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委主任杂志

强化农产品供应链韧性正当行

时间:2025-01-18 14:26:41来源: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文字:郭蕊 张艳艳 张国豪

  摘要:近年来,面对大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提升供应链韧性是增强农村经济韧性、实现农产品供应链现代化进程的关键环节。文章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出发,通过强链、补链和拓链三个方面的完善,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生产、流通和销售的韧性基础,健全供应链纵向整合机制,推进“产购储加销”一体化,提升农产品供应链附加价值,推进农产品供应链与数字化产业、文化旅游和金融业的融合发展,实现供应链转型升级,保证农产品供应链横向、纵向整合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从而提高农产品供应链抵御风险能力。

  韧性用来衡量应对突发风险的能力,主要运用于经济学领域。农产品供应链韧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抗风险能力,即能否承受住外部风险的高强度打击,当产品倾销、价格战和技术制裁发生时,农产品供应链能否体现出较高水平的持续运作能力。二是恢复能力,即遭遇重大自然灾害与市场波动时,能否及时足量与不失品质地恢复供应,这体现了农产品供应链在遭受风险打击后恢复原样的能力。三是创新能力,强调农产品供应链在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全过程能否实现科技创新。

农产品供应链韧性提升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农产品质量检测不完善,难以保证农产品供应质量

  目前,国内农产品的种植以小规模为主,且多以个体农户为单位,耕种作业的标准不高,农产品难以做到标准化生产和供应。此外,为了增加农产品产量,很多农户选择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进一步影响了农产品供应质量。近年来,个体私营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越来越多,部分中小型私营企业为降低成本,没有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相关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缺少标准化的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无法满足国际标准,难以保证农产品的供应质量。

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为严重,易形成供应链堵点

  目前,数字化技术逐渐应用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以及流通过程中,但是随着流通数据量的快速增长,如水果冷链运输,包括采摘之后的预冷、运输、贮藏以及销售等,实施全过程实时监控,此时产生的数据信息包括水果品种、存储环境温湿度、水果品质、损耗、硬件设施操控参数以及能源能耗量等,数据量已经达到太字节级,甚至达到拍字节级。同时,农产品供应链不仅复杂,而且很长,涉及很多环节,且每个环节有不同类型的主体,包括农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以及生产加工农产品的企业等。综合来看,农产品的经营和发展越来越受重视,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应用水平整体较低,导致主体的参与度较低,数据管理标准和数据存储格式不能严格一致,收集信息的难度较大,信息无法做到顺畅传递,最终造成信息孤岛,形成供应链堵点和断点现象。

配套体系不完善,货损率较高

  当前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配套体系不完善,包括物流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和标准体系的不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搭建过程中,配套基础设施不足,不能很好地发挥效能,主要体现在冷链设施方面,包括预冷、贮藏保鲜等,冷藏车、流通型冷库以及产地冷库等建设存在缺陷,导致难以做到全程低温冷链,农产品的货损现象较为严重。同时,标准体系建设不足。一些标准体系,包括农产品的初加工、仓储以及物流等环节建设严重不足。有关农产品的各项管理规范存在缺陷,包括产地预冷、农产品分级包装以及储藏保鲜等,管理无法实现标准化,导致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发生货损。

农产品未进行精深加工,产品附加价值不高

  农产品精深加工是农产品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将农产品从生产领域延伸到加工、销售等更广泛的领域。目前,很多农产品种类相对单一,缺乏多样化的加工产品来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农产品未进行精深加工,导致产业链不完整,缺乏上下游的有效衔接,将会影响农产品的市场流通和资源配置效率,降低整体产业链的价值创造能力。通过实际调研,发现很多农产品未进行深加工,尤其是一些特色水果,时令性和季节性很强,未经过深加工的农产品普遍以初级、原始的形式存在,往往直接作为食材或原料出售。

销售渠道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

  目前,农产品销售以传统的销售渠道为主。其中,比较传统的一种销售方式是农产品生产者通过农产品交易市场直接向消费者销售农产品,即“农民+消费者”的销售方式,也有部分农产品通过商超和批发商进行销售。为了提高收益,供应链中的批发商通过压低农产品的供应价格,进而减少农户的利润。由于农户对于市场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不了解,容易造成盲目生产,加大了生产风险,最终形成市场供大于求,难以提高收入和利润。现有销售渠道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民提供了销售机会,但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产品供应链韧性提升对策

  农产品供应链韧性的主要核心为构建一个高效自主可控并能防御风险的稳定的农产品供应链,优化和重构供应链组织结构,提高供应链应对风险的稳定能力和恢复能力。通过推进供应链强链、补链和拓链,改善农产品供应链的薄弱环节,提高农产品供应系统韧性,防范各种意外因素可能导致的农产品断供。

强链:完善“供应—流通—销售”机制,实现农产品

供应链的多源可控

  农产品供应链强链主要通过充分发挥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实现农产品供应链多源可控,全方位整合供应链资源,实现供应链资源整合的规模效应及协同效应,以加强农产品供应链防御和应对各种外在风险的能力,确保供应链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1.加强农产品生产供应质量检测管理,提高农产品供应质量

  第一,倡导实施绿色、有机、无公害等生产标准,建立统一的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涵盖农产品种植、培育等全过程,开展行业内企业自我监督,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从而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和购买意愿。第二,鼓励农业生产种植实现科技创新。增加企业对绿色农业、农产品精细加工、现代流通设施装备和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的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开展原始创新、协同创新和引进再创新,保障农产品供应链链主企业持续性科技创新。第三,加大对农产品供应商的监督力度。对危害消费者健康的不合格农产品的供应商实施严惩,以保障安全、稳定和可持续的农产品供应,从源头上提高农产品质量。

  2.完善冷链物流体系,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第一,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地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持续完善农村地区物流交通网,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农村公路硬化、拓宽和改造升级,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第二,健全农村地区冷库设施及冷链物流配套设施。加大对农村地区冷库设施及冷链物流配套设施的财政投入,包括冷库建设、冷链运输车辆购置、冷链配送中心建设等。以村或者乡镇为单位,建立标准化的冷库,实现农产品流通全过程恒温监控管理,提高农村地区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的有效使用率,降低农产品损耗率和物流运输成本,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3.创新农产品营销策略,拓宽销售渠道

  首先,鼓励开展电商直播销售、线上旗舰店和社区团购,对个别地区的农产品提供免费广告宣传推广,探索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与观光旅游相结合的模式。其次,建立区域农产品合作社,汇集农民的资源和力量,通过集中销售和管理农产品,降低销售环节的成本,获得更好的谈判地位。最后,根据农产品特点合理采用直供模式,将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绕过传统供应链中的中间商,确保农民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为消费者提供更新鲜、更优质的产品,让消费者对产品的来源和质量有更强的信心。

  4.健全农产品供应链信息服务平台

  应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农产品供应链信息服务平台,将收集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全过程资源在平台上实现共享。第一,完善农产品供应链信息收集和提取。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中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据此调整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以及供应服务模式,为制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第二,借助大数据技术,开展农产品全过程监督。构建农产品供应链服务大数据平台,不仅有利于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发展,提高营销宣传质量,还可以全过程监督农产品市场运行状况,让经营主体及时获得农产品生产信息、市场价格浮动信息以及供需平衡信息等。

补链:健全纵向整合机制,实现农产品供应链高效协同

  从供应链内部结构来看,供应链韧性主要体现在供应链是否能打通生产种植、供应、流通和销售整个链条,主要的影响因素来源于农产品供应链内部组织结构,如供应链链条的完整性、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以及企业间合作交流等。

  1.推进“产购储加销”一体化,确保链条的完整性

  农产品供应链纵向优化主要以完善农产品加工为核心,纵向延伸农产品供应链,鼓励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通过业务流程再造优化升级,构建“产购储加销”一体化供应链,实现供应链节点分散经营向一体化发展转变,从而实现农产品供应链高效协同,提升农产品供应链韧性。通过打通农产品供应、生产、流通和消费各环节,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的薄弱和缺失环节,实现农产品供应链“产购储加销”一体化。不断加强对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业务活动的管理和控制,避免出现农产品企业资源和能力有限、农产品企业间脱节以及供应链堵点断点问题,预防农产品供应链断裂,增强农产品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抗风险性。

  2.推动供应链向高附加值环节纵向延伸

  第一,将农产品供应链前端的种植和供应、中端的精深加工、后端的现代流通和休闲观光农业等融合到一起,以精深加工提档升级为核心,保障农产品运输和仓储安全高效,促进农产品供应链转型发展,实现农产品供应链价值最大化。第二,推进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借助科技创新丰富农产品加工形式,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附加价值,提高企业利润率。第三,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同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将最新科研成果应用于农产品加工,拓展农产品加工深度,生产出营养价值高、品质优良的加工品。

拓链: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产品供应链转型升级

  农产品供应链拓链主要以实现农产品供应链转型升级为核心,通过与数字化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和金融行业的拓展整合和优化升级,增加农产品供应链网络的功能,建成农产品供应链与行业之间的“经济生态圈”,以提高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1.持续加强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建设

  第一,加强供应链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产品供应链实现数字化的重要基础。第二,完善数据的整合、分析和共享机制。从数据本身开始,确定数据来源、数据类型以及数据链接方式等,以确保数据质量和完整性。对数字化农产品供应链平台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实现对农产品“供—产—销”各项事务的全程管理。第三,应用智慧化物流系统。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智能调度系统,提高物流效率和精准度能,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流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追踪。总之,通过数字技术,可以改变农产品供应链数字化的运营方式,为农产品供应链韧性提升提供技术支持。

  2.推进农产品供应链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首先,结合历史文化、民俗风情、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通过“文化+旅游+农业”的方式,开发特色农业观光、农耕采摘体验、乡村民宿等新型旅游业态,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其次,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文旅产业和农产品供应链协同发展的宣传力度,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3.推进农产品供应链和金融业融合发展

  第一,鼓励开展多样化融资,支持农产品供应链发展。加强农产品供应链与金融业的合作,鼓励核心企业运用融资模式、应收账款融资模式、订单融资模式等形式为农产品的供应、分销保驾护航。第二,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农产品供应链和金融业融合发展。通过提供税收优惠、奖励、补贴等措施,吸引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第三,加强数字化农产品供应链金融平台建设和管理。通过引入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平台,链接产融两端资源,推动供应链各环节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流信息的深度融合,有效提高农产品供应链协同效率,优化产业结构。

  文章从完善“供应—流通—销售”机制、纵向整合供应链、产业融合发展三个层面着手,实现农产品供应链的强链、补链和拓链任务,改善农产品供应链的薄弱环节,推动农产品供应链转型发展,可以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种风险可能导致的农产品断供,提升农产品供应链韧性。

  本文系2023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青岛市农产品供应链韧性提升路径研究”(编号:QDSKL23012)过程性研究成果;2024青岛市双百调研工程课题“数字经济背景下青岛市特色农产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编号:2024-B-063)过程性研究成果;2024年中国商业经济学会课题“数字经济视域下农产品供应链发展路径研究”(编号:20242022)过程性研究成果。

  编校:乔星琦

  网络:吴飞飞

  监审:张春兰

  终审:魏文源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组织机构|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村委主任杂志社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 东大盛世华庭商务大厦A1座4层 邮编:030000 投诉电话:(0351)6071962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
主管: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研究中心
期刊出版许可证丨 国内刊号:CN14-1355/S 丨国际刊号:ISSN1674-7437丨邮发代号:22-120
晋ICP备2023018114号-1