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河北数字经济与金融服务耦合创新实践

时间:2025-05-19 14:13:09来源:邢台学院 文字:郭晓燕 朱俊卿 康育倩 柴路宽

  摘要:数字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机遇,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人才、组织等多维度发展,呈现出新业态和新气象;在这个过程中,开展高质量金融服务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具有中介效应,与数字经济耦合发展能有效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文章通过分析河北省乡村振兴创新实践,提出数字经济与金融服务二者协同合力,创新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路径。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后,国家及省市层面相继作出战略部署,强调以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促进农村高质量金融服务对乡村振兴的保障支持,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从乡村振兴中的数字经济和金融服务两个维度出发,研究其耦合发展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和路径,能够为乡村振兴路径的研究提供经验佐证,同时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一种新的实践思路,将数字经济发展、金融服务二者紧密结合的新发展路径,探索乡村振兴过程中数字经济发展策略和金融服务策略合力的创新综合实践,开拓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

乡村振兴战略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初步界定了乡村振兴的五个维度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并指出了城乡融合发展、三产融合、培育农村人才等多个发展路径。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国家进行了乡村振兴工作部署,正式拉开了乡村振兴的工作大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即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2021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对“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工作进行进一步安排,提出了“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新发展阶段农业农村工作新的工作安排和要求进一步细化。2021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颁布,乡村振兴从立法角度保障落实效果。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从高质量发展角度,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方位部署,各地也积极进行相关部署。从国家和地方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工作文件梳理来看,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是在不断丰富的,特别是“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和国家数字经济战略初步实现了融合发展,开展的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点工作,为广大农村地区发展数字经济、发展农业新业态创造了重要的基础条件;同时,在乡村振兴的政策保障和体制创新中,高质量金融服务始终是重要的工作部署,普惠金融是农村金融支撑的重要工具;这两个维度的工作在乡村振兴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乡村振兴中数字经济与金融服务耦合机理

  乡村振兴是一项涉及多个层面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构建一套政策与制度相互衔接、相互支持的耦合机制。从本课题研究两个维度来看,数字经济是国家战略,国家要求其加深与实体经济融合,发挥对乡村振兴的赋能作用。例如,数字乡村建设为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打下重要基础,网络消费、电子商务、农业产业数字化建设、数字治理等迅速提高了农村各个领域的发展水平,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农村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撑,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农村金融服务内容和形式多样化,特别是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普惠金融在数字赋能下对解决农村金融中的社会信息评价、融资保证、融资效率、信用提升等方面不断创新,不断涌现出党建引领、整村授信、数字银行等创新发展形式,提供了高质量金融服务;将乡村振兴的数字经济与金融服务的耦合发展进行研究,能够进一步探索更好发挥数字经济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

  2018年《河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确定了河北乡村振兴战略规划31个主要指标;这个指标体系比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指标体系共计22个指标的内容更加丰富。依据以上指标体系,文章构建了河北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北省乡村振兴总体水平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并借鉴已有研究对河北省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耦合、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的耦合、数字经济和金融服务耦合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机理,进行实证分析。

  已有研究从数字经济和金融服务分别对乡村振兴耦合进行了分析:河北省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出滞后性,数字普惠金融还不能够很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建设;从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耦合来看,河北省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的发展水平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且数字经济的增长速度高于乡村振兴的增长速度;在此研究基础上,课题对乡村振兴中数字经济与金融服务耦合和作用机理进行实证分析。具体做法是,首先以乡村振兴作为因变量,数字技术作为自变量、金融服务作为中介变量,把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创新能力、经济水平、财政分权等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建构实证模型,通过回归分析,研究金融服务和数字技术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

  模型如下:;

  在通过对全国31个省区在2014—2020年间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首先,数字技术的应用程度越高,乡村振兴的实现程度越高,数字经济对乡村振兴具有赋能作用;其次,金融服务的中介效应存在,主要是数字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金融服务水平进而为乡村振兴战略赋能;最后,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主要是通过产业数字化帮助金融体系更好地支农、助农,数字经济和金融服务耦合重点在于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总体来看,在数字经济发展全面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数字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其内在的作用机理在于数字技术提升金融服务质量,数字经济通过提供便捷的信息获取和交换渠道,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提高了金融服务的可及性,而金融服务则通过为乡村产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从而为驱动乡村振兴战略在资金支持方面赋能,二者耦合发展的协同作用共同推动了乡村振兴的进程。因此,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要素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方面的赋能作用,推动产业数字化,从而以产业振兴带动整个乡村振兴。同时,要关注数字技术对其他生产要素效率的边际改善,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即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优势,加强数字经济与金融服务的深度融合,构建一套政策与制度相互衔接的耦合机制,形成新型生产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相互耦合的联动工作机制,以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

河北数字经济与高质量金融服务耦合推动乡村振兴创新路径

  河北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创新均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有益成果和经验。从2018年的《河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22年《河北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2023年《河北省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细则》《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快建设数字河北行动方案(2023—2027年)》等一系列措施来看,河北省确定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确定了五个方案,部署了多项行动如乡村治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村公共服务提升、乡村振兴人才支撑、金融支撑工程等;不断强化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责任,落实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具体做法是从规划引领、脱贫巩固、产业发展、生态宜居、文化繁荣、乡村治理、城乡融合、人才支撑、扶持措施等八个方面开展工作,特别是大力推动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行动,推动新技术在农村金融领域推广运用,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为乡村振兴全面赋能。研究中,课题组进行了实地调研、专家访谈,结合笔者担任“三区”科技人才、科技特派员等工作经验,以数字经济与金融服务耦合机理出发,对今后深度推进数字经济和金融服务耦合来赋能乡村振兴提出几个方面建议。

党建引领 协同发展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起到了战斗堡垒作用。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存在很多实际困难。例如,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过程中,农村是典型的技术洼地,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数字技术应用难度很大,广大农村群众在生活、生产中仍然以传统方式为主,特别是大量中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中的老弱妇孺数字素养偏低,数字意识薄弱,这样使得推广农业数字化发展具有很大难度,在高效运用数字普惠金融等新的融资方式等方面也明显具有信息不充分、操作难度大,甚至不信任等问题。因此,要将数字经济与农业发展融合、开展农业数字化转型等先进生产方式的推进、利用现代金融工具,就必须解决农村基层的劳动者素养问题、想办法解决数字基层设施不足的问题、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等各种综合实际困难,而不是单独解决数字技术应用、金融服务入户的单独应用命题,要有整体协同发展的意识、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具有强大的组织合力作用,基层党员大多政治素质过硬、综合素质高,很多还是农村里面的种植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者等,具有很强的领导能力,有影响力、有示范性,因此要扎实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把农村党支部书记、基层党员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加强党组织在乡村振兴各个领域的领导力,有效带领村民,大力推进数字经济与金融服务耦合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提高农民数字素养,实现农业数字化;数字普惠金融紧密结合农业数字化,以大数据技术有效判断和提供丰富资本服务农业发展,促进三产融合,进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发挥科技赋能作用

  在乡村振兴中,数字经济和金融服务耦合发展,这些都对数字技术应用和管理素质均有较高要求,乡村振兴需要科技支持。从实践调研中来看,乡村振兴中的“领头雁”如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乡贤等,这些高素质人才对数字经济有了解、有经验,也有对接金融市场的资源和能力,能够较好地在农村数字化建设、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是乡村地域宽广、领域丰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进,乡村振兴发展并不平衡,因此要充分发挥社会优势资源,引导科技力量流向农村,不断普及数字技术,开展金融科技服务,在数字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基层硬件设施的基础上,提高数字软实力。一是做好基层科技服务,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力量,长效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开展“三区”科技服务、科技特派员服务,建立农业龙头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把高素质科技力量引入广大农村领域,在数字技术应用、农业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发展、农户金融素养等方面提供培训、咨询等服务,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二是在发挥农村龙头企业数字化示范作用,龙头企业在农村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是农村产业发展的排头兵,数字技术应用的领航者,也是对接金融市场的先头军,在土地流转、农村设施提高、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鼓励龙头企业应从社会责任出发,推动龙头企业在高素质员工培养、技术开发应用等方面的辐射作用,发挥其数字化发展的示范效能,进而带动产业链上其他企业数字化发展,开展数字金融等实践,提升农村产业发展水平,并带动其他领域发展。

发展农村新质生产力

  乡村全面振兴要发挥科技创新作用,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形成新质生产力。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正式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要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是数字经济赋能的主要作用点,也是培育农村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生产力提高是实现农村富裕的根本路径,也是集合了数字经济、高质量金融服务等多种要素的综合路径,因此,要大力发展农村新质生产力,进而发挥对乡村振兴的重要赋能作用。从新质生产力三要素来看,新质劳动者是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具备能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具有知识学习能力的新型人才,在乡村振兴发展中急需数字人才的情况下,培育新质劳动者能解决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过程中缺少高素质人才的问题;从新质劳动资料来看,需要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数字乡村建设为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提供了条件,在三产融合发展中数智技术的普及应用能够有效实现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以及三产高效融合,同时金融服务数智化能提高资本要素边际效率;从新质劳动对象来看,科技创新拓展了传统农业范围,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创新呈现多种生产新业态和新模式,拓宽了生产边界,丰富了农业生产内涵。因此,要发挥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通过农村现代化治理、城乡融合发展、国内统一市场等体制机制的改革,释放生产动能,促进形成农村新质生产力,进而提高乡村振兴水平。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需要多个路径,其中数字经济赋能和高质量金融服务是两个重要路径。金融服务具有中介效应,能更好促进数字经济与农业深度融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进而助力乡村振兴。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乡村振兴战略中数字经济与金融服务耦合机理与实践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20202421)。

  终审:魏文源

  监审:董卫娟

  编校:王文娟

  网络:吴飞飞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