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黄河岸畔“零碳村”:绿色生态新典范——记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陌南镇庄上村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时间:2024-10-10 11:00:52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文字:白 玉

  运城市,古称河东,关公故里,山西省辖地级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北依吕梁山与临汾接壤,东峙中条山和晋城、河南济源毗邻,西、南隔黄河与陕西渭南、河南三门峡及洛阳相望。运城市因“盐运之城”得名,素有“五千年文明看运城”的说法,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女娲补天、黄帝战蚩尤、舜耕历山、禹凿龙门、嫘祖养蚕、后稷稼穑等传说均发生在运城。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陌南镇庄上村是一个人口不足千人的小山村,位于浢津渡口北侧高崖上,村子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夏商周迄秦时代,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村落,村里至今保留着古槐树、古庙宇、古代书院以及古窑洞等遗迹。村里的渡口文化、道教文化、窑洞文化和黄河文化历史悠久,见证了村庄的沧桑变迁。庄上村地处黄河岸边,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与阳光之城洛杉矶同在北纬35度,日平均日照时间在5.24—6.29小时,这为发展光伏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庄上村航拍图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运城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运城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总牵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与绿色低碳转型,开拓奋进、真抓实干,转型发展积厚成势,河东大地“绿意”更浓。

  走进庄上村,村民屋顶上铺设的蓝色光伏板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这些光伏板就是“光储直柔”发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庄上村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积极探索绿色能源转型,走出了一条“零碳”发展的创新之路,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瞩目的“中国零碳村镇示范村”。

零碳转型,引领绿色风尚

  庄上村的绿色能源转型始于对“光储直柔”系统的探索与实践。光储直柔技术,是在现有光伏产业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创新。光,是指分布式光伏;储,是指储能,即通过磷酸铁锂电池存储部分光伏电能;直,是指低压直流配电系统;柔,是指柔性用电,当电器高负荷运行时,将自动降低电器功率,在缓解电网增容压力下保持稳定、安全用电。

  近年来,庄上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光储直柔”新型配电系统。该系统由南京国臣直流配电科技有限公司和清华大学江亿院士团队共同支持,通过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分布式储能、低压直流配电系统和柔性接入技术,实现了光伏电能的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彻底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方式。如今,庄上村的屋顶上布满了光伏板,这些“绿色能源”不仅满足了村民的日常用电需求,还实现了清洁取暖、炊事、交通等全电气化,真正做到了“做饭不用炭、农机不冒烟、屋顶能发电、多余还卖钱”。

  2020年起,庄上村在省市县三级农业和乡村规划部门的支持下,进行了整体规划和科学改造。2021年,中国电力、国家电网、南京国臣直流配电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在庄上村开展了农村“光储直柔”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和商业示范项目。这极大地盘活了村里闲置的屋顶资源,让村民家的屋顶不仅能省钱还能赚钱,更让村民成为国家“零碳”目标的参与者。

  据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庄上村通过71户村民屋顶和废旧荒地建设“光储直柔”系统,全年发电约280万度电,除去村里自用约40万度电,向城镇供电约240万度。村民通过出租屋顶参与光伏发电,平均每年每户租金收入超过1200元。项目每年降低燃煤耗费约8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500吨。据悉,全村剩余的160多户村民将于2027年加入这一系统,实现“光储直柔”全村覆盖。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村民的用电问题,还极大地推动了村庄的能源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


村民所用的除草机边工作边用直流电充电

零碳生活与经济效益

  随着“光储直柔”系统的普及,庄上村的村民逐渐告别了传统能源,实现了生活电气化。无论是家庭用电还是农机用电,都基本使用直流电供电。村民张保民就是首批进行能源革命的示范户之一,他感慨地说:“以前做饭、取暖用的是火炉,家里乌烟瘴气;现在安装光伏板后,家里干净又漂亮,用不完的电还可以并到总网赚钱。”

  庄上村是全国首个整村级规模应用光储直柔技术方案的直流微网分布式光伏项目,中国电力也将利用此技术将庄上村全力打造成县域“样板房”,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提供示范。

  除了生活用电,庄上村还积极探索光伏电能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低压直流离网系统和电动生产工具实现了田间农作的电气化,解决了小型灌溉、鱼塘增氧、现代化大棚用电等问题。同时,山西国臣公司与芮城县乡两级政府充分挖掘当地资源,把村里的荒坡荒地改造成光伏廊道;把20余孔废弃窑洞及4座地坑院修葺一新,打造成光伏庭院。光伏走廊和光伏庭院的建设,不仅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利用,还美化了村庄环境。庄上村作为“零碳文旅景区”,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体验。光伏走廊、充电桩等新型应用场景的涌现,不仅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还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此外,庄上村还积极探索“隔墙售电”等新型交易模式。虽然目前面临一些政策和技术障碍,但其创新精神和探索勇气值得肯定。

  如今的庄上村,已经告别了煤、炭等传统能源,实现零碳排放。农田果园里,电动割草机取代了燃油农机;乡间小路上,电动三轮车代替了燃油三轮车。新能源的应用为传统农业注入了科技新活力,推动了当地农业发展;屋顶光伏板盘活了闲置资产,实现了可持续的能源供应,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新修葺的光伏长廊、光伏窑洞投入使用后,也将给村民带来新的经济收入。“零碳村”从原本的以传统农业为主,到如今成功实现了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这一转型之路不仅助力村民增收致富,还致力于实现环境宜居、生态休闲、产业兴旺的高质量融合发展现代美丽乡村。这样的发展模式,为实现绿色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在自己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美好生活。


黄河流域首个“零碳村镇”庄上村

荣誉与影响

  庄上村的绿色能源转型和零碳生活实践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认可。2023年4月24日,庄上村被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农业农村部授予“中国零碳村镇示范村”。同年12月5日,在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上,庄上村的“光储直柔”新型配电系统从全球2000余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能源转型变革者”奖项,成为全球28个入选项目之一,也是中国5个入选项目之一。此外,庄上村还获得了“山西省最美乡村”“零碳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等多项荣誉。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庄上村绿色发展的肯定,也为其他农村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在过去,庄上村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的困境,但如今,通过“光储直柔”系统的应用,村庄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光伏板不仅为村庄提供了清洁的能源,还减少了燃煤、燃油等传统能源的使用,降低了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庄上村还注重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措施,打造了一个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如今,站在庄上村的高处眺望,黄河和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圣天湖的美景尽收眼底,村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令人心旷神怡。

  庄上村的绿色崛起带来了产业的兴旺和农民的增收。庄上村还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冷链物流等产业,进一步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随着“光储直柔”系统的推广应用,庄上村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光伏项目的实施还为村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他们不仅可以通过出租屋顶获得租金收入,还可以通过参与光伏板的安装、维护等工作获得工资性收入。据悉,该项目全容量并网后每年可节省标煤800吨,节水77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50吨,减少烟尘排放4.46吨,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村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同时,该项目充分发挥地理优势,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助力打造黄河最美河岸线。


庄上村全力打造成县域“样板房”

未来展望

  在国家“双碳”计划的目标中,农村实现零碳建设,不仅仅是守住一方净土,还是国家未来发展布局的重中之重。推动零碳乡村建设实质上也是发掘农村新功能,为乡村经济建设开辟新的赛道,助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庄上村的绿色崛起之路是山西省乃至全国农村能源转型和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它以其独特的“零碳”发展模式、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生态宜居的美丽环境以及产业兴旺的显著成效,为其他农村地区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和模式。

  “光储直柔”为庄上村提供了新能源,极大地方便了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昔日的秸秆焚烧、散煤扬尘、烟囱排放等已成为历史,“零碳”发展的庄上村正成为黄河岸边一张新“名片”。展望未来,庄上村将继续深化绿色能源转型和零碳生活实践。一方面,将扩大光伏安装规模,提高发电效率;另一方面,将积极探索光伏电能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如冷链物流、农产品深加工等。同时,庄上村还将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康养产业,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庄上村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创新的绿色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中国电力低碳零碳美丽乡村建设仍在继续。未来,庄上村将继续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文化昌盛、生态宜居的现代化乡村,为全国的乡村振兴和绿色低碳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庄上村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编校:侯欣怡

  网络:柳绣华

  监审:董亚泥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