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下的霍山农业强县建设
摘要:建设农业强县对于推动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霍山县作为安徽省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一直以来在对标长三角先进地区上面,积极探索经验,敢于突破常规,走在县区发展前列,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积极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的安徽样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1]。近年来,霍山县大力推行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龙头、以基地为依托、以标准为准绳、以品牌为保障的“五位一体”发展模式,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联动、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并围绕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认证、风险应急、追溯和执法监管六大体系建设,积极探索与霍山县发展相适应的农业强县之路。
霍山县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优势
农业发展现状
霍山县2023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5.1亿元,增长4.7%,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4876万元,增长15.1%。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0153公顷,粮食产量11.3万吨;油料产量6231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65738吨。肉类总产量16105吨;水产品产量13439吨。全年人工造林面积18公顷。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40.7万千瓦。实现农业总产值45.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8%。农业特色产业持续壮大。完成茶叶产量11870吨,比上年同期增长8%,产值达11.46亿元,同比增长8.1%;中药材种植面积近7万亩(约46.67平方千米),生产经营主体2600余家(较2022年增加400余家),全县中药材总产值65亿元,增长18.05%;小龙虾产量3625吨,同比增长8.79%;蚕桑产量1760吨,比上年同期增长7.1%;生猪存栏10万头,出栏17.6万头;皖西白鹅饲养量达25.5万只;麻黄鸡饲养量达350万只。
农业发展优势
1.外部机遇
当前,霍山县面临长三角一体化、与上海青浦区对口合作、大别山革命老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中部崛起、合六同城化等重大发展机遇叠加,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和襄高速正在建设,六庆铁路、和襄高速天堂寨支线即将开工,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加快改善,与合肥、武汉、长三角中心城市时空距离加快缩短。霍山—青浦对口合作深入推进,长三角拥有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和创新活跃的资本市场,合肥、武汉的高质量发展,必将为霍山农产品销售、农业“双招双引”带来难得的机遇。2021年安徽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分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明确霍山县为安徽省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
2.内部优势
在阵地优势方面,霍山拥有迎驾集团、应流集团、世林集团这三驾“马车”,相较于其他县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基础相对较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压力相对较小。在产业优势方面,霍山县认真落实安徽省农业产业化“671”转型倍增计划,坚持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统领全县农业工作,走生态优先、特色发展之路,不断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霍山县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一方面,2023年霍山县仅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667公顷,设施农业以中低水平的蔬菜大棚种植为主,现有的农产品保鲜设施无法满足鲜活农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需要。另一方面,农业基础设施的社会资本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成为提升农业发展产能的短板。小型病险水库带病运行,县内多条河流防洪标准低,工程治理要求十分迫切。
聚焦“两强一增”有待深入
一是科技强农投入不足。标准化农田建设等基础设施未能跟上现代化农机快速发展的步伐,农机化技术推广、教育培训以及信息化等发展存在不足。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力度与农民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县级财政对农机购置的资金投入依然不足,社会资本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支持力度不足,农机社会化反哺农业发展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二是机械强农深化不足。在推进农业生产地标准建设、推行农机综合服务、提高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2023年,只新建下符桥镇庙岗集、但家庙镇花石嘴等农机服务中心2个,投入“三秋”生产各类农机具仅880多台(套),年末农机总动力仅42.69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4.5%;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运用不足,尤其在无人机施肥、用药、运输等环节应用较少,没有发挥好三农云大数据中心、现代农业观光园等的作用,智慧农业未能在霍山县得到充分体现。
三是农民增收渠道不丰富。目前,霍山县农业经营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多数农户仍然是小散经营,农业生产兼业化程度比较高,专业化不足,农业产业联合体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农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相对较弱,阻碍了土地产出率的提高,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不利于农民增收。在源头农产品质量不能得到保证的情况下,难以形成“品牌+标准+规模”的农业全产业链高级形态。
产品销售渠道不畅
霍山相对缺乏高素质农民群体,农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且学习操作能力较差,无法从农业书籍、互联网上获取有效信息,加之农民不愿意主动接收农业生产信息,导致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时容易出现因缺乏有效的市场信息、种业信息、气候信息等支持而造成生产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农民盲目跟风现象突出,在进行生产作业之前,未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导致部分农产品的生产远远高于市场需求量,以至于农产品由于生产过多而滞销在库或以远低于市场价格出售,农民生产负担加重,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许多农户对直播电商了解不够深入,只停留在刷抖音视频阶段,未主动留意直播带货也能带来较大收益,在农产品销售方面仍局限于传统的收购、自营摆摊等方式,限制了农产品的销售。农产品流通存在不足,未能有效协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缺乏统一的、有组织的部门牵头,多由农业农村局、供销社等部门单打独斗;未经加工的、粗加工的农产品占据了农产品销售的大部分,导致农产品采摘后商业化处置率不高,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业强县路径探索
202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时强调,要锚定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为主线,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2]。
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县委政府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推动项目向新增耕地、新增水田及新增粮食产能资源富集区布局。逐步提高亩均投入,在畈区乡镇如但家庙、诸佛庵等乡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种粮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等直接参与高标准农田建管护,推进田块整治和农田平坦适种,提升农田宜机化水平,提高耕地质量,实施中型灌区、新建小型水库、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聚焦农业科技研发应用
积极打造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集成示范片和主要农作物高产攻关示范区。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推广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通过使用多光谱摄像机、传感器等设备,对农田中的作物进行监测和诊断。通过获取农作物的生长状态、叶绿素含量等信息,可以实时了解农作物的健康状况,并根据了解情况,及时采取松土、施肥、浇灌、除虫等措施,保障农作物在技术加持下能够高质高效成长。做好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工作,加强与安徽农业大学等农业院校的交流合作,推动校地合作,实现校地资源优势互补,打造校地合作“1+1>2”的多赢局面,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真正将农业科技送到田间地头,让“科技花”在农田绽放。结合招才引智活动,深入农业高校等进行宣传,引导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继续深化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科技特派员队伍稳定在200人左右、科技特派团达2家以上。
加强种业资源保护和研发
学习新会陈皮先进经验,加强霍山石斛、霍山黄芽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保护与开发,促进特色农产品持续健康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的指示精神,促进茶产业二次振兴[3]。推进稀疏茶园补植工作,新建“标准化、生态化、宜机化”茶园;推行茶园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模式,创建全域茶叶无农残茶产区,指导建立可追溯茶园基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探索联农带农机制,研究霍山黄芽核心工艺技术标准(闷黄工艺);支持茶企新改建标准化茶厂,开展SC认证依托霍山县国家级中药材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推进区域优势种业产业发展。实施霍山石斛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实施霍山石斛原种保育基地及文旅体验中心提升工程项目;推动霍山石斛进“食药物质”项目申报和评审工作;谋划石斛生物技术研发项目,推进霍山石斛和红灯笼辣椒种质资源保护圃建设和霍寿黑猪、皖西白鹅、大别山牛畜禽资源保种场建设。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共建霍山石斛研究中心、霍山黄芽研究中心,加强科研联合攻关,推进国家级、省级种场建设,提高附加值,延伸产业链。
实施数字赋农行动
深化数字乡村试点工作,发挥三农云大数据平台作用。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深化最新信息数据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发挥大数据在农业生产、运输、销售、售后等方面的作用,积极推动茶产业互联网、渔政信息指挥中心等大数据平台建设。要发挥好霍山县三农云大数据中心、现代农业观光园、特色农产品加工园的作用,强化农业相关信息在水利、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等方面的应用,加强极端天气情况下农业安全生产防护及应对工作,健全农业防灾减灾救灾长效机制。
推动农业融长入圈
抢抓长三角一体化、与上海对口合作、合六同城化等战略机遇,打造长三角地区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成为其供应绿花园。聚焦“上海市场+霍山产品”“上海企业+霍山资源”,深化与青浦区对口合作,积极探索培育乡村电商产业,持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遴选本地优质农产品和企业,申报进入上海“百县百品”消费帮扶名录。争取青浦区对口合作专项资金支持,共同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点。抓住上海“五五购物节”、上海农交会等活动机遇,嵌入式开展霍山绿色食品产业推介和特色农产品展销活动。发挥“霍货有名”等销售平台公司和供销社的作用,扎实推进霍山农产品进入上海,积极招引各地农业企业来霍山建设优质原料基地和深加工项目。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巩固拓展供肥蔬菜合作共建项目,推进茶叶、水果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周年化均衡化供应合肥农批市场,推动优质农产品在合肥地区的流通入市。加快推进霍山智慧物流农村寄递物流中心建设运营,完善县域共配体系建设,推动实现“统一仓储、统一分拣、统一运输、统一派送、统一进村”,降低进村寄递物流成本。加强村邮乐购站点、快递网点、电商站点等资源整合,推进村级快递末端网点规范化建设。巩固三级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成果,推进乡镇综合服务站优化升级,加强村级站点功能提升,实现“乡镇有网点、村村有服务”,基本形成开放惠民、集约共享、安全高效、双向畅通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4]。
持续强化组织振兴
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持续抓好村级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形成体系健全、功能完备的农村基层组织体系。加强乡村干部选、育、管、用,派强用好管严选派干部,实施村级后备干部储备行动,继续公开招录村级后备干部,持续提高“三个一”配备比例;常态化开展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活动,每年组织村党组织书记走村观摩、互学互促[5];逐村安排乡村振兴工作队,充实工作力量。强化乡村干部教育培训和管理考核,不断提升其履职尽责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途径。实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工程,将发展集体经济纳入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布局,积极实施“整乡镇推进”,鼓励联村抱团经营,组建村级“联盟”,抓实村企联建,做好“土特产”文章。搭建数字赋能乡村治理平台,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为农户发展和农业生产提供足够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霍山县农业强县发展道路面临着许多重大机遇与挑战。为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本篇文章从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聚焦农业科技研发应用、加强种业资源保护和研发、实施数字赋农行动、推动农业融长入圈、持续强化组织振兴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旨在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郑治.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青平.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N].中国青年报,2023-07-17.
[3]蒋升阳,刘晓宇.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 福建武夷山打牢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基础[N].人民日报,2024-03-25.
[4]李心萍.加快发展农村寄递物流 到2025年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有服务[N].人民日报,2021-07-27.
[5]王国梁.我市出台方案强化乡村党组织建设助力乡村振兴[N].忻州日报,2021-09-09.
本文系安徽省六安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科研课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强县建设的路径探索——以霍山县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3LSK08。
编校:乔星琦
网络:吴飞飞
监审:陈绪绚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