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农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乡村振兴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数字化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驱动力。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数字技术的应用为农业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文章以河南省南阳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地区在实施农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与挑战,主要包括资金与技术投入不足、农民数字素养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深入探讨了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农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核心技术,结合南阳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转型路径,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际操作提供了建议。文章通过对农业数字化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分析,旨在为南阳市及其他地区的农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助力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同时为农业现代化进程贡献力量。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新时代的重要发展战略,旨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农业生产力与农民生活水平。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模式及农村经济正发生深刻转型,数字技术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然而,南阳市作为河南省的重要农业城市,尽管农业资源丰富,但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仍面临资金技术投入不足、农民数字素养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挑战。因此,研究南阳市农业数字化转型路径与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农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论基础
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河南省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如《河南省“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关于支持台前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河南省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细则》等,这为南阳市农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政策支持。
农业数字化的概念与内涵
农业数字化是指通过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管理,其核心目标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业资源配置,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农业数字化包括农业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分析,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农机智能化等方面。
农业数字化转型的相关理论
技术采纳模型认为,农民对数字化技术的采纳受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的影响。也就是说,农民更容易采纳那些操作简单、易于理解且能直接提升生产效益的数字技术。因此,提高农民对数字技术的认知水平,并通过培训增强其操作技能,使农民能够感受到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和效益,是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
数字鸿沟理论指出,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导致信息获取渠道有限,数字化技术难以普及。这种数字鸿沟使得城乡在数字化进程中存在较大差距,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发展。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与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成为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前提。
产业升级理论强调,农业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农业生产模式能够更加精准和高效,农业产业链条也将更加优化,提升整体竞争力。
南阳市农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与挑战
南阳市农业数字化的发展现状
南阳市在推动农业数字化方面已取得初步进展,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应用智能种植、智慧农机、大数据平台等技术,农民通过智能手机和物联网技术进行生产监控和数据采集,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已使用数字化管理工具来实现农产品的追溯与质量控制。这些数字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然而,南阳市在农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数字技术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整体产业化应用规模较小,尚未实现普及。其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数字化资源的整合和信息流通存在较大瓶颈。数字技术与传统农业的融合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投入,因此,南阳市在农业数字化发展方面仍面临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改进需求[1]。
农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挑战
南阳市农业数字化转型面临多重挑战。首先,资金与技术投入不足是制约转型的主要因素,许多农民和农业企业对数字化技术的投资存在顾虑,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导致数字化进程缓慢。其次,农民的数字素养普遍偏低,大部分农民缺乏对数字技术的认知,且操作智能设备和使用数字化平台的能力较弱,这限制了数字农业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再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尤其是部分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不完善、网络覆盖不到位,使得农业数字化建设受限。最后,数据标准化和信息共享问题也影响着数字化进程,农业生产中的数据采集与使用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各方信息难以共享,从而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精准性和效益。
南阳市农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分析
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基础设施是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南阳市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5G网络、物联网设备和云计算平台的部署上。通过加快5G网络的广泛覆盖,南阳市能够实现农业领域内的高速信息传输与实时监控,为气候变化、土壤湿度、作物生长等关键数据的即时采集提供支持。这将帮助农民实时掌握农业生产中的变化,作出精准决策,避免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益。同时,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实现农业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将灌溉系统、农业机械等设备连接成互联互通的智能农业网络,农民可通过远程控制和实时监控,了解设备运行状态,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人工操作失误。此外,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南阳市能够对气候变化、市场需求、农作物病虫害等数据进行分析,为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精准的生产决策支持。通过大数据的精准分析和云计算平台的强大处理能力,南阳市不仅能提升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还能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推动农业生产向高效、智能化转型[2]。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数字化转型依赖于科技创新,尤其是在智能化和自动化领域的技术突破。南阳市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重点发展智能农业技术、农业无人化技术和智慧养殖技术等领域。首先,智能农业技术,如人工智能应用于精准农业管理,可以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例如,智能农机能够自动完成土地耕作、播种和施肥等任务,精准农业技术则帮助农民根据土壤条件、气候变化等因素,精准调整农业生产措施,提高产量与效益。其次,农业无人化技术也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无人机和农业机器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南阳市应鼓励企业研发农业无人机,用于精准喷洒农药、监测作物健康等,这不仅减少了人工投入,还能提升作物的质量与生产效率。此外,智慧养殖技术在养殖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智能设备能够实时监测动物的健康状况,并自动调节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以优化养殖条件,提升养殖效率,并有效预防疾病传播[3]。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南阳市应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提升农业数字化的普及度和应用效益。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培育一批具备数字化水平的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以及智慧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市农业数字化转型。首先,南阳市应鼓励传统农业企业采用数字化管理模式,实现生产、仓储、销售等环节的数字化管理,推动企业向“智慧农业”方向发展,提升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益。其次,应加大对农业合作社与智慧农场的支持力度,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鼓励其探索数字化转型,提高其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水平。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农业合作社和智慧农场的综合竞争力,还能够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参与农业数字化进程,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转型。同时,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成功经验和示范效应,将为更多传统农业企业和农民提供借鉴,推动农业数字化的广泛应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4]。
提升农民数字素养
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南阳市需要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提升农民的数字素养,帮助他们理解并运用数字技术,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精准度。首先,南阳市应通过举办农民培训班、线上课程等形式,提升农民对数字农业技术的认知,尤其是在智能手机和App应用方面,帮助农民掌握种植管理、灌溉管理等智能化工具的使用,增强其在实际生产中的操作能力。此外,南阳市还可以通过数字农业示范项目的实施,选树一批农民代表,带动周边农民参与,形成示范效应,逐步提升农民数字素养[5]。
完善农业数字治理体系
南阳市应建立健全农业数字治理体系,确保农业生产数据的共享和流通,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协同发展。首先,通过建立统一的农业大数据平台,整合农业生产、气象、市场等多类数据资源,为农业企业和农民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提升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其次,推动信息共享与合作,强化政府、企业与农民之间的信息流通,构建合作共赢的数字农业生态系统。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不同主体之间的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孤岛,提升数据的使用价值,确保数据能够在产业链上下游流通,促进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6]。
南阳市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对策建议
政策引导与财政支持
政府在农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具体的激励措施,如数字农业补贴、技术创新奖励等,鼓励企业和农民积极参与农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政策引导,政府可以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推动更多数字化项目的落地。此外,政府还应加强财政投入,特别是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研发和农业大数据平台等领域,确保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顺利推进。
加大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
在农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南阳市的农业企业需要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农业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的创新能力。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技术的转化和应用,企业能够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推动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同时,企业应积极拓展数字农业市场,开发适合不同生产环节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农户和农业企业的需求。通过创新和市场开拓,农业企业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竞争力,还能推动农业产业链的数字化升级,形成全新的发展模式。
增强数字技能培训
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离不开农民的参与,因此,加强农民的数字技能培训至关重要。南阳市应通过线下培训、在线教育、农民学校等多渠道开展农民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对数字农业技术的认知和操作能力。特别是在智能设备和农业App的使用上,农民需要掌握相关技能,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精准度。为了适应不同地区和农民的实际需求,培训内容应进行优化,重点培养农民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设备使用能力,确保农民能够顺利适应农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技术在农村的普及。
创新农业数字化投融资模式
在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金融支持不可或缺。银行和金融机构应创新投融资模式,为农业数字化项目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低息贷款等方式,金融机构能够有效减轻农业企业和农民在转型过程中的资金压力。此外,政府应鼓励风险投资机构与农业企业展开合作,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支持农业数字化转型。通过金融资本的支持,农业数字化项目能够获得充足的资金,为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确保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南阳市农业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南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民数字素养等措施,南阳市有望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数字化管理,从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收入增加。当前,南阳市虽然在推动农业数字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要有效应对这些问题,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需要密切合作,通过加大政策支持、促进技术研发与应用、提供培训和资金支持等措施,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顺利进行。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农业数字化将深度融入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南阳市有望成为全国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典范,为其他地区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助力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郭双双,渠元春,秦扬扬,等.南阳市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与建议[J].农业科技通讯,2023(07):4-5+8.
[2]刘君,王学伟.数字经济赋能智慧农业发展的动力与路径[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14):14-15.
[3]曹冰雪,李鸿飞,赵春江,等.智慧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路径[J].智慧农业(中英文),2024,6(04):116-127.
[4]高杨,王寿彭,韩子名.农业数字化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3(05):108-121.
[5]马晨,李瑾,冯献.农民数字素养对其数字乡村参与的影响机制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24,37(09):1937-1949.
[6]周国民.迎接农业农村领域数字经济的提速发展[J].农业大数据学报,2023,5(01):1.
2024—2025年南阳市科技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南阳市乡村振兴战略中农业数字化转型研究”(课题编号:24RKX027)。
终审:魏文源
监审:李如洁
编校:王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