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适老居住空间规划与设计
摘要:适老居住空间的设计需要关注安全性与舒适性,还需要充分考虑老年群体多样化的需求,通过创新性的设计理念和现代化技术的引入能够提升适老居住空间质量。然而,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适老居住空间规划面临着诸如设计理念落地困难、资金支持不足、政策保障不足等多重挑战。因此,为在实际中落实适老居住空间的规划设计,文章就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适老居住空间规划与设计进行深入探讨,首先阐述了相关概念,其次分析了适老居住空间规划与设计的关键要素,再次探讨了适老居住空间规划设计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适老居住空间规划与设计的优化路径,期望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适老居住空间发展提供指导。
乡村振兴战略旨在通过推动乡村经济、文化、生态和社会全方位的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型乡村社会。在此战略框架下,乡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服务及民生保障等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然而,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乡村老年人口的比例逐年上升。如何提高乡村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成为乡村振兴中的关键课题。其中,适老居住空间的规划与设计被视为提升乡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适老居住空间能够通过物理环境的改善,满足老年人身心健康、社会交往以及精神文化的需求。然而,适老居住空间的规划设计,并非单纯的建筑空间改造问题,而是涵盖了安全性、舒适性、可达性、社交功能等多方面的综合考量。在老年人居住空间的设计中,需确保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独立性与自理能力,有效预防居住环境中的风险,满足老年人的社交与心理需求。因此,文章将围绕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适老居住空间规划与设计展开深入探讨,以期为应对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老龄化社会提供参考。
相关概念界定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指通过推动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提升乡村综合竞争力和居民生活质量,从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目标。自2017年我国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振兴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点战略,涵盖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领域。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旨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并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乡村振兴致力于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乡村老年人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适老居住空间
适老居住空间是指专门为老年群体设计和规划的居住环境,其核心目标在于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独立且富有社会支持的居住空间。因此,适老居住空间的设计需要关注建筑和空间的物理功能,满足老年人身体、心理、社交及情感等综合需求,力求在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保障其独立性、尊严和幸福感。从设计理念上来讲,适老居住空间的核心要求是“以人为本”,需要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心理需求和社会角色等多维度出发,进行系统性、个性化的设计。
适老居住空间规划与设计的关键要素
安全性与可达性设计
安全性与可达性设计直接关系到老年人居住环境的日常使用功能和生活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逐步衰退,身体的灵活性、感知能力、平衡能力等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他们对居住空间的安全性和可达性的要求愈发严格。因此,设计中的每处细节都应当从老年人特有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出发,减少风险,并确保老年人在空间内的活动顺畅且不受限制。在设计中需从空间的整体布局和设施配置上入手。居住空间的通道、楼梯、门窗等功能区的设计需要避免任何可能导致老年人摔倒或受伤的隐患。例如,在厨房、浴室和过道等老年人活动频繁的区域,地面材料应选择防滑、防摔的材料;楼梯应配备稳定的扶手,且梯级高度应适合老年人的步态特征;门窗设计应避免过于复杂的开关方式,以确保老年人在急需时能够方便、迅速的使用。
健康性与舒适性设计
设计师在进行适老空间规划时,需充分考虑健康与舒适的融合,确保老年人能够在安全、卫生的环境中生活,也要满足他们对身心舒适的追求。健康性设计在于为老年人提供有利于生理健康的生活空间。考虑到老年人会面临慢性病、免疫力下降等健康问题,设计应避免有害健康的环境因素。例如,室内空气质量、温湿度调节、噪声控制等方面都需要精心设计。采用高效的通风系统、空气净化设备以及适宜的温湿度控制设备等,能够有效防止空气污染、霉菌滋生等健康隐患,确保室内环境的安全与健康。舒适性设计将关系到老年人居住空间的适应性,涉及老年人情感的满足和身心的愉悦。对于老年人来讲,舒适性设计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精神健康和日常幸福感,满足老年人在温暖、宁静、私密等方面的需求。例如,居住空间的光线设计,由于老年人视力逐渐下降,空间的采光应保持足够的亮度,避免过度的直射光和阴暗角落,室内照明应柔和且均匀。灯具的布置、开关的位置都需要考虑到老年人的视力及行动不便的特点,避免不适当的高度或设计导致老年人不便使用。
社交与心理支持功能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长期的孤独感、社交隔离和情感支持的缺乏,会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引发心理和生理健康问题。社交功能的设计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互动的空间,促进代际沟通与交流。例如,设计师可以通过设置老年活动室、棋牌室、图书角等公共空间的功能活动区,鼓励老年人参与集体活动,激发他们的社交欲望。此外,心理支持功能的设计对于老年人的整体福祉至关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会面临身体机能退化、社会角色转变以及生活节奏改变带来的压力和情感困扰,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通过设计适老居住空间,满足老年人对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需求,可以有效地改善老年人的情绪,增强他们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可持续性与环保设计
在适老居住空间的规划与设计过程中,融入可持续性与环保设计理念,能有效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最终增进社会和环境的双重福祉。一方面,可持续性设计要求建筑材料、能源和资源的高效利用。适老居住空间的设计应优先采用环保、低能耗、可回收和可再生的建筑材料。例如,利用天然石材、竹木和回收建材,能减少建筑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窗体设计、外立面的隔热保温措施,有效提升建筑的能效,减少能耗。例如,通过在屋顶或周边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结合智能化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自给自足的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和老年人生活成本。
适老居住空间规划设计面临的挑战
规划与设计理念的落地难度
适老居住空间的规划与设计,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建筑、环境、社会、经济等多个层面的协调。一方面,适老化设计理念本身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需要多学科的协同合作才能实现。从建筑结构到室内功能布局,再到环境设计和社会支持系统的整合,每项设计决策都需要在多方利益和实际需求中找到平衡。例如,在空间布局上,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退化,设计需要考虑到安全性和可达性,但乡村地区的传统建筑结构和土地使用模式缺乏灵活性,很难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对于复杂的设计需求,现有的乡村建筑规划和建设体系往往无法及时跟进,适老化设计理念的实际落地显得十分困难。另一方面,规划与设计理念的落地,还会受到当地居民生活习惯、文化背景以及经济条件的制约。多数乡村居民对适老化设计缺乏了解,认为其是“奢侈的”,从而阻碍了设计理念的推广和实施。老年人及其家庭无法充分认识到适老居住空间设计的重要性,阻碍了设计理念的落地。
资金与政策支持的不足
在偏远和经济较为薄弱的地区,资金短缺和政策缺位问题会制约适老化设计理念的落实,影响其可持续发展。资金支持不足是适老居住空间规划设计面临的最直接障碍。乡村振兴战略虽然强调了老龄化社会的特殊需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适老化设计会被视为额外的“非刚性”需求,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国家和地方政府虽然出台了部分政策,给予了适老居住空间项目一定的财政补贴,但资金大多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对于老年人居住环境的专项投入相对匮乏。此外,在多数乡村地区,政策执行层次较多,且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状况不同,导致同样的政策在不同地方的实施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对于适老居住空间的规划设计,地方政府依赖上级政策的引导和资金支持,而上级政策在执行时又常受到地方经济条件的制约,导致地方政府对适老化设计的认识尚未完全到位。
老年人需求的多样性与个性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群体的结构日益变化,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社会参与程度等因素的差异,使得老年人的居住需求越发复杂。一方面,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差异较大,部分老年人尚能保持较好的身体机能,依然能够自主生活;而另一部分老年人则因疾病、行动不便或认知功能下降,存在较强的依赖性和照护需求。适老居住空间在设计上必须兼顾不同群体的需求,既要考虑到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老年人对隐私、舒适度和社交空间的需求,也要为需要更多照护的老年人提供更具安全性、无障碍和易于照料的居住环境。另一方面,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程度、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也影响着他们对居住空间的需求。部分老年人依然保持较强的社会交往需求,希望通过社区活动、邻里互动来提高生活质量;另一部分老年人会倾向于安静、私密的生活空间,对居住环境的社交功能要求较低。
乡村振兴背景下适老居住空间规划与设计的优化路径
适老居住空间的创新设计理念
针对适老居住空间的室内设计,创新设计理念应理解老年人的生活习惯、物理限制和心理需求,从而创造出既安全又舒适的居住环境。一方面,适老室内设计的创新理念应当集中在提升居住空间的可用性和安全性。材料选择上,应优先考虑防滑性能强的材料来预防老年人发生跌倒事故。家具和设施的布局应确保充足的移动空间,避免狭窄的通道和尖锐的边角,家具高度和硬度也应适应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同时,考虑到老年人视力下降的问题,室内照明需充足而不刺眼,应采用分散的光源和可调节亮度的灯具。另一方面,室内设计应融入智能家居技术,以提升老年人的居住自主性和紧急响应能力。实践中,可以采用自动感应夜灯、远程控制的窗帘和温控系统以及带有语音控制的智能技术家用设备等,有助于帮助减少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体力劳动,同时在紧急情况下迅速作出反应。例如,安装带有跌倒检测和紧急呼叫功能的可穿戴设备,以及通过语音命令操作的安全检查和通信系统,使老年人能够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同时减轻其家庭和社会的照护负担。
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的加强
适老居住空间的规划与设计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是实现适老化居住环境建设目标的关键。在政策支持方面,应针对乡村老龄化的特殊需求,提出具体的实施细则,明确适老居住空间建设的目标、标准和实施路径。政府应出台支持适老化设计的政策文件,促进适老化理念的普及,并通过相关法规规范适老居住空间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标准。实践中,政府可以通过立法手段,确保在土地、环境保护等方面为适老项目提供必要的资源和保障,避免政策盲区和执行难题。例如,在土地使用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土地补偿和扶持政策,为建设适老化住宅提供土地保障。在资金保障方面,除政府的直接资金投入外,还应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适老居住空间建设。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与适老化居住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科研和技术创新,吸引民间投资、企业参与,同时为开发适老化产品和技术的企业提供财政奖励或补贴,降低企业的资金风险,促进更多社会资本的流入。
室内基础设施优化
通过对温控和照明系统的细致优化,可以显著提高适老居住空间的舒适度和功能性,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使室内环境更加安全和宜居。温控系统的优化,旨在应对天气或季节变化,保持室内温度的舒适性。老年人对温度的敏感度较高,室内温度的变化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健康状况。安装可编程的恒温设备,可以自动调节室内温度,避免因温度过高或过低造成老年人健康问题。该系统可根据日常时间表进行调整,如在夜间自动降低温度以适应身体的自然冷却过程,或在白天设置适中温度以防止室内过热。在照明系统的优化方面,老年人视力通常较差,需要更多的光线来辅助视觉。然而,过强的直射光会产生眩光,影响视力舒适度。为解决该问题,可以结合任务照明和环境照明,使用分层照明设计。任务照明是指针对阅读和工作区域,提供必要的照度以支持精细活动;而环境照明则是为确保整体空间光线均匀,减少阴影和眩光。同时,还可以安装光线调节开关,用户根据需要调整光线强度,或使用窗帘和遮光设备来控制自然光的进入,以适应不同时间段的光照需求。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适老居住空间的规划与设计将会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文章通过深入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适老居住空间规划与设计,提出了在设计中需要注重安全性、健康性、舒适性、社交功能和环保性等方面的综合考量,并强调政策支持、资金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对于实现有效设计至关重要。优化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能够为适老居住空间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2024年度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适老居住空间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024-ZDJH-868)。
编校:侯欣怡
网络:吴飞飞
监审:乔星琦
终审:魏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