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农村生态旅游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时间:2025-02-28 09:43:33来源:河南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字:林吉轩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布局模式,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了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同等的地位,这对于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农村生态旅游是指,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原则,充分利用广大农村地区的农业资源、旅游资源等发展起来的旅游模式。不仅给广大农民带来了经济收入,也有效改善了当地农村的生态环境,对农村发展、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来说都具有深远意义。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各政府部门、相关人员应该重视农村生态旅游发展,探索环境友好型、智慧生态型、文化发展型农村生态旅游模式,从而促进农村生态旅游蓬勃发展,以助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农村生态旅游的含义以及特点

  要想深入分析农村生态旅游对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需要对农村生态旅游的含义及其发展进行研究。农村生态旅游是农村旅游的主要实现模式,是指立足不同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农业资源、特色文化等发展起来的旅游模式。在推动农村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以农村经济可持续、生态可持续、文化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对农村的各类资源进行规划设计,以推动智慧型、生态型、文化型农村旅游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农村生态旅游的吸引力,从而促进农村振兴及其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农村生态旅游建设的稳步推进,其逐渐呈现出了以下特征。首先,具有多重性的特点。多重性是指农村生态旅游是农业、旅游业、服务业、餐饮业等多个行业的“整合体”,涉及多个行业产业,能够从不同角度推动农村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其次,农村生态旅游具有生态性特点。生态环保意识是指导农村生态旅游的主导思想,各方在推动农村生态旅游发展时,必然要探寻可持续循环的旅游发展模式,而并非以资源浪费、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旅游发展模式,如此能够符合人民对农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期待,并满足农村居民对环境改造、产业升级、幸福生活建设的多方面需求,助力我国农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最后,农村生态旅游还具有体验性、人文性和教育性的特点。农村生态旅游近年来之所以大受追捧,是因为其与传统的观光型旅游模式有着明显区别,尤其是以各类农业生产活动为基础探索的体验型旅游模式,游客在农村生态旅游的过程中,能够深入感受农村地区的自然风貌、人文环境、历史文化等,获得更佳的旅游体验。

农村生态旅游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

  农村生态旅游对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影响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提升农村环境质量

  发展农村生态旅游需要依托优质的农业发展环境。因此,在推动农村生态旅游发展时,政府部门以及相关开发主体会着力加强环境建设,包括治理农田、河流污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督促污染环境的企业进行改造等一系列措施。如此便能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不断提高农村地区的大气、水土和环境质量,这对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实现农村生态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就需要在推动农村生态旅游建设的过程中,统筹协调农村地区的生态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生物资源等,并加强对其的开发利用,以打造优质的农村生态旅游项目,构建全面协调平衡的农村生态发展环境。同时,要利用科技赋能不断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智慧化管理,从而实现农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推动农村绿色产业建设

  推动农村生态旅游发展不仅需要依托农村优质的生态资源,也需要积极引进各类优质企业,如生态旅游开发企业、餐饮服务企业、电商企业、物流企业等。这些优质企业的加入可以改变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结构,逐步淘汰产能落后、经济发展模式落后、造成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的产业,从而以生态旅游为重心,帮助农村地区构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产业链条,进而逐步完成农村生态经济转型,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农村生态保护与修复

  农村生态保护与修复是推动农村生态旅游发展、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关键。在农村生态旅游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看到了我国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潜力,并主动加强投资,实施了一系列的农村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如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修建各种人工生态景观等。并且,其依托不同农村地区的地理优势,打造了不同的农村生态旅游示范项目,优化了农村绿地环境布局,构筑了农村生态环境网络,加强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仅为我国农村的生态旅游发展带来了不竭动力,也有效促进了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提升公众生态环保意识

  增强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在推动农村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各开发主体都需要秉承绿色环保无污染的发展理念,将其融入自身的产业建设之中,以加强技术研发,推动自身产业升级,为游客提供优质的农村生态旅游服务。而游客在乡村生态旅游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品尝农家饭、采摘绿色蔬菜瓜果、参与农耕等多种方式,将环保、绿色的生态发展理念内化于心,从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

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推动农村生态旅游发展能够有效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这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推动农村生态旅游发展,必然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交通、网络以及各类基础服务等。并且农村生态旅游发展还可以拓宽当地农民的收入渠道、提升其消费水平,促进其收入增长,从而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推进农村生态旅游发展、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建议

  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模式的区别在于,生态旅游具有“生态性”的特点,其以优异的自然风光为特色、以宣传绿色环保意识为过程、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农村生态旅游作为生态旅游的一部分,自然也应该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和指导,着重平衡农村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促进农村生态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推进农村生态旅游发展、加强我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支撑。首先,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颁布有关农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法律法规条例,以法律的形式来规范我国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方向,从而使各地区农村生态旅游发展建设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推进我国农村生态旅游发展,离不开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在法律法规、政策条例等方面给予市场主体支持,如给予在农村地区开发旅游项目的企业减免土地租金、税收优惠、资源支持等,还可以安排专业的农业专家、技术专家、生态专家等给予企业必要的帮扶,促使企业能够因地制宜地制定农村生态旅游规划方案,突出农村生态旅游特色。再次,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出台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办法,促使旅游开发人员、乡村建设者能够明确污染环境、破坏农村生态的处罚标准,进而避免破坏农村生态环境行为的产生。最后,国家和地方应该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以及旅游开发企业的监督管理,促使企业能够改变以往简单粗放的经济发展形势,加强对农村生态资源的深度开发,提升农村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增加资金投入

  首先,资金投入是农村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因此,政府应主动加强对农村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的资金投入以及基础建设投入,不断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包括交通、餐饮、医疗卫生服务、电子信息服务等。在此过程中,政府应该主动搭建融资平台,给当地优质的农村旅游企业、项目提供展示机会,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主体参与到乡村生态旅游建设中来,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建设助力。其次,政府可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充分考察本地农村旅游生态项目的特点优势,制定针对性的贷款融资方案,并将企业的环保意识、生产活动、资源污染等作为企业贷款资质评估的重要条件,以此来督促企业积极进行整改,实现绿色发展。最后,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农民、相关企业提供资金补贴标准,如针对农村微小、初创企业给予创业补贴、产业扶持补贴、针对农业、农民的生产补贴、环境保护补贴等,以此来支持农村生态旅游项目的发展,并帮助农民减轻负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进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提高各方主体生态意识

  规范农村生态旅游管理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首先,提高农村生态旅游开发者以及管理者的素质。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可定期组织农村生态旅游发展会议,不断增强开发者和管理者的生态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以及错位竞争意识、双赢意识等,使其能够在农村生态旅游规划建设中,始终将农村生态可持续发展以及农村居民的幸福生活放在首位。其次,管理部门要提高农村生态旅游项目工作人员的生态意识,使其能够在农村生态旅游服务工作中自觉将环保、绿色理念融入其中,并自觉遵守各项生态管理规章制度,维护景区生态环境建设。同时,使其能够对游客的思想行为进行引导与管理,促使游客能够将生态环保意识融入心中,共同推进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再次,在农村生态旅游景区中,景区部门可以通过张贴广告牌标语、制作宣传横幅、网络渠道宣传等方式将环保理念融入景区管理中,并通过完善景区网络监控系统,进一步加大对破坏景区环境人员的监管处罚力度,督促景区管理人员以及游客能够时刻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行动中。最后,还可以通过开发特色农村生态旅游项目的方式来强化景区工作人员以及游客的环保意识。例如,许多农村生态景区都会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情况开发果蔬采摘园、农耕文化园等特色项目,并依托这些项目开展对应的环保生态文化学习、体验活动,以提升游客的环保意识,增强游客节约资源、实现绿色低碳生活的各项本领,助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

健全农村生态旅游监管体系

  地方政府应主动健全农村生态旅游监管体系,既要组织专业人员加强对周边地区农村生态旅游景区的统一监督管理,也应该充分发挥当地农村居民的主体作用、增强其法律意识和监督意识,以便对相关企业、景区的生态保护行为进行有效监督。

  在专业人员方面,地方政府可加强环保部门、资源管理部门等的联动,不定期到周边农村地区进行环保隐患排查,如水质、生态、土地等,保证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健康。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乡镇企业、旅游开发部门的执法监督,杜绝为开发旅游资源而出现破坏农村耕地、绿化植被、河流等现象,并对存在以上行为的企业做出严厉打击,为农村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农村居民方面,政府可积极开展针对农村地区的环保以及法治宣传活动,逐步引导农村居民改变以往简单粗放的生活习惯,促使其可以自觉贯彻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并积极加入农村生态治理、加强企业监督的行动中来,共同构建生态文明和谐新农村。

  另外,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来构建动态化的乡村旅游管理机制,如在重点地区架设监控摄像头以及遥感检测设备,对农村生态环境进行全天候的检测,并与多个部门实现实时检测信息共享,全方位评估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情况,还能够针对不同的问题制定针对性地解决方案,构筑农村生态安全屏障。

深入挖掘农村文化内涵

  文化是农村生态旅游发展的灵魂,其作为可再生资源,对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减少农村资源浪费和污染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和农村生态旅游开发部门应深挖当地农村特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旅游生态项目,如此既能够改变农村生态旅游单一的形态,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农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地方政府和开发部门可主动结合农村地区的民俗文化资源,如结合农村地区的庙会、赶集等民俗活动,举办特色民俗文化节,并积极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为其赋能,打造独特的农村生态文化景观,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加入,促使其感受农村文化的魅力。又如,地方政府和农村旅游开发部门也可以加强对当地民族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非遗文化资源等的整合与开发,探寻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的多种展现形式,不断将农村特有的文化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农村生态旅游以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另外,当前我国旅游市场呈现多样化趋势,地方政府和农村生态旅游开发部门还应该着力打造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并通过生态旅游项目创新、创意农业文化活动、强化市场营销等多种方式来不断提升乡村生态旅游的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促进生态文明发展理想的广泛传播。

  综上,农村生态旅游发展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促进农村生态旅游以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以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为指导,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资金投入、规范农村生态旅游管理、加强农村文化资源开发,以农村生态旅游发展为引擎,带动我国社会主义生态农村建设,推动农村地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

  编校:陈绪绚

  网络:吴飞飞

  监审:张春兰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