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红色网格:乡村治理新格局

时间:2025-02-26 10:53:21来源:青海民族大学 文字:王瑞熠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居民对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存在管理粗放、服务不均衡等问题,难以满足乡村居民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同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乡村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成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红色网格全覆盖作为该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由党组织领导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了管理精细化、服务个性化、治理高效化,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社区红色网格全覆盖,是一种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将乡村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都有一名网格员负责,实现对乡村内各项事务的精细化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强调党组织和党员在基层治理中的核心作用,确保乡村服务和管理无死角。

  红色网格全覆盖通过构建由党组织领导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了管理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治理效能的显著提升。一方面,它有助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另一方面,它有助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此外,红色网格全覆盖还有助于促进乡村社区和谐稳定,增强乡村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红色网格全覆盖的构建与实施

组织架构

  红色网格全覆盖的组织架构主要为四级网格治理体系,“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代表户”。在这一体系中,街道党工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社区党组织负责具体组织实施,网格党支部则是网格化管理的主体力量,党员代表户则作为网格内的骨干力量。通过这一组织架构,实现了管理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治理力量的有效下沉。

运行机制

  1.网格划分与职责明确

  根据“利于管理、便于活动、发挥作用”的原则,将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并明确每个网格的职责范围。网格内设立网格党支部和网格员,负责网格内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网格党支部成员和网格员通过定期走访、巡查等方式,及时了解居民需求和问题,并协调解决。

  2.问题发现与处置流程

  建立问题发现与处置流程机制,确保居民反映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处理和解决。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问题后,根据问题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处理。对于能够及时解决的问题,网格员立即进行处理;对于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网格员及时上报给网格党支部或社区党组织进行协调处理;对重大问题或紧急情况,则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进行处理。

  3.协商议事与民主监督

  依托“聚心茶馆”“紫藤小苑”“有事村里社区说”等载体,不定期召开“党组织+物业+网格员+居民代表”议事协调会议,建立问题确认、议前调研、组织协商、反馈监督等工作机制。通过协商议事机制,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同时,加大民主监督力度,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和监督工作。

服务模式

  1.精细化服务

  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将党建工作与网格化管理紧密结合,形成“党建+网格”的工作模式。将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设立网格党支部或党小组,确保每个网格都有党的组织覆盖。扎实推进“一岗通办”,为居民提供错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模式。通过网格化管理实现服务精细化,满足居民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网格员和党员志愿者每天下沉网格深入小区察民情、问民需、分民忧、解民难,变“坐等上门”为“主动服务”。

  2.志愿服务与公益活动

  建立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整合社区内的各类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通过信息平台,及时收集、处理和反馈居民的需求和问题,提高服务效率。坚持在网格内持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公益活动。通过组织党员志愿者参与环境整治、扶贫帮困、助老助残等活动,增强居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同时,利用节假日等时间节点开展主题鲜明的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案例分析

东山街道案例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以“党建引领网格化”为抓手,持续深化“党建+红色网格”治理模式。通过构建四级网格治理体系并划分23个网格,将党建、信访、环境卫生治理等重点工作整合成一张网。成立23个网格党支部并配备89名网格员,统筹用好社区资源力量,实现精细化治理。此外,通过协商议事机制和志愿服务活动解决民生问题提升服务水平。

开鲁镇乡村社区红色网格与乡村振兴融合案例

  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开鲁镇育新社区,红色网格全覆盖治理模式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治理新模式。该社区依托四级网格治理体系,将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各项任务深度融合,通过网格化管理推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有序开展。

  首先,在产业发展方面,网格员和党员志愿者积极走访农户,了解村民的产业需求和发展方向,引导村民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乡村旅游等产业。同时,网格党支部与村委会、合作社等组织密切合作,整合各方资源,为村民提供技术支持、市场信息、资金扶持等服务,促进产业做大做强。

  其次,在乡村治理方面,该社区充分发挥红色网格的精细化管理优势,加强对村民日常生产生活的指导和服务。网格员和党员志愿者定期开展入户走访、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村民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通过完善协商议事机制,引导村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和监督,推动乡村治理的民主化、科学化。

  最后,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该社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通过网格化管理推动乡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网格员和党员志愿者定期开展环境整治活动,清理河道、垃圾堆放点等卫生死角,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促进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结合乡村特点和实际,推广生态农业、绿色能源等环保技术和产业,促进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成效与经验

成效显著

  通过实施红色网格全覆盖治理模式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各乡村社区在提升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促进产业兴旺方面,通过网格化管理推动产业发展,引导村民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产业,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来源和就业机会。同时,通过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促进了产业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在推动生态宜居方面,通过网格化管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乡村环境质量和卫生状况,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同时,结合乡村特点和实际,推广环保技术和产业,促进了乡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方面,通过网格化管理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和道德教育,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同时,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在提高治理效能方面,通过构建四级网格治理体系并强化资源整合和群众参与等措施,提高了乡村社区的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网格员和党员志愿者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村民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维护了乡村社区的和谐稳定。

经验总结

  坚持党建引领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将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各项任务深度融合,通过红色网格全覆盖治理模式,推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和管理,发挥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注重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充分利用乡村内外的各种资源和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通过整合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为乡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高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强化村民参与及自治管理。通过协商议事机制和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和监督工作。通过村民参与增强治理的民主性和透明度,提高村民满意度和幸福感。同时,加强乡村自治组织建设和管理,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网格模式硬件设施支持

  社区红色网格全覆盖服务模式需要一系列硬件设施来支持其高效运行。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硬件设施。

  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这是一个集成了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反馈功能的综合系统。它允许网格员实时记录和更新网格内的各种信息,如人口数据、事件报告、服务需求等。平台应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支持大规模数据的存储、查询和分析,为网格化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智能监控设备。例如,摄像头、传感器等,用于实时监控网格内的安全、环境等状况。这些设备可以捕捉到异常事件或违规行为,并自动向网格管理平台发送警报,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通信设备。例如,对讲机、手机等,用于网格员之间的即时通信和协调。这些设备应具备良好的信号覆盖和通话质量,确保网格员在任何地点都能保持联系。

  服务终端。例如,自助服务机、电子显示屏等,用于向居民提供便捷的自助服务。这些终端可以集成多种功能,如信息查询、业务办理、投诉建议等,提高服务效率和居民满意度。

  数据存储和处理设备。例如,服务器、存储设备、数据分析软件等,用于存储和处理网格化管理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这些设备应具备高性能和可靠性,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便民服务设施。例如,党群服务中心、红色议事厅、红色加油站等,为居民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文化娱乐等多元化服务。这些设施应布局合理,方便居民使用,同时注重环境美化和功能完善。

  交通工具。例如,电动车、自行车等,用于网格员在网格内进行日常巡查和应急处置。这些交通工具应具备灵活性和便捷性,确保网格员能够迅速到达现场并处理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社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在选择和实施这些硬件设施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优化。同时,对一些偏远乡镇的设备要注重设施的维护和更新,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未来展望

加强信息化建设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网格化管理效能。通过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继续深入推动社区红色网格与智慧社区建设相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社区治理的智能化、数字化,为乡村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完善长效机制

  基层政府通过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确保网格化管理工作持续有效运行。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规范网格化管理工作流程,加大监督考核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推动创新发展

  鼓励各社区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创新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和新方法。通过创新发展,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进程。

推动乡村振兴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

  在未来发展中,应继续加强红色网格全覆盖治理模式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融合和相互促进。通过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和流程、强化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注重村民参与及自治管理等措施,进一步推动乡村社区的全面振兴和发展。同时,结合乡村特点和实际,探索创新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和新方法,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红色网格全覆盖作为“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融入乡村振兴元素,并加强其与红色网格全覆盖的深度融合和相互促进,可以进一步激发乡村社区的活力并推动其全面振兴和发展。未来,应继续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长效机制、推动创新发展以及推动乡村振兴与社区治理。

  编校:侯欣怡

  网络:吴飞飞

  监审:张春兰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