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溪秘境,山水相依——记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永安镇神溪村
神溪村背靠恒山,面朝清澈的神溪水,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风景秀丽。全村区域面积约4.37平方千米,村庄占地面积约0.49平方千米,共有835户、2464人。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尤以面积超过2平方千米的神溪国家湿地公园最为著名。湿地公园内山泉奔涌,碧波荡漾,动植物种类繁多,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体验生态的绝佳场所。
神溪村历史悠久,建于元代以前,因神溪泉而得名。村落依山就势,地形由南向北逐步抬高,形成多层台地,展现出独特的村落布局。村内地势较缓的地带以平房民居为主,地势较陡的地带以窑洞民居为主,街巷走势多与等高线平行,错落有致,古朴而宁静。
神溪村村落布局
神溪村拥有很多人文历史景观,如律吕神祠、凤山书院、关帝庙、明清古民居、古戏台等,这些建筑不仅是村民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律吕神祠始建于北魏时期,后历经元、明、清等朝代的修葺与扩建。据史料记载,元至元六年进行了重修,东昌教授麻治撰记。明成化年间也进行了重要的修缮工作。律吕神祠的存在不仅见证了神溪村的历史变迁,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与崇拜。
律吕神祠坐北朝南,整体布局为二进院。主院内建有大殿、五龙壁等主体建筑,东西两侧建有钟鼓楼。大殿是律吕神祠的核心建筑,现存主体构架为元代建筑,采用了建柱造法,面积约为125至130平方米,单檐歇山顶,布瓦覆盖。这种建筑风格和手法在明清以后的山西地方建筑中较为罕见,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律吕神祠
律吕神祠的装饰艺术也十分精湛。大殿檐下设有斗栱,形式为四铺作出单昂,内转四铺作出单杪,重栱计心造。殿内的彩绘壁画更是律吕神祠的精华所在,近70平方米的四海龙王行云布雨,生动细腻地描绘了龙王、雷公、风伯、雨师等神话形象,以及黎民百姓四季耕作的场景,具有较高的绘画艺术研究价值。
律吕神祠的名称来源于传说中的律吕报雨故事,寓意着人们应遵循天命,按客观规律办事。在古代社会中,律吕作为乐律的统称,与天文、历法、气象等自然现象密切相关。律吕神祠的建立不仅体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与崇拜,也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013年,律吕神祠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与保护。
凤山书院位于神溪村凤凰山脚下,其创建年代可追溯到明代。据史书记载,明代时,神溪村人才辈出,其中礼部司务孙聪致仕后,选择在风景秀丽的神溪湿地内创建凤山书院,旨在传道授业,培养更多的人才。凤山书院的创建不仅为当地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推动了神溪村乃至周边地区的教育文化发展。
凤山书院虽然历经沧桑,但其建筑风格和布局仍保留着明代特色。书院依山而建,环境清幽,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书院内设有讲堂、书房、宿舍等,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宽敞明亮,可容纳众多学子。书房供学子们自习和研讨,宿舍为其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
凤山书院在明清时期是当地的文化中心和教育重镇,吸引了众多学子前来求学。书院不仅传授儒家经典和文化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许多在凤山书院求学的学子,后来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凤山书院虽已不再作为教育机构使用,但其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得到了广泛认可。神溪村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对凤山书院进行了修缮。现在,凤山书院成为游客们了解神溪村历史文化的关键入口。
此外,凤山书院还承载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它提醒人们要重视教育、培养人才,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凤山书院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关帝庙,是神溪村的另一处重要古建筑,其创建年代不详,但现存正殿系清代建筑。这座庙宇不仅是当地村民祭祀关公、祈求平安的场所,也是展示神溪村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关帝庙
关帝庙原为一进院布局,现仅存一座正殿。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椽,采用六檩前廊式构架和单檐硬山顶结构。这种布局和结构是清代寺庙建筑的典型风格。
关帝庙的建筑装饰十分精美,砖雕墀头、木雕雀替和荷叶墩上装饰有花鸟纹等图案,展现出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审美追求。此外,梁架上还保存有部分清代彩绘,为庙宇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关帝庙为研究浑源县清代寺庙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近年来,随着人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增强,关帝庙得到了妥善保护。当地政府和村民共同努力,对庙宇进行了修缮和维护,使其得以保存至今。
神溪村现存明清古民居院落11处,房屋100多间,形制有多进院、跨院、单体四合院等。这些院落布局紧凑,功能齐全,既满足了居住的需求,又体现了古代工匠的匠心独运。这里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
神溪村的明清古民居在建筑风格上别具一格,既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精髓,又融入了地域文化的元素。这些古民居大多采用砖木结构,布局合理,结构稳固。房屋飞檐翘角,雕梁画栋,一砖一瓦间都透露着古韵之美。
古民居的装饰艺术也是一大亮点。房屋上的脊兽、影壁、墀头等部位都经过精心雕琢,图案栩栩如生,工艺细腻精湛。这些装饰不仅美化了房屋外观,还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神溪村的明清古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清代曾任浙江布政使的陈庭栋晚年所建院落。这座院落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房屋飞檐翘角,影壁精美绝伦,墀头的砖雕更是精细讲究、工艺细腻。整个院落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历史沧桑感,让人不禁为之赞叹。
神溪村的明清古民居不仅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见证了神溪村数百年的沧桑变迁和文化传承,是研究当地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同时,这些古民居也是游客了解当地历史文化、感受传统建筑魅力的绝佳场所。
古戏台,作为神溪村的文化符号之一,见证了其数百年的文化繁荣与变迁。虽然具体的建造年份难以精确考证,但古戏台的存在无疑为神溪村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古戏台在建筑风格上独具特色,它融合了传统戏曲文化的精髓与地域建筑的特点。戏台设计精巧,结构稳固,既满足戏曲表演的需求,又体现出当地工匠的高超技艺。戏台的装饰也十分讲究,雕刻、彩绘等被广泛应用于戏台的各个部位,使整个戏台看起来既美观又大气。
古戏台在神溪村的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是戏曲表演的主要场所,还是村民们聚会、交流的重要平台。在重要的节日或庆典活动中,村民们会聚集在古戏台前观看戏曲表演,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古戏台也是传承和弘扬地方戏曲文化的重要载体,为当地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平台。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神溪村的古戏台也逐渐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欣赏古戏台的建筑之美,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为了保护和利用好这一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古戏台进行了修缮和保护,并依托古戏台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神溪村不仅自然景观优美,历史文化也极为丰富。明清时期,这里曾是商贸繁荣之地,铸造业尤为兴盛,神溪铸钟技艺更是闻名遐迩,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村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浑源扇鼓、神溪耍故事(地秧歌)等,这些传统艺术形式在节日庆典中得以展现,为游客带来丰富的文化体验。
每年春节期间,神溪村都会举办盛大的耍故事表演,村民们身着传统服饰,以舞蹈形式演绎历史故事,形态万千,生动活泼,深受游客喜爱。此外,神溪村还保留着许多传统习俗,如祭祀活动、农耕仪式等,都让游客深刻感受到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
神溪耍故事
神溪村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孕育了众多特色美食和农产品。
浑源凉粉是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的特色小吃,以土豆淀粉、豆腐干和蚕豆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具有清亮、滑嫩、爽口的特点。其口感像猪皮冻般筋颤,入口凉丝丝,配料讲究,加入特有的蚕豆、豆腐干和辣椒油等,味道独特而丰富。浑源凉粉不仅是当地人的日常美食,也是游客来到浑源必尝的特色小吃之一,在浑源县的饮食文化和风味特色中具有代表性。
油炸糕,其制作方法是把黍子碾成黄米,再把黄米磨成面制成的黄米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吃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素糕”,二是“油炸糕”。油炸糕作为当地家常食物的代表,体现了浑源人对美食的独特追求和制作工艺的传承。
神溪村的特色农产品主要包括谷物类、蔬菜类以及中草药类。神溪村及周边地区种植有小麦、玉米等谷物,这些谷物不仅用于本地消费,还通过加工后销往其他地区。当地谷物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是制作各种面食和农副产品的优质原料。当地农民还种植多种蔬菜,如黄瓜、西红柿、茄子等。这些蔬菜新鲜、绿色、无污染,是健康饮食的好选择。神溪村的蔬菜种植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既注重了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又保证了蔬菜的品质和口感。神溪村还种植有中草药,如黄芪。中草药种植不仅为当地村民增加了收入来源,还促进了当地医药产业的发展。
神溪村的特色美食和农产品种类丰富、品质优良,不仅满足了当地人的日常需求,也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选择。这些美食和农产品不仅代表了浑源县的饮食文化和风味特色,也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神溪村的谷物
依托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灿烂的历史文化,神溪村的现代化发展,是一幅融合了传统韵味与现代活力的生动画卷。在保留古老村落风貌与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的同时,神溪村积极拥抱现代化,展现出勃勃生机与繁荣景象。
农业产业方面,神溪村在保持传统农业种植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和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实施农业托管服务等措施,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神溪村还注重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通过打造农家乐、采摘园等农业旅游项目,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完善基础设施为神溪村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宽敞平坦的道路穿村而过,连接着外界与这片古老的土地,使游客和村民的出行更加便捷。村内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公共厕所等旅游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为游客提供了全方位、高质量的旅游服务。同时,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也为村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在乡村旅游方面,神溪村充分利用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神溪国家湿地公园以其清澈的溪流、碧绿的荷叶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此外,神溪村还深入挖掘和传承乡村文化,通过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展示传统手工艺等方式,让游客在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这些旅游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提升了神溪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神溪村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通过实施绿化造林、河道治理等生态工程,提高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同时,神溪村还注重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等工作,增强了村民的环保意识,提升了村民的参与度。这些努力不仅保护了神溪村的绿水青山,也为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神溪村正朝着现代化、品质化的方向迈进。总投资3.71亿元的浑源县生态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神溪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已正式启动,该项目将拓展升级湿地水系水面,恢复重建凤山书院、凤鸣楼等景观建筑,旨在将神溪村打造成高品质的旅游示范村和乡村振兴示范村。
未来,神溪村将继续深挖乡村文化,加强生态保护,优化旅游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努力成为与恒山悬空寺遥相呼应的旅游佳地。同时,神溪村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多元化的发展路径,让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神溪村,一个山水相依、文化深厚的美丽村落,正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共赏这片秘境之美。
编校:侯欣怡
网络:吴飞飞
监审:董亚泥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