余种名苗种,产业种类愈加丰富。挺拔的树木与观赏性绿植相结合,宛如城市周边的“天然氧吧”,极具观赏性。

  此外,白燕村的产业链也不断延展。除了引苗进行种植外,还在村中建起了特色化育苗基地,不仅可以自己育苗,也拓宽了苗木的外销渠道。“之前只知道把苗木种好卖出去,现在产业种类丰富,挣钱的渠道更多了。”村民开心地说。


白燕村街道

  发展至今,白燕村的苗木产业早已今时不同往日,白燕村的村民有的从事育苗,有的从事种植,有的负责外销,有的承接项目,有的负责工程设计,每个村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在村“两委”的带领下,白燕村的苗木产业规模得到了有效扩大,干的活儿也更精细了,村中积极与周边高校和企业开展紧密合作,高校的专家团队经常下乡与驻村工作队进行技艺探讨,对村民进行技术辅导,极大地增强了村中种植和运营的专业性。村中的苗木园林合作社已达十几个,拥有300多位苗木花卉经纪人,80余支专业绿化队伍,白燕村的苗木产业已成为一张靓丽名片,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描绘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党建引领,文化“铸魂”

  白燕村是殷商后期的所在地,也是新石器时代遗址的所在地,村中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旧时,白燕村商业发达,重视教育,出过多位举人,村中还有一条举人街,尊师重教、敬业乐群等传统美德古时就有,并延续至今。

  为打通宣传、教育、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更深层次打造文明乡村,村中坚持从“硬件”着手,完善公共设施,改善村容村貌;从“软件”着手,建文明站,办文明活动,延续村中传统美德,塑造村民良好美德,培育白燕村文明乡风。


白燕村苗圃

  在村“两委”的领导下,村中积极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盘活村中废置资源,拓宽硬化乡村道路,对村中老化水电进行整体改造,大力开展农村厕改,提升污水治理水平,改善村民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另一方面,在村中修建公共文化广场、长廊,新添健身设施。村中依托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殷商文化等传统文化资源,建设箕子文化园。同时,为发展旅游业,白燕村依据古村落建设标准完善相关基础设施,整合乡村文化资源,大力弘扬箕子文化和苗木花卉文化。

  为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村中还建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学雷锋志愿服务点、图书馆等文化设施,村中的文体活动愈发丰富。“现在看书可以在村子里看了,小孩子也有地方学习了。”村民开心地说。

  夜晚有路灯,白天有志愿者,村中有问题都能找到党员咨询,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现在都实现了,白燕村已然成了一座公共基础设施完善、乡村规划建设良好的现代化乡村。然而,基础设施好维护,如何让文明乡风深入村民心里则是大难题。


白燕村文明实践站

  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村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立足村情,充分发挥党员作用。“村里安装的马桶,我们都不太习惯。”村民脸上满是苦恼。村民习惯将污水直接倒在村道上,喜欢使用旱厕……类似的生活习惯问题还有很多。村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力发挥党员力量,党员纷纷上门走访,和村民们讲村里改造的好处,并组建党员队伍和志愿者队伍,选拔村中有公信力的村民当志愿者,同时积极举办“乐享积分坊”“美丽人家”“星级文明户”等活动,多样化的活动让村民感受到一起参与环境整治就能实现人人受益,让建设文明乡村的主体从“我”变成“我们”。为千万工程“样板户”颁奖,为“文明家庭”投票等行为在无形中增强了村民们的参与感,潜移默化地帮助村民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今,村民们学起了村规民约,自觉成为乡村亮面绿化工程的一分子,在村“两委”的带领下,白燕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白燕村在“千万工程”经验的指导下砥砺前行,发展至今,村中的苗木产业已经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产业,成为响彻全国的“明星”特色产业。此外,白燕村还大力完善村中公共设施,新添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实现了有效提振升级。产业兴旺、农民富裕、乡风文明,都为白燕村的乡村振兴征程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与动力。

  终审:魏文源

  监审:王莹珠

  编校:乔星琦

  网络:吴飞飞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