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我的家乡我建设”——苍头村美丽乡村 建设探析

时间:2025-05-20 11:22:56来源:燕京理工学院 文字:刘彩云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深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正逐步成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之一。文章以乡村振兴为大背景,以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方案为契机,以苍头村村民和在外老乡为乡村建设主体,基于苍头村实践调研基础,从村庄环境提升、共享空间建立、基础设施改善以及村庄特色文化挖掘角度探索苍头村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

  在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全面而又细致的战略部署,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内容及意义

“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内容

  在2023年7月,国家九部门联合印发《“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实施方案》,活动内容主要包括动员在外老乡参与到村庄规划、村庄产业发展、村庄建设,以更好地激发在外老乡与村民共同参与家乡的建设[1]

“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意义

  “我的家乡我建设”主要组织在村村民与在外老乡携手共建家园,对美丽乡村建设有重大意义。该活动从政策上为在外老乡营造良好的回乡环境;同时,广泛动员在外老乡投入家乡建设中,极大激发其建设家乡的热情。

苍头村概况及美丽乡村建设现状

苍头村概况

  苍头村位于河北省廊坊市燕郊镇,北临幸福渠,南邻外环,西邻燕京理工学院,地理位置优越,距离潮白地铁站1.9公里(见图1)。相传明朝时期,有孙姓人家来此定居立庄,因村民多习武,寿命长,白发苍苍之人很多,故得名苍头。苍头村村民90%在企业工作,8%从事农业生产,2%靠出租房屋为主要收入来源,村民年均收入约3万元,在燕郊镇属于中等收入水平。

图1 苍头村地理位置(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苍头村美丽乡村建设现状

  此次对苍头村的调研主要聚焦在村庄基础设施、村庄环境、公共活动空间以及村庄建筑特色方面。笔者通过现场调研以及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苍头村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并根据调研报告提出苍头村美丽乡村建设路径。

  1.村庄基础设施

  村庄车位规划不合理,车辆乱停乱放现象频发,不仅影响村庄环境,还存在交通安全隐患。村庄休息娱乐的公共基础设施较少且种类单一,设施陈旧,存在很大安全隐患(见图2)。

图2 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2.村庄环境

  一是村口标识不明显。苍头村主入口没有任何景观设计与指示牌,只有简易材料制作的、无任何特色的铁栏杆门头;旁边的指路牌被树木遮挡,不易被过往行人发现。二是村庄绿化较少,植物种类单一。苍头村绿化种类较少,景观层次单一,仅有杨树以及常绿乔木,整体绿化覆盖率处于较低水平[2]。村庄主要入口以及公共活动场地,景观设计相对简单。三是村容村貌有待提升。垃圾站位置设置不合理,且数量较少;清理不及时,异味比较严重、脏乱无比;同时,垃圾站未进行分类回收(见图3)。

图3 村庄现状(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3.村庄公共空间

  苍头村人口构成主要包括留守老人、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在周边求学并选择在此租住的学生群体。苍头村由于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在村里的大多数为老人。在调研过程中,老人提出希望公共空间离家近,外来租住人员以及学生群体对公共空间社交娱乐需求不大。

  4.村庄建筑特色遗失

  苍头村是典型的城中村,是在现代化进程中被遗忘的小村庄。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很多外来租户快速涌入,导致很多村民舍弃原有建筑风貌,尽可能建设更多房间以此来获得经济收益,破坏了村庄原有建筑格局。同时,建筑样式杂乱,缺乏特色,只有少数房屋还保留一些特色。

苍头村美丽乡村建设路径研究

改善苍头村村庄环境

  1.村庄入口标识提升

  结合周边环境以及苍头村人文要素,丰富村庄主入口环境,同时增加村庄入口标识度。例如,通过入口景观设计提高绿化率,丰富入口空间层次;在入口标识牌以及村庄入口门头设计中融入村庄文化,提升村庄入口的辨识度,使其成为展现村庄特色与风貌的重要窗户。

  2.丰富植物种类,增加村庄绿化率

  在村庄景观设计中,可引入多元植物品类,包含落叶乔木、常绿乔木、花灌木、彩叶灌木、草本花卉以及地被植物等。在道路两侧栽种简洁、视线通透的落叶乔木植物;在村庄主干路可栽种观赏性良好的常绿乔木搭配灌木或者乡土草本植物;在村庄次干道可适当采用观赏性较为良好的小乔木搭配花灌木与地被植物;住宅旁与村庄碎片化空地可适当进行攀缘类植物垂直绿化,花灌木搭配野生花卉或者乡土草本植物以突显乡村野趣。

  3.增加垃圾站数量,设计特色垃圾站

  根据村庄现有人口,增加垃圾站数量。在设计垃圾站时,融入村庄特色文化元素,赋予垃圾站主题性和本土性。同时,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完善垃圾回收处理流程,并安排专人定时进行垃圾站清理工作。

打造村庄共享空间

  苍头村居住群体包括外来务工人员以及部分学生群体,公共空间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为本地居民提供娱乐社交休息空间,还可以为本地居民、外来租户以及在外老乡提供社交场所,更有利于苍头村村庄建设。

  1.主共享空间设计

  主共享空间打造,一是可为当地居民提供日常娱乐社交场所,二是可以作为苍头村对外的交流场以及进行村庄节庆日活动的场所,三是在合理的时间段可以作为村民流动市集,四是在毕业季作为周围大学生的跳蚤市场场地。

  2.节点共享空间设计

  选取村民自发聚集的场地打造节点共享空间。在节点共享空间打造过程中,可以赋予不同节点共享空间不同的功能性质[3],如有的节点共享空间可以供居民下棋,有的节点共享空间可以供居民锻炼身体,有的节点共享空间可以供居民休闲小憩。

改善村庄基础设施

  根据节点共享空间功能性进行空间设计。在设计健身节点空间时,除了增加健身器材种类与数量,还要重点考虑其场地与设计的安全性;在设计休闲娱乐节点空间时,可以让村民利用家里现有的材料与旧家具全程参与设计与实施,例如,旧沙发或者椅子,如果直接丢弃或毁坏太过可惜,可对旧家具进行织补与编织,以技艺赋予现代诠释,为其注入新的活力与色彩,使得旧物得以焕发新生,实现“旧物新生”的理念。

挖掘村庄建筑特色文化

  深入挖掘苍头村村落文化,加大对苍头村历史遗迹的整理[4]。一是对苍头村少数保持传统特色的建筑进行元素提取,并将其应用到苍头村的改造设计上。二是对村内保留特色的房屋实施保护处理。三是对村内已拆改无特色的建筑进行墙体立面改造。四是对废弃房屋进行再设计,再设计过程要抓住村庄主要特色元素,减少对村庄整体建筑格局的破坏。五是在进行村庄整体设计时,可在保留原有风貌的基础上,采取微改造、微更新的方式加以处理。

  本文以“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为契机,从村庄公共空间、村庄基础设施以及村庄特色文化挖掘角度出发,提出苍头村美丽乡村建设路径。具体而言,从村庄入口标识提升、丰富植物种类和增加村庄绿化率、增加垃圾站数量和设计特色垃圾站;设计主共享空间、节点共享空间;完善基础设施、挖掘村庄特色建筑文化等方面建设美丽乡村,为美丽乡村的建设献力献策。

  参考文献:

  [1]国家乡村振兴局.“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实施方案[EB/OL].(2023-09-22)[2023-09-22].https://www.moa.gov.cn/govpublic/.

  [2]周玉佳,马之路,余凡.基于改善人居环境的美丽乡村建设探索——以淮南市姚李村为例[J].武夷学院学报,2018,37(10):39-44.

  [3]齐伟民,林荣佳.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传统村落公共空间营造策略探析[J].建设科技,2024(06):24-26.

  [4]高尖伟,姜胜男.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探索——基于苏州市震泽镇的经验[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4(05):24-29+58.

  基础研究“以‘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为契机探索廊坊市美丽乡村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029093)。

  终审:魏文源

  监审:李晓亚

  编校:罗学茹

  网络:吴飞飞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