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奔向共同富裕

时间:2025-01-08 09:55:06来源: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院 文字:施清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确保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不断促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当下的社会现状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步伐,对于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关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整体格局与未来走向。

  当前,我国广大乡村地区正面临一系列严峻的问题。人口外流现象日益严重,大量青壮年劳动力选择离开乡村,前往城市谋求发展,导致乡村劳动力短缺,发展活力不足,产业空心化问题凸显,传统农业产业附加值低,新兴产业难以落地生根,乡村经济发展缺乏有力的产业支撑。同时,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恶化,过度的资源开发、农业面源污染以及生活垃圾处理不当等问题,使得乡村原本优美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不仅影响了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

  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我们亟须精准找准症结所在,深入剖析问题根源,进而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振兴策略。因此,如何紧密结合不同乡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激发乡村地区的内生动力,推动乡村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成为解决当下乡村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实践。

理论分析

共同富裕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共同富裕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多次阐述,并在中共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作出了总结。展开来说,共同富裕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共同富裕是实现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仅包括物质方面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在精神层面追求全面向上发展,用社会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意识形态,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境界。

  第二,共同富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共同富裕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同阶段的提高演化。共同富裕是党和国家在未来发展目标中的美好希冀,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甚至需要几辈人努力奋斗。在推进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鼓励先富带动后富,不断提高共同富裕的层次和程度,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内在联系

  共同富裕是推动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不竭力量,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目标的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为了从根本上破解我国“三农”问题的现实困境,缩小城乡差距,减少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从共同富裕的视角出发,探索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将其与新时代的社会情境相联系,可以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1.共同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的行动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推进“三农”事业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实现共同富裕已成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实现乡村振兴的行动指南。

  首先,共同富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之一。乡村振兴不仅仅是为了解决乡村地区的经济问题,更是为了实现全体农民的共同富裕。唯有在共同富裕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地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从而促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其次,共同富裕强调的是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念。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这就要求国家增加对农村医疗、保障、住房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最后,共同富裕也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共同富裕的理念指导人们养成绿色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保护农村耕地、水土资源,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从而实现乡村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2.乡村振兴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2020年底,我国已经解决了绝对贫困的问题,但目前部分农村还仍然存在相对贫困、产业发展不全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等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农业、农民三个方面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也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进程中的瓶颈,因此,要实现共同富裕,关键是要把“三农”问题处理好。“三农”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乡村振兴,它符合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一方面,共同富裕是全体中国人的富裕,更是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富裕,绝对不是少部分人的富裕,也不是统一的平均主义。另一方面,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在本质上具有相似性,都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是从农村的经济、生态、文化、社会、政治等多方面进行发展和建设。所以,乡村振兴战略集中体现了共同富裕目标的价值诉求。

实证分析

  近几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村发展的政策,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以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为例,该地通过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来发展农村经济,创建现代化的农业园区,打造生态乡村,在农村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吸引了大批的旅游者和投资商,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实践证明,国家扶持与工业发展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因素。另外,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对客家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就是“乡村振兴”取得成功的例子。该地区十分重视对客家文化的发掘与传承,利用传统节庆活动,修缮古建筑,进行文化交流,彰显了文化魅力。同时,当地还大力发展以农业为主的乡村旅游,在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这一案例表明,文旅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目标实现的途径之一。

  通过对上述成功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归纳出一条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首先,国家要有针对性地出台乡村振兴的政策,在财政和政策上给予相应支持;其次,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到“三农”建设中,为其提供就业和培训机会,提升农民的技术素质,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同时,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如体育馆、书店等,为农村发展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农村的文化底蕴,提高农村的整体形象,增强农村的吸引力。

  综上所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农民的积极参与。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培训机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传承,可以有效推动乡村振兴进程。然而,各个乡村情况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乡村振兴策略。

实践路径

优化资源供给,强化农民的社会劳动及农业劳动价值

  在全面脱贫的背景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优化资源供给是关键,确保乡村地区获得足够的资金、技术、人力和自然资源,以支持其可持续发展,尤其要重视农民的社会劳动和农业劳动价值的提升。农民作为农村社会的主体,其社会劳动的价值应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尊重。在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上,要注意保障农民的权益,改善他们的社会地位与福利待遇。保障农民基本权利,提升农民的劳动价值。农业劳动是农村产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应该得到高度重视。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农业科技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与质量,从而使农业劳动的附加值得到提高。结合农业保险和农业补贴等相关政策,有效地减少农业生产中的风险,从而更好地保护农民的利益。

发展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乡村产业的繁荣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从产业振兴带动农民增收的机理来看,乡村产业振兴主要通过发展规模化经营、促进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助推外出务工的方式带动农民经营净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财产净收入增长。从共同富裕的角度发展多种产业,首先,可以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宽农民收入来源。其次,可以通过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经营模式,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业生产收益。最后,发展乡村旅游业,为农民收入增长提供新渠道。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与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开发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的人到农村去体验,增加农民的收入。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构建和谐乡村社会

  乡村治理水平的提高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方面,必须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提升村级干部的管理能力,增强村级干部的服务意识,促进村级组织的科学化、规范化。同时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强法律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律安全观念,促进乡村生活的和谐稳定。另一方面,要强化乡村公共服务供给,加大对乡村地区的投入力度,提高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从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例如,强化乡村的交通、水利、电力等设施,完善住房、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保证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

  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农村的自然环境,在不破坏环境的条件下绿色发展。一方面,要全面推广新型的农业技术和绿色的生态种植方法,降低农药使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合理使用化肥,提高对农业相关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对土壤、水资源的破坏。同时,也要加大对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力度。加强对乡村生态环境的监测与评价,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垃圾的转移。通过对乡村地区进行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治理,对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保护。

  乡村振兴是一项全面且长期的战略,需要全体乡村地区齐心协力、持之以恒地努力。在现有条件下,必须深入了解农村实际,因地制宜制定政策。这些政策要切实解决农民生产生活问题。在生产方面,考虑自然条件、资源优势等,相关部门应给予技术指导和支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在生活方面,政府应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改善居住条件,提高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水平,增强农民幸福感和归属感。

  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保证资源供给、产业发展、治理水平提高和生态保护等方面。要以振兴乡村为己任,以发展为载体,通过共同富裕战略提升农村经济水平。保证资源供给需整合各方资源,加大资金、技术、人才投入。产业发展需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推动产业融合,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治理水平提高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村民自治制度完善,提高农民参与度和满意度。生态保护要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与生态良性互动,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编校:茹志威

  网络:吴飞飞

  监审:牛勇雯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