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乡村思政课新动能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中,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建设者和受益者。要在农村深耕思想政治教育,用先进思想引领农民,激发其精神力量,使其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受益者,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零散化
农村地区多为小聚居或分散而居,且劳作时间不固定,难以集中农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在农村地区,集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依赖于村内组织的村民会议,但此类会议召开频次较低。笔者调查发现,部分村落一年仅召开两次村民会议,甚至有些村落一年仅召开一次会议。二是通过发放与思想整治教育相关的宣传资料。一般而言,只有在上级有关部门或乡镇举行相关宣传教育活动时才会发放相关宣传资料,发放范围小且随机性较大,仅有少部分村民能收到资料。三是乡村干部或驻村帮扶干部在入户走访过程中结合政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其中,走访的对象主要为脱贫户,教育引导的范围较窄。总体来看,当前农村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现出零散化和无序化的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缺失
由于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深入认识,农民参与相关教育的主动性较低,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农村难以深入、广泛地开展。农民肩负着家务、照料子女、田间劳作等沉重负担,多数农民起早贪黑,为辛勤劳作,长期奔波使其身心疲惫,因此难以关注精神生活,导致部分农民对村民委员会组织的培训和会议参与度低,思想上缺乏重视,存在故步自封、安于现状的倾向。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在农村地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主体主要是乡村两级干部。然而,部分乡村干部受教育程度不高,自身思想素质有待提升,对当前政治理论和方针政策的理解不够深入透彻,知行合一、学用一致的自觉性不高。据了解,部分乡干部仅有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村干部大部分只有初中文化程度,这导致他们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难以通俗易懂的讲解相关内容,这不利于农民快速接受,使他们难以受到较好的思想教育,最终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单一
许多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习惯于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善于结合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较为单调,难以激发农民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例如,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要以宣读式教学方法为主,讲解往往不深入,且缺乏案例分析。同时,部分农村地区开展的活动相对较少,且活动形式也较为单一,缺乏吸引力。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作用未充分发挥
当前,各个村都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图书室、文化广场、村村响、电视机等文化活动场地和设备设施,部分村(居)还有一些革命遗址、遗迹、文化场馆等,但这些思政教育平台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一些甚至闲置,无人问津,这些阵地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例如,通过走访调研,可以发现农村一部分图书室基本处于闲置状态,村民借阅书籍的频率较低。此外,部分村级图书室的图书更新周期较长,难以满足村民当前的阅读需求,难以充分发挥出图书室的思想政教育阵地作用。
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考
思想政治工作是生命线。农民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主体。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全面加强党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
1.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
坚持党建引领,着力强队伍、优服务,把党的政策主张传递到“神经末梢”。基层党组织应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高度重视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并督促直面农民的乡村基层干部切实重视此项工作,对其进行安排部署,做到有计划、有专人负责、有实际效果。同时,需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基层党组织重要议事日程,并安排专人管理。
2.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培训
通过宣讲、举办培训班等组织农民集中学习党的最新方针政策和理论知识。有关部门可以组织农民参与技术交流、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农民在参与中学习,不断提升村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切实激发农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提升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获得感。
3.发挥相关部门联动作用
做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各部门协调联动、共同发力。要发挥好教育、公安、农业农村、民政、人社、卫健、人社等部门的联动作用,共同做好关心、帮助、服务农民的工作。
全力搭建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阵地
开展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需搭建并利用好相关平台阵地。近年来,农村村民委员会办公场所及相关文化、卫生设施显著改善,为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做好这项工作,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平台阵地,又要结合现代科技创建新平台,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利用好网络平台
当今时代,网络信息更新迭代迅速,人们每日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接触海量多元信息。在此背景下,需强化对网络不良信息的监管与整治,持续净化网络环境,构建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同时,应将手机网络平台打造成弘扬传统美德、推动移风易俗、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正能量的阵地。如此一来,农民在日常使用手机、浏览抖音等网络平台时,便能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提升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成为爱党爱国、孝老爱亲、勤劳善良的楷模。
2.利用好相关场地
依托现有各类教育场馆,如芷江受降纪念馆、红军长征在芷江陈列馆等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一是通过参观的形式,接受主题教育。可以定期组织农民到相关场馆参观,以听、看、悟的形式,身临其境的接受教育。二是在场馆内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可以举办讲座、专题图片展、观看电影等活动,提升村民的思想政治素质。例如,邀请专家学者或先进典型举办专题讲座,深入解读党的理论政策、乡村振兴战略及历史文化知识,提升农民理论素养和知识水平,让农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相关历史及精神。三是在场馆内开展实践体验活动。例如,开展红色文化宣讲、传统手工艺制作等活动,让农民在参与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以上方式,可以让农民在参观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践行,增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不断提升思想政治觉悟,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3.利用好村级文宣平台
一是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作用,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从某种意义上说,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也是培育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二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的土壤,几千年来的历史变迁已经深度融入到了中华民族每一代人的血液和骨髓里,既培育了我们民族心理与民族性格,也在中国乡村积淀成民风、民俗,代际传承。让丰富的传统文化浸润于农村这片广阔的土壤,通过村规民约、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有效加强农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思想文化素质,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源泉。三是利用好村级广播站、村村响、宣传栏、宣传墙、图书室、红色旧址遗迹等平台,有形有感地宣传好党的方针政策、政治理论,宣传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这些宣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时时处处地进入到农民眼中、耳中、心中,让广大农民在村部、在田野中、在家里等村里各地都能耳濡目染受到教育,让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
切实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建设,是做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所在。要充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人才的力量提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1.提升队伍素质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要是乡镇干部、村支两委干部、小组长、农村党员,在这些人员中选取一部分政治素质高、个人品德好、文化水平相对较高人员明确为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组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明确人员队伍后,每年组织专门的培训和教育,与时俱进地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更好地开展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加强人员队伍管理
严格管理好思想政治教育人员队伍,明确好负责人,做到纪律严、作风好,做到能深入一线、工作扎实、认真细致,这样才能发挥人员合力。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选拔、考核、激励等制度机制,制订思政人才年度任务计划和绩效目标,加强绩效考核,推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大实效。同时,要加强人员队伍的培训指导,完善各类保障和激励,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水平。
3.引进外地人才支持
中共中央在《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一方面可以考虑引进高校的思政专家,结合农村实际指导、研究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并培训好农村思政工作人员,指导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做好思政工作。另一方面,相关职能部门组织人才队伍,开展送教下乡、送课下乡等相关活动,多形式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营造良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1.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机制
加大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形成各级各职能部门重视的良好环境。基层政府、妇联组织等相关部门要把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抓好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系列制度机制,有一定的人员、经费、考核、激励保障,在严格的制度框架下抓好这项工作,形成各级高度重视、部门联动,用有力的举措推进这项工作良好运行。同时,用好激励机制,采用积分制,对于积极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农民在村务管理中予以适当的积分奖励,积分达到一定程度可给予适当物资和精神奖励。对于积极参加思想政治教育且学习成效优秀的农民,可以在年中、年底予以表彰和奖励,提升农民的荣誉感和获得感,增强其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自觉性。
2.形成全社会支持氛围
一是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加强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使各级各部门、基层干部、社会各界都能了解这项工作,了解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并积极探究做好这项工作的方法。大力宣传,使相关人员认识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重大意义,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人人关注、人人支持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二是激发农民参与的内生动力。对于不愿意参加活动的农民,要积极做好思想工作,为他们讲清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农村其他工作的促进作用,动员农民积极参与。三是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合理制定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措施,如制定奖励政策,对于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做得好的基层干部、主动参加教育培训且表现良好的农民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推行积分管理制度,将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情况与积分管理结合,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3.改进宣传教育内容和方式
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改进宣传教育内容,把宣传教育内容与当地实际、农民需求相结合,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宣传教育内容要更接地气,保证农民听得懂且能较快接受,增强其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真正起到教育效果。同时,改进宣传教育方式方法,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笔者调研中发现,多数农村都是采用开会、宣传栏、放广播等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虽有成效但较难培养农民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征求当地村民意见,创新宣传教育方式,使宣传教育更接地气、更喜闻乐见、更易接受,让村民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有效提升教育效果。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鲜明特色,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在意识形态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乡村振兴需要发挥好农民半边天的作用,开展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凝聚村民的智慧和力量,可以更好地助力农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发挥出他们的主体作用。
终审:魏文源
监审:李晓亚
编校:冯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