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璀璨人文——记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高村乡闫景村
山西晋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而运城市因地处黄河之东,古称“河东”,因“盐运之城”而得名,这里有舜耕历山、后稷稼穑、嫘祖养蚕等脍炙人口的历史传说,还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壮观景象。位于运城市万荣县高村乡的闫景村,是一个有着浓厚乡土文化氛围的村落,自清代以来,这里的商业十分繁荣,有“小北京”之称。
闫景村地处峨嵋台地,东依孤峰山,西眺黄河,海拔723米,地势南高北低,毗邻209国道,境内有高速公路穿过,交通十分便捷。全村有9个居民组,2380口人,耕地面积480万平方米,果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苹果等。闫景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山西省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这里建有黄河农耕文明博览园,也是晋南唯一一座晋商大院——李家大院所在地。近年来,闫景村依托自身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的蓬勃发展。
闫景村
人文底蕴
闫景村有9座古汉墓、3座宋墓、1座唐末建成的关帝庙,以及3座明代烧砖窑遗存。这说明闫景村自汉代起已有人类活动,至唐宋时期形成了村落,建村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关于闫景村村名的来历,《万荣地名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很早闫姓在此居住,景氏次之,两姓合居于此,故名‘闫景’。”村落布局独特,传义堂、三霄娘娘庙、水井、池塘、古树各具特点,并由街道串联。其中的“汉口街”,是闫景村为纪念经商向善的汉口商人而命名的街道。
在村史记载中,闫景村原有18座古庙,现仅存10座,包括结义庙、关帝庙、南娘娘庙、前庙、土地庙、三皇庙等。结义庙是闫景村最大的庙宇,始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次年落成,原有3间正殿,1座古戏台,门前有石狮一对。结义庙的东西侧墙上绘有两幅明代壁画,一幅是关公过五关斩六将的场面,另一幅则是关公水淹七军的场景。壁画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线条极为流畅,虽历经风霜雨雪,但依然保存至今。
村内的古庙
结义庙中还藏有6块石碑,如清道光四年(1824)魁星楼砖包碑、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全村公议建立集体碑、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创建关门碑等。其中,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全村公议建立的集体碑。碑文记载了清代村中制定的乡规民约,如“禁止牧放骡马牛羊,禁止砍折树枝,偷盗五谷,偷割苜蓿”,违者规定有罚款数额。这些乡规民约不仅对当时的乡村自治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学者研究清代晋南乡村的管理制度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凝视着壁画和石碑,仿佛能感受到村民为保护它们付出的心血和努力。
现在,每逢正月初一、十五,还有四月初八,闫景村都会举办盛大的活动。村民在结义庙前敲锣打鼓、焚香燃炮,以此祈福。
传统民居
闫景村的传统民居建筑是反映晋南地区居住传统的活态遗存,村中现存的民居建筑充分体现了三房九间加南厦、明三暗五阁楼炕等晋南民居院落的典型格局。而在建造技艺上,土木结构、砖土木结合及一砖到顶等不同时期的建造技艺及其历史发展过程也在现存的民居建筑中有充分体现。
闫景村的传统民居有多种类型,较为常见的是土窑洞或土墙厦,有的民居则采用土木结构建造,还有的民居为四合院,基本格局为北房与东西厢房、九间加南厦的一进四合院,内窄外宽,以李家的同顺堂、同福堂为代表。大门通常为东南门,称“巽”字门;若是在南边正中开门,一般会在门内设照壁或屏风,称“中”字门。四合院一般采用单坡,单坡能使厦坡水流入自己家中,即“肥水不流外人田”。
闫景村的民居
目前,闫景村保存情况较好的传统民居有冯天一宅、冯文吉宅、李大震宅、宁水翠宅、宁建中宅、薛光诚宅、薛翰英宅7座民居院落。其中,冯文吉宅是典型的南厦格局,院内有门楼、正房、东西厢房和南厦,正房的明间门窗与门罩雕花精美,阁楼门和阁楼炕保存完好,是闫景村保存最好的四合院。
薛光诚宅的建筑面积有165平方米 ,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历时30年修建完成。在闫景村的传统民居中,照壁、门楼、门扇、过厅与正房前廊都是工匠精雕细琢的重点,雕饰通常运用花卉、物品的谐音,表达美好的生活愿景,蕴含着三星高照、五福临门、松鹤延年、耕读传家等吉祥含义,院内的砖雕、石雕、木雕及大门处的铁件装饰,处处都展现出工匠的精湛技艺与独特匠心,也体现出晋南地区的民风民俗和文化特点,共同汇聚成雅致精美的传统民居景观。
李家大院
在山西的晋商文化中,大院是商人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每一处院落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坐落于闫景村的李家大院,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并称“晋商三蒂莲”,素有“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之说。它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原有一进、二进、三进四合院20组,房屋280间,现存院落11组,房屋146间,另有祠堂、花园等。现在,李家大院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历经沧桑岁月的李家大院,以一种宠辱不惊、阅尽沧桑的气度,接纳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李家大院是清至民国时期晋南首富李子用的家宅。李子用曾留学英国,娶英国女子麦克蒂伦为妻。李家大院部分院落为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以藏书楼为典型。此外,李家大院借鉴了徽式建筑风格,呈现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艺术特点,为汉族地方特色民居中的独例。大院的整体建筑为竖井式聚财型四合院,俯瞰大院,传统四合院藏风聚气,精致的大宅门接地通天;徽式建筑错落有致,欧式建筑造型独特,形成了中西合璧、南北交融的艺术风貌,整体布局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是晋商大院中的一朵奇葩。
李家大院中的砖雕艺术品随处可见,生动反映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道家、儒家的精神风貌,堪称一绝。尤其是山门对面的十二面砖雕影壁,呈少见的“X”造型,寓意着四面来财、八方进宝,是李家大院砖雕艺术的经典作品。除了建筑风格别具一格外,李家大院深厚的精神内涵也尤为吸引人。
走进李家大院,“善”字随处可见。“广善门”雄伟高大,门楼上有题写着“修德为善”的牌匾,廊内则悬挂着“论善名言”,更有一处“百善壁”,上面镶嵌有365个字体各异的“善”,字体风格不一,有的圆润俊秀、有的豪放洒脱,字体造型据说取自商、周、秦、汉等时期的书法名家之手。百善壁寓意着“日行一善,日日行善”,旨在告诫后人唯有行善,方能积德。
李家大院的广善门
李家有“行善道”的家训,而善为大德、善无大小、善无多少、善不图报的“善”文化,经由李家三代十位当家人的百年行善,代代相传。其慈善观念和仁爱之心,早已融入闫景村的乡村文化中,在河东大地广为传颂。李氏家族贩卖土布起家,坚守“信、义、诚、恭、谦、和”的信条,几代人艰苦创业,广开钱庄,商号遍及山西、陕西、甘肃、湖北等15省市40余个县。在李家的众多票号中,宁夏的敬义泰、山西本地的敬信义最为有名。百余年间,李家善行不断,不仅修桥补路,还周济百姓,是晋商中有名的“李善人”。
清光绪二十年(1894),闫景村一带突逢暴雨,山洪暴发,冲毁了村内的房舍,百余口村民衣食无着,都到庙内避难,李敬修、李敬伦在村中设灶数处,造饭供食。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万泉一带遭灾,李敬修、李敬伦捐出了粮食和银元,帮助薛店村村民渡过难关。1929年灾后,适逢天降甘霖,但村民没有种子可以下种,李道行将自己的商铺抵押,购买了麦种并无偿赠送给村民。善行义举,代代传承,李家虽为富商,但质朴、纯良的家风由此可见一斑。
李家大院中有一座同德堂,存放着百年来政府和百姓对李家善行善举的褒奖实物,如“德行碑”“万善同归碑”等。大院中还建有李氏家族发展史展览馆、李氏家族善行展览馆,详细记载着李家“创业、经商、善举”的故事。其中,李氏家族善行展览馆采用了场景雕塑的形式,展出场景绘画230平方米,人物塑像80余座,生动再现了李氏家族祖祖辈辈乐善好施的义举,在展览馆中缓步前行,重温当年的鼎盛岁月,更能感受“善文化”的深厚底蕴。时至今日,李氏家族“诚信为商、以仁制利、慈善为怀”的德行,仍是新晋商学习的榜样。
黄河农耕文明博览园
在闫景村,除了古香古色的李家大院外,还建有万荣县特色农业的主要展示区——黄河农耕文明博览园。博览园总占地面积约15.33万平方米,分为广场演艺区、主题展馆区、实景花海区三个区域。广场演艺区的三个广场,分别展示了天圆、地方、人和的农耕文明要素;主题展馆区通过梳理黄河文明和沿黄省份的农耕历史,集中展现了黄河农耕文明的风貌;而实景花海区则通过微地形花海,展现了黄河沿线的地形特点、气候变化等,并在黄河发源地、流经运城节点、黄河入海口等重点区域布设了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这三个区域均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集中展示了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发展历程和最新成果。
博览园内的雕塑
2020年9月,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在运城市开幕。丰收节期间,作为此次活动的主会场,黄河农耕文明博览园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园内的花车设计新颖,集合了纺车、大黄牛、石磨等多种元素,令游客流连忘返;各种特色小吃香气扑鼻,游客赞不绝口。此外,黄河农耕文明博览园举行了一系列特色农业展示活动。来自周边区域的村民在直播间中宣传运城苹果和王过酥梨,通过“云促销”向全国消费者推荐运城市的特色农产品,大大拓宽了农产品的销路,帮助村民实现了增收致富。
近年来,闫景村立足区位优势,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投资480万元用于硬化、绿化、亮化、排水、供气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对东西、南北大街进行仿古立体墙面改造,完成了“绿化+微景观”打造工程,打造了晋南特色美食一条街和民俗文化一条街。2021年11月,闫景村入选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的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2022年11月,闫景村入选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此外,村中还建有科创基地、未来果园、中农乐苹果示范园、老果园改造示范园、华茂农业科技园等,为闫景村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闫景村通过整合旅游资源,确定了以“推动旅游发展、富村富民”为核心、以发展乡村旅游为目标的发展思路。2018年4月,运城市政府在闫景村开展了为期10天的“景村融合”全域旅游活动。此外,当地政府鼓励闫景村村民依托李家大院景区提高经济收入,对入驻李家大院景区的农家乐和游乐活动给予优惠政策。
目前,闫景村村民在李家大院景区从事农家乐或特色餐饮业的共有三四十户,景区为160余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闫景村的种养农业、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以景带村、以村实景、景村互动”的新发展模式。
展望未来,闫景村将以乡村旅游为基本载体,加快李家大院景区、黄河农耕文明博览园协同发展步伐,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努力打造代表山西省乡村振兴的“运城样板”。
灵山秀水,白云微风,闫景村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无不让人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一脉相承的“善”文化,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精神图腾,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朴恢宏的李家大院、游人如织的黄河农耕文明博览园,在古老的村落中交相辉映,闫景村的璀璨人文也在岁月的风尘中历久弥新。
编校:乔星琦
网络:吴飞飞
监审:肖慧敏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