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湖南乡村文化墙的困境与新生

时间:2025-07-04 09:41:55来源:湖南省工程学院 文字:罗胜杰 彭文武 黄烨

  摘要:文化墙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正以其独特的方式为乡村塑形、铸魂,实现乡村建设“面子”与 “里子”的双重提升。作者调查发现,在湖南省乡村,文化墙主要涵盖党建宣传墙、文化传播宣传墙、政策宣讲墙、村镇介绍墙、村规民约宣传墙、便民服务宣传墙、公告广告宣传墙等七大类,它们如同乡村的 “文化名片”,在传递信息、凝聚人心、弘扬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湖南省乡村文化墙在实际建设与使用中,暴露出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被遮挡”“字脱离”“欠美感”“字难识”“标点误用”“文字错误”“有违阅读习惯”等。为进一步提升湖南省乡村文化墙的建设质量和服务效能,文章针对以上问题提出“重设计,保持文化墙美感”“巧借力,加强文化墙建设”“强管理,确保文化墙质效”等优化建议,为湖南省乃至其他地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借鉴。

  文化墙是文化和墙体有机结合的艺术形式,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效手段,是公益宣传及新农村文化知识普及与传播的重要载体,能够丰富乡村文化,助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和美乡村塑形、铸魂,实现乡村建设“面子”与“里子”并重,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为了解湖南省乡村文化墙现状,我们成立了“湖南乡村文化墙调查小组”。调查组由八名成员组成,分赴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等地的乡村地区,用手机拍摄文化墙图片503幅,去除不清晰及重复图片,获有效图480幅。对图片经过分类、整理、研究之后,了解了湖南省乡村文化墙的类型,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出合理优化路径。

湖南省乡村文化墙类型

  湖南省乡村文化墙主要包含党建宣传类、文化传播类、政策宣讲类和便民服务类等七大类。

党建宣传墙

  该类文化墙主要向村民宣传党的理论、历史、纪律以及优良传统,承担宣传教育、凝聚力量、展示形象和传承文化等功能,细分为五小类。

  1.标语口号类

  户外标语口号是中国语言景观及语言生活的一大特色,动态反映了中国的语言面貌,再现了中国当代社会实践的符号意义,蕴含认同、意识形态等内容[1]。标语口号类文化墙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撸起袖子加油干”等名言。

  2.知识普及类

  有的村庄在村落主干道旁的醒目墙体上独辟“党建知识”文化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系统介绍党建知识。该类文化墙以红色为主色调,搭配金色党徽图案,在青砖灰瓦间格外亮眼。主要介绍了入党誓词、党的宗旨、党员权利、党员义务、党的纪律、党的建设等知识,让过往村民在耳濡目染中加深对党的了解,使文化墙成为凝聚人心的精神阵地,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通过直观的视觉传播,更加紧密地将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

  3.党史介绍类

  该类文化墙的篇幅一般比较长,以时间轴为脉络,展示从建党初期到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发展历程,穿插各时期党建理论要点和典型事例。例如,湖南省湘潭市美丽乡村阳塘村的“光辉的历程”文化墙,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不同历史时期所发生的重大事件。

  4.党纪宣传类

  党的纪律主要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该类文化墙让严肃的纪律要求变得通俗易懂,方便每一位党员牢记,也增强了群众对党纪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5.伟人事迹类

  伟人事迹文化墙能帮助村民增强对伟人的了解,但数量不多。例如,阳塘村有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时的事迹介绍墙;韶山市的毛泽东故居有毛楚雄等同志的事迹介绍文化墙。

  党建宣传类文化墙能有效传播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广大党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助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铭记历史,坚定理想信念。

文化传播墙

  乡村文化是村民在农业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包含道德情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是非标准、行为方式、理想追求等方面的文化内容,表现为民俗民风、物质生活等,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们的行为习惯,反映村民的处事原则、人生理想以及社会认知模式等,是村民生活的主要构成,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和意义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建设,繁荣乡村文化,而文化墙是传播乡村文化的有效手段之一。文化传播墙主要包含以下四类。

  1.传统文化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并汇集成的一种反映中华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具有鲜明特色,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墙肩负着重要使命:让广大村民乃至每个中国人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民族文化墙

  民族文化墙是以墙体为载体,通过图文、艺术设计集中展示特定民族历史传统、风俗信仰等核心文化元素的公共空间符号。湘潭市岳塘区的阳塘村专设“阳塘文化街”,其千米文化墙介绍了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人口分布、主要聚集区及其风俗习惯等,以加强村民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认识,有效传播民族文化。

  3.村落文化墙

  乡村特有的古建筑群、传统民宿、街道村巷、牌坊石窟、古墓遗址、祠堂等场所,承载着独特的农耕文化精髓,共同构成了底蕴深厚的村落文化。这些场所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乡村文化墙内容的重要源泉。此外,部分乡村还建有农耕博物园,通过陈列传统农具、介绍农业知识,系统性地保存和展示农耕文明的智慧。

  4.地域文化墙

  乡村独特的地域文化源自当地包括种植养殖业、野生动物、中药材、矿产资源等在内的农林产品,属物质文化。文化墙将这些独特的地域文化展现出来,成为宣传乡村文化的精美名片。

政策宣讲墙

  政策宣讲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宣讲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其中以与农民密切相关的政策,如乡村振兴战略、农村污染防治办法、垃圾分类办法等内容为主,文化墙成为政策宣讲的绝佳阵地。

村镇介绍墙

  村镇介绍墙是乡村必不可少的语言景观,常置于村部门前,以宣传栏居多,偶见文化墙形式,方法独特,耳目一新。例如,湖南省浏阳市沿溪镇以及湘潭市雨湖区响水乡鹤岭村等地均设有村镇介绍墙。

村规民约墙

  村规民约是村民自我约束和监督的行为规范,是民间习惯法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保持乡土秩序方面发挥着“主心骨”作用[2]。村规民约多置于宣传栏中,偶见文化墙形式,如湘潭市青亭村、韶山村、新农村、云湖桥镇清风村等地建有村规民约文化墙。

便民服务墙

  为村民提供便利服务,于是便形成了便民服务墙。湖南省株洲市仙庾岭蛟龙社区将春夏秋冬的二十四个节气,以及每个月的重大节假日等以文化墙形式呈现,既普及了知识,又方便了村民。还有的乡村将便民服务平台和招聘会信息等内容展示出来,方便村民使用。

公告广告墙

  公告墙主要是将乡村建设规划、党务村务、政府补贴、低保补助、志愿服务、卫生状况、家庭评比结果等内容公之于众。此外,还有少数企业商家或当地村民利用墙体进行广告宣传,即为广告墙。

  总体而言,党建宣传类文化墙居多,文化传播墙次之,政策宣讲墙再次。文化墙成了政策宣讲的“扩音器”、文明乡风的“宣传员”,装点农家生活的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乡村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知识、文明与自信,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

湖南省乡村文化墙问题

  调查发现,湖南省乡村绝大多数文化墙图文并茂,文字精美,制作精良,在宣讲党和国家政策、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美化人文环境、促进乡风治理、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发现,乡村文化墙存在下列问题。

被遮挡

  文化墙应置于醒目位置,否则宣传效果会大打折扣。然而有个别文化墙被树木或建筑物遮挡。例如,阳塘村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文化墙有一半被前面的树木遮挡。到近处观察发现,这不像是文化墙制作好之后再栽的树,而是制作文化墙时没有考虑到树木这一因素,从而导致文化强墙为树木遮挡。

字脱离

  文化墙应干净、整洁,上面的字应完整、醒目,与周围环境相映成趣,相得益彰。部分文化墙因放置时间过久,风吹雨打,导致部分文字出现脱离。有一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下面的小字几乎全部脱落,无法看清,影响视觉感受和阅读体验。

欠美感

  文化墙常见手绘和喷绘两种方式。喷绘方式材质较好,布局美观,颜色鲜艳,持久性强;手绘效果考验制作者的语言与绘画功底,需考虑文化墙的整体效果。笔者所见一手绘乡村传统“孝”主题文化墙中,“孝”字画黑色圆圈,实属不必。此外,图中另一主题词——“德”属多余,而且画面布局不合理,文字集中于左半区,右边仅有一枝小花做点缀,整体美感不强。

字难识

  除少数情形外,现今书法多采用简体字。调查发现,出于与图画相匹配的需要,个别文化墙出现了小篆等书写形式。对此笔者认为,文化墙用字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除特殊情形适当使用小篆等书写形式外,均应使用简体字。为配合图片而使用小篆等,也尽量在文化墙旁边另作注解,并简略普及小篆知识。

标点误用

  调查发现,标点误用在文化墙中较为常见。例如,阳塘村“党的光辉历程”文化墙中的表述“会议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两个书名号之间不应该用顿号;还有另一表述“……标志着整风开始;延安整风运动在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前后两句之间宜用逗号,而非分号;再如:湘潭市板塘摇钱社区摇钱组“推进清洁生产 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文化墙中,二级标题在换行分段时不应使用句号或冒号,如使用,则不需要换行分段。因此“改善灌溉方式”等二级标题后面的冒号应该去掉。

文字错误

  有时由于文化墙制作方粗心大意,或管理方把关不严,出现文字错误。例如,阳塘村的“党的光辉历程”文化墙出现了两处错误:一是“2000年,……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之政之基、力量之源”,其中“之政”为“执政”的误用;二是“1997年7月1日零点整,……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回复行驶主权”,“行驶”为“行使”的误用。

有违阅读习惯

  古人习惯从右至左阅读,现代社会中,除对联等少数文字仍然保留从右向左阅读习惯之外,一般都是从左往右阅读。但是阳塘村的“清廉文化”宣传墙打破了人们的固有阅读习惯,仍然采用从右往左的阅读顺序,这种“创新”之举,难免给人带来阅读不便。

湖南省乡村文化墙优化路径

  上述问题需要采取内部提升和外部联合等两种途径加以优化。内部而言,要采取措施,让文化墙“提质增效”;外部来说,要巧借外力,共同治理,双向发力,使文化墙传播效益最大化。

重设计,保持文化墙美感

  针对“被遮挡”“欠美感”和“有违阅读习惯”问题,我们认为要加强对文化墙的设计。一是置放设计。文化墙应置放于开阔地带,确保文字图片清晰可见,以达到宣传效果;二是版式设置。要采用适合国人阅读习惯的方式安排版式,不在阅读方式的“求新求异”上做文章;三是内容设计。确保文化墙上文字与图片的合适比例,彰显美感。此外还要因地制宜,建立“一村一品”文化墙,体现本地区独有特质内涵[3]

巧借力,加强文化墙建设

  文化墙的内容、设计与制作,需交由专业人士完成。囿于条件,乡村此类人才比较欠缺,需要巧借外力因素,加强与高校合作,巧妙利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语言专业和设计专业师资力量。一是根据文化墙内容,完善布局,制作思想深邃、语言准确、特色明显、设计精美的乡村文化墙;二是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除特殊情形适当使用小篆等书写形式外,使用简体字。为配合图片而使用小篆等,也尽量在文化墙旁边另作注解,并简略普及小篆知识。

强管理,确保文化墙质效

  文化墙的管理十分必要。一是内容严格把关。建议乡村基层党组织对文化墙内容进行严格审查,严把文化墙意识形态关;二是用心做好规划。根据乡村实际设计若干主题,将文化墙分成几大板块,每个版块重点呈现一个主题;三是严格控制广告。可开辟专门区域用于广告类文化墙并控制数量,避免此类文化墙“喧宾夺主”;四是加强后期管理。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墙难免出现字体脱落、褪色等现象,要提高管理意识,对文化墙进行后期维护。有关部门定期巡查,及时处理、修补所缺文字,确保文化墙干净、整洁、醒目,要及时修剪遮挡文化墙的绿植,保持文化墙与周围环境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最后,要与时俱进,根据需要对文化墙的内容及时加以更新,确保文化墙持续、稳定、有效发挥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精神的力量、文化的力量,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力量、政治力量、社会力量当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4]。文化墙在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务必要高度重视文化墙建设,从形式上切入,内容上把关,管理上加强,让其发挥应有作用,传承乡土文化,助力文化振兴。

  参考文献

  [1]张梦丽.户外非商业性标语城乡比较研究——语言景观视角[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22.

  [2]赵选智.践行“枫桥经验”赋能村规民约[J].村委主任,2024(19):111-113.

  [3]李旭升,王乐,孙来忠.基于本土文化的陇东乡村景观文化墙设计研究[J].陇东学院学报,2020(4):64-68.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文化出版社,2024:21.

  202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语言景观赋能乡村振兴的应然逻辑、实然考察与必然策略(项目批准号:24YJA740033);202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文化墙赋能和美乡村建设的逻辑、路径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S202412660004);湖南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湖湘民俗文化对外译介研究 (项目编号:22B0739);湖南省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长株潭美丽乡村语言景观调查研究(20240124号)。

  终审:魏文源

  监审:张亚运

  编校:罗学茹

  网络:吴飞飞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