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究

时间:2025-03-11 13:25:16来源: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文字:孙小程

  摘要:创新创业不仅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手段,而且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现阶段,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直接引导下,农村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便是农村地区创新创业人才缺失问题。在此前提下,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主阵地,应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要求,加大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力度,力求培育出一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使其可以扎根农村、服务农业,进而为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基于此,文章将深入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对策,以供参考。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了全面变革,而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仍旧存在不足之处,导致很多下乡或返乡的毕业生虽然其自身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意愿,但因自身能力有限,难以付诸实践,即便做出大胆尝试,最终也很难成功。鉴于此种情况的存在,职业院校需要密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对高素养人才提出的各项要求,积极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力度,以进一步提升院校创新创业教学质量与水平,不断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养,唯有如此,方可使其为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一定贡献。由此可见,深入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对策尤为重要。

乡村振兴背景下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要求

重视思想引领,提升工作前瞻性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场所,为实现理想的教学引导效果,身为职业院校的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当严格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其引领性作用,并潜移默化地向学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成长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同时,授课教师还要运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了解水平,其中,教师应当对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内涵展开全面、系统的分析,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性格爱好等,采用有效的方法将前瞻性要求合理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以进一步提升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学实践的整体质量,进而为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一般来讲,乡村振兴与文化振兴、人才振兴以及产业振兴等领域息息相关。为此,各个地区应当密切结合实际情况,严格遵守因地制宜等要求,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鉴于此,为了切实保证职业院校创新教育顺利、有序进行,职业学校与授课教师应当从本院校和专业的优势切入,和乡村振兴的各个领域进行密切对接,如此能够更好地满足农村地区精准服务的特性化需求,保证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高质量完成,促进实效性、针对性育人目标的顺利实现。此外,授课教师若想充分保证创新创业教育取得最佳的实施效果,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学生讲解与乡村振兴相关的典型案例,借此最大限度激发出学生的创业动力,使其在毕业后能够下乡或返乡创业,进而为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目前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理念存在偏差

  现阶段,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落实,为积极响应国家发展号召,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力求培养出综合素质过硬的复合型人才,进而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作为支撑。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广大师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缺少正确认知,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难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育目标。首先,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人为割裂了创新创业教育间存在的联系,一味向学生强调创业教育,把创业素质、创业技能以及创业理念等当成教育的关键,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锻炼,导致学生无法紧跟社会发展而做出相应改变。其次,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将创业基础课程、就业指导作为核心教学内容,其中涵盖大量的技术知识,易让学生对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产生抗拒情绪。上述种种情况均是教学理念存在偏差而造成的,为此,教师应当积极优化与完善自身的思想认知,以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质量。

实践平台不完善

  目前,职业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一定问题,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搭建实践平台,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发现和解决学生的教育问题。但是,纵观当下实际情况来看,很多职业院校仍然不够重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在学生实践平台搭建和优化环节中,未做出实质性响应。与此同时,学生仍旧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所涉及的创新实践内容相对较少,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组织也缺少系统的框架,没有真正达到对学生的指导与教育目的。同时,很多院校自身过于固化,与社会接轨渠道较为有限,导致学生没有良好的实习与实践环境,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此外,学校在搭建实践平台上所付出的精力和资源也相对较少,这也会影响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效果。

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不符

  一般来讲,乡村振兴战略处于动态变化状态,目前我国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而乡村环境也同样如此。在此情况下,乡村环境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提升,同时由于创新发展的需求,也对人才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现阶段,部分职业院校所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仍以传统方式为主,使大学生在步入社会后难以快速适应社会生活,对乡村环境的各种信息与内容不够了解,无法有效满足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此外,由于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做出针对性改进,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对较差,难以满足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需求。

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对策研究

创新与优化教育理念

  现阶段,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必须创新与优化教育理念,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首先,职业学校必须定期组织教师参与专业、正规的教育培训活动,邀请专家向其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让教师明确意识到创新与创业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做好创新创业的同步教育,进一步提升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其次,职业学校还要深层次挖掘乡村的多元产业,把农文旅融合等新兴模式科学融入教育教学之中,使学生看到乡村地区潜藏的商机与价值。再次,教师还要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注重学生创业素质、创业技能、创业理念、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最后,教师还要不断创新实践教育理念,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大量的实践中掌握相关技能与知识,进而实现全面发展。总之,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唯有创新与优化教育理念,职业院校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实干人才,助推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建立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因此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主阵地,应当不断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力度,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一定贡献。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授课教师要为学生搜集乡村的各类视频、图片等资料,并为学生提供乡村劳动实践环境,让其深刻体会乡村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以加深对乡村环境的了解。同时,在学生了解到乡村振兴发展现状后,教师还要重点培养其对乡村振兴发展的自信,让其为乡村人民的生活改善提供更多帮助。

  此外,在乡村振兴战略引导下,职业院校还要着重优化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让其能够与当前时代发展的要求与目标密切契合。例如,对不同地区发展的有效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学校内的创新创业教育,使二者进行同步,借此不断完善与优化大学生的整体教育体制。同时,职业院校学生应认真记录自己所参与的各项实践学习内容,让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与指导,使整体教育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职业院校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应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搭建系统、完善的大学生实践平台,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尤为重要,能够对其创新创业发展带来重要影响。为此,教师要尤为重视实践教学内容,科学规划各类科研项目,并结合创新创业项目展开有针对性地技能培养,让学生逐渐成长为系统、全面的有机结合体。在此基础之上,学生也能够更好地对课内外实践知识进行整合,从而让创新创业过程更加顺利、高效。

  如果大学生只是单纯在校内环境中进行学习并接受培养,那么会使其难以真正掌握创业技巧。目前,乡村振兴的发展环境具有诸多学习素材,在实际环境中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会起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为此,职业院校有必要及时开展教育改革和创新,尽可能将信息化、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合理引入课堂中。其中,信息化技术能够让院校教师找到更多与乡村振兴发展相关的资料,而学生在这些资料的帮助下,会迅速掌握各种经营管理办法,从而不断提高自身创新创业的高效性与稳定性。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入驻乡村环境展开实践,在诸多社会实践活动中收集信息资料,从而加深对乡村发展建设的了解。学生在感受到乡村巨大变化的同时,也会进一步提高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认可度,从而更加坚定对乡村振兴作出贡献的信念与决心。此外,职业院校还要与乡村企业加强合作,以企业环境为基础来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让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找到自身创新创业定位,并逐渐挖掘出自身感兴趣的创新创业项目。

分析人才需求,明确教育培养目标

  众所周知,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和发展与人才培养息息相关。如果要大力推动乡村新型项目的建设,必须投入相应的创新人才作为支撑。在此情况下,职业院校应重点分析人才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而要想达到这一效果,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工作开展之前,首先需要对创新创业环境有详细的了解,其次依据所掌握的资料信息,制订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教育计划。其中,制订培养教育计划应密切关注以下几项内容。

  其一,更新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院校需要对各类资料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再结合乡村振兴实地考察结论,全面掌握乡村振兴的实际发展状态,进而根据这些新时期的乡村发展战略实施要点,制定有针对性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出会管理、懂技术并具有创新与经营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其二,梳理其知识结构,使其融会贯通。在明确乡村振兴环境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后,需要以知识结构融入为切入点,改进传统人才培养办法,结合当代学生的学习特点,将新的创新创业知识融入课堂教育之中。学校不但要构建多元化的教育培养体系,还要让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人格与职业素养,以便为乡村振兴带来更大的助力,让学生在后续创新创业环境中更加顺利、稳定的发展,进而实现职业院校理想的人才培养目标。

  总而言之,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引导下,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但这也对农村创新创业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职业院校应当肩负起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任,密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不断调整与优化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手段,以便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复合型人才,使其在离开校园后,能够扎根并服务农村,进而为农村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辽宁省教育厅2024年开放大学项目名称:乡村振兴战略下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究(编号2024XB-20)。

  编校:侯欣怡

  网络:吴飞飞

  监审:王莹珠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