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黄水村的振兴之路——记山西省阳曲县侯村乡西黄水村
2025年3月,山西省阳曲县侯村乡西黄水村被评为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在此之前,该村已荣获山西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治理示范村以及山西省AA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等多项荣誉称号。近年来,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西黄水依托临近的太原市区、方特游乐园等周边资源及便捷的交通条件,积极发展各项特色产业,深度融入太原都市圈,描绘出一幅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西黄水村村牌石
建设一支拥有坚定信念的党组织队伍
发展靠努力,而努力则有赖于正确的方向。探寻西黄水的发展密码,可以发现,村党支部的引领是重要引擎,高质量的党建工作是根本保障。
村党支部的建设,从来不是一种固定停滞的模式,而是与乡村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动态模式。一直以来,西黄水村党支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积极开展党建工作,努力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通过深化党性教育,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及党员文明实践活动,西黄水村正全力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争先创优发展,旨在建设一支为人民服务的坚强队伍。
在西黄水村,村党支部把党建摆在首位,强化理论武装,把稳思想之舵。在党员教育中,村党支部不断创新学习载体,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和微信平台打造“指尖课堂”,确保党员政治学习资源的持续更新,做到了村党支部书记带头学、带头讲,党员干部结合村情实际分享自身体会。此外,村党支部还定期举办红色读书会、“我为村级发展献一策”研讨会,鼓励党员交流思想、共同进步;推行“党员上讲台”制度,围绕岗位职责讲党课,激发党员自主性,有效提升了党员教育的“含金量”和参与度。
西黄水村党群服务中心
近年来,西黄水村党支部更是以主题党日为抓手,着力破解农村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难题。在主题党日活动中,村党支部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将政策宣传、矛盾调解、帮扶慰问、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护林防火等重点工作作为主题党日的实践课堂。常态化开展“点亮微心愿”活动,组织党员深入走访困难群众、慰问老党员,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实际问题。在卫生治理、清理“牛皮癣”、清理房前屋后堆积物等行动中,党员冲锋在前,擦亮为民本色,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做到群众心坎上。西黄水村党支部还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理论宣讲,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这些实践举措,有效激发了党员先锋活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做点实事:让经济真正惠及民生
西黄水村党支部深刻认识到,党建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推动发展、惠及民生上。只有夯实乡村振兴的根基,才能将党建工作真正做出成效。村党支部明确提出“谋发展重民生,打造经济强村”的目标,并以“四议两公开”为抓手,科学决策、凝聚共识,带领村民大力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
村党支部确立了“大农业”根基与特色产业并进的发展思路。首先稳定种植玉米、谷子、荞麦、豆类等基础农作物,做强传统农业,保障粮食安全。其次集社会资金建设玉露香梨园、草莓园、葡萄采摘园、经济林和日光温室大棚,稳定水果种植面积1 300亩(约0.867平方千米)以上,并通过推广“春采草莓、夏秋摘桃杏苹果葡萄,四季可采摘”的乡村旅游品牌,打造“葡果名村”,深度融入太原市一小时交通都市圈。
西黄水村老年日间照料中心
针对果农技术瓶颈,村党支部积极引领高质量科技服务到田间,主动对接山西乡村振兴专家团,邀请山西农业大学张生智教授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开展“送政策、送科技、送信息”活动,张教授手把手传授果园土肥水管理、花果期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有效解决生产难题,提振果农信心。在山西省认证认可协会帮扶下,西黄水村持续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启动了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的调研、立项、起草和村民培训等一系列工作。这些举措旨在提升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优质优价。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有效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2022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超过万元,村集体经济活力显著增强,极大地提升了西黄水村的凝聚力。
西黄水村曾是解放太原的支前模范村,红色底蕴深厚。村党支部深刻认识到了这一宝贵资源的价值,于是将其作为党性教育和凝聚共识的重要载体,在村里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红色文化深度挖掘工作,如筹建村史馆、撰写村志、引资规划建设占地200亩(约13.33公顷)的现代军事国防教育基地和5亩(约0.33公顷)的文旅基地等,力求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文旅产业优势,实现精神传承与富民强村的双赢。
西黄水村经济发展的每一步跨越,充分彰显了村党支部强大的引领力、组织力和战斗力。村党支部领航定方向,党员带头树典范,资源整合聚合力,科技赋能增动能,共同奏响了西黄水村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最强音。
推广德孝文化,培养和谐村风
在西黄水村,“孝”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深入人心的乡风民风。这份绵延千年的德孝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其背后离不开村党支部十余年如一日的示范引领。自2012年起,西黄水村党支部就创新性地将每年农历六月廿六至廿八的古庙会,确定为村“孝文化节”,并坚持不懈地举办了13年。这并非简单的节庆活动,而是村党支部精心策划、系统推进德孝建设的核心载体。每年的“孝文化节”上,村党支部牵头组织全村200多位70岁以上老人欢聚一堂,免费提供义诊、体检、理发、聚餐、看大戏等贴心服务。在传统佳节,还举办爱心饺子、爱心粽子以及爱心月饼等活动,使尊老敬老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为了传承孝文化,节庆期间还会隆重表彰“好媳妇”“好家庭”等榜样人物。
村党支部将人才培养视为百年大计。早在2009年便设立“锦绣才子”助学基金会,连续15年对考上二本及二本以上大学的村内学生进行资助奖励。截至2024年,累计发放助学金近30万元,成功培养出2名博士、14名硕士及60余名大学生,在村内形成了崇文重教、人才辈出的良好风尚。
村党支部将德孝文化视为乡村治理的“润滑剂”与“黏合剂”,不断探索将其融入乡村治理实践的新路径。创新推出“善治积分巢”制度,将参与志愿服务、践行孝老爱亲、遵守村规民约等10个方面的行为量化为积分,以家庭为单位累计,并与评优评先、“孝文化节”表彰资格等挂钩。此举有效激发了村民主动参与村务、自觉践行德孝的内生动力,将“要我文明”转变为“我要文明”。
西黄水村内农家乐的壁画
此外,村党支部还积极吸纳热心村庄发展的各界人士成为“荣誉村民”,组建了一支特殊的“智囊团”与“志愿者”队伍。目前,队伍已壮大至16人,涵盖法律、文化、规划、文宣等多个领域的精英。他们凭借自身专长,为弘扬德孝文化引入强大的“智慧外援”。在德孝文化的熏陶下,村党支部后续推动建立了“家门口”矛盾纠纷化解站,落实“事前防、事中调、事后访”的闭环机制。通过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德化人,实现了矛盾纠纷就地化解,营造了邻里和睦、守望相助的和谐氛围。
在多年的发展中,西黄水村取得了显著成就。该村建成设施完善的老年活动中心,内设棋牌区、休息室、阅览室等,提供休闲娱乐、保健康复、心理疏导等多样化服务,彻底解决了村内老年人活动场所匮乏的问题,让老年活动中心成为老人们温馨的“第二个家”。村里还积极承办省市县书画笔会等活动,邀请艺术家入村创作,以翰墨丹青弘扬传统文化,提升了村庄文化品位,让村民在艺术熏陶中也能感受文明之美。西黄水村着力加强村级卫生室建设,不仅配备先进设备,还设置了专职村医,为留守老人和儿童提供悉心服务,让卫生室成为村民健康的“守护者”。
十余载深耕不辍,西黄水村党支部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和有力的实践创新,将德孝文化从一项节庆活动,升华为一套融入乡村治理血脉的制度体系、一种浸润千家万户的文明乡风、一股推动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展望未来,在村党支部的持续引领下,德善之花必将在西黄水村绽放得更加绚丽,为新时代和美乡村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宜居西黄水
人居环境是乡村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其改善绝非一蹴而就,必须依靠系统的谋划,方能持之以恒,取得成效。早在2016年,村党支部就制定了明确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规划,为后续工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在2022年,村党支部敏锐抓住石太高铁沿线环境综合治理的重大契机,将其作为实现人居环境“历史性大改善”的突破口,果断决策,全力以赴推进相关工作。
近年来,村党支部带领党员群众全面推进“地下”与“地上”双提升,对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升级。在地下,铺设覆盖全村大街小巷的下水管道,新建3座现代化污水处理站,彻底解决生活污水排放难题;完成全村420户卫生改厕,显著改善了村内环境。在地上,实现了村庄道路全面硬化、绿化、美化、亮化;高标准建设了“四好农村路”,特别是将1.5公里过村旅游公路打造成特色景观通道,两侧遍植风景树与花卉。不仅如此,村里还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环境治理精细化,实现了“村内无垃圾、无异味”;建立了农业废弃物分类收集与资源化利用体系,确保“田野无杂物”。在村党支部统筹下,村内逐步建设了设施完善的小学、村级卫生所、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便民澡堂、文体健身广场等,构建起“15分钟便民生活圈”,极大便利了村民生活。
西黄水村一处洁净的民居
为确保人居环境长治久美,村党支部还创新治理模式,对村庄进行分片区、精细化、网格化管理,通过定人定岗定责,配备专职卫生保洁和村容村貌管护队伍,确保了大街小巷时刻保持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有序。
在注重改善“硬环境”的同时,西黄水村还着力厚植文化“软实力”。在村容建设中巧妙融入现代文明元素,沿街墙壁精心绘制文化墙,生动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孝亲敬老、乡风民俗、非遗文化等内容。党群服务中心对面的壁画更集中诠释了村魂“诚、忠、孝、和”。建成投入使用的金曼谷小游园、民乐剧场等,不仅是休闲健身的场所,更是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核心载体,成为举办文化活动、凝聚乡情的重要空间。村党支部书记王慧表示:“让村民们觉得生活在这里‘很有面子、很舒服’”,这句话道出了环境改善的深层意义。环境改善不仅美化了家园,更增强了村民的自豪感与归属感,提升了乡村文明程度。持续的努力赢得了广泛认可,村庄近期荣膺“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此前已获评“山西省文明村”“山西省美丽休闲乡村”等多项荣誉,而人居环境显然是其中的关键指标。
从规划蓝图到攻坚落地,从设施完善到机制保障,从环境塑形到文化铸魂,西黄水村人居环境的华丽蝶变,每一步都深深烙刻着村党支部引领的印记。党员冲锋在前,群众积极参与,共同绘就了宜居宜业的和美画卷。这不仅是民生福祉的显著提升,更是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生动体现,为西黄水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西黄水村的振兴之路,生动诠释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从昔日的支前模范村到如今的全国文明村镇,西黄水村的实践有力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乡村迈向全面振兴的根本保证。村党支部始终是凝聚人心、指引方向的“主心骨”,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动能,锻造一支扎根乡土、服务群众的先锋队伍,才能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潜能,帮助乡村在产业更强、环境更美、乡风更淳、治理更优、生活更好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
终审:魏文源
监审:李晓亚
编校:冯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