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凉山 农业焕新攻坚
摘要:数字经济作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正在深刻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和发展路径。文章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探讨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凉山州自然资源丰富,但农业发展长期受限于地理条件、基础设施薄弱和技术落后等因素影响,数字经济的兴起为凉山州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文章通过分析凉山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挑战,提出了数字经济推动凉山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对策,包括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数字化人才、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以及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等。最后,强调了数字经济与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有助于解决凉山州农业发展的现实问题,还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数字农业代表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范式,标志着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先进阶段。通过数字赋能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体系正在经历一场全面而深刻的变革。这一变革将互联网、大数据、遥感技术、溯源系统以及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广泛融入农业的各个环节,为农业产业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成为驱动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凉山州农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自然资源丰富,气候多样,具备发展农业的独特优势。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滞后等因素,凉山州的农业发展既充满潜力,也面临诸多挑战。
凉山农业发展现状
凉山州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分布明显,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水稻、玉米、马铃薯是主要粮食作物,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省前列。烤烟、蚕桑、油菜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尤其是烤烟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石榴、苹果、脐橙、芒果、枇杷等水果品质优良,形成了多个特色水果生产基地。川贝母、天麻、灵芝等中药材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凉山黑猪、乌金猪、高山牛羊等畜牧产品在省内享有盛誉。
近年来,凉山州农业发展优势主要体现在特色农业产业突出。依托于丰富的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凉山州重点发展了烟叶、水果、中药材等多种特色产业。在州委、州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个县市积极创建现代化农业园区,如会理石榴产业园等。政府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邀请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凉山州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引导等方式,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培育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如凉山州农业投资集团等,带动农户深度参与农业产业链;打造了“大凉山”区域公用品牌,提升了凉山州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附加值;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凉山州积极探索数字技术与农业的融合,推动农产品打通市场销售渠道。通过京东、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将凉山州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开展农产品直播带货,拓宽销售网络。试点推广物联网、无人机等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凉山州农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凉山州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地区,获得政策和资金倾斜。通过东西部协作机制,引入浙江、广东等地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推动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发展,进而提升农产品品质。
数字经济在凉山农业中的应用现状
1.政策支持数字农业快速发展
除了根据国家、省州县相关政策支持农业产业发展以外,州委、州政府先后出台了《凉山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凉山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等文件,要求积极推动数字农业建设,州政府将构建全州“三农”大数据平台列为重点工作任务之一。例如,越西县打造智慧苹果产业园,创新构建“三级分配”模式,带动全县苹果产业数字化发展;普格县整合涉农资金,为园区和家庭农场免费安装设备,推动了数字农业发展。
2.数字农业提高管理能力与效率
普格县农业农村局建立了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管理能力与效率;喜德县完成了县域农业大数据公共信息库平台系统建设,可实时了解全县农产品分布与供销追踪信息、发展趋势和预测预警智能分析及全县三农工作情况;西昌市农投公司打造的“攀西农特产品智慧运营中心”,接入了西昌市玉米种业园区、通生葡萄产业园、越西苹果产业园等园区数据,可实时了解园区运营情况;新希望智慧养殖场已构建起智能化监测体系:AI摄像头全天候追踪每头生猪的体温、体重及进食量,出现异常数据即触发系统自动预警。
凉山州农业面临的挑战
1.基础设施薄弱。
凉山州地处偏远山区,交通基础设施滞后,增加了农产品运输成本。冷链物流、仓储设施不足,导致部分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耗严重。
2.产业链不完善
当地农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导致农产品的附加值较低,难以形成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影响了农业整体经济效益和农民的持续增收。部分农产品缺乏标准化生产,农户技术水平和品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经济发展滞后,本地农业人才流失严重,外地人才引进困难。
3.区域发展不平衡
城市周边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而偏远山区农业发展滞后,城乡差距大。部分县市农业基础较好,而一些经济基础较薄弱的县市农业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县市差异明显。
4.自然灾害频发
凉山州多山地,气候多变,干旱、洪涝、冰雹等自然灾害频发,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肥力下降,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
5.市场开拓难度大
部分农产品依赖传统销售渠道,市场拓展能力不足。除少数特色产品外,大部分农产品品牌影响力较弱,难以进入高端市场。农民缺乏市场信息获取渠道,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多依赖中间商收购,存在销售不畅和价格波动大的风险,无法实现生产和市场的有效对接,影响了农业产业的稳定发展。
数字经济推动凉山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面对发展机遇和挑战,凉山州结合业界研究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借力数字经济赋能凉山农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与精细化管理能力,在市县层级的农业产业园区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高速、稳定的网络基础设施全覆盖。依托物联网技术,在园区广泛部署各类智能传感器节点,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如温湿度、光照、土壤墒情)以及生长状态进行全方位、不间断的实时监测。这些关键数据通过无线网络被持续、高效地采集并传输至数据中心,为科学种植决策、精准灌溉施肥、病虫害预警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培育数字化人才
鼓励凉山相关部门培养数字化人才,加强与高校合作。可以依托科技局“科技副总”试点项目,鼓励高校人才到当地企业服务,对企业进行创新技术指导。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凉山州可以出台相关的意见,支持农户以农业合作社的方式与电商平台、物流企业合作,实现多种形式的网络营销。
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
政府积极促进初级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和实现附加值。依托凉山的旅游资源,可以推广农业与旅游、非遗文化相结合。拓展农业产业链,实现凉山农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在全球及中国农业中的应用趋势
国外数字经济在农业中的应用趋势
1.智慧农业的普及
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大数据等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实现精准农业。利用智能传感器监测土壤、气候和作物生长状况,无人机进行播种和喷洒,机器人用于采摘和分拣,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2.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用于农产品溯源和供应链管理,提高透明度和可信度。区块链记录农产品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程信息,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比如,欧洲国家在葡萄酒、橄榄油等高端农产品中广泛应用区块链溯源。
3.农业大数据的深化
通过收集和分析农业数据,优化生产决策和市场预测。利用气象数据、市场价格信息和历史产量数据,指导农户种植和销售。例如,澳大利亚通过农业大数据平台帮助农户应对气候变化和市场波动。
4.农村电商的崛起
电商平台成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打破了传统流通模式的限制。通过电商平台直接连接农户和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有助于提高农户收入。
5.农业金融科技的创新
金融科技(FinTech)为农业提供便捷的融资和保险服务。通过数字平台为农户提供小额贷款、农业保险和支付服务。
中国农业中的数字经济应用趋势
温涛和陈一明[1]、王卫才和张守夫[2]指出,数字经济与农业经济融合可促进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和智慧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大力推动智慧农业,助力农业现代化。智能温室、无人农场、精准灌溉等技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1.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
农村电商成为中国农产品销售的重要渠道,特别是直播带货模式的兴起。通过淘宝、拼多多、抖音等平台销售农产品,促进农民增收。例如,贵州、云南等地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逐步走向全国市场。
2.区块链溯源的推广
区块链技术在农产品质量追溯中的应用逐步扩大。建立“一物一码”溯源体系,提升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例如,黑龙江大米、阳澄湖大闸蟹等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了生产销售的全过程可追溯。
3.农业大数据的深度应用
农业大数据平台为农业生产和市场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整合气象、土壤、市场等多维度数据,优化种植结构和销售策略。例如,中国农业科学院开发的农业大数据平台为全国农户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浙江、江苏等地建设了多个智慧农业示范区,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4.农业金融科技的普及
数字金融为农业提供更便捷的融资和保险服务。通过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平台为农户提供小额贷款和农业保险。例如,内蒙古、甘肃等地通过数字金融解决了农户融资难的问题。
5.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数字化转型
农业社会化服务向数字化、平台化方向发展。通过数字平台提供农机租赁、农资采购、技术咨询等服务。
数字经济对凉山农业高质量发展应用趋势
1.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通过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智能化精准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利用数据分析优化土地、水肥等资源配置,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生产成本。结合凉山州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
2.促进农产品流通与销售
通过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将凉山州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乃至全球,扩大市场覆盖面。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农产品供应链,缩短流通环节,降低损耗,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数字化营销手段,提升凉山州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消费者信任。
3.提升农民收入与生活质量
数字经济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和创业机会,如电商、直播带货等,拓宽了农民的增收途径。通过数字化教育平台,帮助农民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通过技能培训,提升其综合素质。数字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如网络覆盖、物流体系建设等,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4.助力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
数字经济打破了地域限制,使凉山州农村能够与城市同步享受信息和服务,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通过数字化监测和管理,实现农业生产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化,保护凉山州的生态环境。利用数字技术挖掘和传播凉山州的优秀民族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5.构建智慧农业体系
通过收集和分析农业生产、市场、气候等数据,为政府和农户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利用区块链等技术建立农产品溯源体系,保障食品安全,增强消费者信心。推广农业无人机、智能灌溉等先进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
数字经济对凉山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数字经济对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凉山州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农业区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特色农产品,但也面临基础设施薄弱、信息不对称、产业链不完善等挑战。数字经济的引入可以为凉山州农业注入新动能,推动其向高质量、现代化方向发展。通过数字技术的赋能,农业生产逐渐向精准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转变,农产品的流通也更加高效、快捷,同时,消费者能够更方便地获取农产品信息,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追溯。
一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和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测土壤、气候、作物生长状况,实现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引入智能农机设备,减少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二是优化供应链与市场对接。通过电商平台和数字化供应链系统,连接农户与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利用互联网推广凉山州特色农产品(如苦荞、花椒、苹果等),打造区域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品牌的成长。
三是促进农民增收。通过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新模式进行多元化营销,帮助农民直接对接市场,获得更高收益。通过数据驱动决策,为农民提供市场行情、价格趋势等信息,帮助其做出更科学的种植和销售决策。
四是推动农业产业升级。通过数字化技术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农业+旅游”“农业+文化”等新业态,吸引更多投资和消费。
五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农村宽带网络、物流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智慧乡村,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支撑。通过数字化手段改善农村教育、医疗、金融等服务,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六是助力乡村振兴。通过数字化培训平台,提升农民的科技素养和技能水平,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利用数字化技术监测和管理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七是增强抗风险能力。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前预测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帮助农民采取防范措施。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帮助农民规避市场波动风险。
发展数字经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凉山州农业积极应用数字化技术发展传统农业,实现农业数字化,推动乡村振兴,进而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和产业链的深刻变革。
参考文献:
[1]温涛,陈一明.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经济融合发展:实践模式、现实障碍与突破路径[J].农业经济问题,2020(7):118-129.
[2]王卫才,张守夫.数字经济驱动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24,40(5):22-27.
四川民族山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数字经济赋能凉山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项目编号:SDJJ202426)。
终审:魏文源
监审:张亚运
编校:罗学茹
网络:吴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