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东莞市水贝村为例

时间:2025-04-10 14:29:06来源:东莞城市学院城乡规划系 文字:谢 飞 张利敏 郭荣朝 邱琼琼

  摘要: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水贝村的振兴发展虽然取得一些成就,但仍然存在着经济产业发展有待转型升级,卫生设施条件有待治理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有待整改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有待优化提高等问题。结合水贝村“SWOT”评价,文章提出了做大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充分发挥先行先试潜能等策略,以及推动人居环境治理新发展、加速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进程、生态修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推进水贝村容村貌换新颜等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明确告诉我们,乡村的振兴发展不仅要求农村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还要求不断提高农民的社会文化生活水平;既要坚持抓乡村的物质文化生产建设,又要坚持抓乡村的精神文化生活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二者互促互进、共同发展。

  广东省东莞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城镇化水平高。2023年东莞市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已高达92.8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6.16%)26.67个百分点,高于广东省(75.42%)17.41个百分点。二是经济发展水平高。2023年东莞市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达到11438.13亿元,在进入万亿俱乐部的26个城市中排名第24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9339元,高于全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9358元)19981元,也高于广东省人均水平(106986元)2 353元。三是农村集体经济强大。东莞市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已从2000年的77.5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310.05亿元,增加了3倍[1]

  水贝村作为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一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乡村,常住人口12600人,其中户籍人口3000余人,约占常住人口的1/3。石排镇地处珠三角“穗-深-港”发展走廊,水贝村作为石排镇中心区和专精特新产业园区(产业布局以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形成了完整产业链条的集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绿色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宏观区位条件比较优越,可以依托区位优势进一步强化与深圳、广州等地相关产业的交流和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还可以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一步加强与香港、澳门等先进城市之间的交流合作,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企业,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与区域内其他重要节点城市的产业深度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文章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东莞市石排镇水贝村为例,通过文献阅读、直接观察、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具有较为典型的理论凝练提升价值和实践借鉴指导作用。

水贝村振兴发展成就

产业集群已经初步形成

  水贝村地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东莞市石排镇中心区,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供不应求卖方市场的单个企业发展,逐步演变为“供应增加、出现竞争”的“村(社区)级特色产业”,继而演变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镇(街)特色产业集群”,最后演变为“全球范围竞争更加激烈”的“东莞市特色产业集群”。目前,东莞市的城镇化、工业化水平较高,其经济支柱产业集中于工业领域,尤其是以制造业为主。石排镇地处东莞市东部连通产业片区(松山湖片区、东部工业园片区、临深片区)的先进制造走廊与北部体现东莞特色的“莞邑文化走廊”节点处的东部工业园片区(以常平镇为中心,包括周边的石排镇、企石镇、横沥镇、桥头镇、谢岗镇),主要以五金、电子、模具等先进制造业为主。2023年水贝村各级各类企业总数达到8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工业企业占据突出地位。这些工业企业主要集中于电子、玩具、塑胶、五金等行业,成为石排镇乃至东莞市电子、五金等特色产业集群的基础支撑,不仅为水贝村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了本地人口与外来务工人员的融合,也成为驱动乡村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引擎,使其集体经济得以不断发展壮大。工业活动的繁荣,不仅提升了水贝村的经济总量,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形成了具有石排镇乃至东莞市特色和竞争力的制造业产业集群,为水贝村未来的产业升级与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财务状况运转良好

  2023年,水贝村的经济发展相对比较稳健,总资产达到了4.8亿元,彰显其经济发展的实力与潜力。尽管水贝村仍然背负着1173万元的债务,但通过有效的资产管理,其资产负债率被控制在了健康的2.44%,远低于许多同类乡村或企业的水平,体现了良好的经济财务管理水平。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水贝村的集体经营纯收入高达1667万元,这不仅是集体经济实力的直接反映,也为乡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民生改善提供了坚实的财力支持。

基础设施较为健全完善

  水贝村的道路交通设施、文教公共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比较健全完善。水贝村通过公路网络桥梁连接东莞市东部快速路、莞(东莞)深(深圳)高速公路、广(广州)深(深圳)高速公路、广(广州)惠(惠州)高速公路。广州、佛山、东莞、肇庆、惠州五市之间四条城际铁路的贯通,使水贝村与广州、佛山等城市之间的交通有机地衔接在一起,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水贝村的文化设施主要有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篮球场、社区教育中心等,为居民提供书籍借阅、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休闲健身、技能培训等场地;教育设施主要包括中学、小学、幼儿园等基础教育机构,总体上较为健全完善。

村容村貌形象不断提升

  水贝村鸿运路作为连接镇中心的主要道路,也是水贝村整体风貌的主要展示地段。在乡村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试点工程项目中,水贝村委会充分利用与东莞城市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合作进行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对鸿运路南侧的外立面进行墙绘,设计长度约为120米,总面积达128平方米。与此同时,根据“墙绘路段”的专精特新产业园、水贝村委会公交站点以及垃圾场等实际情况,分别设计了有关绿色出行、垃圾分类、专精特新产业园等主题内容,充分展现了水贝村的未来发展风貌。

水贝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此次调查发放问卷202份,剔除非水贝村居民问卷14份,回收有效问卷188份,占比93.07%。变量设计包括卫生设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

经济产业发展有待转型升级

  水贝村现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不适宜在经济发展水平、工资水平以及劳动力成本均较高的东莞市域范围内发展,劳动力成本高低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东莞市正在由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变,向高品质城市服务、面向湾区的合作开放等高端服务业方向转变,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区(行政文化、金融商贸、公共服务)为中心,以滨海湾、松山湖(科技创新)为副中心,“城区片区、松山湖片区、滨海片区的中心协同”“临深片区、水乡片区、东部片区的特色均衡”的城镇体系格局与空间开发格局。

卫生设施条件有待治理改善

  在有效问卷中,仅有25%的受访者认为村里进行过厕所革命。水贝村仍然存在着污水排放处理系统不健全,部分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水渠,导致水质恶化、散发异味,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自然生态循环;仍有部分厕所尚未革命成功,缺乏有效的通风和清洁措施,异味明显,容易成为疾病传播风险点,厕所卫生状况急需改善;仍有部分村民清洁卫生意识不强,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现象时有发生。

基础设施条件有待整改提升

  25.53%的受访者认为,水贝村道路硬化情况一般,村内部分主干道及巷道因年久失修,路面破损严重、坑洼不平,雨天容易积水,影响村民出行安全。38.83%的受访者表示水贝村文化娱乐设施一般,现有小公园缺乏健身器材、休息座椅、照明等配套设施,无法满足村民多样化的休闲需求。村内停车设施不足,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普遍。村内部分区域电线裸露,布局杂乱无章,雷雨季节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生态环境质量有待优化提高

  54.65%的受访者认为水贝村“环境污染治理不彻底”。村内道路两侧及池塘岸边常常可见随意丢弃的垃圾。部分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直接排放,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现象。当地村民在房前屋后建设的“四小园”(小公园、小果园、小花园、小菜园),因缺乏有效管理维护,出现杂草丛生、植物生长良莠不齐等现象,显得颓废萧条,失去了美化环境、提升村容村貌形象的作用。

水贝村振兴发展战略定位及建议

优势与劣势评价

  根据内部因素综合评价等方法,采用平均分算法,对水贝村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进行量化打分评价,建立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矩阵)。评分结果为:优势包括区位条件、制造业实力、经济政策支持,加权得分分别为0.38、0.72、0.6,小计1.7;劣势包括人才短缺、交通杂乱、村庄拆迁,加权得分分别为0.70、0.27、0.64,小计1.61。

机遇与威胁评价

  同理,对水贝村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y)与威胁(Threat)进行量化打分评价,建立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矩阵)。评分结果为:机遇包括政策机遇、市场机遇、技术机遇,加权得分分别为0.7、0.74、0.72,小计2.16;威胁包括竞争压力、政策压力、环境压力,加权得分为0.32、0.33、0.70,小计1.35。

SWOT战略四边形策略

  依据SWOT战略四边形,水贝村要充分利用SO组合实现健康发展。一是充分发挥制造业比较优势,做大做强做优先进制造业。坚持产业链招商,推动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做大做强做优。要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以先进制造业尤其是先进装备制造业为主体,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现代精细化农业为补充,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特色产业集群不断优化的发展格局。二是充分挖掘利用区位优势,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格局中。水贝村作为石排镇中心区和专精特新产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集聚效应明显,要充分利用这一区位优势,进一步强化与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相关产业的交流和融合,推动产业健康发展;要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强与港、澳等地先进城市合作,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企业,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与湾区其他重要节点城市产业的深度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三是充分挖掘东莞直辖镇村优势,重点发挥先行先试潜能。借鉴深圳的先行先试经验,使相关政策在水贝村得以率先实验,找准做实水贝村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全力打造高端创新集聚区、产业园等优质平台,加大面向深圳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当好深圳科技产业溢出的重要承载地。加快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人才科教、产业优化等方面的提档升级[2]

水贝村宜居宜业发展建议

  一是强化宣教引领,推动人居环境治理新发展。通过村广播、宣传栏、社交媒体平台等方式,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普及相关知识,增强村民环境保护意识。通过清洁行动、绿化植树等活动,鼓励村民志愿参与,使其深入理解人居环境治理的长远意义。二是加大投资力度,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进程。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先改善道路硬化程度、供水供电设施、路灯照明设施和文化娱乐设施等。注重提升公园的功能性,在小公园内适当增设多样化健身器材以及运动设施,配置休憩座椅,满足居民休闲需要。优先修复人流量大、易发生交通事故的交通道路,采用新型透水材料铺设硬化路面,升级排水系统。利用闲置土地或荒地,修建停车楼(库),增设电动汽车充电桩,安装智能停车管理系统。三是积极开展生态修复,进一步提升村民幸福指数。科学制定“四小园”建设发展规划,使其成为连接家庭与自然的桥梁,引入专业团队,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开发绿色旅游项目,增强农村经济活力。建立生态环境专项治理小组,安装监控摄像头,采用网格化管理方式,责任到人,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违法行为,保持村庄公共空间整洁有序。四是加强美化建设,推进水贝村容村貌换新颜。建立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个人、团体给予奖励表彰;开展培训活动,增强村民环保意识并提升其环保技能,使其成为环境美化的积极参与者。

  “乡村振兴永远在路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既包括实现中国式的城市现代化,也包括实现中国式的乡村现代化,只有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才是真正的中国式现代化。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水贝村要进一步抢抓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促进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优化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参考文献

  [1]东莞市统计局.东莞统计年鉴(2024)[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4.

  [2]付升华.“双区”驱动战略下佛山发展战略定位与策略研究[J].广东经济,2021(08):44-49.

  文章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基于城乡融合的乡村产业振兴分地域推进机制创新与政策优化研究——以广东、河南为例”(GD24CYJ51)研究成果。

  终审:魏文源

  监审:王莹珠

  编校:侯欣怡

  网络:吴飞飞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