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乡村振兴展新风——记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新平堡镇新平堡村

时间:2024-12-03 09:07:17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文字:陈绪绚

  新平堡村位于山西省的最北端,地处晋、冀、蒙三省(区)的交界地带,素有“鸡鸣一声闻三省”的美誉。这里的地形是典型的“两山夹一川”,平均海拔在1100米以上,村域面积为9.2平方千米。村庄四周被群山环抱,西洋河缓缓穿镇而过,为这片土地带来了丰沛的水资源。村域内耕地面积达3.87平方千米,其中水浇地2.27平方千米,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平堡村属大陆性北温带干旱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偏长,年降水主要集中在六、七、八月份。这里的气温适中,常年平均气温为6℃,无霜期为120天左右,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玉米、马铃薯等小杂粮种植成为村内的主导产业。

  在保留传统风貌的同时,新平堡村也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推进现代化发展。近年来,村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道路硬化、自来水入户、电网改造等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同时,村庄还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村民们通过种植小杂粮、养殖畜牧、经营民宿等方式实现了增收致富,村庄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如今的新平堡村,既保留着浓厚的古韵与乡愁,又焕发着现代化的勃勃生机。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古老长城的沧桑与坚韧,也可以领略到现代农业的繁荣与希望。这个充满故事与活力的村庄,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探访与体验。

农业强村展兴旺

  近年来,新平堡村的农业种植业发展呈现出多元化、高效化的特点。在粮食作物方面,该村积极响应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稳定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富硒谷子成为村里的明星作物。一片片绿油油的富硒谷子田,不仅孕育着丰收的希望,还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了农产品附加值的显著提高。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新平堡村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村里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建设并成立了多个农产品加工场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这些企业以当地特色农产品为原料,通过精细加工和包装,生产出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深加工农产品。例如,以富硒谷子为原料的小米、以冷水鱼为原料的鱼制品等,这些产品不但满足了市场需求,还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农民收入水平。

  同时,村里还注重农产品品牌的打造和推广。注册商标、申请绿色食品认证等方式,提高了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此外,村里还积极搭建电商平台和销售渠道,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市场,进一步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市场空间。

  新平堡村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村庄通过引进先进的生态农业技术和模式,实现了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该村通过推广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了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通过实施秸秆还田和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等措施,提高了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这些生态和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在新平堡村,农业机械化正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机械化的大力扶持和农民对机械化作业的迫切需求,从传统的耕、种、收到现代化的植保、灌溉、收获等环节,各类农业机械一应俱全。特别是针对当地杂粮种植的实际需求,村里引进了多台高效、节能的杂粮生产全程机械化设备,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此外,村里还积极推广智能农机装备,通过安装远程监测系统、应用物联网技术等手段,实现了对农机作业的精准管理和科学调度。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农机作业的精准度和效率,还降低了农机使用的成本和风险,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新平堡村广袤的田野上,各类作物茁壮成长、色彩斑斓,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

宜人村貌享乐业

  新平堡村的村庄布局错落有致,主道呈十字街式,南北纵横的多条小街将村庄紧密相连。村内房屋多为传统民居,青砖灰瓦,古朴典雅,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相融。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村里对部分老旧房屋进行了修缮和改造,既保留了传统风貌,又提升了村民的居住条件。

  在新平堡村,家家户户的庭院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村民们利用自家院落种植花草树木,搭建凉亭、小桥等景观设施,打造出了一个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庭院空间。同时,村里的河湖也得到了有效治理和保护,水质清澈透明、河岸绿树成荫、鱼虾成群游动,为村民们提供了优美的水生态环境。


新平堡村自然风光

  新平堡村高度重视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对村内道路进行了硬化和拓宽。如今,宽敞平坦的水泥路贯穿全村,连接着家家户户。同时,村里还加强了道路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确保道路畅通无阻。此外,村里还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修建了通往县城和周边地区的公路和桥梁,进一步改善了交通条件。

  新平堡村在绿化方面也下足了功夫。村里在主要道路两侧、公共场所以及村民房前屋后大量种植了树木和花草,特别是在明长城两侧和古堡周边,还种植了草坪和油松等植物。村里还加强了垃圾分类和处理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村庄的整体形象,还改善了空气质量,为村民创造了宜居的生活环境。

  新平堡村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基本实现了全村覆盖。例如,村里建有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村民提供了便捷的医疗服务;同时,村里还加强了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扩建了村办小学,改善了教学条件。

  新平堡村以其独特的田园风光、合理的村庄布局、完善的基础设施、整洁的人居环境以及全面的基本公共服务,展现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这里不仅是村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也是游客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

增收有道村民美

  新平堡村依托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规模化种植。村里成立了富硒农副产品农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实现了土地、资金、技术和市场的有效整合。合作社统一规划种植计划,选取优质种子,确保农产品的品质;统一耕种,推广使用农家肥,保障农产品的绿色有机;统一销售,确保农产品的价格稳定,避免市场波动对农户造成不利影响。

  新平堡村在发展过程中,注重挖掘自身特色资源,培育特色产业。村里大力发展小杂粮种植、养殖业等。村里的小杂粮种植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产品种类包括玉米、马铃薯、谷子、黍子等。这些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风味,赢得了市场的青睐。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新平堡村积极与龙头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同时,企业还投资购置了小杂粮加工脱壳机、抛光机等设备,帮助村里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


新平堡村的玉米地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平堡村也紧跟时代步伐,大力发展乡村快递和农村电商。村里建立了完善的物流体系,与多家快递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实现了快递进村、农产品出村的双向流通。同时,村里还积极推广农村电商,通过电商平台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大同的宝”社区电商平台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平台不仅为村里的农产品提供了展示和销售的平台,还通过举办品鉴会等活动,提高了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新平堡村不仅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还具备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作为中国传统古村落之一,新平堡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村里保存完好的古堡、庙宇等历史遗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了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村里大力发展旅游业,打造民宿、农家乐等旅游项目,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住宿和特色美食体验。例如,村里的一些农户将自家的房屋改造成民宿,为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住宿服务。他们还利用自家种植的蔬菜和养殖的家禽制作美食,为游客提供地道的农家饭菜。这些旅游项目不仅为游客带来了愉快的旅行体验,还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额外收入。

生活富裕,共筑幸福乡村新未来

  展望未来,新平堡村作为大同市天镇县乡村振兴的典范之一,将继续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目标,继续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加强产业培育、优化生态环境、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工作,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最美村镇,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校:牛勇雯

  网络:吴飞飞

  监审:侯欣怡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