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旧乡村注入新活力——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北田镇张胡村

时间:2025-02-25 09:18:52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文字:李佳睿

  张胡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南部,走进村庄就见到一幢幢居民楼,村边大棚整齐排列地头,瓜果挂满枝头,村中长廊、健身器材、广场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错落有致,处处呈现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样貌。

产业振兴:订单蔬菜成村品

  漫步乡间小道,入目皆为大棚。张胡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纯农业村,果蔬是村内的支柱产业。

  张胡村大棚种植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发展设施蔬菜产业。温室果蔬种植、无公害蔬菜种植、引进新品种等措施,每一样张胡村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之后,张胡村建起苹果恒温冷库,引进工厂化育苗,在农业升级路上奋勇争先。


村民正在劳作

  发展至今,全村已有60%的村民参与经营,80%的土地发展果蔬种植。村内为创新销路,培育新业态,延展产业链,走新农业之路,进一步对蔬菜大棚和苹果产业等传统农业进行提档升级。

  近年来,张胡村积极提振农业,建立农业合作社,建设智能型温室大棚,引进樱桃、水果黄瓜、樱桃番茄等果蔬新品种,同时增建拱棚和大棚护坡,努力夯实村内特色产业,做到家庭户均一套棚,人均一亩果。安排彩色土豆、夏黑葡萄等无公害果蔬,将农业发展动态和温室大棚、南果北种等最新技术及时传授给村民,安装水肥一体化系统,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害风险,确保村民产量达标,保证游客随时来都有果蔬可摘。

  无公害生菜不放农药、营养美味,一直广受消费者的欢迎,这为张胡村发展订单式蔬菜提供了契机。“我们种的这些蔬菜预订量一直很高,今早刚卖出去一波。”农户开心地说道。在张胡村的温室大棚中,挂满了西红柿、黄瓜等常见蔬菜,棚内安装摄像头,摄像头与蔬菜预订者通过App绑定,消费者可以随时观看自己认领的蔬菜长势,实时观看农户从播撒种子到丰收采摘的每一道步骤,既能确保有机蔬菜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的品质,也能给自己提供一份精神价值,让自己看得安心,吃得放心。

  “以前卖菜得去市里,还要担心蔬菜的品质问题,现在方便了,蔬菜一成熟游客就会来采摘,我们也可以把新鲜的蔬菜及时运出去。”农户说道。在张胡村,黄瓜、西红柿等有机蔬菜经常被整箱式的订购,既省力,又增加了一条销路,多销路就多保障,蔬菜销量大幅提升,好评如潮。

  休闲农业要做好,订单式蔬菜的销路会更广。张胡村地理位置便利,沿着102省道就可直达,依托其地理位置优势,张胡村从2016年便开始启动乡村休闲旅游新模式,依托传统产业,新建水果采摘园和鱼菜共生共享垂钓园,建立接待中心和餐饮接待点,硬化蔬果采摘区道路,完善蔬果采摘相关基础设施和娱乐设施,深化张胡村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特色经济,打造农业集合体。目前,张胡村已经成为省级首批“一村一品”专业村。

宜居改造:幢幢新楼平地起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村民对人居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旧村改革始终是乡村治理的核心。旧村变新村,拆迁是“老大难”。每家每户情况不同,受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推进乡村治理成了大难题。

  20世纪90年代伊始,张胡村开始开展旧村改造项目,这项工作持续时间长、覆盖面积广。村“两委”在政策引领下,始终坚持以宜居为导向。在村党支部、村委会印发的《致村民们的一封信》中,将旧村改造的具体实施方法、补偿条款、拆迁意义具体说明,按地分房,最大程度地保证村内户户公平,减少邻里和拆迁过程中的矛盾纠纷。在拆迁过程中建立旧村改造领导小组,邀请专业调研队深入田野,调查情况,做到按地分房、事事留据,及时向村民解答拆迁时间、范围、流程等问题,在全过程中保证最大限度的公正透明。

  10年内分批次在村中进行房屋布局,建设小二楼;2012至2016年,在新农村建设的指引下拆迁农户和旧院落,统一新建二层小别墅和单元楼等住房,将拆迁农户集体安置,让家家户户都有房,户户均享新生活。

  新农村就要新配置,村内完善电、暖、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保证村内天然气全覆盖,供暖无问题。同时,村子里建起了健身器材、广场、公园等便民公共场所,让村民生活更加便利。至此,张胡村房屋建设基本完成,在恢复耕地的同时,极大地改善了乡村人居环境。漫步村中,被包裹在绿色原野里的一排排房屋错落有致,整个村落洋溢着一种“房在园中,人在景中”惬意安然的生活景象。

党建引领:村容村貌大变样

  过去,张胡村垃圾遍地,污水乱排,家家户户使用旱厕,一方面是设施简陋,另一方面是村民习惯使然,污水治理始终是村内的难题。

  房屋建好了,习惯也得跟上。2016年,张胡村在省、市、区的支持下,在农村环境政策的引导下,在村“两委”的带领下,首先解决的就是与村民息息相关的厕所卫生问题。在张胡村乃至周边村中,家家户户使用旱厕已经成为习惯,对于村民而言,厕所虽然简陋,但是很方便。然而,上厕所可不是小事,排泄物若不及时处理,不仅严重影响周边空气质量和村容村貌,还会影响食品卫生问题,甚至引起痢疾等各种传染病,覆盖人群大,危害更是不用多说。因此,解决厕所卫生问题刻不容缓,“厕所革命”必须坚决贯彻。

  物质文明看厨房,精神文明看厕所。张胡村始终在推进“厕所革命”路上积极行动,一方面,村“两委”积极对村民进行公共卫生问题普及和旱厕危害宣传,解答村民的疑惑,逐渐改变村民以往的习惯;另一方面,改造旱厕行动持续进行,截至目前,已经改造厕所八成以上,新设水冲式厕所,改造完成厕所三百余座,厕所的改造正升级为文明和文化。

  厕所改造项目与污水治理问题息息相关,近年来,张胡村为解决污水治理问题,建立生活污水处理站,定期积极检修污水站问题,更新检修孔,建立不锈钢围网,同时在污水站周边的公共设施中使用防腐木以免被腐蚀,推进原有生活污水排水方式改革。

  村民说:“以前的污水就是随地乱倒,现在我们有专用的污水处理站,污水都能经过过滤,循环使用。”厕所革命和污水治理极大地提升了张胡村的公共卫生水平,张胡村离文明乡村更进一步。

  乡村不是一个人的村,而是一个集体村,庭院美,家风美,乡村才美。张胡村“两委”围绕个人道德、社会公德、乡风文明等要素进一步立足村情,修订细化有约束力的村规民约。该民约既传承了乡村多年养成的传统优秀文化,又充分结合了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民约修订好后,村“两委”充分发挥党员力量,组织村规民约宣讲活动,积极上门走访,向村民耐心解释村规民约的晦涩之处,让民约简单易懂。在村规民约引领下,张胡村构建新时代文明风尚,致力从外到里建设文明乡风。


村民正在劳作

  在日常生活中,村中常常组织“新时代新楷模”等活动,这个月谁又是“十星文明户”?谁的积分多少了?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热议话题。村内活动对村民进行分组,提升村民集体荣誉感。同时,村内参照城市标准和农家书屋设置规定,高标准布置农家书屋等文化院落,在讲读过程中或分享书籍感悟,或组织党员或组长宣讲村规民约,潜移默化地改变村民习惯。

  村“两委”还按月开展“十星文明户”等评选,通过分组评比的方式提升村民的集体荣誉感,小组长带领村民学习文明公约,参加的村民有自主选择权,积极性不断提升,街头巷尾,户户都自觉地约束起了自己的不良习惯,张胡村逐渐形成从里到外的文明村。

  发展至今,张胡村已经成为“新乡村”的示范样本。漫步村中小道,传统民居修葺一新,新型乡村小二楼拔地而起,错落有致、蓝白相间的小二楼、单元楼在村道两旁整齐排列,居民区、生活区规划有序,庭院整齐干净、功能齐全,村民的生活迎来了新面貌。

  村民外出务农,种植方式全面升级。走进田野,高标准、高科技的设施大棚林立田中,种植蔬菜不再受季节限制,在温室大棚中温度、湿度、光照等指标都可以通过手机进行监测调控,“指尖上的农业”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种植的效率与品质。同时,张胡村与时俱进,发展起了电商农业,订单蔬菜的销量不断提升,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村民的产业有了新方向。

  新乡村建设要实现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追求物质与精神的全面富足。村中不仅完成了旧厕改造、水电优化、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优化措施,还立足村情,修订细化村规民约,积极举办文明活动,提升了村民的参与感与幸福感。在定期举办的文明活动中,在互相约束的文明氛围中,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村民成为“新农民”,村中的乡风孕育出新希望。

  如今的张胡村瓜果飘香、乡风文明,处处呈现着新气象。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旧村找到了新出路,农业得到了新发展,村貌发生了大变化,乡风实现了大进步,处处呈现着产业兴旺、村容整洁、民风和谐的和美乡村新图景。

  编校:陈亚丽

  网络:吴飞飞

  监审:侯欣怡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