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乡村振兴语境中何家营村民 语言素养提升的路径探索

时间:2025-05-06 10:06:26来源:西安培华学院 文字:侯洁

  摘要: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教育强国建设全面开启的重要一年。第27届推普周以“加大推普力度,筑牢强国语言基石”为活动主题。文章以此为背景,调查西安市长安区何家营村村民的普通话使用及推广情况,并分析影响普通话使用的若干因素,提出对策,旨在宣传“何家营鼓乐”、传承传统文化、缩小城乡语言差异、助力乡村发展。

调查背景

  何家营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紧邻潏水,东临瓜洲村,北与南长安街潏河大桥、鼓乐广场相连。何家营村拥有悠久的历史,至今已有1 300多年。在唐天宝年间,大将军郭子仪派遣部下何昌期将军在此驻扎,训练兵马,人们称之为“何将军营”,逐渐演变为“何家营”。何昌期将军爱好音律,退隐后,他召集了因“安史之乱”流落民间的宫廷乐师,整理乐谱,进行演奏,从而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何家营鼓乐”,也称“长安鼓乐”。这种鼓乐自唐代以来传承不绝,多次出国演出,赢得了国际和国内的广泛赞誉。何家营村被誉为“长安鼓乐之乡”,推广普通话有助于更多人了解和学习长安鼓乐等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升村子的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

  何家营推广普通话可以提升村民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乡村文化旅游等产业的发展,更好地宣传鼓乐文化,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年龄在45岁以上的何家营常住居民。

  本次调查开展的时间为2024年10月。

普通话使用情况及数据分析

调查群体基本信息

  在调查群体中,男性占比53%,女性占比47%。年龄分布上,45~55岁占43%,55~56岁占27%,65岁以上占30%。在常住地方面,90%的被调查者常住地为城中村,10%的被调查者常住地为城镇或乡村。在教育程度上,小学及以下学历者占27%,初中学历者占57%,高中、职高或大专学历者占8%,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8%(见图1)。在职业分布上,农民和个体经营者占比最高,农民占比57%,个体经营者占22%,其他职业占21%(见图2)。

  通过分析调查群体的基本信息数据发现,何家营城中村内大部分为本村常住居民,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比较高,达到84%,绝大多数参与调查者为农民或个体经营者,占比近80%。

图1 被调查学历(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图2 被调查者职业(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学习普通话遇到的问题及学习途径

  在探究学习普通话的途径时,笔者发现33%的受访者通过电视、广播等公共媒体渠道学习,30%的人通过与普通话使用者的交流来掌握语言,20%的人通过以上所有方式学习普通话,而17%的受访者则通过学校提供的培训课程来学习(见图3)。在询问学习普通话时遇到的主要困难时,42%的受访者表示不习惯使用普通话,29%的人认为汉语方言的影响使得他们难以改变口音,16%的受访者指出由于周围人使用普通话的频率低,他们缺乏练习的机会,而13%的受访者则表示由于未曾学习,因此不会说普通话(见图4)。有59%的人认为使用普通话难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32%的人经常感到普通话无法准确传达自己的意图,仅有9%的人表示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在评估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时,52%的人表示能够听懂并会说,但有些字音不够准确,23%的人能够听懂但不会说,20%的人能够熟练使用但带有较重的口音,只有5%的人能够使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交流。在学习普通话遇到的问题中,多数人通过日常接触的媒体平台或与人交流学习,只有少部分通过专门培训习得。多数村民表示没有说普通话的机会或不习惯使用普通话,导致普通话使用频率偏低。

图3 学习方式(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图4 学习普通话时遇到的主要困难

(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图5 与家人沟通(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图6 您希望家里孩子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普通话

(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家庭沟通使用何种语言

  通过对调查群体的基本信息数据分析发现,在日常生活中,92%的人倾向于使用地方方言,而仅有8%的人选择使用普通话。在与家人的沟通中,59%的人表示以方言为主,28%的人只使用方言,10%的人使用普通话,仅3%的人以普通话为主(见图5)。关于家中中小学生使用的交流语言,37%的人以方言为主,30%的人使用普通话,19%的人以普通话为主,14%的人仅使用方言。当询问受访者希望孩子在何种情况下使用普通话时,51%的人希望在学校使用,20%的人希望孩子在所有场合都使用普通话,14%的人希望孩子在与老师和朋友交流时使用,10%的人希望孩子在与亲戚交流时使用,只有5%的人希望孩子在家里经常使用普通话(见图6)。

  在家庭沟通中,绝大多数村民偏好使用方言。超过半数的村民希望孩子在学校使用普通话,但在家庭生活中,他们仍然倾向于使用方言进行沟通。

对外交流使用何种语言沟通及是否接受过普通话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与老乡交谈时,58%的人以方言为主,38%的人仅使用方言,而20%的人以普通话为主,另外20%的人仅使用普通话。当询问“您平时是否用普通话和外来人员交流?”时,46%的人以方言为主,23%的人仅使用方言,19%的人使用普通话,12%的人以普通话为主(见图7)。在调查“当地小学里是否要求普通话为校园语言”时,65%的校园以普通话为主,19%的校园以普通话为主,8%的校园以方言为主,8%的校园仅使用方言。关于普通话对生产生活的影响,77%的人认为影响不大,而23%的人认为有影响。至于是否接受过普通话教育或培训,90%的人表示未接受过,10%的人表示接受过。当问到“您通常在哪些场合使用普通话?”时,30%的人在与外地人交流的时候使用,25%的人在学校教育中使用,18%的人在工作场合使用,14%的人在其他场合使用,8%的人在官方事务处理中使用,5%的人在商业交易中使用(见图8)。在对外交流中,大多数村民倾向于使用方言或仅限于方言。然而,在学校教育中,大多数人认为普通话应成为校园的主要语言。超过三分之二的村民认为,是否使用普通话对生活没有影响。

对推广使用普通话的看法

  在问到“您认为普通话有哪些功能?”时,40%的人表示为了更好地与人交往,18%的人为了减少沟通障碍,17%的人为了拓宽与外界沟通的渠道,9%的人为了专业工作业务需要,9%的人有其他需要,4%的人为了顺应工作要求,3%的人为了增加就业机会。当问到“您对推广普通话持有何种态度”时,40%的人支持,32%的人非常支持,19%的人持中立态度,9%的人反对。在提到“您认为在农村地区推广普通话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时,60%的人认为地方方言根深蒂固,25%的人缺乏学习普通话的动力,7%的人认为教育资源不足,6%的人认为有其他原因,2%的人认为经济条件限制(见图9)。当问到“您认为推广普通话可以采取哪些措施?”,30%的人认为通过居民集中培训,26%的人认为需加大宣传力度,22%的人认为需通过小众带动大众的方式,14%的人认为需要依靠网络媒体,8%的人认为需要采取激励措施(见图10)。

  对于如何看待普通话推广问题上,多数人支持推广普通话,并认为普通话对于联系外界、完成工作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他们也指出了推广普通话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图7 是否使用普通话交流(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图8 使用普通话的场合(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图9 推广普通话面临的最大挑战(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图10 推广普通话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影响普通话使用的若干因素

  一是地域因素。何家营村村民长期生活在方言影响较大的地区,方言的使用在日常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多数村民从小使用方言,语音习惯难以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通话的使用频率。地域文化对方言的影响较大,方言词汇、俗语、谚语的使用更符合本地村民的语言表达习惯,也会影响普通话的使用。

  二是教育因素。学校教育中提倡使用普通话交流,但部分教师语音中带有浓厚的方言色彩,未能使用标准普通话发音,影响学生学习普通话效果。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家庭生活中主要使用方言交流,孩子在家庭环境中很少接触普通话,这会影响孩子对普通话的学习和使用。调查显示,村民很少或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普通话培训,缺乏使用普通话的意识和能力。三是社会因素。本地村民的社交圈子较小,且主要使用方言交流,普通话的使用频率自然较低。一些在本地集市从事传统小买卖的人,他们使用方言就可以完成交易,对普通话的依赖程度较低,普通话普及程度较低。

推动普通话推广使用的策略

开展调研,积极推广

  近年来,长安区逐渐意识到普通话推广的重要意义,积极响应第27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与周边各大高校合作完成普通话推广活动。随着传统鼓乐文化的传播,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或国际研究者到访,若仅使用方言或主要使用方言,则会造成沟通表意上的不便,因此,需要积极调研何家营村村民在日常表达交流中与普通话表意上的差异,并进行纠正。同时,对当地方言进行考证以及语音、词汇、语法现象等进行学术调研。

方言保护,“双语”并行

  在传播鼓乐文化的同时,要保留本地的方言词汇、语音等表达方式,重视乐曲中的方言类唱词,同时,在学校开展鼓乐类相关课程,在电视台及其他媒体平台播放方言戏曲,增设方言类节目,以保护传承方言文化;举办突出方言魅力的文化活动,如方言戏曲展演、方言歌曲演唱等;收集整理方言书籍、影像资料,记录方言变迁。方言是语言文化的活化石,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推广普通话使用的同时切莫对方言“一刀切”,方言与普通话并非对立,相反,提倡掌握当地方言及普通话两种语言形式。

教育引导,培训先行

  在中小学教育中,可以通过开设拼音课程、词汇课程、语法课程,系统地讲授普通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并安排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举办朗诵和演讲比赛,激发学生对普通话学习的兴趣,锻炼其口语精确表达的能力。在社会教育方面,可以开展普通话培训班,为需要外出务工的人员或鼓乐文化传承人提供系统的普通话教学培训,以增加就业机会和更好地传播鼓乐文化。

  西安培华学院2024 年度校级语言文字助力“乡村振兴”项目专项研究课题“适应乡村发展需求的综合性语言文字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何家营村民普通话推广情况调查研究”(项目编号:PHWYX2401)的研究成果。

  终审:魏文源

  监审:王文娟

  编校:李晓亚

  网络:吴飞飞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