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杨凌农村庭院景观设计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乡村生态环境和居住空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庭院是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浓厚的地域特色文化。如何在农村打造一个自然、舒适又具有当地地域文化特色的庭院景观,是现代农村建设关注的问题。文章以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杨凌示范区”)周边的农村庭院景观设计为例,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庭院景观设计的策略和方法,为其他乡村提供建设样板,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建设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在乡村振兴中十分重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中提出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分类施策;坚持立足农村,突出乡土特色;推动村容村貌的整体提升,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加强乡村风貌引导,大力推进村庄整治和庭院整治,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弘扬优秀农耕文化[1]。农村庭院作为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乡村整体风貌、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以突出乡土和地域文化为特色,对农村庭院景观进行再设计、利用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庭院景观设计理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面临着人口流失、产业单一、生态环境退化等多重挑战。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旨在通过综合施策,激发农村内在活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庭院是中国传统建筑重要的艺术特征之一,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至今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成熟的空间形态。它不仅适应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地域、气候,而且还在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2]。农村庭院景观不仅是乡村风貌的直接体现,更是推动乡村经济、文化、生态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
首先,农村庭院景观设计要体现出当地历史文化与人文内涵,要注重乡土元素和地方特色材料的应用,如老磨盘、竹篱笆、青瓦等,将当地历史、民俗和人文特征融合到庭院景观之中,让庭院成为展现乡村故事、记忆与情感的窗口。同时,要注重现代生态设计理念,也可以加入一些创意雕塑、手绘壁画等现代艺术形式,使农村庭院充满现代艺术气息。
其次,注重乡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庭院成为自然的延伸,可以利用本土植物进行绿化,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物多样性。通过巧妙布局水体、植被与硬质景观,如雨水花园、生态池塘等,实现雨水资源的自然循环利用,既美化环境又增强庭院的自我维持能力。
最后,农村庭院景观设计还需兼顾实用性与美观性,满足村民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农村庭院景观是促进邻里和谐的温馨场所,一个设计合理的庭院能够成为人们放松身心、交流情感的理想之地。设计应规划休闲区、儿童游乐区、家禽养殖区等功能区域,既方便村民日常生活,又增进邻里间的交流与互动。同时,结合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打造特色民宿、农家乐等,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实现美丽宜居与富民强村的双赢。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庭院景观设计要素
农村庭院景观设计要素主要有建筑、院墙、植被、庭院铺装、景观小品设计,大门及其他附属设备等。
庭院建筑设计。建筑是庭院景观设计的背景,农村大部分属于自建房,住宅多为二层建筑,建筑通常为南、北朝向,由主房和辅助用房组合而成。主房即一般常说的住宅,包括客厅、堂屋、卧室等空间,辅助用房包括厨房、厕所、牲畜家禽等的圈舍及储藏用房等。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乡村住宅在布局上更加合理,体现在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融合上。新时代的乡村住宅利用地形地貌,保留乡村特有的田园风光,确保住宅的通风采光与私密性,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居住环境。
庭院绿化设计。绿化是庭院景观的核心要素,植物在景观中的作用有营造丰富景观环境、改善局部生态环境、柔化建筑等。不同地区的庭院可选择的绿化植物和种植形式也不同,并且受场地及实际需求的限制[3]。
庭院围墙设计。庭院景观中的围墙在空间中的主要作用是分割、围合空间,在设计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形式用做庭院景墙,起到装饰环境的作用。同时,可以结合水景设置景墙,使其成为景观的视觉中心,美化装饰庭院环境。
庭院铺装设计。在农村庭院中,主要是硬质铺装,可以利用不同的材料和形式产生不同的组合,从而形成不同的庭院风格。铺装在庭院景观设计中属于背景,在进行庭院设计时,应选择与所在区域整体环境协调的颜色。不同的铺装图案可以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总体要求是力求简洁,可以选用有连接室内外效果的材料,使空间有连续性。面积较小的庭院空间适合铺装尺度小的图案,面积大的空间适合铺装较大的图案。独立的局部功能景观,铺设不同的铺装,体现步移景异的庭院景观。
庭院景观小品设计。在庭院设计中,景观小品主要包括水石、照明设施、花架、休闲座椅等。一个好的庭院设计应具备独特的主题风格、优质的材料与工艺、兼具功能与实用性,在整体环境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庭院景观小品把庭院内外之间的景色连接起来,有助于提升整个庭院的美感。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庭院景观设计规划
在进行庭院景观设计之前,应了解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实际气候条件,并对乡土树种、当地资源进行取材设计,制订出既具有地方特色又满足村民审美需求的方案。根据规划目标对区域内的道路、交通设施及娱乐场所等进行合理布局,道路设计应兼顾通行便捷与景观美化,确保村民日常出行与游览观光的需求得到满足。交通设施的设置需考虑安全、高效,同时融入景观元素,提升整体美感。娱乐场所的布局则需紧密结合村民的生活习惯与审美偏好,打造集休闲、娱乐、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满足不同年龄层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杨凌示范区农村庭院景观设计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作为首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致力于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和特色现代农业。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将改善农村庭院景观设计作为关键一环,通过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提升和产业融合发展等一系列措施,逐步实现乡村“颜值”和“气质”的双提升,形成了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杨凌示范区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注重将生态理念融入农村庭院景观设计中,通过绿化美化、清洁整治等措施,使农村庭院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例如,杨凌示范区杨陵区揉谷镇田西村在2021年9月,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央宣传部、民政部、司法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表彰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村”,村里打造了10处精致美观的景观小品,积极推进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打造“田西花谷”,建成“艺舍别院”“蔬菜大地景观”等特色景点。这些设计不仅提升了乡村的“颜值”,更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为乡村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杨凌示范区还注重将本土文化元素融入庭院景观设计中。在夏家沟村,村里积极清理老旧核桃树,栽种独杆金桂、月季等花卉树木,同时引进种植百日红、木槿、红枫等树种,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景观效果。这些设计不仅体现了乡村的生态之美,更彰显了乡村的文化底蕴。
杨凌示范区的农村庭院景观设计,还注重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通过“花园乡村+”的发展模式,各村积极探索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新格局。在田西村,村里不仅完善了旅游基础设施,还积极推进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将旅游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杨凌示范区在庭院景观设计中,还充分发挥了村民的主体作用。通过发动每家每户从自家庭院的洁化、绿化、美化做起,形成了家家户户维护村容整洁的共识。这种全民参与的方式,不仅提升了庭院景观设计的水平,更增强了村民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养。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杨凌示范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内容和进程不断加快,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在设计过程中没有融入地域文化,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表达不够到位,空间形态设计单一,在设计过程中没有考虑村民的生活习惯等。此外,村落整体庭院景观设计未能有效融合生态理念,部分农村庭院设计存在着同质化严重、功能单一、缺乏文化内涵及生态考量等问题,这不仅限制了乡村美学的展现,也阻碍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杨凌示范区农村庭院景观设计策略探索
景观设计融入乡土元素
深入挖掘杨凌当地的文化特色与自然资源,杨凌地区有着丰富的农业遗产、独特的乡土植物以及浓郁的民俗风情。通过对杨凌农村地区调研,整体规划布局应使农村庭院景观既具地方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在庭院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利用杨凌丰富的农业遗产,如古老的农耕工具、传统的农作方式等。同时,积极引入现代化设计理念,如简约的线条、几何形的构图等,将传统与现代在庭院中实现融合。
乡土植物是庭院景观中的亮点,选取具有杨凌地区地方特色的植物品种,如杨树、柳树、桃树等,在庭院中营造浓郁的乡土氛围。在植物的配置上,应当注重季节变化与色彩搭配,使得庭院在不同季节都能呈现出独特的景观效果。此外,还应巧妙地运用植物造景的手法,如设置花坛、绿篱、树阵等,进一步丰富庭院的景观层次。通过提取当地传统建筑元素,如青瓦、砖雕、木雕等,打造一系列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景观小品。这些小品不仅能为庭院增添趣味性,更成为讲述杨凌故事、传承农耕文化的生动载体。
注重生态、功能和布局设计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为了优化杨凌示范区农村庭院景观设计,应将生态和功能设计作为重点。农村庭院生态设计的核心在于保留并增强其自然属性,在前期规划中,应将景观设计、生态节能技术等融合在一起,从庭院绿化、花园、廊架以及植物生态墙的构建入手,打造合理的庭院生态系统。农村庭院设计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布局不合理,庭院空间利用率低,只有处理好庭院各类功能空间之间的关系,才能使空间变得协调。庭院功能空间包括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和储藏空间。近年来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农村餐饮行业,出现了服务经营空间。不同的庭院类型,空间布局的方式也不一样,经济经营方式也不一样。例如,带有服务经营空间的庭院,在空间布局上既要满足日常生活需求,又要兼顾餐饮娱乐,还要设置娱乐区和观赏区,以此来满足游客的多种需求。
注重景观小品的装饰设计
在乡村庭院景观中,利用旧物品创作一件充满艺术气息的景观小品,既能美化环境,又能激发村民的艺术创造力。景观小品包括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水缸、洗手池、花架、石磨、生产工具等,在设计过程中要保留乡村原始风貌,就要从乡土材料中选择各类元素进行艺术设计,同时要注重庭院空间的整体协调,创造出既实用又具观赏价值的景观小品。
加强政策引导与技术支持
加强政策引导与技术支持,邀请专业人士对村民进行庭院设计培训,提升村民的审美水平与设计能力,让庭院景观设计成为乡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重要实践。鼓励村民利用自家的庭院资源,发展庭院民宿、手工艺品展示等特色产业。引导村民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精准定位,提升服务质量和产品附加值,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前来体验和消费。庭院民宿不仅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住宿体验,还促进了村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助,增强了乡村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手工艺品展示让村民的传统技艺得以传承和发扬,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R/OL].(2021-12-05)[2025-01-20].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661975.htm.
[2]赵凯.中国传统庭院构成分析与继承[D].郑州:郑州大学,2002(02).
[3]何甜.陕西关中地区乡村庭院景观设计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9.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科技创新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庭院景观设计研究——以杨凌地区为例”(项目编号:ZK23-37)。
终审:魏文源
监审:王莹珠
编校:侯欣怡
网络:吴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