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时代步伐——记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张庄镇桃叶坡村
桃叶坡村,一个曾经以传统农业为主的村落,如今已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站在村口,放眼望去,一片片果园连绵起伏,苹果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无人机在天空中盘旋,精准地喷洒着农药;智能温室里,传感器实时监测着土壤的湿度和温度,确保农作物生长的最佳环境。这一幕幕场景正是桃叶坡村现代化发展的缩影。
多元化发展,科技助力农业腾飞
桃叶坡村的农业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2020年,桃叶坡村经过深思熟虑和多方考察,决定发展苹果种植产业。村集体流转了140多亩土地,精心种植了富士和嘎啦品种的苹果树。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综合效益,村里还在果树地套种红薯,发展立体种植模式。“以前我们村主要种玉米、小杂粮,收入有限。现在不一样了,村里发展起了苹果种植产业,我在果园打工,一年能挣不少钱呢!”村民张师傅高兴地说。这种创新的种植方式,让土地得到了更高的利用效率,增加了农产品的种类和产量。2018年,果树迎来了挂果,红薯种植也初见成效,为村民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收入来源。
除了苹果种植,桃叶坡村还积极探索农业机械制造和学习管理经验。他们引进先进设备,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从果树的修剪、施肥到病虫害防治,都采用了科学的方法。村民们也积极参加各种农业技术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种植技能,努力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此外,村里还成立了农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服务,实现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特色农产品加工也是桃叶坡村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村里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如苹果、红薯等,为特色农产品加工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目前,村里正在探索苹果深加工的可能性,计划生产苹果汁、苹果干等产品,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在农业金融和科技的助力下,桃叶坡村的农业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村民们纷纷加入合作社,通过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管理,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村民们自豪地说:“以前种地靠天吃饭,现在种地靠科技。”农业强,不仅体现在产量和品质的提升上,更体现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
美丽村貌与保护传承并行,党建引领与民主治理并重
桃叶坡村的自然风光旖旎多姿,村落依山而建,北高南低,向阳避风,形如“桃叶”,故名桃叶坡。村落周边高山耸立、沟壑深邃,沙金沟甘泉从东向西缓缓流过,形成了“负阴抱阳”的山水格局。村西的马鞍山更是自然风光秀美,是阳泉市境内唯一的一座死火山,现已成为国家地质公园。
桃叶坡村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村里有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王氏祠堂、场垴院、谷洞院等。这些古建筑见证了村庄的历史变迁,是桃叶坡村的瑰宝。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桃叶坡村先后筹资500多万元,对30余处明清时期的院落进行保护性修缮。在修护过程中,严格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屋檐走廊、垂花门楼、照壁门墩、石狮砖雕等进行精心修缮,保留了古风古韵,还原了当时的样貌。在保护古建的同时,民俗文化遗产同样不能遗漏。每年重阳节、春节等传统节日期间,村里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村民和民间艺人们纷纷走上台表演社火、晋剧等传统文艺,展现桃叶坡村独特的文化魅力。
除了对古建筑和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外,桃叶坡村还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整治行动。曾经,村里的环境存在很多问题,垃圾随处可见,公共卫生设施不完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村里对垃圾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建立了5个公厕和13个垃圾池,并组建了清洁队,配备了垃圾清运车,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同时,村里还硬化了公路以及通往村西马鞍山的步道,并将公路拓宽了450多米。在马鞍山上种植了2 400多株各类树木,打造了供游客观光的景点。为了避免多次开挖路面,村里还将煤气管道、污水管网和饮用水管网进行一次性铺设。此外,桃叶坡村还实施了厕所革命,将200多户旱厕改造成水冲厕所,村里还积极推动“煤改气”工程,完成了192户煤改气和304户煤改醇的改造任务,有效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也是桃叶坡村农村美的重要体现。村里增建和完善了幼儿园、卫生室、文体活动场所、小商店等场地设施,基本满足了村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在文化传承方面桃叶坡村更展现出诸多亮点。村里的面塑、砂器制作等传统手工艺在村民中代代相传,至今仍然保留着旺盛的生命力。每逢过年过节,村里的民间艺人就会聚在一起,制作各种精美的面塑作品和砂器产品,供游客选购和观赏。这些举措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
桃叶坡村也十分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村里经常举办各种道德讲堂和文明家庭评选活动,积极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村里的老人也经常在大槐树下给孩子们讲述桃叶坡村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事迹,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桃叶坡村党支部同样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村党支部积极组织党员开展学习活动,提高党员的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桃叶坡村注重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村里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以村民代表为主体的议事机构,负责村里的日常管理和重大事项决策。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设立意见箱等方式,广泛听取村民的想法和建议,让村民真正成为村庄的主人。
在乡村治理过程中,桃叶坡村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机制。村里推行了网格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模式,将全村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单元,每个网格单元由一名党员干部负责,使其更好地联系和服务群众。这种管理模式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也增强了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如今的桃叶坡村,绿树成荫、花香四溢、环境整洁。村民们在这里安居乐业、自足幸福。每到盛夏时节,村民们便会在村头的大槐树下乘凉聊天,享受着宁静而美好的生活。
生活富裕,共享发展成果
在国家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等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桃叶坡村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依托村内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该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首先,组织了一支村民团队,对村里的老宅子进行修缮,恢复古建筑风貌。其次,又修建了几条通往山林深处的小径,方便游客亲近自然,体验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此外,村民们也积极响应号召,有的开设了特色小吃摊位,有的则将自家小院改造成了温馨的民宿,热情地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短短几年间,桃叶坡村便从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村民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1年,桃叶坡村成立了多个农家乐和民宿合作社,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其中。合作社为成员提供统一的培训和服务标准,确保每一位游客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村民们也纷纷发挥自己的特长,有的擅长烹饪,便在自家厨房里为游客准备地道的农家菜;有的擅长编织,便在小院里摆起了手工艺品展销台。这些举措使村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如果说乡村旅游为桃叶坡村带来了火热的人气,那么苹果树的丰收则是给村民们送来了实实在在的“金果果”。2018年,村里种植的140多亩苹果树终于迎来了第一次大规模挂果。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成为了村民们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富士和嘎啦苹果因其独特的口感和优良的品质,在市场上深受欢迎。“现在的苹果价格不错,我们的收入也跟着涨了不少。”村民张大妈笑着说。她家种了十几亩的苹果树,每年都能带来可观的收入。为了更好地推广自家的苹果品牌,村民们集思广益,不仅在包装上下足了功夫,还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线上销售,使得桃叶坡村的苹果迅速走出了大山,走进了千家万户。每到收获季节,村口总能看到一箱箱苹果被装上货车,发往全国各地。苹果产业的发展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家创业。
村民小赵是一名毕业返乡大学生,他精心挑选优质富士苹果,将其进行包装、宣传,然后挂在自己的电商平台上,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富士苹果的特色和优势。为了提高店铺的知名度和销量,小赵还利用社交媒体进行推广。他分享村里的美丽风景、风土人情以及富士苹果的种植生产过程,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如今,他的富士苹果不仅销量大增,价格也翻了好几倍。
进入2020年,桃叶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更是步入了快车道。这一年,村里引进了三峡集体光伏发电项目,为村民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还为村集体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此外,一座现代化的志兴实业有限公司大陆玄武岩加工厂,也在村边拔地而起,为周边地区提供了优质的建筑材料。更重要的是,这家工厂为村民们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让许多原本在外的打工人,得以回归故土,与家人团聚。另外,马鞍山旅游公司也落户桃叶坡村,专门负责乡村旅游项目的运营与管理。这家公司不仅为村民们提供了专业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服务水平,还帮助村里开发了一系列特色旅游活动,如手工艺品制作体验、传统农耕文化展示等,丰富了游客的旅游行程,进一步提升了桃叶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这些实体经济的带动,桃叶坡村集体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村民们的腰包也越来越鼓。
紧跟时代步伐的桃叶坡村,正以它独特的历史古韵和不懈的追求努力,昂首走进乡村振兴新时代。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动实践,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和无限希望。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桃叶坡村会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更多人心中的最美村镇。
编校:李保燕
网络:吴飞飞
监审:王文娟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