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间的古韵村落——记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西社镇马趵泉村
谈及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西社镇马趵泉村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形成于明代,兴盛于清代,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村中老人讲述,村名的由来充满传奇色彩。相传隋朝末年,唐王李世民与隋军交战兵败,为了逃避敌军的追捕,巧妙地带领残军逃入一个四周被山峦环绕的绝境之地。隋军误以为他们已陷入绝境,无法逃脱,因此放松了警惕。然而,令人惊奇的是,李世民和他的军队竟然奇迹般地消失了,只在原地留下一些残迹和一汪清澈的泉水。隋军将领对此感叹不已,认为此乃天意护佑李氏,遂率军撤离。
后来,人们发现这股清泉使原本看似了无生机的绝境之地变得适宜居住,便纷纷在此定居。为了纪念这股带来生机与希望的泉水,并以它的发现过程命名,村民们最初将此地称为马趵泉村。
村落鸟瞰图
这个古老的故事不仅赋予了马趵泉村神秘的色彩,更成为村民引以为傲的历史记忆。如今,历经千年的马趵泉依然清澈流淌,成为村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也是古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民居与庙宇交相辉映
马趵泉村依山而建,整体建筑布局从山上往山下延伸,形成了错落有致、立体感十足的村落景观。民居建筑群沿山势逐层营建,共六层,高低落差达100余米,用狭窄曲折的石路贯通。这种独特的立体式建筑,不仅完整保留了稷山古老的传统与民俗,更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走进古村,随处可见的石房、石屋、石院,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石头的世界。古村内的民居建筑多采用石券窑洞与木架构砖瓦房相结合的形式,既坚固耐用,又富有地方特色。院落之间,石板路蜿蜒曲折,古朴的巷道里弥漫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除了民居,古村内还保存着多座庙宇,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马夫庙。马夫庙的渊源可追溯到唐朝初年,与马趵泉村的名字由来紧密相关。相传,在隋朝末年,唐王李世民在与隋军交战时,曾率领兵马行至马趵泉村一带。当时,烈日炎炎,人马饥渴难耐,而四周却难觅水源。正当众军陷入绝望之际,李世民的坐骑突然奋蹄刨地,竟神奇地刨出一股清泉,解了兵马之困。村民为了纪念这匹神奇的战马及其忠诚的马夫,便在此地修建了马夫庙,以表达对这位无名英雄的敬仰与感激。
庙宇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布局严谨,气势恢宏。庙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古朴的牌匾,上面书写着“马夫庙”三个大字,字迹遒劲有力,透露出岁月的沧桑与厚重。步入庙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宽敞的院落,院内绿树成荫,花香四溢,为庙宇增添了几分宁静与祥和。
院落中央,是一座高耸的大殿,大殿内供奉着马夫的神像。神像栩栩如生,面容慈祥,仿佛在诉说着那段传奇的历史。大殿两侧,设有东西配殿,分别供奉着其他神明与先贤的牌位。这些神明与先贤,不仅在当地享有盛誉,更在村民心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马夫庙不仅是一处宗教圣地,更是一处重要的文化遗产。庙宇内保存着许多珍贵的文物与史料,如古代碑刻、壁画、雕塑等,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马夫庙的历史风貌,更承载着稷山地区的传统文化与民俗风情。此外,庙宇还定期举办各种活动与庆典,如庙会、祈福仪式等,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与。
值得一提的是,马夫庙还与当地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旅游景观。庙宇周边群山环绕,绿树葱茏,溪水潺潺,仿佛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游客们在此不仅可以领略到马夫庙的庄严与神秘,还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此外,村中还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四合院光裕堂,是韩氏家族的老宅。光裕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中期,是韩氏家族经商发迹后建造的第三座宅院,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这座宅院的修造者韩秀,是清乾隆三十一年的武举人,同时也是武术名家,精通柔术(现称太极)、通晓医道、擅长书法。韩秀兄弟四人,受家族文化教育的影响,都善书、会医、精武,并将这些技艺作为家教内容传给后代。光裕堂的名称来源于韩氏先祖韩富全在康熙年间于稷山城开办的“光裕堂”药店。随着后人商业范围的扩大,光裕堂药店在晋南的绛州府(现新绛县)、潞安府(现长治市)、河津县(现河津市)等地开设了分店,并在韩和兄弟商业发展的鼎盛时期,逐步扩展到大西北及云贵一带,对韩氏家族的商业辉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光裕堂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南北方的特色,辅以青砖匾额,显得古朴且韵味十足。这座四合院建筑宏伟,上下两层,挂满了床板大小的金字匾,是韩氏家族的荣耀象征。光裕堂的主人韩秀,其传世著作《韩氏养生论》中记载有“药膳培精,柔术育气,书法练神”之说,这是韩氏家族的养生文化,也是现今社会流行的人生文化。其中,“药膳培精”是指生命基础,强调食补保健;“柔术育气”是指太极练气健身运动,韩氏家族将练习柔术作为强身健体、增强家族实力的重要思想;“书法练神”则是韩氏家族传统教育的必修内容,把练书法上升到练神,转化为一种健身之术。
光裕堂不仅是韩氏家族的荣耀象征,也是马趵泉村的文化瑰宝。这座四合院在过去曾是韩氏家族兴旺时期进行重大议事的场所,如今已成为游客了解韩氏家族历史和马趵泉村文化的重要窗口。韩家的后代们自发出资修缮,尽力将这座四合院恢复原貌,使其成为古村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创新
马趵泉村不仅以其独特的建筑群吸引着游客,更以其丰富的民俗文化让人流连忘返。例如,宗岳太极、青龙古节、高跷走兽、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稷山传统面点制作技艺(稷山麻花)、稷山高台花鼓等民俗文化,都是村民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
宗岳太极是马趵泉村的一项重要民俗文化活动,它融合了道家哲学与武术精髓,展现了刚柔并济、阴阳调和的哲学思想。村民们通过练习太极,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在动作与呼吸的协调中寻求心灵的平静与和谐。这项活动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也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的重要桥梁。
青龙古节是马趵泉村独有的传统节日庆典,据说起源于古代对龙的崇拜与祭祀活动。节日期间,村民们举行盛大的仪式,包括舞龙、放鞭炮、祈求丰收等,以此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激之情。青龙古节展示了村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也成为凝聚人心、增进邻里和睦的重要纽带。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是古村最为热闹的时候。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进行各种传统民俗活动的表演。在高跷走兽表演中,演员们身着彩衣,脚踩高跷,手持各种花鼓道具,在锣鼓声中翩翩起舞,场面蔚为壮观。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和稷山传统面点制作技艺的展示,让游客们领略到稷山地区精湛的手工艺和独特的饮食文化。
除了传统民俗活动外,古村还积极引进现代文化元素。为大力宣传马趵泉村,村里成立了文艺演出队,自编自导了多个反映农村生活的小品和歌舞节目。这些节目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成为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
马趵泉村的民俗文化以其独特的张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让马趵泉村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保护古建传承文化,发展旅游期许未来
为了保护和传承马趵泉村的历史文化遗产,村民和当地政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首先,成立文物保护小组,定期对古建筑进行修缮和维护,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其次,科学规划和精心设计,确保修缮后的建筑能够保持其原有的风貌和特色;再次,加强对古建筑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这些文化遗产得以长期保存。
同时,古村还制定严格的村规民约,保护古村的环境和风貌;积极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展示古村的风韵与魅力。马趵泉村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古村都会举办盛大的春节庙会。庙会上不仅有各种传统民俗表演和手工艺展示,还有丰富多彩的游乐活动和美食小吃,游客们在这里可以尽情享受节日的欢乐,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
此外,古村定期举办各种文化讲座和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前来交流探讨。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也为古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近年来,马趵泉村还积极引进外部资金和技术,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利用古村的独特资源和优势,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和产品。此外,古村还建立了古村网站和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外界展示古村魅力和风采。这些平台展示的乡村魅力,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也为古村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旅游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马趵泉村这个隐藏在山间峡谷中的古村落也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未来,马趵泉村将继续深入挖掘与传承本土文化,不断创新与提升旅游品质,带动乡村经济高速发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
编校:陈亚丽
网络:吴飞飞
监审:侯欣怡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